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 陈瑾的留言

    在古医学堂某日更新的文章下,陈瑾(月痕舞枫)的留言格外引人注目。

    月痕舞枫:医门学生陈瑾,自幼便与中医药结缘,后就读于中医院校。自毕业行医一年以来,学生心性得到一些磨炼,但终因年轻,经验不足,水平有限,缺乏自信,患者较少,临床水平上升十分缓慢。

    月痕舞枫:学生也曾努力看书,听名师讲课,以充实学识。也曾以古人为师,以圣贤为师,但终究遗憾,不能在明师身边侍奉,得其谆谆教导,耳提面命。

    月痕舞枫:学海无涯,医路多歧。学生仰慕孟老师风骨气节,敬佩老师之宏志大愿,几次医途迷茫之际,因阅读老师的文章著作而拨云见日。

    月痕舞枫:若有机会能到羊角镇加入古医学堂的队伍,得到孟老师指点迷津,提高医术、坚定心性,在修身养性之余,能为普及中医文化、弘扬岐黄妙术略尽绵薄之力,便是学生目前一大心愿。

    月痕舞枫:但闻孟老师要求严格,不轻易收留来访学生,又生却步之心,唯恐冒昧前往,惹人厌烦。退而思之,又觉既为求学,当有诚意,需效仿程门立雪,怎能害怕吃了闭门羹?况且老师常言,人要有自信。我何必妄自菲薄,自鄙自弃?

    月痕舞枫:此念之后,又回想学医初衷,要为他人解决病痛苦楚,变痛苦为欢乐。如果因为自己医术不济,辜负患者信任,使得善缘不能善了,岂不可惜?因此万万不能错过向明师贤能学习的机会。

    月痕舞枫:学生决定前往拜访孟老师,以求在医学上更进一步。老师常强调人要有大志向,要发宏愿,才更容易有所成就。学生便在此立志:愿博闻广学,使我技艺精湛,救助病苦众生,并尽我微薄之力,弘扬中医文化。若有余才余力,则著书立说,流传后世。

    月痕舞枫:学生一介女流,身薄体弱,冒昧求学,望老师不弃,严格教导。无论是晨练耕读,还是背诵抄书,整理资料,或是义诊抄方等等,皆听老师安排教导,接受老师考验。学生若有一才一能一技一艺能得老师赏识,则听师调遣利用。

    月痕舞枫:老子言: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学生窃以为不是无用之人,望孟老师不弃,雕之刻之琢之磨之,不胜感激!

    临睡前,宋光明又将陈瑾的留言仔细阅读了两遍,两人在文字上的差距,让宋光明羞愧而自卑。

    她是如此有文采,她是如此坦荡,又是如此谦卑,如此坚定,如此有志向……

    而他则是犹犹豫豫遮遮掩掩畏畏缩缩,连来这儿的真实目的都不敢明言。

    然而宋光明的字典里并没有如此丰富的词汇来形容陈瑾,以及他此时的心情,他的复杂情绪凝练成一句“卧槽好牛”,在心中奔腾。

    第二天早上,古医学堂的公众号又更新内容了。令宋光明没想到的是,孟福泉竟然为了回复陈瑾的留言而专门发表了一篇两千多字的文章。

    孟福泉在文章中说:

    “看到中医学子陈瑾的留言,语句诚恳、思维敏捷、表达清晰……

    古医学堂的文章和书籍能够得到中医同道的认可和赞赏,且接二连三的医学院校学子降临羊角镇求学,我真是诚恐诚惶。恐“误人子弟”也。

    自古英雄出少年!陈瑾医生大好年华,不要因为年轻而不自信。世间最宝贵的并不是妙手回春、手到病除,而是正逢年轻,大有可为。临床水平上升缓慢,不可急。滴水虽微,渐盈大器,重要不在滴水大小,而在一个“渐”字。

    医生在行医过程中会有不自信,会迷茫,会受到打击,会遇到接二连三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修身”两个字。

    中医的自我修养在《大医精诚》。当你虔诚地诵读这篇《大医精诚》,你会幡然醒悟,千年前孙思邈就已经将答案告诉我们——至心求医!

