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长谈
夜色阑干、秋意更浓。
夜幕下的未央宫中灯火通明,各处宫殿都点燃了灯台,一队队小黄门和宫女双手捧着烛火前往各处点燃明灯,很是热闹。
此时宣室殿的大殿之中也是烛火通明,将偌大的宫殿照耀得非常明亮。一队南宫卫士就在大殿之外,将宣室殿严密的守卫了起来。
在宣室殿的偏殿之中,天子刘洵倚靠在卧榻之上,旁边中常侍耿国正端着一盘糕点侍奉着。不过天子刘洵的脸色却并不好,可谓是愁眉不展,一双剑眉紧紧皱着,一看就是遇到了难事。
旁边,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和廷尉路温舒、大司农耿寿昌、丞相魏相等人跪坐着,众人的脸色也不是很好,与天子刘洵一样,都是愁眉不展,正与天子刘洵谈论着朝中事务。
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沉声说道:“天家为何如此急于改革官制?如此一来势必会造成朝中局势的动荡啊!”
此时殿内只有天子刘洵和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廷尉路温舒、大司农耿寿昌、丞相魏相等人,众人都是天子刘洵的心腹,所以说起话来也直接了不少。
天子刘洵说道:“朕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改革官制只是开始,后面还有许多大事要做,不得不急啊!就像朕在朝堂上所说的那样,朕决意做出一番大事业来,要让我大汉改天换地、永世不衰!如何做?就是要推行新政,让我大汉民富、国强、兵锋盛!”
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微微皱眉,说实话,自己心中很担心天子刘洵会走上好大喜功的道路,于是有心劝谏一番。
可是还没等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开口,天子刘洵便接着说道:“朕知道此番增加尚书台权柄的事情很突然,让大司马和诸位爱卿心中不快,可是此事必须要做。”
“诸位爱卿应该知道,如今我大汉各项新型产业正在蓬勃发展,水泥、筑造、铁器、开矿、食盐等各项产业发展的同时,还带动了诸多相关的产业。这些产业发展起来之后,注定会让民间的经济获得极大的发展,带来的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都是三公九卿制度无法掌控的,所以官制必须要所有改革!”
众人虽然对于天子刘洵的话语听得不是很懂,特别是对一些特定的词汇,感到很是新奇。但是众人也能听明白一点,就是三公九卿制度已经无法面对日后的局面,必须有所改变了!
廷尉路温舒忽然说道:“所以天家便准备以尚书台来取代外朝?如此,外朝的文武大臣如何安置?臣担心此举会引得外朝文武人心浮动啊!”
天子刘洵说道:“今日这里没有外人,朕便实话实说了:尚书台取代外朝是迟早的事情,诸位爱卿也要做好准备!”
“不过……”
紧接着,天子刘洵话锋一转,接着说道:“不过诸位爱卿也大可放心,朕从来没有亏待过任何人!如今尚书台的框架刚刚搭建起来,一切还很是简陋,朕日后也会多加完善。对于诸位爱卿,以及外朝文武大臣,朕也会妥善安排,绝不会冷落了众爱卿的报国之心!”
廷尉路温舒闻言陷入了沉默,双眼很是闪烁,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廷尉路温舒、大司农耿寿昌三人的心中虽然依然很不踏实,对于天子刘洵实权尚书台的新政非常抵触,但是面对天子刘洵诚恳的态度,三人还是不好直接进行反驳,都在沉思如何委婉的劝谏下去。
过了一会儿,大司农耿寿昌说道:“既然天家已经如此说了,臣等便等候天家的安排好了!只是大司农府关乎朝廷的赋税命脉,如今尚书台充实了户部,其下辖各司已经涵盖了我大汉所有税赋的种类,是否意味着今后我大汉的赋税全部由户部经手?”
天子刘洵微微皱眉,而后说道:“既然诸位爱卿心中还是有所担忧,那今日朕便定下期限:以一年为期!最多一年的时间,朕保证会完成对朝廷官制的调整,在此期间,以尚书台全力介入朝政运转,外朝全力配合!”
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廷尉路温舒、大司农耿寿昌、丞相魏相等人听到这里,脸色都是微变。天子刘洵如此放言,就意味着尚书台彻底管控朝政的日期已经定下了,留给众人的时间也只有最多一年的时间了,众人心中都有了一种“干到头”的感触!
