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翻箱倒柜找商机

    (巳时,李家祠堂)

    檀香缭绕中,李家族人陆续走进祠堂。苏砚白穿着洗得泛白的青衫,站在末位,看着族长高坐主位,两位姐夫分立两侧,妻子李晚晴则带着几个庶女,在角落默默焚香。

    “今日祭祖,除了敬告祖先,”族长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苏砚白,“还要议一议赘婿苏砚白的过错。”

    堂中顿时响起窃窃私语。苏砚白垂眸,余光瞥见大姐夫赵文启冲随从赵福使眼色,后者立刻捧着个锦盒上前:“启禀族长,昨日在库房发现这支金簪,乃是晚晴小姐生母的遗物,却被苏姑爷偷藏!”

    李晚晴猛地抬头,指尖掐进掌心——那支金簪是母亲临终前留给她的唯一念想,她明明藏在暗格里,为何会出现在这里?

    “苏砚白,”族长拍响惊堂木,“你身为赘婿,竟私藏妻家财物,该当何罪?”

    堂中寂静,唯有烛火噼啪作响。苏砚白忽然抬头,目光扫过赵福不自然的神色,朗声道:“族长明鉴,这支金簪并非我所偷。”

    “哦?”族长挑眉,“那为何会在库房被发现?”

    “因为有人栽赃,”苏砚白转向赵福,“昨夜二更,赵福兄弟进入库房,踢翻陶罐时捡到金簪,却想借此诬陷我。”他从袖中掏出半片陶片,“这是陶罐的碎片,上面还沾着赵福兄弟的鞋印。”

    赵福脸色骤变,下意识后退半步。大姐夫赵文启急忙道:“不过是片陶片,如何证明?”

    “自然还有人证,”苏砚白望向门口,“昨夜打更的王老汉,曾看见赵福兄弟鬼鬼祟祟进库房,不妨传来一问。”

    祠堂外,王老汉被家丁带进来,连连点头:“确实看见赵小哥进去了,手里还举着火把。”

    赵文启额角冒汗,狠狠瞪了赵福一眼。族长脸色阴沉,敲了敲惊堂木:“赵文启,你管教下人不严,罚俸三月。苏砚白……”他顿了顿,“虽无罪,但身为赘婿,当恪守本分,不可再生事端。”

    苏砚白暗自松了口气,这场反诬陷虽险,却让他在族中站稳了脚跟。更重要的是,他注意到李晚晴看他的眼神变了——不再是以往的疏离畏惧,而是多了几分惊讶与探究。

    祭祖结束后,李晚晴默默跟在他身后,走到角门时,忽然低声道:“那金簪……谢谢你。”

    苏砚白转身,看见她指尖绞着帕子,耳垂通红。三年来,她第一次认真看他的眼睛,那双眸子里倒映着蓝天白云,比记忆中更清澈。

    “晚晴,”他忽然想起库房里的香方谱,“我想做些胭脂水粉来卖,用你母亲的香方。”

    李晚晴愣住:“你……你会做胭脂?”

    “我曾跟一位波斯商人学过调香,”苏砚白撒谎不眨眼,“你母亲的香方极妙,若做成胭脂,定能风靡江州。”他顿了顿,“只是需要些本钱,买香料和胭脂盒。”

    李晚晴咬了咬唇,从袖中掏出个荷包:“这里有五两银子,是我攒的……若赔了,便罢了。”

    苏砚白接过荷包,指尖触到她掌心的薄茧:“不会赔。明日我便去香料铺,你可愿帮我调香?”

    李晚晴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期待——母亲的香方,她曾偷偷试过,那香气确实与众不同,只是从未想过能用来赚钱。

    三日后,江州城最繁华的朱雀街出现了个简陋的摊位,青布幌子上写着“晚香阁”三个金字,旁边立着块木牌:“独家秘制鹅梨帐中香胭脂,限量三十盒,先到先得。”

    摊位前围满了贵妇小姐,看着苏砚白亲自演示:将胭脂膏抹在手腕,轻轻一嗅,清甜的鹅梨香混合着沉水香的悠远,竟比市面上的胭脂多了几分雅致。

    “这胭脂为何叫‘鹅梨帐中香’?”有位穿石榴红裙的贵妇人问道。

    苏砚白微笑:“此香方源自南唐后主李煜的爱妃窅娘,以鹅梨蒸沉水香,再调入胭脂,睡前抹在鬓边,香气整夜不散。”他顿了顿,“今日每盒胭脂附赠半幅香方,小姐若想自制,亦可按方调配。”

    贵妇人眼睛一亮:限量、典故、附赠香方,这些噱头正中她们下怀。不到半个时辰,三十盒胭脂被抢购一空,连木牌都被人问价。

    李晚晴躲在街角,看着摊位前的热闹景象,手中攥着卖胭脂的银钱,指尖发颤——她从未想过,母亲的香方竟能如此值钱,更未想过,那个只会赌钱的丈夫,竟能说出如此动人的故事。

    “晚晴,”苏砚白收摊后找到她,眼中带着笑意,“明日我们换个大点的铺子,把胭脂分成‘贵人香’‘女儿香’‘鹅梨香’三款,每款限量,再请绣娘在胭脂盒上绣花纹。”

    李晚晴看着他发亮的眼睛,忽然想起婚前听说的传闻:苏砚白本是苏家嫡子,幼时曾随父亲走南闯北,见过世面。或许,那个被李家看轻的赘婿,从来都不是真正的他。

    第2/2页)

    回到李府,苏砚白迫不及待打开账本,将今日的收支记下:香料五两,胭脂盒三两,人工一两,净赚二十两。他勾了勾唇角,现代营销学里的“饥饿营销”“文化包装”,在古代果然行得通。

    更重要的是,他发现李家库房里还有不少旧物:半匹蜀锦、几方端砚、残缺的古琴……这些在现代不值钱的东西,在古代却能通过包装故事,卖出高价。

    “相公,”李晚晴敲门进来,端着一碗莲子羹,“你……今日为何对我这么好?”

