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觊觎河内
当陈暮听到又打仗的消息显然是有些不可思议。
长安那边居然还有余力发动新的战争?
难道他们不抓紧时间春耕的吗?
又或者是老大哥再抽一次风,单方面进军了?
不可能啊。
董卓都拿刘辩做威胁了,老大哥改性了想借刀杀人除掉刘辩?
听到信使的话,陈暮沉吟片刻,见他气喘吁吁,便出声安抚道:“别急,到底什么事。”
信使擦了擦汗,喘着粗气道:“是河内太守王匡,在平县与我们的人打起来了。”
王匡?
他脑子抽了敢来我的麻烦?
听到这句话,陈暮皱起眉头:“动静如何?伤亡怎么样?”
“双方都伤了一些人,冲突闹得很大。”
信使答道:“河内很多百姓要迁移到河南尹来,王匡便在平县拦截,甚至派兵冲进了平县境内,我们的人上去交涉,反被打了一顿,兄弟们气不过,便杀将起来,只是还算克制,没闹出人命。”
“哼!”
陈暮冷哼一声道:“走,回洛阳。”
当下阳武也不去了,从官舍出来之后,翻身上马,直奔洛阳而去。
王匡在历史上这个时候尸体都凉成灰了,现在靠着自己改变了历史进场保住了一条命,不好好珍惜就算了,居然又跑到自己脸上来跳,真当自己是泥捏的?
在路上,陈暮也了解到了为什么双方发生冲突的原因。
原来跟历史上一样,在十八路诸侯解散之后,王匡回到河内郡,立即就开始以酷刑对待河内百姓,一旦百姓犯了一点小错,就立即抓起来严刑拷打,只要交了钱财和粮食才能幸免于难。
按照《三国志》记载:“太守王匡起兵讨董卓,遣诸生於属县微伺吏民罪负,便收之,考责钱谷赎罪,稽迟则夷灭宗族,以崇威严。”
可见王匡对待河内百姓还是相当残酷,而且实行的是连坐制,一个人犯错,就要夷灭宗族整个宗族。
为此河内很多世家大族,乃至平民百姓,都怨声载道,往河南迁移。
现在的洛阳并不缺土地,缺的是人口。
毕竟一夜之间,整个河南尹、弘农郡的人口几乎全都被迁走,导致很多县都非常荒凉,大量的田土荒废无人耕种,因此官府非常欢迎外来人口来洛阳耕种。
河内一些世家大族,可能还舍不得自己的土地,而那些本来就没有土地的平民百姓,对于官府无偿提供田土的诱惑还是难以抵挡,使得不少难以忍受王匡在河内实行暴政的百姓拖家带口跑到河南尹。
要是一个两个,王匡可能还不在意,人口迁移是很正常的现象。但百姓是成群结队地走,短短数月之间,就已经有七八千人从平县渡过了黄河,跑到洛阳周边领取田地,在河南栖息下来。
也许有人说,七八千人也不多呀,值得这么大张旗鼓吗?
然而这是在汉末。
全国人口也就那么几千万。
原来的三河地区人口还是非常多,但董卓迁走了洛阳周边百姓,导致人口暴跌。
而三河地区唯一没有被迁移的就是河内郡,按照黄巾之乱前的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当时河内郡大概有十五万户,八十万人。
只是经历了黄巾之乱,董卓之乱后,河内郡同样大受影响,人口在短短七八年内,锐减了大半以上。
这其中除了兵荒马乱天灾人祸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被各路诸侯征兵征走了。
比如当初汉孝康帝建南军,就在三河地区征兵。还有刘备在野王抵御冀州叛军,也从河内征的两万兵。以及丁原被任命为并州刺史,同样是在河内征兵,北上抵御鲜卑。
紧接着朱儁、袁绍、王匡,各路诸侯像是割韭菜一样,在三河地区割了一茬又一茬。等董卓将河南尹弘农郡人口迁往长安,河内郡就只剩下二三十万人了。
现在人口那么少,还在陆陆续续往河南尹迁移,王匡怎么可能坐得住?自然是派兵来到平县边境,阻止百姓迁移,从而与平县守军发生了冲突。
得知这个情报之后,陈暮就开始思索起来。洛阳是他计划中很重要的一环,如今瞌睡来了就有人送枕头,这不是把河内郡送上门吗?
