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西施》

    情人眼里出西施,妇幼老少皆知的俗语,意思是在有情人的眼里,任何人都可以像中国古典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一样美丽,比喻沉浸在爱情中的男女,不论对方外在条件如何,都会觉得对方很美,这个俗语非常适合热恋期间的男女。春秋末期的西施与西汉时期的王昭君、东汉末年的貂蝉、唐明皇时期的杨玉环合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并居其首,后人评价四大美女时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说法,其中“沉鱼”便是指西施的美貌,据说西施出身普通,却天生丽质颇具姿色,是人见人爱的美人胚子,被选入越王勾践的宫廷等待幸运之神降临,从而开启了其富有传奇色彩的跌宕人生。

    春秋时期,名义上各个诸侯王国在周天子的统治之下,然而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王国犹如唐朝后期的藩镇,民国初年的各地军阀,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及地盘,相互征伐不断,越王勾践在对战吴王夫差的战争时败北,被迫向吴国俯首称臣并卧薪尝胆,为了麻痹吴王夫差,越王勾践亲自到吴王跟前做牛做马的同时,大力编选美女送给吴王夫差,秀媚出众的西施得到了夫差的青睐并宠爱有加。后来,被吴王夫差放虎归山的勾践,励精图治,广纳人才使得国家强盛起来,最终打败吴王夫差并灭了吴国,此后西施不知去向,有说西施被沉海而亡,还有说随陶朱公范蠡退出江湖隐居而去,宠溺于西施后的吴王夫差最终鹿死曾经的败将勾践之手,因此有文人将吴王夫差亡国的责任推卸至西施头上,故西施在历史上被有心人塑造成“红颜祸水”的形象。

    中国几千年历史,历代兴衰治乱周而复始,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总有一些女人被贴上“红颜祸水”的标签,其中西施便是其一,比较出名的红颜祸水如商纣王时期的妲己,周幽王时期的褒姒,西汉皇帝汉成帝宠幸的赵飞燕姐妹,南朝陈后主的爱妃张丽华,唐玄宗的爱妃杨玉环,还有明末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冲冠一怒的红颜陈圆圆,总之史上祸国殃民的女人不计其数,而这些较为鲜明突出。每个王朝的衰亡都是历代统治者的责任,却习惯于怪罪于一个微不足道的女性,这是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尤其是文人墨客及史官为天子掩盖过错的常规方式,不仅如此,史官还习惯将亡国之君重用的一些大臣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定性为奸臣或者佞臣,好分担帝王身上的亡国责任,成为君王亡国丢失江山社稷的背锅侠,而本质上中国历朝历代的兴衰更迭不是皇帝或者奸臣佞臣之错,而是整个士族阶层未能适应社会的进步发展。

    把亡国的责任责怪到女人头上,还专门赠予一词红颜祸水,本质上是为了给皇帝分担责任,其次是维护士族领袖声誉的需要,再者就是历代文人调侃以及讽刺之用。我们所熟悉的经典诗词文章,都习惯于将历代亡国的部分责任分担到女人头上,不过有一些不知名的诗篇则为这些女子辩白,如晚唐时期诗人崔道融在其诗作《西施滩》写道“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借用浣纱的急水流声来抗议将亡国的罪名扣在弱女子西施头上,同时代诗人罗隐也写过一首诗《西施》,从历史辩证主义角度为西施鸣不平。罗隐在其人生的最后两年已经见证了大唐王朝的覆亡,他的这首《西施》诗大概率是其晚年时期的作品,因为这段时间他看到大唐王朝从风云飘摇到寿终正寝,写下这首咏古诗正符合李唐王朝覆灭的历史背景。