    苏砚白抬头,看见她站在月光里,裙摆被夜风轻轻扬起,像一株亭亭玉立的莲花。他忽然想起车祸前,自己在孤儿院长大,从未感受过家庭的温暖,而此刻,这个古代女子眼中的期待与忐忑,让他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被触碰。

    “因为你是我妻子,”他认真道,“以前是我不懂事,今后,我会让你过上好日子。”

    李晚晴眼眶发热,慌忙低头吹莲子羹:“油嘴滑舌……快吃吧,凉了伤胃。”

    苏砚白接过碗,忽然瞥见她袖口露出的红痕——那是调香时被炭火烧的。他放下碗,握住她的手:“明日我雇个丫鬟帮你,别再亲自动手了。”

    李晚晴想抽回手,却被他握得更紧。月光透过窗纸,在两人交叠的手上镀了层银边,谁也没注意到,门口的影子晃了晃,悄悄退了回去——那是二姐夫陈立远的小厮,正将所见所闻禀报给主子。

    “苏砚白在卖胭脂?”陈立远把玩着翡翠扳指,冷笑一声,“一个赘婿竟敢抛头露面经商,坏了李家的规矩。去告诉族长,就说赘婿私开商铺,触犯了《李氏家规》第十三条。”

    小厮领命而去,陈立远眼中闪过阴鸷——李家三房庶女的赘婿若成了气候,岂不是打了他们这些嫡亲女婿的脸?何况,苏砚白卖胭脂赚的银钱,本该属于李家公中,怎能让他私吞?

    深夜,苏砚白趴在案头画胭脂盒的设计图,李晚晴坐在一旁调香,屋内弥漫着淡淡的沉水香。忽然,院门被拍得山响,传来家丁的吆喝:“苏姑爷,族长大人请你去祠堂!”

    李晚晴手中的瓷瓶“当啷”落地,摔碎在青砖上。苏砚白起身整理衣襟,低声道:“别怕,我去去就来。”

    祠堂里,族长深皱眉头,面前摆着本《李氏家规》:“苏砚白,家规第十三条写得清楚,赘婿不得擅自经营生计,你可知罪?”

    苏砚白扫了眼家规,心中冷笑——所谓家规,不过是权贵束缚赘婿的工具。他深吸一口气,朗声道:“族长,晚香阁并非我一人之业,乃是我与晚晴共同经营,用的是她生母的香方,算得夫妻共财。”

    “胡说!”二姐夫陈立远拍案而起,“庶女哪有资格继承家业?香方既是李家之物,自然归公中所有!”

    苏砚白转向他,眼中闪过冷光:“二姐夫可知,《宋刑统》规定,妻家财产,赘婿有权使用于夫妻共同生计?何况,晚晴生母的香方,分明是嫁妆,并非李家共产。”

    他前世曾研究过宋朝法律,知道赘婿在某些情况下享有财产使用权。此话一出,族长和两位姐夫皆面露惊讶——他们没想到,这个只会赌钱的赘婿,竟能搬出律法。

    “即便如此,”族长沉吟道,“经商乃是贱业,我李家世代书香,岂容赘婿抛头露面?”

    苏砚白心中一凛,知道触及了古代重农抑商的根本。他忽然想起库房里的蜀锦,灵机一动:“族长误会了,晚香阁并非经商,而是传承香道文化。如今江州贵妇皆以用晚香阁胭脂为雅事,连太守夫人都遣人来问货。”

    此话一出,祠堂内顿时哗然。太守夫人若真对胭脂感兴趣,那便是给李家脸上贴金。族长脸色缓和几分:“此话当真?”

    “自然当真,”苏砚白掏出张纸,“这是太守府的订单,要订二十盒‘贵人香’胭脂,作为秋宴礼品。”

    其实这订单是他今早托人伪造的,但在古代,官贵的名头比什么都好用。族长接过订单,看见上面盖着太守府的朱砂印,终于点头:“也罢,念在你为李家扬名的份上,准你经营,但所得银钱需分三成给公中。”

    苏砚白暗自松了口气,三成抽成虽高,但总算拿到了经营权。他望向祠堂外,月光下,李晚晴正焦急地望着他,裙摆上沾着调香时的胭脂粉,像落了一身的晚霞。

    这一晚,苏砚白在账本上写下:“商业之道,首重名,次重利,名正则利通。”他知道,前路必定充满荆棘,但有了妻子的信任,有了现代商业思维,他定能在这古代商海,掀起属于自己的波澜。第2/2页)

    回到李府,苏砚白迫不及待打开账本,将今日的收支记下:香料五两,胭脂盒三两,人工一两,净赚二十两。他勾了勾唇角,现代营销学里的“饥饿营销”“文化包装”,在古代果然行得通。

    更重要的是,他发现李家库房里还有不少旧物:半匹蜀锦、几方端砚、残缺的古琴……这些在现代不值钱的东西,在古代却能通过包装故事,卖出高价。

    “相公,”李晚晴敲门进来,端着一碗莲子羹,“你……今日为何对我这么好?”