刚好河内百姓对王匡怨声载道,再加上双方已经发生了冲突,出兵都借口都有了,那还想什么?
想到这里,陈暮心中就已经有了主意。
第二日,平县。
平县又名小平津渡口,是与孟津渡口一样,为洛阳的两大北面门户。
之所以这里会成为两处重要关隘,就是因为此地的黄河是最窄处,河面上有很多岛屿沙洲,洲岛之间建造了浮桥,百姓可以通行。
当初黄巾之乱,何进就曾经在这些岛屿沙洲之上设立关隘,守卫洛阳北面,后世的孟津湿地,就在这里。
从黄河南岸远眺,就看到河中央两个岛屿之间,双方兵马整齐排列,互相对峙。
陈暮招来平县守将问道:“事态如何?”
平县守将只是个军中裨将,领了千人驻扎在平县暂时充当地方守军,帮助当地官府维持秩序而已,听到陈暮的话,连忙答道:“四将军,冲突发生之后,我们就带了木棍上去和他们打,将他们赶出了渡口,只是他们把守住了河岸,不允许百姓过来。”
“嗯,我知道了。”
陈暮又问道:“王匡有没有出面?”
“没有。”
守将摇摇头:“昨日我们就派人去质问,他们说王郡守不在此地,我就又问他们为什么打人,他们却说是我们先动的手。”
陈暮细细思索了片刻,淡淡地说道:“撤兵。”
“啊?”
守将以为自己听错了。
“去把岛屿上的兵马全都撤回来,守住平津渡口即可。”
陈暮对他说道:“这段时间,莫要和对面起冲突,也不要去管他们,做我们自己的事情就行。”
守将诧异道:“可是明明是他们先打的人.....有个弟兄还被打成了重伤,一脑袋都是血,现在还躺在床上瘫着,四将军是要我们息事宁人吗?”
“自然不是。”
陈暮倏地冷笑起来,淡淡地道:“我只是想让对面的守军放松警惕,想让河内的民怨更大一点而已。”
看到他阴恻恻的笑容,这守将也是当初跟了刘备多年的老兵,忽然想起了这么多年下来,被四将军阴死的无数敌人,不由打了个冷战,心里已经为王匡默哀起来。
惹谁不好,偏偏惹到四将军头上,活该你倒霉。
长安那边居然还有余力发动新的战争?
难道他们不抓紧时间春耕的吗?
又或者是老大哥再抽一次风,单方面进军了?
不可能啊。
董卓都拿刘辩做威胁了,老大哥改性了想借刀杀人除掉刘辩?
听到信使的话,陈暮沉吟片刻,见他气喘吁吁,便出声安抚道:“别急,到底什么事。”
信使擦了擦汗,喘着粗气道:“是河内太守王匡,在平县与我们的人打起来了。”
王匡?
他脑子抽了敢来我的麻烦?
听到这句话,陈暮皱起眉头:“动静如何?伤亡怎么样?”
“双方都伤了一些人,冲突闹得很大。”
信使答道:“河内很多百姓要迁移到河南尹来,王匡便在平县拦截,甚至派兵冲进了平县境内,我们的人上去交涉,反被打了一顿,兄弟们气不过,便杀将起来,只是还算克制,没闹出人命。”
“哼!”
陈暮冷哼一声道:“走,回洛阳。”
当下阳武也不去了,从官舍出来之后,翻身上马,直奔洛阳而去。
王匡在历史上这个时候尸体都凉成灰了,现在靠着自己改变了历史进场保住了一条命,不好好珍惜就算了,居然又跑到自己脸上来跳,真当自己是泥捏的?
在路上,陈暮也了解到了为什么双方发生冲突的原因。
原来跟历史上一样,在十八路诸侯解散之后,王匡回到河内郡,立即就开始以酷刑对待河内百姓,一旦百姓犯了一点小错,就立即抓起来严刑拷打,只要交了钱财和粮食才能幸免于难。
按照《三国志》记载:“太守王匡起兵讨董卓,遣诸生於属县微伺吏民罪负,便收之,考责钱谷赎罪,稽迟则夷灭宗族,以崇威严。”
可见王匡对待河内百姓还是相当残酷,而且实行的是连坐制,一个人犯错,就要夷灭宗族整个宗族。
为此河内很多世家大族,乃至平民百姓,都怨声载道,往河南迁移。
现在的洛阳并不缺土地,缺的是人口。
毕竟一夜之间,整个河南尹、弘农郡的人口几乎全都被迁走,导致很多县都非常荒凉,大量的田土荒废无人耕种,因此官府非常欢迎外来人口来洛阳耕种。
河内一些世家大族,可能还舍不得自己的土地,而那些本来就没有土地的平民百姓,对于官府无偿提供田土的诱惑还是难以抵挡,使得不少难以忍受王匡在河内实行暴政的百姓拖家带口跑到河南尹。
要是一个两个,王匡可能还不在意,人口迁移是很正常的现象。但百姓是成群结队地走,短短数月之间,就已经有七八千人从平县渡过了黄河,跑到洛阳周边领取田地,在河南栖息下来。
也许有人说,七八千人也不多呀,值得这么大张旗鼓吗?