    《西施》

    (唐)罗隐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罗隐在这首诗的第一句就直接点明“家国兴亡自有时”,细细研究历史乃至世界史,都会发现很多悠久历史的国家都经历过多个王朝兴亡更替的过程,并非只有中国存在这些现象,足以见得一个国家的兴亡自有时,在古代冷兵器时期自有它的道理,也即这种历史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这点来看,唐代的罗隐具有深邃的历史眼光。第二句“吴人何苦怨西施”直接为西施辩护,吴国被越国所灭的责任无需归怨到西施的头上,尾两句“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是说,倘若西施能使吴国灭亡,那么灭亡吴国的灭亡的责任又是谁呢,这样假设性的提出问号,表明作者是为西施的“红颜祸水”不平,为西施辩护。此诗同时暗示了王朝的灭亡责任不应诿过于人,尤其是怪罪到一名女子身上,更深层的意思是批评当权的统治阶级,自身未能力挽狂澜拯救李唐王朝的颓势及灭亡,却将责任怪罪于一个弱女子,戳破统治阶级的遮羞布,直指为最高统治者开脱罪责而嫁祸于无辜女性的谬论。这首七言绝句立意委婉,观点鲜明,进行了假设性的反驳推论,具有历史唯物主义论调,这首诗也预示着大唐走入灭亡自是天时,并非人力之所为,同时也为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辩护。

    历史也有一些遗憾所在,为这些女人辩护的文人及其作品,往往流传度不广,而戏说这些红颜祸水的作品却广为流传,如将商纣王爱妃妲己编纂成狐妖的神魔小说《封神榜》、诗人白居易着重色彩描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诗歌《长恨歌》、南朝陈后主写下赞美妃子张丽华姿态优美的名作《玉树后庭花》,而罗隐的这首咏古诗《西施》和崔道融为西施鸣不平的《西施滩》却鲜为人知。随着历史学界的深入研究,对中国几千年来王朝循环更替频繁的原因进行学术性研究,会得到很多重要原因,正如诗人罗隐所言的“家国兴亡自有时”,家国兴亡作为系统性的历史话题,非一位君主或者单纯的统治阶级群体就能决定的。随着历史长河的延续,西施的“红颜祸水”罪名慢慢从文人的眼中淡去,关于西施的诗词歌赋,更多是关于她的美女形象和红颜薄命,现代人对于西施的认识,也大部分停留在美女这一维度,至于红颜祸水的形象,早已经被后续的一些女子所代替。一般人拥有红颜通常会认为是人生之幸,而且真正的红颜不应该会成为祸水,反而更多的应是成为人们勇敢前进的力量,今人对于西施最为熟悉的话语,依然是开头所讲的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句俗语被清代诗人编织成诗篇《集杭州俗语诗》,同是叙述西施的佳作。

    《集杭州俗语诗》

    (清)黄增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有缘千里来相会,三笑徒然当一痴。

    《集杭州俗语诗》顾名思义,这首诗是作者荟萃了杭州流传甚广的俗语而成,这首诗前两句“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也即是说,真心相爱的人,不是单纯依靠美色来吸引对方,而是对方自行沉沦于相爱之人的美色当中,在情人眼里,自是把对方当西施看待,这也就像俗语说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三十六计》中有个经典的计谋为美人计,即靠美色诱惑人家,古代的美人计向来运用到高层级人物身上,高层人物接触到的美女数不胜数,不太可能仅仅被女子的美色而迷惑,肯定有其它的不为人所知的关键因素,我们所熟悉的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就是典型的美人计人物,将位高权重的董卓及其猛将义子吕布玩弄于股掌之间。细想可知,貂蝉的美色只是吸引董卓及吕布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单纯靠美色的话,或许只能进入大人物的视野中,真正起作用的应是貂蝉的谋略本领,居庙堂之高的董卓和吕布绝非等闲之辈,岂能轻易陷入美色之中,更何况对董卓来说,获得佳丽三千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在男女长期相处的过程中,方会明白,真正让对方刻骨铭心的,真正让对方发自内心的喜欢乃至升级到爱,再到宠溺的无以复加,更多的是自己拥有人家所需要的性情特质,或是所要弥补对方自身不足的优点,总而言之,让人沉迷的不仅是外在的美色,而是内在的特色气质,因此是“色不迷人”,人自迷,迷入人家天生所具备而“自迷人”所缺的特质里。