    苏砚白抬头,看见她站在月光里,裙摆被夜风轻轻扬起,像一株亭亭玉立的莲花。他忽然想起车祸前,自己在孤儿院长大,从未感受过家庭的温暖,而此刻,这个古代女子眼中的期待与忐忑,让他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被触碰。

    “因为你是我妻子,”他认真道,“以前是我不懂事,今后,我会让你过上好日子。”

    李晚晴眼眶发热,慌忙低头吹莲子羹:“油嘴滑舌……快吃吧,凉了伤胃。”

    苏砚白接过碗,忽然瞥见她袖口露出的红痕——那是调香时被炭火烧的。他放下碗,握住她的手:“明日我雇个丫鬟帮你,别再亲自动手了。”

    李晚晴想抽回手,却被他握得更紧。月光透过窗纸,在两人交叠的手上镀了层银边,谁也没注意到,门口的影子晃了晃,悄悄退了回去——那是二姐夫陈立远的小厮,正将所见所闻禀报给主子。

    “苏砚白在卖胭脂?”陈立远把玩着翡翠扳指,冷笑一声,“一个赘婿竟敢抛头露面经商,坏了李家的规矩。去告诉族长,就说赘婿私开商铺,触犯了《李氏家规》第十三条。”

    小厮领命而去,陈立远眼中闪过阴鸷——李家三房庶女的赘婿若成了气候,岂不是打了他们这些嫡亲女婿的脸?何况,苏砚白卖胭脂赚的银钱,本该属于李家公中,怎能让他私吞?

    深夜,苏砚白趴在案头画胭脂盒的设计图,李晚晴坐在一旁调香,屋内弥漫着淡淡的沉水香。忽然,院门被拍得山响,传来家丁的吆喝:“苏姑爷,族长大人请你去祠堂!”

    李晚晴手中的瓷瓶“当啷”落地,摔碎在青砖上。苏砚白起身整理衣襟,低声道:“别怕,我去去就来。”

    祠堂里,族长深皱眉头,面前摆着本《李氏家规》:“苏砚白,家规第十三条写得清楚,赘婿不得擅自经营生计,你可知罪?”

    苏砚白扫了眼家规,心中冷笑——所谓家规,不过是权贵束缚赘婿的工具。他深吸一口气,朗声道:“族长,晚香阁并非我一人之业,乃是我与晚晴共同经营,用的是她生母的香方,算得夫妻共财。”

    “胡说!”二姐夫陈立远拍案而起,“庶女哪有资格继承家业?香方既是李家之物,自然归公中所有!”

    苏砚白转向他,眼中闪过冷光:“二姐夫可知,《宋刑统》规定,妻家财产,赘婿有权使用于夫妻共同生计?何况,晚晴生母的香方,分明是嫁妆,并非李家共产。”

    他前世曾研究过宋朝法律,知道赘婿在某些情况下享有财产使用权。此话一出,族长和两位姐夫皆面露惊讶——他们没想到,这个只会赌钱的赘婿,竟能搬出律法。

    “即便如此,”族长沉吟道,“经商乃是贱业,我李家世代书香,岂容赘婿抛头露面?”

    苏砚白心中一凛,知道触及了古代重农抑商的根本。他忽然想起库房里的蜀锦,灵机一动:“族长误会了,晚香阁并非经商,而是传承香道文化。如今江州贵妇皆以用晚香阁胭脂为雅事,连太守夫人都遣人来问货。”

    此话一出,祠堂内顿时哗然。太守夫人若真对胭脂感兴趣,那便是给李家脸上贴金。族长脸色缓和几分:“此话当真?”

    “自然当真,”苏砚白掏出张纸,“这是太守府的订单,要订二十盒‘贵人香’胭脂,作为秋宴礼品。”

    其实这订单是他今早托人伪造的,但在古代,官贵的名头比什么都好用。族长接过订单,看见上面盖着太守府的朱砂印,终于点头:“也罢,念在你为李家扬名的份上,准你经营,但所得银钱需分三成给公中。”

    苏砚白暗自松了口气,三成抽成虽高,但总算拿到了经营权。他望向祠堂外,月光下,李晚晴正焦急地望着他,裙摆上沾着调香时的胭脂粉,像落了一身的晚霞。

    这一晚,苏砚白在账本上写下:“商业之道,首重名,次重利,名正则利通。”他知道,前路必定充满荆棘,但有了妻子的信任,有了现代商业思维,他定能在这古代商海,掀起属于自己的波澜。第2/2页)

    回到李府,苏砚白迫不及待打开账本,将今日的收支记下:香料五两,胭脂盒三两,人工一两,净赚二十两。他勾了勾唇角,现代营销学里的“饥饿营销”“文化包装”,在古代果然行得通。

    更重要的是,他发现李家库房里还有不少旧物:半匹蜀锦、几方端砚、残缺的古琴……这些在现代不值钱的东西,在古代却能通过包装故事,卖出高价。

    “相公,”李晚晴敲门进来,端着一碗莲子羹,“你……今日为何对我这么好?”

    苏砚白抬头,看见她站在月光里,裙摆被夜风轻轻扬起,像一株亭亭玉立的莲花。他忽然想起车祸前,自己在孤儿院长大,从未感受过家庭的温暖,而此刻,这个古代女子眼中的期待与忐忑,让他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被触碰。

    “因为你是我妻子,”他认真道,“以前是我不懂事,今后,我会让你过上好日子。”

    李晚晴眼眶发热,慌忙低头吹莲子羹:“油嘴滑舌……快吃吧,凉了伤胃。”

    苏砚白接过碗,忽然瞥见她袖口露出的红痕——那是调香时被炭火烧的。他放下碗,握住她的手:“明日我雇个丫鬟帮你,别再亲自动手了。”

    李晚晴想抽回手,却被他握得更紧。月光透过窗纸,在两人交叠的手上镀了层银边,谁也没注意到,门口的影子晃了晃,悄悄退了回去——那是二姐夫陈立远的小厮,正将所见所闻禀报给主子。

    “苏砚白在卖胭脂?”陈立远把玩着翡翠扳指,冷笑一声,“一个赘婿竟敢抛头露面经商,坏了李家的规矩。去告诉族长,就说赘婿私开商铺,触犯了《李氏家规》第十三条。”

    小厮领命而去,陈立远眼中闪过阴鸷——李家三房庶女的赘婿若成了气候,岂不是打了他们这些嫡亲女婿的脸?何况,苏砚白卖胭脂赚的银钱,本该属于李家公中,怎能让他私吞?