接着,天子刘洵看向了大司农耿寿昌,说道:“今后一年的时间里,我大汉各地的赋税依旧由大司农府经手,不过尚书台户部要全程介入,尚书台户部的官吏开始逐步接手,这一点大司农府要全力配合,不得阻拦、反对!待到朕调整好朝廷官制以后,大司农府要将所有赋税的账目、往年积欠等等情况,全部移交给尚书台户部!”
听完之后,大司农耿寿昌的脸色很是难看,这就意味着自己这个大司农只有一年的“任期”了,一年之后自己将何去何从,都是未知数!
不过此时面对积威甚重的天子刘洵,大司农耿寿昌也不敢直接反对,纠结了一会儿,也只好拱手称诺。
此时,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廷尉路温舒、大司农耿寿昌三人的情绪都很低落,就连在朝议上公开支持天子刘洵的丞相魏相也是如此。众人的心情都是异常的沉重,脸色非常难看。
对于众人的神态,天子刘洵自然看在眼里,心中也是有些犯怵,毕竟眼前的四名大臣都是自己的心腹和左膀右臂,而且又代表着门阀士族的利益,如果连他们都反对新政改革、,反对自己即将推出的变种三省六部制,那后果可想而知,百分百会失败的!
此时的天子刘洵仿佛已经看到了一张无形的大网,将整个朝堂彻底笼罩住,任凭天子刘洵进行任何变动、付出任何的努力,都无法从其中挣脱出来!
偏殿内,众人一时之间都没什么言语,天子刘洵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既要依靠门阀士族出身的能臣来治理国家,又要对大汉各地的门阀士族进行打压,这分明就是一个死循环,是无解的!
想到这里,天子刘洵顿时冒出了一身冷汗,而后对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廷尉路温舒、大司农耿寿昌、丞相魏相等人好生安抚了一番,便让众人回去了。
丞相魏相是最后一个离开的,在退出偏殿之前,丞相魏相恭敬的对天子刘洵说道:“天家,此番新政推行官制改革,其阻力之大肯定会超出天家的预料,朝野上下、民间望族,也会全力抵制,还望天家早做打算!”
天子刘洵微微皱眉,说道:“朕记下了!丞相能够一心为公,朕心甚慰!”
丞相魏相再次叩拜,而后便离去出宫了。
此时,天子刘洵让在旁侍奉的中常侍耿国到外面等候,自己独自一人在偏殿内想着眼前的局势,不由自主的陷入了沉思之中。
如今的朝廷之中,有三股强大的势力,分别是功勋集团、门阀士族、皇族子弟。同时,在各地郡国之中,豪强的势力也不容小觑,这些人要钱有钱、要势力有势力,即便此番因为军事改革的原因,各地豪强族中的私兵部曲基本上被解散了,可是难保不会有人另找门路进行遮掩。
天子刘洵思索了许久,认为在这几股势力之中,门阀士族和功勋集团对官制改革的反对声音最大,皇族子弟的反对声音最小,各地郡国豪强的反对声音居中!
想了一会儿,天子刘洵认为必须找到一方全力进行打压,以此来敲山震虎、震慑各方,否则自己推行的新政和官制改革注定会半途而废,不肯能切实推行下去。
“门阀士族和功勋集团的势力太大了,以我现在的势力,还不足以与之对抗,更何况我也要依靠门阀士族、功勋集团治理朝政,决不能让自己变成孤家寡人!”
“至于皇族子弟……”
天子刘洵想了一下,还是微微摇头:“还是算了!朝中的皇族子弟本就势力最小,而且反对的声音也最小,打压这股势力的效果不会理想的。”
天子刘洵想来想去,最终还是选中了各地郡国的豪强势力,准备大力打压豪强势力来震慑各方,让门阀士族和功勋集团明白,大汉帝国是谁说了算!
