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不值得 第十九章 做回自己

    “小侯爷什么意思。”

    吕谏并不明白为什么刚才还剑拔弩张的画面,一下子变成了这样。

    刚才自己在李长安的眼里还是一个算不上好官的肉食者,此刻又成了受人尊敬的清廉官员一样,他不解的看着身负长剑的少年和青衫读书人。

    而青衫读书人也在这时候给了,为什么两个人都会突然又尊敬他的原因。

    原因是什么呢,只是隆庆十年的时候,北地白洋淀闹了一场很大的水灾,波及了很多村镇,王佐同李长安所在的古莫镇自然也在列,而当时朝廷其实并没有多想管,毕竟旧土新归也是新土,而且再说,朝廷当时也是真的没钱了。

    连年征伐,对吐蕃国,开边西域,北伐柔兰,南征百越,再加上长安之乱,国库已经穷的跑耗子了。

    所以自然而然,象征性的提拔了一个名叫吕谏的官员,意思也是让他象征性的去北地转一圈,给北地的老百姓证明一下,他们的圣人没有放弃他们,一直都在想办法,只是没有办法而已。

    赈灾方面关于钱粮的几乎等同于没有,但是在精神上可以极大安抚北地的老百姓。

    但吕谏并没有只是按朝廷的意思,只是在北地走个过场,镀层金回长安该怎么封赏怎么封赏,毕竟无论怎么讲,再大的水灾,也总归是要流入大海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吗。

    吕谏当时第一时间,先跟已经赶赴幽云任职几年的王府景合计,先是开仓放粮,随后又亲自带人去开闸决堤,一直在治水的第一线,年幼时的李长安还曾在跟随村中长辈给治水人员送吃食时见过他。

    但那时的吕谏还是意气风发的,也对,当年他也不过刚刚自地方大展宏图一番后,升职长安后便被调往了北地治理水患,也不过几月的时间,后来赈灾有功,回了京城,当了京兆府的府尹。

    便一路到了现在,其实京兆府并不是什么小官,但是他一做便是四五年的光景,刚开始的时候不是没想过做一个类似夏包青天,唐狄公的清廉好官,只是,说起来容易,可当那些刚被自己判了刑罚的纨绔子弟,在第二日就又被人压到公堂上之后。

    他也认清楚了,当今的世道搞那些所谓青天大老爷的没有用,只是好看,却不好用,所谓可远观而不可近亵玩也。

    “那时候,您的眼里有光。”

    少年郎对着已经眉目有了白色的吕谏缓缓开口道。

    吕谏听完后,自然也明白为什么二人会对自己的态度一时间大变,或者说青衫读书人一直都很尊重自己,只是因为自己也曾不同现在这般。

    吕谏叹了一口气:“原来我已经,不做自己这么久了。”

    青衫读书人摇了摇头:“您一直都是自己,只是把自己人性善的那一面隐藏了下去,”

    是啊,不管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人们总会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隐去自己的本性,以适应世道。

    李长安看着眼前的,原先在自己眼中不亚于江湖侠客的官员,虽有些感慨,却开口道:“您,还想做回自己吗?”

    吕谏饶是已经不惑之年,可当听到少年小侯爷儿的话后,眼神中不免也再次充满了光,这眼中的光无关年纪,却是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试图找寻的,少年的心。

    他吕谏怎么就没有想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呢?

    无非是在这长安城的数年里,被磨平了棱角。

    但少年终究会是少年,无论经历过什么,又变成什么,但总会有那么一刻,少年会回来,如往日一般。

    诉说着自己的雄心壮志,高谈阔论,无可无不可,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儿,不管这件事能不能做成,会让自己有多大的损失。

    都会去想,去说,去做,因为这就是少年,不撞南墙不回头,撞了南墙也不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青衫读书人这时候又加了一把火,点燃了吕谏已经深深埋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烈焰。

    “吕府尹,您观这世道如何?”

    这一句话,虽有点文人的愤愤意气在,可他吕谏又何尝不是一个意气风发的文人骚客?

    想当年,文人秋点兵,天下三分!

    吕谏似乎想要把“我想”说出口,但这真的很难,但不代表他不想,只是习惯了,再更改的话,终究太难了不是吗?

    青衫读书人能理解,少年小侯爷也能理解。

    少年小侯爷儿重复道:

    “您,想做回自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