    深夜,苏砚白趴在案头画胭脂盒的设计图,李晚晴坐在一旁调香,屋内弥漫着淡淡的沉水香。忽然,院门被拍得山响,传来家丁的吆喝:“苏姑爷,族长大人请你去祠堂!”

    李晚晴手中的瓷瓶“当啷”落地,摔碎在青砖上。苏砚白起身整理衣襟,低声道:“别怕,我去去就来。”

    祠堂里,族长深皱眉头,面前摆着本《李氏家规》:“苏砚白,家规第十三条写得清楚,赘婿不得擅自经营生计,你可知罪?”

    苏砚白扫了眼家规,心中冷笑——所谓家规,不过是权贵束缚赘婿的工具。他深吸一口气,朗声道:“族长,晚香阁并非我一人之业,乃是我与晚晴共同经营,用的是她生母的香方,算得夫妻共财。”

    “胡说!”二姐夫陈立远拍案而起,“庶女哪有资格继承家业?香方既是李家之物,自然归公中所有!”

    苏砚白转向他,眼中闪过冷光:“二姐夫可知,《宋刑统》规定,妻家财产,赘婿有权使用于夫妻共同生计?何况,晚晴生母的香方,分明是嫁妆,并非李家共产。”

    他前世曾研究过宋朝法律,知道赘婿在某些情况下享有财产使用权。此话一出,族长和两位姐夫皆面露惊讶——他们没想到,这个只会赌钱的赘婿,竟能搬出律法。

    “即便如此,”族长沉吟道,“经商乃是贱业,我李家世代书香,岂容赘婿抛头露面?”

    苏砚白心中一凛,知道触及了古代重农抑商的根本。他忽然想起库房里的蜀锦,灵机一动:“族长误会了,晚香阁并非经商,而是传承香道文化。如今江州贵妇皆以用晚香阁胭脂为雅事,连太守夫人都遣人来问货。”

    此话一出,祠堂内顿时哗然。太守夫人若真对胭脂感兴趣,那便是给李家脸上贴金。族长脸色缓和几分:“此话当真?”

    “自然当真,”苏砚白掏出张纸,“这是太守府的订单,要订二十盒‘贵人香’胭脂,作为秋宴礼品。”

    其实这订单是他今早托人伪造的,但在古代,官贵的名头比什么都好用。族长接过订单,看见上面盖着太守府的朱砂印,终于点头:“也罢,念在你为李家扬名的份上,准你经营,但所得银钱需分三成给公中。”

    苏砚白暗自松了口气,三成抽成虽高,但总算拿到了经营权。他望向祠堂外,月光下,李晚晴正焦急地望着他,裙摆上沾着调香时的胭脂粉,像落了一身的晚霞。

    这一晚,苏砚白在账本上写下:“商业之道,首重名,次重利,名正则利通。”他知道,前路必定充满荆棘,但有了妻子的信任,有了现代商业思维,他定能在这古代商海,掀起属于自己的波澜。第2/2页)

    回到李府,苏砚白迫不及待打开账本,将今日的收支记下:香料五两,胭脂盒三两,人工一两,净赚二十两。他勾了勾唇角,现代营销学里的“饥饿营销”“文化包装”,在古代果然行得通。

    更重要的是,他发现李家库房里还有不少旧物:半匹蜀锦、几方端砚、残缺的古琴……这些在现代不值钱的东西,在古代却能通过包装故事,卖出高价。

    “相公,”李晚晴敲门进来,端着一碗莲子羹,“你……今日为何对我这么好?”

    苏砚白抬头,看见她站在月光里,裙摆被夜风轻轻扬起,像一株亭亭玉立的莲花。他忽然想起车祸前,自己在孤儿院长大,从未感受过家庭的温暖,而此刻,这个古代女子眼中的期待与忐忑,让他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被触碰。

    “因为你是我妻子,”他认真道,“以前是我不懂事,今后,我会让你过上好日子。”

    李晚晴眼眶发热,慌忙低头吹莲子羹:“油嘴滑舌……快吃吧,凉了伤胃。”

    苏砚白接过碗,忽然瞥见她袖口露出的红痕——那是调香时被炭火烧的。他放下碗,握住她的手:“明日我雇个丫鬟帮你,别再亲自动手了。”

    李晚晴想抽回手,却被他握得更紧。月光透过窗纸,在两人交叠的手上镀了层银边,谁也没注意到,门口的影子晃了晃,悄悄退了回去——那是二姐夫陈立远的小厮,正将所见所闻禀报给主子。

    “苏砚白在卖胭脂?”陈立远把玩着翡翠扳指,冷笑一声,“一个赘婿竟敢抛头露面经商,坏了李家的规矩。去告诉族长,就说赘婿私开商铺,触犯了《李氏家规》第十三条。”

    小厮领命而去,陈立远眼中闪过阴鸷——李家三房庶女的赘婿若成了气候,岂不是打了他们这些嫡亲女婿的脸?何况,苏砚白卖胭脂赚的银钱,本该属于李家公中,怎能让他私吞?

    深夜,苏砚白趴在案头画胭脂盒的设计图,李晚晴坐在一旁调香,屋内弥漫着淡淡的沉水香。忽然,院门被拍得山响,传来家丁的吆喝:“苏姑爷,族长大人请你去祠堂!”