而且,天子刘洵在准备着手打压各地豪强的同时,也不会坐视那些门阀士族、功勋集团不断鼓噪,开始思索着在哪里出手一番,来警告各方一番。
此时,天子刘洵站起身来,走到了窗户旁边,窗外的明月悬挂天际,明亮的月光透过窗纸照射进偏殿之中,显得很美。
忽然,天子刘洵心中一痛,此情此景让天子刘洵想起了皇后许平君。
天子刘洵的双眼瞬间就湿润了起来,一股浓浓的思念和伤感涌上心头。
夜幕下的未央宫中灯火通明,各处宫殿都点燃了灯台,一队队小黄门和宫女双手捧着烛火前往各处点燃明灯,很是热闹。
此时宣室殿的大殿之中也是烛火通明,将偌大的宫殿照耀得非常明亮。一队南宫卫士就在大殿之外,将宣室殿严密的守卫了起来。
在宣室殿的偏殿之中,天子刘洵倚靠在卧榻之上,旁边中常侍耿国正端着一盘糕点侍奉着。不过天子刘洵的脸色却并不好,可谓是愁眉不展,一双剑眉紧紧皱着,一看就是遇到了难事。
旁边,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和廷尉路温舒、大司农耿寿昌、丞相魏相等人跪坐着,众人的脸色也不是很好,与天子刘洵一样,都是愁眉不展,正与天子刘洵谈论着朝中事务。
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沉声说道:“天家为何如此急于改革官制?如此一来势必会造成朝中局势的动荡啊!”
此时殿内只有天子刘洵和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廷尉路温舒、大司农耿寿昌、丞相魏相等人,众人都是天子刘洵的心腹,所以说起话来也直接了不少。
天子刘洵说道:“朕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改革官制只是开始,后面还有许多大事要做,不得不急啊!就像朕在朝堂上所说的那样,朕决意做出一番大事业来,要让我大汉改天换地、永世不衰!如何做?就是要推行新政,让我大汉民富、国强、兵锋盛!”
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微微皱眉,说实话,自己心中很担心天子刘洵会走上好大喜功的道路,于是有心劝谏一番。
可是还没等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开口,天子刘洵便接着说道:“朕知道此番增加尚书台权柄的事情很突然,让大司马和诸位爱卿心中不快,可是此事必须要做。”
“诸位爱卿应该知道,如今我大汉各项新型产业正在蓬勃发展,水泥、筑造、铁器、开矿、食盐等各项产业发展的同时,还带动了诸多相关的产业。这些产业发展起来之后,注定会让民间的经济获得极大的发展,带来的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都是三公九卿制度无法掌控的,所以官制必须要所有改革!”
众人虽然对于天子刘洵的话语听得不是很懂,特别是对一些特定的词汇,感到很是新奇。但是众人也能听明白一点,就是三公九卿制度已经无法面对日后的局面,必须有所改变了!
廷尉路温舒忽然说道:“所以天家便准备以尚书台来取代外朝?如此,外朝的文武大臣如何安置?臣担心此举会引得外朝文武人心浮动啊!”
天子刘洵说道:“今日这里没有外人,朕便实话实说了:尚书台取代外朝是迟早的事情,诸位爱卿也要做好准备!”
“不过……”
紧接着,天子刘洵话锋一转,接着说道:“不过诸位爱卿也大可放心,朕从来没有亏待过任何人!如今尚书台的框架刚刚搭建起来,一切还很是简陋,朕日后也会多加完善。对于诸位爱卿,以及外朝文武大臣,朕也会妥善安排,绝不会冷落了众爱卿的报国之心!”
廷尉路温舒闻言陷入了沉默,双眼很是闪烁,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廷尉路温舒、大司农耿寿昌三人的心中虽然依然很不踏实,对于天子刘洵实权尚书台的新政非常抵触,但是面对天子刘洵诚恳的态度,三人还是不好直接进行反驳,都在沉思如何委婉的劝谏下去。
过了一会儿,大司农耿寿昌说道:“既然天家已经如此说了,臣等便等候天家的安排好了!只是大司农府关乎朝廷的赋税命脉,如今尚书台充实了户部,其下辖各司已经涵盖了我大汉所有税赋的种类,是否意味着今后我大汉的赋税全部由户部经手?”
天子刘洵微微皱眉,而后说道:“既然诸位爱卿心中还是有所担忧,那今日朕便定下期限:以一年为期!最多一年的时间,朕保证会完成对朝廷官制的调整,在此期间,以尚书台全力介入朝政运转,外朝全力配合!”
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廷尉路温舒、大司农耿寿昌、丞相魏相等人听到这里,脸色都是微变。天子刘洵如此放言,就意味着尚书台彻底管控朝政的日期已经定下了,留给众人的时间也只有最多一年的时间了,众人心中都有了一种“干到头”的感触!