    《集杭州俗语诗》中的第三句“有缘千里来相会”,很好理解的白话文,也即现代人所讲的,婚姻爱情讲究缘分的意思,另外有一句俗语与之对应,即无缘对面手难牵,总体来说,即人与人之间的相遇,相知及相爱都是天注定的缘分,若无缘分,哪怕在同一屋檐下也是眼里不见对方。“三笑徒然当一痴”是取自明代才子唐伯虎的一个典故,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曾经被搬上电影屏幕风靡一时,相传唐伯虎与华府的偷拍丫鬟秋香在街上偶遇,秋香无意中对唐伯虎笑了三笑,然后自作多情的唐伯虎以为秋香的笑意是人家对自己有意,于是自降身份卖身为华府的仆人,进而追求秋香并抱得美人归。这个典故真假与否无关宏旨,是当时杭州流传的俗语,故作者将他们拼接起来组成诗,这首诗称不上佳作,虽然是将俗语拼接起来的一首诗,但流传度还不错,尤其是前三句,是人们可常听到的俗语。

    西施作为古典四大美女之首,她的最终结局是个谜底,有不好的传说,也有好的传说,从我们所熟悉的历史典籍中可以看到,被列为美女的多数是其结局并不是很好,如貂蝉自吕布被杀之后不知所踪,王昭君得不到皇帝的青睐而被迫远嫁匈奴,杨贵妃本无错却承担触发安史之乱罪名而香消玉殒,让吴三桂冲冠一怒的红颜陈圆圆,结局也不是很佳。古典美女,尤其是被故事化的美女,多有红颜祸水的标签,更有红颜薄命的命运,或许这些古典美女结局非善,故多衍生出红颜祸水和红颜薄命等成语。

    曾经听到过一句戏说的话语,一群麻将牌友在闲聊到女性话题时,突然道出一句经典的话,“天天面对着西施,你也有厌烦之时”,这句简单的话语道出了一个人生颇为遗憾的现象,不管一位女子有多美,哪怕是亿万男人都一致认可的大美女,若是天天面对着她这张娇美的脸,也有很快觉得没意思的时候。这句话出自一位发福的中年老男人之口,多年后也是深有体会,很多时候夫妻两人朝夕相处时间久了,爱情慢慢流逝不再,转化成亲情后,因为繁琐的生活小事而更多产生的互相生厌,但是又不能轻易选择分离,夫妻之间有个七年之痒的说法,预示着很多夫妻亲密感情很难挺过七年,可能再美的西施也会遭遇此等现象。作为美女,有时候命运不由己,因为过于出众的美丽外貌,容易成为男性抢夺的对象,还有可能成为别人谋取利益的工具,犹如西施一样,原本是属于越王勾践的,勾践为了复国将她送给吴王夫差,可共苦不能同甘的勾践打败夫差后,调侃的臆测下,成功复国复仇的勾践可能早已把西施这个人抛诸脑后,导致西施后面的事迹扑朔迷离。

    在诗词文章中,有拿西施来比喻自己红颜薄命的,除了罗隐为其辩护的诗句,也不乏戏谑说她误国的诗篇,不过被现代人所熟知的应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美女形象,如称呼现代的美女为“当代西施”,历史上西施究竟有多美,无可考证,不过从情人眼里出西施来看,西施的“沉鱼之容貌“定是万众男生心中都认可的样子。形容女性貌比西施,在实际生活中不常见,反而多见于挖苦女性无自知之明,可能是西施之美的形象过于深入人心,一般女性不敢承受类比西施的赞美。形容美似西施多出现在书面用语上,如唐代诗人韩偓在《哭花》里写到“夜来风雨葬西施”,说夜里的风雨吹落了如西施一样美丽的花,最为出名的诗句则是苏轼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也即只要有西施的容貌,淡妆,浓抹都会好看,好比身材容貌俱佳的女子,怎么穿搭都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