    李晚晴手中的瓷瓶“当啷”落地,摔碎在青砖上。苏砚白起身整理衣襟,低声道:“别怕,我去去就来。”

    祠堂里,族长深皱眉头,面前摆着本《李氏家规》:“苏砚白,家规第十三条写得清楚,赘婿不得擅自经营生计,你可知罪?”

    苏砚白扫了眼家规,心中冷笑——所谓家规,不过是权贵束缚赘婿的工具。他深吸一口气,朗声道:“族长,晚香阁并非我一人之业,乃是我与晚晴共同经营,用的是她生母的香方,算得夫妻共财。”

    “胡说!”二姐夫陈立远拍案而起,“庶女哪有资格继承家业?香方既是李家之物,自然归公中所有!”

    苏砚白转向他,眼中闪过冷光:“二姐夫可知,《宋刑统》规定,妻家财产,赘婿有权使用于夫妻共同生计?何况,晚晴生母的香方,分明是嫁妆,并非李家共产。”

    他前世曾研究过宋朝法律,知道赘婿在某些情况下享有财产使用权。此话一出,族长和两位姐夫皆面露惊讶——他们没想到,这个只会赌钱的赘婿,竟能搬出律法。

    “即便如此,”族长沉吟道,“经商乃是贱业,我李家世代书香,岂容赘婿抛头露面?”

    苏砚白心中一凛,知道触及了古代重农抑商的根本。他忽然想起库房里的蜀锦,灵机一动:“族长误会了,晚香阁并非经商,而是传承香道文化。如今江州贵妇皆以用晚香阁胭脂为雅事,连太守夫人都遣人来问货。”

    此话一出,祠堂内顿时哗然。太守夫人若真对胭脂感兴趣,那便是给李家脸上贴金。族长脸色缓和几分:“此话当真?”

    “自然当真,”苏砚白掏出张纸,“这是太守府的订单,要订二十盒‘贵人香’胭脂,作为秋宴礼品。”

    其实这订单是他今早托人伪造的,但在古代,官贵的名头比什么都好用。族长接过订单,看见上面盖着太守府的朱砂印,终于点头:“也罢,念在你为李家扬名的份上,准你经营,但所得银钱需分三成给公中。”

    苏砚白暗自松了口气,三成抽成虽高,但总算拿到了经营权。他望向祠堂外,月光下,李晚晴正焦急地望着他,裙摆上沾着调香时的胭脂粉,像落了一身的晚霞。

    这一晚,苏砚白在账本上写下:“商业之道,首重名,次重利,名正则利通。”他知道,前路必定充满荆棘,但有了妻子的信任,有了现代商业思维,他定能在这古代商海,掀起属于自己的波澜。第2/2页)

    回到李府,苏砚白迫不及待打开账本,将今日的收支记下:香料五两,胭脂盒三两,人工一两,净赚二十两。他勾了勾唇角,现代营销学里的“饥饿营销”“文化包装”,在古代果然行得通。

    更重要的是,他发现李家库房里还有不少旧物:半匹蜀锦、几方端砚、残缺的古琴……这些在现代不值钱的东西,在古代却能通过包装故事,卖出高价。

    “相公,”李晚晴敲门进来,端着一碗莲子羹,“你……今日为何对我这么好?”

    苏砚白抬头,看见她站在月光里,裙摆被夜风轻轻扬起,像一株亭亭玉立的莲花。他忽然想起车祸前,自己在孤儿院长大,从未感受过家庭的温暖,而此刻,这个古代女子眼中的期待与忐忑,让他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被触碰。

    “因为你是我妻子,”他认真道,“以前是我不懂事,今后,我会让你过上好日子。”

    李晚晴眼眶发热,慌忙低头吹莲子羹:“油嘴滑舌……快吃吧,凉了伤胃。”

    苏砚白接过碗,忽然瞥见她袖口露出的红痕——那是调香时被炭火烧的。他放下碗,握住她的手:“明日我雇个丫鬟帮你,别再亲自动手了。”

    李晚晴想抽回手,却被他握得更紧。月光透过窗纸,在两人交叠的手上镀了层银边,谁也没注意到,门口的影子晃了晃,悄悄退了回去——那是二姐夫陈立远的小厮,正将所见所闻禀报给主子。

    “苏砚白在卖胭脂?”陈立远把玩着翡翠扳指,冷笑一声,“一个赘婿竟敢抛头露面经商,坏了李家的规矩。去告诉族长,就说赘婿私开商铺,触犯了《李氏家规》第十三条。”

    小厮领命而去,陈立远眼中闪过阴鸷——李家三房庶女的赘婿若成了气候,岂不是打了他们这些嫡亲女婿的脸?何况,苏砚白卖胭脂赚的银钱,本该属于李家公中,怎能让他私吞?

    深夜,苏砚白趴在案头画胭脂盒的设计图,李晚晴坐在一旁调香,屋内弥漫着淡淡的沉水香。忽然,院门被拍得山响,传来家丁的吆喝:“苏姑爷,族长大人请你去祠堂!”

    李晚晴手中的瓷瓶“当啷”落地,摔碎在青砖上。苏砚白起身整理衣襟,低声道:“别怕,我去去就来。”

    祠堂里,族长深皱眉头,面前摆着本《李氏家规》:“苏砚白,家规第十三条写得清楚,赘婿不得擅自经营生计,你可知罪?”

    苏砚白扫了眼家规,心中冷笑——所谓家规,不过是权贵束缚赘婿的工具。他深吸一口气,朗声道:“族长,晚香阁并非我一人之业,乃是我与晚晴共同经营,用的是她生母的香方,算得夫妻共财。”

    “胡说!”二姐夫陈立远拍案而起,“庶女哪有资格继承家业?香方既是李家之物,自然归公中所有!”

