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八十章盛颜仙姿,美了千年

    陈文哲看向石碑,一眼看过去,十分古朴,字迹就不要说了。

    如果不是很好,也不可能来到这里,也不可能被陈文哲入眼。

    就算是作假的彷品,基本的技术也还是需要有的。

    陈文哲最是知道,有些造假工坊之内生产的所有石碑,都被打凿得古朴陈旧。

    字体更是凋刻的惟妙惟肖,比如现在:美人体质闲华,天情婉嫕,恭以接上,顺以乘亲,含华吐艳……

    《董美人墓志》为什么出名,不止是字体好,就连语句也十分华美。

    翻译过来的译文,也十分让人向往。

    这是一段译文:董美人体质文雅优美,天性柔顺和美,对待长辈很恭敬,对亲人很温顺,谈吐与作文,都很有文采。

    就像台阶上的美玉,庭院里的兰惠芳草,来仪(入宫)于鲁殿,又出宫到梁台去侍奉,她的环佩在芳林里回响,她的衣服在春光里耀目。

    她作投壶的游戏时,有飞鹤那般的巧妙;

    在弹棋时,能尽巾角的巧妙。

    她美丽的容颜能倾国倾城,她妩媚的笑貌可值千金。

    她的靓妆就像池上的莲花,她照镜的时候,就像是月亮挂在窗上(均指其花容月貌)。

    她回眸时的神态很美丽,她的裙裾散发的清香如细风,她走路时,头发就像是吹过了花,又像是雪轻柔地飘过(用《洛神赋》的典故)。

    《董美人墓志》表述的是什么?是楷书里的“盛颜仙姿”,美了千年啊!

    这样的一位美人,谁又不喜欢呢?可惜十九岁就死了。

    所以,才会刻碑怀念!

    这就成就了这块墓碑,让这块隋代《董美人墓志》的铭文,成为着名的墓志。

    众所周知原碑已经被毁,可在一些年代,就是有人重新打凿一块。

    这就是要让人捡漏,因为你说这块墓志被毁了,就真的被毁了?

    万一我这块是真的,那不是发了?这就是现在陈文哲的想法。

    当然,李天强肯定也有这种想法,要不然这种都知道损毁了的墓碑,怎么还有人购买?

    不说其他,就说李天强,他肯定出了高价,才能买下这块石碑。

    就算明知道这块石碑,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可能是假的,也有人出高价啊!

    这就是古玩行,都认为自己可能捡漏,自己就是那个幸运儿,陈文哲也不能例外。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就是知道有很多收藏者有这种想法,那些造假者才一批批,络绎不绝!

    当然,刻碑可不简单,不是谁能能做的。

    就算是彷制,你总要彷制的像一些吧!

    要知道历代一来,能够刻碑立转的都是大家。

    像是墓志铭,可不是找谁都能写的。

    要想彷制古代墓志,就必须要学习一些书法大家的作品。

    而彷制《董美人墓志》就更加不简单,因为它堪称隋志小楷中第一。

    隋人书法,上承北魏书体,下开唐朝新风,是南北朝到唐之间的津梁。

    《美人董氏墓志》恰好反映了这一点,属隋代墓志中的上品佳作,堪称隋志小楷第一,开唐代钟绍京一路小楷之先河。

    其书法布局平正舒朗、整齐缜密,结字恭正严谨,笔法精劲含蓄,清雅婉丽。

    从字体面目看,楷法纯一,隶意脱尽,已与晋人小楷、北朝墓志迥别。

    但是可以看到部分的外方里圆、华美坚挺的笔致,给人以清朗爽劲,古意未尽的感觉。

    清罗振玉对其评价很高:“楷法至隋唐乃大备,近世流传隋刻至《董美人》、《尉氏女》、《张贵男》三志石,尤称绝诣。”

    赵万里亦评其书法云:“字迹稳秀端丽,与《公元》、《姬氏》二志同为传世关中随志翘楚。”

    唐初的一些着名书法家,如欧阳询、虞世南等人,多取法于隋代墓志书体。

    清代中叶以来,更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垂爱,视为学习楷书书法范本之一。

    楷书自汉隶蜕化过来后,经过六朝二百余年的演变,至隋朝时,已渐趋成熟。

    隋朝国祚虽短,在书法史上,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

    在楷法上熔南北于一炉,开唐书之先声,可以说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传世隋碑及墓志并不多见,着名的有《龙藏寺碑》、《曹植庙碑》、《启法寺碑》、《孟显达碑》。

    另有《久苏孝慈墓志》、《张贵男墓志》、《杨居墓志》、《李则墓志》、《宫人元氏墓志》等。

    其中尤为着名的就是《董美人墓志》,《董美人墓志》真书,计二十一行,每行二十三字。

    董美人是隋文帝第四子蜀王杨秀的侍女,她不幸在十九岁时即因病夭亡。

    蜀王杨秀为了纪念她,遂自撰铭文,刻此志随葬于长安郊外。

    时正隋文帝开皇十七年一五九七一。

    此志和其他墓志一样,没留下书写者和镌刻者的名字。

    但细观此志笔意精到细腻,点画清劲挺秀,字形微扁,依然保持着六朝墓志稳重而端严的特征。

    但其体势结构已十分匀称和谐,楷法已趋完善。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其平正端庄的体势中,微杂险绝的姿态,显得平而不板,十分耐人寻味。

    此志虽以方笔为主,但其转折钩趯处不露圭角,给人以温润之感。

    如初学者以唐碑为基础,以北碑求变化,则此志介乎二者之间,可作为由唐入魏的过渡作品。

    可以说,这一块墓志上的书法字体,已经是汉代以来的最巅峰。

    而陈文哲从这块墓碑上,甚至还能看出一些汉唐代书法的影子。

    只不过,它是隋文,不是汉文,也不是唐文,最多也就是有一些汉唐的传承。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位汉代的书法大家,就是钟繇。

    隋代书法,既然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那么他承的是谁?肯定是汉唐。

    唐代就不说了,直说三国时期,而钟繇是三国时期着名的书法家。

    他被称为“楷书鼻祖”,他的小楷堪称万世模范。

    这一块是被,既然号称小楷第一,自然就避不开这位“楷书鼻祖”。

    所以,很多刻碑高手,想要模彷古代碑刻,必然都需要临钟繇很多年。

    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不喜欢书法,不喜欢他的字体,怎么能学的下去?

    而这还只是门槛,因为刻碑的,怎么可能只认识钟繇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