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去长安两千里 楔子:人间四月最得意

    景安十五载,萧皇李景年大行,享年四十三岁。

    庙号太宗,谥号文帝。

    本就已经在景安末期的皇位之争在先帝驾崩后愈演愈烈,各方势力蠢蠢欲动,嫡长子李长安军功第一,气势如虹,却在先帝大行次日离奇薨去,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李祁淄被旧党扶持上位,次年改元隆庆,隆庆四载,突发神迹,白鹤凌空悲鸣,各地瘟疫灾害横行,似乎萧皇朝,就要三世而亡了。

    隆庆四载,三月的长安城。

    此时的长安城内人心惶恐。

    大明宫内,身穿龙袍的李祁淄从皇位上起身。

    双眸看向了被笼罩着的太阳,天地都是黄色,如同世界末日一样,而年轻帝王并没有同外界传闻的一样,被吓得日日跪在太庙前如丧家犬一样祈求祖宗庇护,对于此番的天谴,从一开始帝王就是不屑的,若天有神明,那么帝王从一出生就是不在天命的安排中,天命天命,玄之又玄。

    鬼神之说,当敬而远之。

    “来人,传夏观盛进宫。”

    年轻帝王的眼神中始终波澜不惊,话语也是冷淡的紧,就像此番天灾,与他无关一般。

    “遵旨。”

    年轻帝王深邃的目光再次注视起那被笼罩的太阳......

    隆庆四载,四月的长安城。

    此时的长安城仍旧神迹不断,但在那日年轻帝王将已经三朝元老的夏观盛召入明宫后,便让人们明显感觉到比之数月前,似乎是正月时开始时,要越来越少了,已经少到,或者说影响不了百姓的正常生活了。

    年轻帝王召夏观盛入明宫这件事,在夏观盛半只脚踏入明宫前,在长安城便已经是人尽皆知了,但具体谈了什么,却是绝密的,当然,不是说明宫就是不透风的墙,世上从来没有不透风的墙,只是有些事儿,你可以知道,也可以让更多人知道,但还有些事儿,你可以知道,但不能让更多人知道,这不是道理,或许是规矩?

    老百姓们对此也不感兴趣,毕竟世道不古,活着便是已经费了十二分的力气,再去关注一些不该他们关注的事情多少有些没必要,但随即便又发生了一件大事儿。

    这个消息传开的速度,并不比那日萧帝召见夏观盛要慢,相反更快上许多,从王侯将相,到市井百姓,在第一时间都知道了这条消息。

    “今日,北地王李穆天,与十万北地将士,出兵北国柔兰!此师!不破柔兰,不还长安!”

    士卒皆朗声复述后半句,随后便在这北地王的带领下出发,当然不是十万,大多都在城外军营等候着会师。

    当李穆天与他的北地军走出长安城后,人们才想起来一件事。

    “陛下怎封的九皇子为北地王,北地全境不都在柔兰国势境内吗?还有这十万.....十万北地将士!”

    随后人们才明白,这是又要再起兵戈了。

    长安城的大多数人在想起缘由后都是唉声叹气,却又对天子之令无可奈何,只能在心底里暗求九皇子不管胜负,还是速战速决得好,不要让这兵家之势,破坏了刚刚恢复的太平日子就行。

    隆庆五载四月

    捷报:北地十万军已克城百座,北地王身先士卒,与军民同甘共苦,军心民心甚高。

    萧帝李祁淄紧紧握着捷报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可能是在想要怎么赏赐此次大胜?

    隆庆六年四月

    捷报:北地先锋官张墨庭,率八百士卒一战击溃数万柔兰勇士,并一举攻克常山郡。

    捷报:北地副将左胤阳一剑斩杀柔兰名将赫连格,并招降柔兰百名中层军官。

    捷报:杨开山......

    这一年李祁淄的眼神少了一分原先的淡漠,却多了一丝落寞......

    隆庆七年四月初。

    “禀告陛下,我北地十万将士攻入柔兰都城幽云,皇室子弟尽数俘获,北地王已经在赶回来的路上,不日便会将之押解回长安。”

    在听闻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后,大殿之内顿时间都开怀大笑了起来,所有人都觉得,这就是盛世的开篇,除了,除了那高坐于龙椅上的年轻帝王脸色变得阴沉和龙椅侧站立的三朝元老夏观盛看不清的神色。

    隆庆七年四月末。

    “北地王李穆天谋反,帝悲鸣,只诛首罪,十万将士继续驻扎北地,而李穆天见事情败露自刎而亡,帝虽恼怒于其谋反事实,但毕竟天家骨血,故贬北地王为北地侯,由其独子李洛阳继承侯爵,镇守北地!无诏,不得入京!”

    传诏官放下手中金黄色的圣旨也免不得暗暗叹息一声,任谁也清楚,李穆天并没有反,如果要反不会是带着三位北地军的统领和数百名押送柔兰皇室的辎重军,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很少有人会觉得不合理,仿佛这就是天经地义的道理。

    看着迟迟不接招的北地军的三大将领左胤阳,张墨庭和杨开山三人。

    传诏官也只得轻细声再起。

    “三位将军,还不代北地侯接诏?”

    杨开山率先应道。

    “罪臣!杨开山领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罪臣!左胤阳领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罪臣!张墨庭领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身后包括禁军在内的数万士卒无不如是。

    .......

    隆庆十五载,四月初,萧帝三十六岁诞辰将至,恰逢东海仙国进献仙药,帝大喜,故令各地藩王世侯可以进京祝寿,其中自然便有北地的小侯爷儿李洛阳了,其实往年也有宣召,但大多都被小侯爷以北地事务繁忙婉拒了,但这次却是萧帝亲自点名的。

    而且李洛阳这次是一定要去的,亦如八年前李穆天灭国柔兰后一定要再回长安城一样,李洛阳这次,也已经有了,他不得不回去的理由。

    “来人,传侯爷令,此次入京,特招募数名,为护卫保驾,待到长安后,可由侯爷亲自举荐入长安各派宗门,于明日开始,由杨南北亲选,大家要踊跃报名!”

    张大统领如是复述了小侯爷的话后,便轻摇鹅毛扇,打着哈欠回去睡大觉了~

    这个消息一下子就在整个北地炸开了锅,长安各宗门都能举荐!这自然是没有人怀疑的,北地侯府在长安绝对是有这个面子的。

    毕竟,这其实也是整个长安城欠侯府的,很快各家豪门包括一些寒门都紧锣密鼓地准备了起来,期待着自家子弟能被选中与北地侯同行。

    有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