接着,天子刘洵看向了大司农耿寿昌,说道:“今后一年的时间里,我大汉各地的赋税依旧由大司农府经手,不过尚书台户部要全程介入,尚书台户部的官吏开始逐步接手,这一点大司农府要全力配合,不得阻拦、反对!待到朕调整好朝廷官制以后,大司农府要将所有赋税的账目、往年积欠等等情况,全部移交给尚书台户部!”
听完之后,大司农耿寿昌的脸色很是难看,这就意味着自己这个大司农只有一年的“任期”了,一年之后自己将何去何从,都是未知数!
不过此时面对积威甚重的天子刘洵,大司农耿寿昌也不敢直接反对,纠结了一会儿,也只好拱手称诺。
此时,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廷尉路温舒、大司农耿寿昌三人的情绪都很低落,就连在朝议上公开支持天子刘洵的丞相魏相也是如此。众人的心情都是异常的沉重,脸色非常难看。
对于众人的神态,天子刘洵自然看在眼里,心中也是有些犯怵,毕竟眼前的四名大臣都是自己的心腹和左膀右臂,而且又代表着门阀士族的利益,如果连他们都反对新政改革、,反对自己即将推出的变种三省六部制,那后果可想而知,百分百会失败的!
此时的天子刘洵仿佛已经看到了一张无形的大网,将整个朝堂彻底笼罩住,任凭天子刘洵进行任何变动、付出任何的努力,都无法从其中挣脱出来!
偏殿内,众人一时之间都没什么言语,天子刘洵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既要依靠门阀士族出身的能臣来治理国家,又要对大汉各地的门阀士族进行打压,这分明就是一个死循环,是无解的!
想到这里,天子刘洵顿时冒出了一身冷汗,而后对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廷尉路温舒、大司农耿寿昌、丞相魏相等人好生安抚了一番,便让众人回去了。
丞相魏相是最后一个离开的,在退出偏殿之前,丞相魏相恭敬的对天子刘洵说道:“天家,此番新政推行官制改革,其阻力之大肯定会超出天家的预料,朝野上下、民间望族,也会全力抵制,还望天家早做打算!”
天子刘洵微微皱眉,说道:“朕记下了!丞相能够一心为公,朕心甚慰!”
丞相魏相再次叩拜,而后便离去出宫了。
此时,天子刘洵让在旁侍奉的中常侍耿国到外面等候,自己独自一人在偏殿内想着眼前的局势,不由自主的陷入了沉思之中。
如今的朝廷之中,有三股强大的势力,分别是功勋集团、门阀士族、皇族子弟。同时,在各地郡国之中,豪强的势力也不容小觑,这些人要钱有钱、要势力有势力,即便此番因为军事改革的原因,各地豪强族中的私兵部曲基本上被解散了,可是难保不会有人另找门路进行遮掩。
天子刘洵思索了许久,认为在这几股势力之中,门阀士族和功勋集团对官制改革的反对声音最大,皇族子弟的反对声音最小,各地郡国豪强的反对声音居中!
想了一会儿,天子刘洵认为必须找到一方全力进行打压,以此来敲山震虎、震慑各方,否则自己推行的新政和官制改革注定会半途而废,不肯能切实推行下去。
“门阀士族和功勋集团的势力太大了,以我现在的势力,还不足以与之对抗,更何况我也要依靠门阀士族、功勋集团治理朝政,决不能让自己变成孤家寡人!”
“至于皇族子弟……”
天子刘洵想了一下,还是微微摇头:“还是算了!朝中的皇族子弟本就势力最小,而且反对的声音也最小,打压这股势力的效果不会理想的。”
天子刘洵想来想去,最终还是选中了各地郡国的豪强势力,准备大力打压豪强势力来震慑各方,让门阀士族和功勋集团明白,大汉帝国是谁说了算!
而且,天子刘洵在准备着手打压各地豪强的同时,也不会坐视那些门阀士族、功勋集团不断鼓噪,开始思索着在哪里出手一番,来警告各方一番。
此时,天子刘洵站起身来,走到了窗户旁边,窗外的明月悬挂天际,明亮的月光透过窗纸照射进偏殿之中,显得很美。
忽然,天子刘洵心中一痛,此情此景让天子刘洵想起了皇后许平君。
天子刘洵的双眼瞬间就湿润了起来,一股浓浓的思念和伤感涌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