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明朝——成化弘治

    【总而言之,朱见深在治国方面是很有两把刷子的,不仅收拾好了老爹的烂摊子,还稳定了局势,如果没有后期的怠政就好了。

    说到这点真的不能不提明朝官员,在我心中明朝官员可以说是不亚于宋朝官员的奇行种。

    当皇帝,是要和官员斗智斗勇的,要弹压大臣的,要平衡朝堂的。

    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消耗在这种事上,怪不得明朝皇帝的政治上升期一个比一个短了。】

    “其实历朝历代都这样的”

    “宦官和文官的争斗属于狗咬狗,两边都是不是好东西”

    “文官集团和皇权的对抗贯穿了整个明朝,感觉他们当官就是为了专注斗争”

    “明朝大臣这个精神状态你说他们打出了反帝反封建第一枪我也是信的”

    “我有一个疑问,不是说明清是君主集权的顶峰朝代吗”

    “主要就是很玄学,爱上朝的短命,不上朝的长命,怪不得总有人觉得文官嘎皇上”

    【朱见深再与臣子们日复一日的较量中,逐渐被磨平了斗志,失去了年轻时的进取心。

    他开始怠政,开始沉迷修仙,对待贪官也开始从轻处罚,甚至到了将大量盐引赏赐给权贵的地步。

    市面上盐引泛滥,导致明朝的“守支”问题更加严重。】

    朱棣心虚的低下了头。

    毕竟五征讨蒙古出兵安南,都需要大量的军粮,所以不得不过度使用开中,原来到了他重重孙子这辈还没缓过来吗?

    哎呀,也不一定会就是他的问题,好几辈呢,没准是后面的皇帝仗打得太频繁了呢!

    【朱见深走了之后,皇位传给了明孝宗朱佑樘,朱佑樘。

    朱佑樘这个人就很出名了,毕竟是少有的一夫一妻的皇帝,还有个“弘治中兴”在。

    但是朱佑樘在做皇帝方面,其实是有些比不上他爹的,至少比不上他爹前期的时候。】

    朱祁钰有些丧气,原来他那个侄儿做皇帝那么成功吗?

    这样看来,大臣们会更加支持那个孩子做储君……等一下!

    朱祁镇现在被祖宗宣布不是朱家儿郎了,那么朱见深理应也不是朱家人了才对啊!

    但是朱见深是真的有能力,哎!如果朱见深是他真正意义上的儿子就好了!

    ……也不是不行啊,不过这个得把自己的安全掌握在手中再去细想!

    就这么定了,天幕结束后,先清理宫闱,然后找于谦和王文他们商量。

    【他爹有一个优点,用人不疑,还死保自己人。

    比如项忠,他在荆襄山区大杀特杀的时候,弹劾他的奏章差点淹没朱见深,朱见深按下弹劾不提,只让项忠自由发挥。

    咱不提这个事是对是错,但是他面对大臣的弹劾时,是能让扛得住这些压力的。

    朱佑樘就远远不行了。】

    刘彻道:“有人在前线给朕拼命,朕自然不会让他忧虑自身安危!”

    “陛下圣明!”

    刘彻翘起嘴角,嘻嘻,只要不是通敌叛国的大事,有什么账不能等人回来之后再算呢?

    【我们刚才说了成化时期有很多战争,其中的威宁海之战,战果斐然。

    威宁海是朱祁镇在土木之变被俘后关押的地方,所以威宁海的蒙古大营被一举击破,于公于私,朱见深都是高兴的。

    战后,主导战争的王越和汪直被大加赏赐。

    尤其是王越,因功被加封为威宁伯,威宁海的威宁,拿击败敌军的地名作为封号,这种荣耀是无与伦比的。

    朱见深甚至说王越武不弱于卫霍,文不弱于范仲淹、韩琦。

    是的,这位军功封爵的威宁伯是一个文官。】

    “文官军功封爵,这也太厉害了”

    “就没几个文官能以军功封爵,更别提这还是明朝”

    宣宗时期

    朱瞻基不服气,明朝怎么了?王骥也是文官出身!