    苏砚白转向他,眼中闪过冷光:“二姐夫可知,《宋刑统》规定,妻家财产,赘婿有权使用于夫妻共同生计?何况,晚晴生母的香方,分明是嫁妆,并非李家共产。”

    他前世曾研究过宋朝法律,知道赘婿在某些情况下享有财产使用权。此话一出,族长和两位姐夫皆面露惊讶——他们没想到,这个只会赌钱的赘婿,竟能搬出律法。

    “即便如此,”族长沉吟道,“经商乃是贱业,我李家世代书香,岂容赘婿抛头露面?”

    苏砚白心中一凛,知道触及了古代重农抑商的根本。他忽然想起库房里的蜀锦,灵机一动:“族长误会了,晚香阁并非经商,而是传承香道文化。如今江州贵妇皆以用晚香阁胭脂为雅事,连太守夫人都遣人来问货。”

    此话一出,祠堂内顿时哗然。太守夫人若真对胭脂感兴趣,那便是给李家脸上贴金。族长脸色缓和几分:“此话当真?”

    “自然当真,”苏砚白掏出张纸,“这是太守府的订单,要订二十盒‘贵人香’胭脂,作为秋宴礼品。”

    其实这订单是他今早托人伪造的,但在古代,官贵的名头比什么都好用。族长接过订单,看见上面盖着太守府的朱砂印,终于点头:“也罢,念在你为李家扬名的份上,准你经营,但所得银钱需分三成给公中。”

    苏砚白暗自松了口气,三成抽成虽高,但总算拿到了经营权。他望向祠堂外,月光下,李晚晴正焦急地望着他,裙摆上沾着调香时的胭脂粉,像落了一身的晚霞。

    这一晚,苏砚白在账本上写下:“商业之道,首重名,次重利,名正则利通。”他知道,前路必定充满荆棘,但有了妻子的信任,有了现代商业思维,他定能在这古代商海,掀起属于自己的波澜。第2/2页)

    回到李府,苏砚白迫不及待打开账本,将今日的收支记下:香料五两,胭脂盒三两,人工一两,净赚二十两。他勾了勾唇角,现代营销学里的“饥饿营销”“文化包装”,在古代果然行得通。

    更重要的是,他发现李家库房里还有不少旧物:半匹蜀锦、几方端砚、残缺的古琴……这些在现代不值钱的东西,在古代却能通过包装故事,卖出高价。

    “相公,”李晚晴敲门进来,端着一碗莲子羹,“你……今日为何对我这么好?”

    苏砚白抬头,看见她站在月光里,裙摆被夜风轻轻扬起,像一株亭亭玉立的莲花。他忽然想起车祸前,自己在孤儿院长大,从未感受过家庭的温暖,而此刻,这个古代女子眼中的期待与忐忑,让他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被触碰。

    “因为你是我妻子,”他认真道,“以前是我不懂事,今后,我会让你过上好日子。”

    李晚晴眼眶发热,慌忙低头吹莲子羹:“油嘴滑舌……快吃吧,凉了伤胃。”

    苏砚白接过碗,忽然瞥见她袖口露出的红痕——那是调香时被炭火烧的。他放下碗,握住她的手:“明日我雇个丫鬟帮你,别再亲自动手了。”

    李晚晴想抽回手,却被他握得更紧。月光透过窗纸,在两人交叠的手上镀了层银边,谁也没注意到,门口的影子晃了晃,悄悄退了回去——那是二姐夫陈立远的小厮,正将所见所闻禀报给主子。

    “苏砚白在卖胭脂?”陈立远把玩着翡翠扳指,冷笑一声,“一个赘婿竟敢抛头露面经商,坏了李家的规矩。去告诉族长,就说赘婿私开商铺,触犯了《李氏家规》第十三条。”

    小厮领命而去,陈立远眼中闪过阴鸷——李家三房庶女的赘婿若成了气候,岂不是打了他们这些嫡亲女婿的脸?何况,苏砚白卖胭脂赚的银钱,本该属于李家公中,怎能让他私吞?

    深夜,苏砚白趴在案头画胭脂盒的设计图,李晚晴坐在一旁调香,屋内弥漫着淡淡的沉水香。忽然,院门被拍得山响,传来家丁的吆喝:“苏姑爷,族长大人请你去祠堂!”

    李晚晴手中的瓷瓶“当啷”落地,摔碎在青砖上。苏砚白起身整理衣襟,低声道:“别怕,我去去就来。”

    祠堂里,族长深皱眉头,面前摆着本《李氏家规》:“苏砚白,家规第十三条写得清楚,赘婿不得擅自经营生计,你可知罪?”

    苏砚白扫了眼家规,心中冷笑——所谓家规,不过是权贵束缚赘婿的工具。他深吸一口气,朗声道:“族长,晚香阁并非我一人之业,乃是我与晚晴共同经营,用的是她生母的香方,算得夫妻共财。”

    “胡说!”二姐夫陈立远拍案而起,“庶女哪有资格继承家业?香方既是李家之物,自然归公中所有!”

    苏砚白转向他,眼中闪过冷光:“二姐夫可知,《宋刑统》规定,妻家财产,赘婿有权使用于夫妻共同生计?何况,晚晴生母的香方,分明是嫁妆,并非李家共产。”

    他前世曾研究过宋朝法律,知道赘婿在某些情况下享有财产使用权。此话一出,族长和两位姐夫皆面露惊讶——他们没想到,这个只会赌钱的赘婿,竟能搬出律法。

    “即便如此,”族长沉吟道,“经商乃是贱业,我李家世代书香,岂容赘婿抛头露面?”