然而这是在汉末。
全国人口也就那么几千万。
原来的三河地区人口还是非常多,但董卓迁走了洛阳周边百姓,导致人口暴跌。
而三河地区唯一没有被迁移的就是河内郡,按照黄巾之乱前的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当时河内郡大概有十五万户,八十万人。
只是经历了黄巾之乱,董卓之乱后,河内郡同样大受影响,人口在短短七八年内,锐减了大半以上。
这其中除了兵荒马乱天灾人祸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被各路诸侯征兵征走了。
比如当初汉孝康帝建南军,就在三河地区征兵。还有刘备在野王抵御冀州叛军,也从河内征的两万兵。以及丁原被任命为并州刺史,同样是在河内征兵,北上抵御鲜卑。
紧接着朱儁、袁绍、王匡,各路诸侯像是割韭菜一样,在三河地区割了一茬又一茬。等董卓将河南尹弘农郡人口迁往长安,河内郡就只剩下二三十万人了。
现在人口那么少,还在陆陆续续往河南尹迁移,王匡怎么可能坐得住?自然是派兵来到平县边境,阻止百姓迁移,从而与平县守军发生了冲突。
得知这个情报之后,陈暮就开始思索起来。洛阳是他计划中很重要的一环,如今瞌睡来了就有人送枕头,这不是把河内郡送上门吗?
刚好河内百姓对王匡怨声载道,再加上双方已经发生了冲突,出兵都借口都有了,那还想什么?
想到这里,陈暮心中就已经有了主意。
第二日,平县。
平县又名小平津渡口,是与孟津渡口一样,为洛阳的两大北面门户。
之所以这里会成为两处重要关隘,就是因为此地的黄河是最窄处,河面上有很多岛屿沙洲,洲岛之间建造了浮桥,百姓可以通行。
当初黄巾之乱,何进就曾经在这些岛屿沙洲之上设立关隘,守卫洛阳北面,后世的孟津湿地,就在这里。
从黄河南岸远眺,就看到河中央两个岛屿之间,双方兵马整齐排列,互相对峙。
陈暮招来平县守将问道:“事态如何?”
平县守将只是个军中裨将,领了千人驻扎在平县暂时充当地方守军,帮助当地官府维持秩序而已,听到陈暮的话,连忙答道:“四将军,冲突发生之后,我们就带了木棍上去和他们打,将他们赶出了渡口,只是他们把守住了河岸,不允许百姓过来。”
“嗯,我知道了。”
陈暮又问道:“王匡有没有出面?”
“没有。”
守将摇摇头:“昨日我们就派人去质问,他们说王郡守不在此地,我就又问他们为什么打人,他们却说是我们先动的手。”
陈暮细细思索了片刻,淡淡地说道:“撤兵。”
“啊?”
守将以为自己听错了。
“去把岛屿上的兵马全都撤回来,守住平津渡口即可。”
陈暮对他说道:“这段时间,莫要和对面起冲突,也不要去管他们,做我们自己的事情就行。”
守将诧异道:“可是明明是他们先打的人.....有个弟兄还被打成了重伤,一脑袋都是血,现在还躺在床上瘫着,四将军是要我们息事宁人吗?”
“自然不是。”
陈暮倏地冷笑起来,淡淡地道:“我只是想让对面的守军放松警惕,想让河内的民怨更大一点而已。”
看到他阴恻恻的笑容,这守将也是当初跟了刘备多年的老兵,忽然想起了这么多年下来,被四将军阴死的无数敌人,不由打了个冷战,心里已经为王匡默哀起来。
惹谁不好,偏偏惹到四将军头上,活该你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