第24章 盖食堂

    文物勘探队食堂总建筑面积842平,二层,砖混结构。一楼为员工食堂,二楼为招待餐厅,小灶和包间。

    盖这个食堂并不容易,几经变稿。因为用的是国家给文物勘探队的开采专款,虽然是用来解决开采的后勤问题,却也要审核。

    特别是二楼招待餐厅和包间,因为完全可以预见将来会有全国各地专家及各级领导会来参观视察勘探工作的过程及进展,标准也就一提再提,预算也就一高再高。

    整个食堂要考虑一楼就餐大厅,一楼后厨,仓库,杂物间,厨具间,员工休息室,储煤间,还有楼梯,二楼也要留出厨房,大厅,六个包间,两个洗手间,服务员休息室。

    地面设计全用600600的瓷砖,卫生间和厨房墙面用300300瓷砖,其他墙面和房顶全设计使用最新的乳胶漆。这个乳胶漆当时只有国外进口,价格比贴瓷砖还贵。

    1978年并没有预算软件,为了做清楚报价,李亮和冯新凯到处跑着打听各种装修材料的价钱,但一个多月的时候并没有找全,最终做标书李亮咬着牙报了一个56387的价格。这个价格应该会保证他们不会赔。

    这个价格在1978年真的是让人咋舌,但是好在他们并没有强有力的竞争者,一是他们有全套图纸而且图纸在领导会上已经过审,二是李亮尽他所能做出了一个相对详细的投标说明书和预算说明书,列出了所有材料的大概用量,价钱和工人的工价。三是这次勘探确实是国家非常重视的,有利于证明华国历史到底从何时开始,对华国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来了太多的专家,工期紧工作又特别辛苦,后勤保障是重中之重。

    确定中标后,没多久工程款的70%就拨了下来。这时还没有太多对公帐户的概念,直接给的他俩现金。1978年钞票最大的面值是10块的,1000块钱一沓,39沓的现金直接装满了一个大旅行袋。

    两个人掂着钱去银行存钱,虽然银行也就有350米的距离,但是路上两个人都吓得不行,老觉得路上所有经过的人都在看他们,看着每个行人都像是下一秒就要上来抢。

    整个工程时间用了四个半月。盖楼倒是快,就是装修慢,熟手工人不好找,会贴瓷砖的工人尤其难找。不光如此,材料也不好买,瓷砖根本就买不到,毕竟整个运动期间基本没有新建建筑。最后还是从一个澡堂老板那里找到了南方一个瓷砖生产厂家的联系方式。

    整个装修完,通过验收,拿到尾款,两个人都瘦了一大圈,又黑,眼睛底下都有大大的黑眼圈,让冯新凯单位一群嫉妒他拿了这么好的生意肯定挣了不少钱的人都有点心生怜悯这活看来也不好干,钱也不是好挣的。

    两个人拿到尾款算了一下账,其实比他们预想中的挣得要多。整个装修过程中,预付款都能用完,不过也是因为好多材料刘根帮忙从南方拉了过来,省了好多钱,人工又比他们预想的要便宜。这次盖楼的成本一共是32476,加上打点关系共花费1800,利润一共为22111,一人分了一万一,剩下一百多吃顿好的花了去。

    这次挣了钱,他俩并没有上次那么兴奋。这个钱挣的并不容易,拿到手以后,心里很平静,有一种本该如此的感觉。

    倒是他俩这次有很多感触,活并不好干,工人也不好管,浪费了很多钱和时间。

    李亮把整个过程写了一份调研报告交给了他的导师崔教授,总结了此次施工的失误及要改变的现状。

    一是供应链不足,供应跟不上,材料的供应还不如五几年,设计时不确定性因素太多,也无法确定预算。

    二是缺乏标准,他们现在用的都是五几年苏联援助中国时的标准,但是并不太符合中国的国情,不管是施工还是材料还是机械。没有标准,生产的材料就乱七八糟,除了钢材一直是由国企按苏联标准生产的之外,其他材料基本是没有标准的,不管是水泥,混凝土,电线,油漆,辅材,砖头,质量都乱七八槽,一批跟一批的质量都不一样。建筑工人更是在运动期间断了传承,都是从地里直接来的工地,大部分都看不懂图纸,急需进行培训。建设机械就更缺了,这是二层楼,除了地基以后可以用人工代替,但是要是更高呢?