    苏砚白心中一凛,知道触及了古代重农抑商的根本。他忽然想起库房里的蜀锦,灵机一动:“族长误会了,晚香阁并非经商,而是传承香道文化。如今江州贵妇皆以用晚香阁胭脂为雅事,连太守夫人都遣人来问货。”

    此话一出,祠堂内顿时哗然。太守夫人若真对胭脂感兴趣,那便是给李家脸上贴金。族长脸色缓和几分:“此话当真?”

    “自然当真,”苏砚白掏出张纸,“这是太守府的订单,要订二十盒‘贵人香’胭脂,作为秋宴礼品。”

    其实这订单是他今早托人伪造的,但在古代,官贵的名头比什么都好用。族长接过订单,看见上面盖着太守府的朱砂印,终于点头:“也罢,念在你为李家扬名的份上,准你经营,但所得银钱需分三成给公中。”

    苏砚白暗自松了口气,三成抽成虽高,但总算拿到了经营权。他望向祠堂外,月光下,李晚晴正焦急地望着他,裙摆上沾着调香时的胭脂粉,像落了一身的晚霞。

    这一晚,苏砚白在账本上写下:“商业之道,首重名,次重利,名正则利通。”他知道,前路必定充满荆棘,但有了妻子的信任,有了现代商业思维,他定能在这古代商海,掀起属于自己的波澜。第2/2页)

    回到李府,苏砚白迫不及待打开账本,将今日的收支记下:香料五两,胭脂盒三两,人工一两,净赚二十两。他勾了勾唇角,现代营销学里的“饥饿营销”“文化包装”,在古代果然行得通。

    更重要的是,他发现李家库房里还有不少旧物:半匹蜀锦、几方端砚、残缺的古琴……这些在现代不值钱的东西,在古代却能通过包装故事,卖出高价。

    “相公,”李晚晴敲门进来,端着一碗莲子羹,“你……今日为何对我这么好?”

    苏砚白抬头,看见她站在月光里,裙摆被夜风轻轻扬起,像一株亭亭玉立的莲花。他忽然想起车祸前,自己在孤儿院长大,从未感受过家庭的温暖,而此刻,这个古代女子眼中的期待与忐忑,让他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被触碰。

    “因为你是我妻子,”他认真道,“以前是我不懂事,今后,我会让你过上好日子。”

    李晚晴眼眶发热,慌忙低头吹莲子羹:“油嘴滑舌……快吃吧,凉了伤胃。”

    苏砚白接过碗,忽然瞥见她袖口露出的红痕——那是调香时被炭火烧的。他放下碗,握住她的手:“明日我雇个丫鬟帮你,别再亲自动手了。”

    李晚晴想抽回手,却被他握得更紧。月光透过窗纸,在两人交叠的手上镀了层银边,谁也没注意到,门口的影子晃了晃,悄悄退了回去——那是二姐夫陈立远的小厮,正将所见所闻禀报给主子。

    “苏砚白在卖胭脂?”陈立远把玩着翡翠扳指,冷笑一声,“一个赘婿竟敢抛头露面经商,坏了李家的规矩。去告诉族长,就说赘婿私开商铺,触犯了《李氏家规》第十三条。”

    小厮领命而去,陈立远眼中闪过阴鸷——李家三房庶女的赘婿若成了气候,岂不是打了他们这些嫡亲女婿的脸?何况,苏砚白卖胭脂赚的银钱,本该属于李家公中,怎能让他私吞?

    深夜,苏砚白趴在案头画胭脂盒的设计图,李晚晴坐在一旁调香,屋内弥漫着淡淡的沉水香。忽然,院门被拍得山响,传来家丁的吆喝:“苏姑爷,族长大人请你去祠堂!”

    李晚晴手中的瓷瓶“当啷”落地,摔碎在青砖上。苏砚白起身整理衣襟,低声道:“别怕,我去去就来。”

    祠堂里,族长深皱眉头,面前摆着本《李氏家规》:“苏砚白,家规第十三条写得清楚,赘婿不得擅自经营生计,你可知罪?”

    苏砚白扫了眼家规,心中冷笑——所谓家规,不过是权贵束缚赘婿的工具。他深吸一口气,朗声道:“族长,晚香阁并非我一人之业,乃是我与晚晴共同经营,用的是她生母的香方,算得夫妻共财。”

    “胡说!”二姐夫陈立远拍案而起,“庶女哪有资格继承家业?香方既是李家之物,自然归公中所有!”

    苏砚白转向他,眼中闪过冷光:“二姐夫可知,《宋刑统》规定,妻家财产,赘婿有权使用于夫妻共同生计?何况,晚晴生母的香方,分明是嫁妆,并非李家共产。”

    他前世曾研究过宋朝法律,知道赘婿在某些情况下享有财产使用权。此话一出,族长和两位姐夫皆面露惊讶——他们没想到,这个只会赌钱的赘婿,竟能搬出律法。

    “即便如此,”族长沉吟道,“经商乃是贱业,我李家世代书香,岂容赘婿抛头露面?”

    苏砚白心中一凛,知道触及了古代重农抑商的根本。他忽然想起库房里的蜀锦,灵机一动:“族长误会了,晚香阁并非经商,而是传承香道文化。如今江州贵妇皆以用晚香阁胭脂为雅事,连太守夫人都遣人来问货。”

    此话一出,祠堂内顿时哗然。太守夫人若真对胭脂感兴趣,那便是给李家脸上贴金。族长脸色缓和几分:“此话当真?”