    医子要勿忘世上苦人多,忘失了慈悲之心,却还在不断精修医术,就会渐渐烦恼重重。须臾离菩提之心,刹那入烦恼恶果。

    ……

    大凡学子要有面壁定一处的决心,方可出去访师,否则鲜有不碰壁。所以我息诊不收学生并不是不慈悲,而是更慈悲,让你们别白跑一趟。储足力量再出海,准备充足再登山,你将看到更遥远的风景,跟更殊胜的境界。因此这里没有接纳,也没有拒绝……”

    看到“没有拒绝”几个字,宋光明在等待中即将绝望的心中又生起了希望。

    “孟老师没有拒绝这个‘月痕舞枫’,那我是不是也有机会?”宋光明心里盘算着,“我都来这么久了,孟老师总不能只收她不收我吧……”

    如此一想,宋光明更是盼着陈瑾快点到来。

    接下来的两天,陈瑾继续留言,留言下有时会有即时回复,看文风语气应该不是孟福泉本人回复,而是他的弟子代书,总体意思就是古医学堂目前不收徒,不接待访客,如果要来,必须如何如何通过考验。

    宋光明看了未免又有些失落。

    古医学堂早在一年前决定不再轻易收徒的时候就发文声明,如有想要来访学习者,必须过古文关和体能关。

    古文关即背诵古文三十篇,包括著名的中医必读修心名篇《大医精诚》、《伤寒论序》等,还有文采斐然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王阁序》等,和求学有关的《送东阳马生序》、《师说》等。

    这些古文,对于宋光明而言,别说是背诵了,就连熟读都不容易。

    至于体能关,则是做俯卧撑,男子一百,女子五十。

    宋光明试过,他连做十个俯卧撑都很费劲,更别说是一百个了。

    他不相信自称“身薄体弱”的一介女流能做五十个。

    而且古医学堂的贺长平之前只是婉言拒绝他,如今提到古文和体能两项考验,他更是一点指望也没有了。

    灰心丧气之余,宋光明连早上出去晨跑锻炼都提不起精神了。

    然而陈瑾的一篇骈文回复再次让人惊叹——

    “求学心切,千里不过咫尺;立志意坚,万难亦作等闲。虽遥学而朝守夕奉,诸疑可解;然近侍而耳提面命,佳绩何愁?

    昔闻鲁国有奇人王骀,身残而博通古今,境明而参透生死,从学者甚众。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故知心驰神往,不如身临其境也。

    孔子世称圣人,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岂有精通六艺乃可入孔门?包公人谓青天,文有公孙,武有诸豪杰,未必智勇双全方收于麾下。

    又闻昔有博学之秀才,教穷人而不受物资,遇富者则多取报酬。无米面也可,句读在法;无金银也可,变通实明。

    师欲成大业,招贤以诚,何不效其因人异法乎?料想出关之日访者应众,开堂之时学者必群。应有垂髫之童子,识字未全而赤诚可嘉;不乏弱质之钗裙,负重不堪而文才可用。师皆以一律而择取,独断其去留乎?

    远慕者虽有痴顽愚昧,向往者更多智慧贤能。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师欲以得月人为心腹,而向阳者为陌路耶?

    ……

    言之不尽,敬呈数语。以期丹凤朝阳日,便待鹏迁南海时。”

    宋光明将这几段留言阅读了三四遍,又将其中的名人典故百度了一下,才大概弄懂陈瑾的意思——

    看你(孟福泉)的文章和书籍哪有跟诊学习好?孔子收学生,包公收下属也没那么多要求,你设那么高门槛做什么?连秀才教书都可以变通,有的收费有的不收费,你也可以变通一下的嘛。你又何必只偏爱身边的弟子,不给其他人机会呢?我很快就要启程了……

    古医学堂对“月痕舞枫”最后的回复是:学堂目前对来访者不提供食宿。

    宋光明的心中五味杂陈,又是N个卧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