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去长安两千里 第一章 天上掉下来个林妹妹

    北地地广人多,不出几里地就是一个村子,但在北地有一片古地,人却不多,但也算是兵家必争之地,首先因为北地大多一马平川,唯有此地,能算得上险要关卡,所以此地有一个名字——十六州。

    具体的没什么好说,也就是因为这曾经是中原王朝与北方异族对峙的重要地带,自然是常年战火不断,北方异族柔兰南下突破关卡,一度占领北地百年,柔兰王只识弯弓射大雕,不懂文治,自然是民不聊生的。

    直到八年前的九皇子李穆天被封为北地王,带兵收复了整个北地全境,苛捐杂税全部废除,赋税减免三年,老百姓们才算过上了安生日子

    当然,民生凋零的问题不是一两年就能解决的,一直到李穆天收复北地全境的第八年,也就是今年,有的地方才勉强富裕了些。

    在十六州其中一个还算不是太穷的村镇,古莫,这里其实如其他地方大差不差,说富不富,说穷不穷,温饱很难,但也不至于说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故而民风还算淳朴。

    村子里有一户人家,姓李,与当朝天子同姓,官差但不大,只是古莫乡兵的一个小统领,不过村里各位都尊称他一句李统领。

    李统领已经年过不惑,却只有一位独子,虽然一直觉得这并不是自己的问题,责任都在孩子娘去世得早,但也免不了在深夜的时候长叹自己一身滔天的本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阅历,却是只有一个儿子,这令他发愁,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同他一般聪慧,能将所有本事都融会贯通,包括他的儿子李长安!

    “唉,可惜啊可惜,我李敬念一身的本事,都只能在百年后埋到棺材里了,可叹啊可叹,世上无我这般人......”

    每每在深夜时起夜的李长安在听到自家父亲说这些话的时候,嘴角总是不自觉的抽搐一些,随后一脸无奈地替父亲关好门窗。

    如往常一样平淡的一天清晨,李敬念一大早便出了门,说是要去整顿军纪,其实一批乡兵,这个军纪问题,无非也就是今天少说闲话多种的,少年自然也知道自家父亲好脸面,总是喜欢将一些一般的事情,说得非常有排面,而且煞有其事一般,如果追根溯源,那李统领也只会扣扣鼻子,一脸无赖样的讲。

    “虽然多少夸张了一点点,但你不懂是因为你读的书少,不理解,我不怪你......”

    想到这里,李长安难免忍不住噗嗤一笑,随后便拿起看背筐,准备去拾一些干柴,以作为晚上的柴火用,北地不比长安,绕是四月的天,长安城早就是薄衣短被,但北地依然却冷得紧,似乎一年到头,该凉爽一些的时候不会冷,该暖和一些的时候也不会热一样。

    李长安觉得,自己虽然经常被老爹贬低得一文不值,但自己多少识字,算不得文盲,若说武艺,算不得多精于此道,但是劈柴生火的功夫还是有的,也算是对于君子六艺都有涉猎的,只是兵多不精而已。

    但奈何自己这么完美,赵宣儿还是更喜欢王佐,虽然自己不喜欢她和别人在一起,但这也没办法,毕竟是自己喜欢的姑娘,虽然她并不喜欢自己,但正因为喜欢人家,更应该祝人家能幸福不是?

    至于自己,两袖清风,还是孑然一身的好,李长安这样想着,便又将心中不快一一散去,又看向已经近乎快成为荒原的树林,撇了下嘴,便开始了今天的工作!

    虽然不是什么大事儿,但却是他能做的!

    从早上一直捡到晚上,才终于堪堪够了近几天生暖做饭的柴火,李长安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吃了一口自己带来的干粮,小小休息片刻,便又背起盛满了干柴的箩筐,往家的方向走去。

    他还是很满意今天的成果,故而满脸春光,好似做了什么不得了的大事儿一样,这自然对于十几岁,正应该读书识字的少年来说,很不错的能力了。

    李长安刚刚看见村口,扭了下疲惫的脖子,忽然似乎赶紧想到什么,一抬头......

    啪的一声。

    一道黑影从天上直接掉到了李长安的身上。

    “哎呀。”

    饶是李长安自以为非常再硬朗的身子骨,在这从天而降的一击下,也是直接晕了过去......

    约莫过了片刻功夫儿,李长安非常艰难的站起身来,便又看向那从天而降,差一点砸死自己的身影还倒在雪地中,虽然不爽对方的偷袭,但还是善心作祟,走到近前是把对方扶起来,随之双目一瞪。

    “女的?!”

    李长安打量着少女的模样。

    少女看上去约莫十五六岁,怀里抱着一把佩剑,脸色有些苍白,身材娇小玲珑,穿了一件淡绿色的长裙,一张脸蛋比李长安所见到的绝大多数女人漂亮,好吧是所有,包括那位李长安的白月光赵宣儿!

    尤其是她的那一双眼眸,实在令人无法转移目光到别出,只是可惜她现在正昏迷,无法看见她的眼睛,但李长安想,一定会很好看的。

    见迟迟叫不醒的少女,又见天色已晚,李长安又看了一眼已经稀烂的箩筐和散落的干柴,叹息了一声,便将少女和她的佩剑背负在身上,一拐一拐地走向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