    王骥是永乐四年的进士,是他的兵部尚书,天幕也说了,他后面有很高的军事成就,还封了靖远伯!

    【威宁海一战给王越带来了太多的好处,也使王越遭受到了很多大臣的嫉恨。

    之后在大臣们的不懈弹劾之下,汪直倒台了,他直接被送去南京“养老”。

    而王越曾经写的那些诗句也被翻了出来,这首是暗讽时政,那首是对皇帝不敬,翻来翻去的结果就是王越被夺爵贬官了。】

    “汪直被贬的理由是与许宁不合,对边事不利,结果汪直被调走之后,许宁直接惨败,是整个成化时期最大的失败”

    “我感觉成化也是想要保护他的,毕竟得罪了太多人”

    “汪直被贬后,成化就没有耳目了,大臣们联合起来骗成化,真是大明忠臣啊”

    朱元璋气坏了,这些大臣真是不得了啊!他们竟然敢联合起来欺君!

    这是要造反吗?

    不行,必须得想办法限制大臣们的权力膨胀!

    【王越被贬之后是不甘心的,一直向朝廷请命希望能够继续带兵,但是朝廷始终没有理他。

    直到弘治年间,蒙古势力再次强大起来了,达延汗开始对明朝北方大肆劫掠。

    而朱见深留给朱佑樘的那些人才也逐渐老去,他能用的武将越来越少。

    而闲赋在家、还很有能力的王越就这样又回到了他的视野中。】

    “朱见深用的那些人才,年纪都已经很大了”

    “人才青黄不接”

    朱瞻基将“培养人才”这件事记在小本本上,这事情也很重要。

    那些大臣们多是很多,但是十分得用的却很少,人才选拔……还得换换方式!

    【当然,朝中大臣们肯定是不许他回来的,毕竟人是他们搞下去的嘛。

    君臣拉扯也分不出个结果直到弘治九年,保国公朱永去世了,这位老哥参加过很多战役,非常稳健。

    这时候朱佑樘也是急了,能用的人越来越少,达延汗却越来越嚣张。

    所以,他也不和人扯皮了,直接把王越叫回来,担任三边总制。】

    “要是真心想做,排除万难也要做”

    “之前还是不急”

    嬴政咂舌,这未免太过于离谱了!

    堂堂一国皇帝,想要起用官员居然还要管官员同不同意?

    那这皇位直接让官员来坐好了!

    【王越一上任,就直面文官们友好要求:亲,请您快点和达延汗开战呢!

    咱就是说,他一个73岁还想上战场发挥余热的老头,难道不想建功吗?难道不想体面的离世吗?

    他比所有人都想赢好不好?】

    “我就不理解,这些文官这么牛,为什么不自己上战场”

    “达延汗在蒙古一通乱打,手底下的人不说是百战之师,那也是常见战事的,明军已经很久没见过大型战役了吧”

    宋仁宗突然看向了大臣们,他突然觉得这个主意挺好的!

    将对战役有很多话要说大臣送到前线去打仗,还不能给他们太大的权力……那就专门设置一个虚职给他们吧!

    【然而,朱佑樘挡不住文官老爷们的热情建议,直接下令让王越剿灭贺兰山后面的敌人。

    王越不得已,只能出兵。

    但是王越到底是王越,他是真的能打。

    双方打起来,蒙军占不到什么便宜,也就跑路了。】

    “哥舒翰?是你吗”

    “王越是真的能打”

    李世民对于这种后方乱指挥的行为很是讨厌。

    连前线情况都不了解,上去就让人主动出击。

    难道他们都认为自己是什么军事天才吗?

    【按理说,贺兰山之战算是弘治朝那时的最大胜利,王越不说封爵,至少也该有所奖赏才对。

    但是明朝大臣们直接发动了传统艺能,他们指责王越是勾结宦官才能被起用,于是借题发挥,开始弹劾王越。

    而朱佑樘面对这样的弹劾时选择了沉默,于是73岁的王越就在这样的弹劾下去世了。】

    “王越死前还在关心哈密呢”

    “弘治这种行为还是挺让人寒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