    “自然当真,”苏砚白掏出张纸,“这是太守府的订单,要订二十盒‘贵人香’胭脂,作为秋宴礼品。”

    其实这订单是他今早托人伪造的,但在古代,官贵的名头比什么都好用。族长接过订单,看见上面盖着太守府的朱砂印,终于点头:“也罢,念在你为李家扬名的份上,准你经营,但所得银钱需分三成给公中。”

    苏砚白暗自松了口气,三成抽成虽高,但总算拿到了经营权。他望向祠堂外,月光下,李晚晴正焦急地望着他,裙摆上沾着调香时的胭脂粉,像落了一身的晚霞。

    这一晚,苏砚白在账本上写下:“商业之道,首重名,次重利,名正则利通。”他知道,前路必定充满荆棘,但有了妻子的信任,有了现代商业思维,他定能在这古代商海,掀起属于自己的波澜。第2/2页)

    回到李府,苏砚白迫不及待打开账本,将今日的收支记下:香料五两,胭脂盒三两,人工一两,净赚二十两。他勾了勾唇角,现代营销学里的“饥饿营销”“文化包装”,在古代果然行得通。

    更重要的是,他发现李家库房里还有不少旧物:半匹蜀锦、几方端砚、残缺的古琴……这些在现代不值钱的东西,在古代却能通过包装故事,卖出高价。

    “相公,”李晚晴敲门进来,端着一碗莲子羹,“你……今日为何对我这么好?”

    苏砚白抬头,看见她站在月光里,裙摆被夜风轻轻扬起,像一株亭亭玉立的莲花。他忽然想起车祸前,自己在孤儿院长大,从未感受过家庭的温暖,而此刻,这个古代女子眼中的期待与忐忑,让他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被触碰。

    “因为你是我妻子,”他认真道,“以前是我不懂事,今后,我会让你过上好日子。”

    李晚晴眼眶发热,慌忙低头吹莲子羹:“油嘴滑舌……快吃吧,凉了伤胃。”

    苏砚白接过碗,忽然瞥见她袖口露出的红痕——那是调香时被炭火烧的。他放下碗,握住她的手:“明日我雇个丫鬟帮你,别再亲自动手了。”

    李晚晴想抽回手,却被他握得更紧。月光透过窗纸,在两人交叠的手上镀了层银边,谁也没注意到,门口的影子晃了晃,悄悄退了回去——那是二姐夫陈立远的小厮,正将所见所闻禀报给主子。

    “苏砚白在卖胭脂?”陈立远把玩着翡翠扳指,冷笑一声,“一个赘婿竟敢抛头露面经商,坏了李家的规矩。去告诉族长,就说赘婿私开商铺,触犯了《李氏家规》第十三条。”

    小厮领命而去,陈立远眼中闪过阴鸷——李家三房庶女的赘婿若成了气候,岂不是打了他们这些嫡亲女婿的脸?何况,苏砚白卖胭脂赚的银钱,本该属于李家公中,怎能让他私吞?

    深夜,苏砚白趴在案头画胭脂盒的设计图,李晚晴坐在一旁调香,屋内弥漫着淡淡的沉水香。忽然,院门被拍得山响,传来家丁的吆喝:“苏姑爷,族长大人请你去祠堂!”

    李晚晴手中的瓷瓶“当啷”落地,摔碎在青砖上。苏砚白起身整理衣襟,低声道:“别怕,我去去就来。”

    祠堂里,族长深皱眉头,面前摆着本《李氏家规》:“苏砚白,家规第十三条写得清楚,赘婿不得擅自经营生计,你可知罪?”

    苏砚白扫了眼家规,心中冷笑——所谓家规,不过是权贵束缚赘婿的工具。他深吸一口气,朗声道:“族长,晚香阁并非我一人之业,乃是我与晚晴共同经营,用的是她生母的香方,算得夫妻共财。”

    “胡说!”二姐夫陈立远拍案而起,“庶女哪有资格继承家业?香方既是李家之物,自然归公中所有!”

    苏砚白转向他,眼中闪过冷光:“二姐夫可知,《宋刑统》规定,妻家财产,赘婿有权使用于夫妻共同生计?何况,晚晴生母的香方,分明是嫁妆,并非李家共产。”

    他前世曾研究过宋朝法律,知道赘婿在某些情况下享有财产使用权。此话一出,族长和两位姐夫皆面露惊讶——他们没想到,这个只会赌钱的赘婿,竟能搬出律法。

    “即便如此,”族长沉吟道,“经商乃是贱业,我李家世代书香,岂容赘婿抛头露面?”

    苏砚白心中一凛,知道触及了古代重农抑商的根本。他忽然想起库房里的蜀锦,灵机一动:“族长误会了,晚香阁并非经商,而是传承香道文化。如今江州贵妇皆以用晚香阁胭脂为雅事,连太守夫人都遣人来问货。”

    此话一出,祠堂内顿时哗然。太守夫人若真对胭脂感兴趣,那便是给李家脸上贴金。族长脸色缓和几分:“此话当真?”

    “自然当真,”苏砚白掏出张纸,“这是太守府的订单,要订二十盒‘贵人香’胭脂,作为秋宴礼品。”

    其实这订单是他今早托人伪造的,但在古代,官贵的名头比什么都好用。族长接过订单,看见上面盖着太守府的朱砂印,终于点头:“也罢,念在你为李家扬名的份上,准你经营,但所得银钱需分三成给公中。”

    苏砚白暗自松了口气,三成抽成虽高,但总算拿到了经营权。他望向祠堂外,月光下,李晚晴正焦急地望着他,裙摆上沾着调香时的胭脂粉,像落了一身的晚霞。

    这一晚,苏砚白在账本上写下:“商业之道,首重名,次重利,名正则利通。”他知道,前路必定充满荆棘,但有了妻子的信任,有了现代商业思维,他定能在这古代商海,掀起属于自己的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