    三是没有管理制度和施工规范,没有成熟的施工队伍。

    四是没有健全的监理机制。应该说,整个社会都没有监理人才。而没有监理的存在,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还容易成为**的温床。

    李亮交完就算了,这四个半月他也忙得很,薛兰都没咋管,天天都要下课以后去工地,很多功课学的并不是太牢靠,画图也拉下了同学们很多,要在期末考试之前赶快补一补。

    他不知道这篇报告不仅在系里引起了轰动,甚至还到了主管建筑的副市长办公桌上。

    78年的华国,到处百废待兴,有太多的项目和工作耽误了十年,拨乱反正后,有太多的活等着大家去做。而这些活,都要有建筑的支撑。你建个厂房,也要有个车间吧,盖个医院,也要有病房和门诊楼。

    但是国家太缺建筑人才了,特别是高端的建筑工程设计师。因此这届大学生从上到下各级领导都特别重视。不管是建什么,总要有个图纸,做个预算不是?

    z大建筑设计系的几个教授和副教授,都是刚刚平反回来的,一回来就被图纸给淹了半截,每天都要画到十二点。要盖的建筑太多了,图纸又都是靠手画,他们还要给新大学生上课,但是连个助教助手都找不到。

    是的,这就是现实,那些所谓的工农兵大学生,大部分连初中都没有毕业,老先生们并不敢用这样的助手或者助教,一旦图纸出了问题,造成的后果将无法想像。

    但是教授们太忙了,对整个建筑行业没有时间再去进行调研,十年过去了,对现在的施工材料机械的现状并没有任何了解,画出的图也是经常要一改再改,严重拖后了进度。

    建筑设计最重要的并不是课本,而是实践。但是谁又敢拿工程练手呢?

    所以无意之中,李亮做了件挺重要的事,并且把他的同学们远远的甩在了后面,在领导们那里也挂了号。

    当然此时他并不知道,他还在和冯新凯讨论这次工程他们俩犯的错。

    冯新凯的感触也是很深的,他觉得,一是他俩年纪小,工人轻视他们俩不听他们的话,二是他自己对建筑并不懂,李亮一去上课,他自己在工地上就抓瞎,三是买材料找的过程中浪费了太多时间。

    李亮说他也不懂,都是课本知识,怎么干都是书上的,他也是到工地现场看完才知道活是咋干的。很多时候看着他好像懂,其实就是不想露怯,只是在装。

    冯新凯对李亮总结的几点非常认同。他还向李亮提了一个请求。

    他想要好好学习一下建筑,请李亮帮他。

    李亮被他这个郑重的样子吓了一跳。

    冯新凯说,他觉得国家政策越来越宽松,建筑行业利润并不低,又急需专业的施工团队,他很看好这个行业,就是知识储备严重不足,他想要系统的学习一下。

    这个任务并不轻松,因为李亮知道冯新凯的文化基础太薄,但是他沉吟了一下,还是答应了下来。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他和冯新凯还是处得很好,合作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分歧,冯新凯不懂的时候不会装懂,很能听得进意见,李亮的很多想法冯新凯又能完美的执行。

    再说的不客气点,他想在建筑行业更进一步,还需要大量的工程练手,目前没有冯新凯他根本就没有任何机会能接触到。

    他目前并没有要换伙伴的想法和能力,冯新凯文化水平不提高,必然会对将来他们的发展形成桎梏。

    再说了,他俩已经成了肝胆相照的好朋友了。相似的年纪,都是一腔热血的青年,他愿意学,他就愿意教。

    只是李亮学习任务也很重,一天只能挤出来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教冯新凯。不过还好,冯新凯要从小学知识开始补。这个事也急不得,冯新凯每天下班就粘在李亮身上了,他也不嫌z大饭难吃了,每天跟着李亮吃完饭就跟着李亮去制图教室,李亮给他讲完语文数学,给他布置作业,他就老老实实的在制图教室角落里学习,学习完就去他买的那处房子里住,第二天上班就抱着书复习,不但把应酬全砍了,烟也不抽了,连打牙祭的事都经常想不起来。

    刘根好久没见外甥,问了身边人也说好外没有看到二哥了,还担心了好几天,最后还是问了在薛兰那补习的儿子闺女才知道外甥转性了。他稀罕的很,偷偷去冯新凯单位看外甥在干啥,居然看到外甥在看书学习!还在写字!

    刘根瞬间幸福了,背着手高高兴兴的去找冯新凯领导聊了会天,还骄傲的听领导使劲夸了夸冯新凯,高兴的中午和领导吃饭的时候专门开了茅台。

    。.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