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大明的闯关东
兔死狐悲。
建州女真、海西女真等臣服大明的诸多女真部落,眼睁睁地看着明朝军队横扫东北,攻打松花江、黑龙江、嫩江等流域的野人女真、部分海西女真,杀戮之凌厉,手段之残酷,肃清之猛烈,不由地生出恐惧与不安。
建州女真、海西女真的想法是:本是同根生,他死得太急。
担心明军是在以女真为标签杀人,更担心杨文等人杀疯了,回过头来给自己的部落来一刀,到时候死都吱不出来一声。
为了保护自己的部落,也为了阻止杨文、毛整、华聚等人对女真人的穷追不舍、赶尽杀绝,建州女真胡里改部的首领阿哈出,斡朵里部的首领猛哥帖木儿、托温部的首领唤弟,海西女真头目西阳哈、野人女真头目买里等纷纷上书,并结伴前往大明京师。
现在,这些人已经到了金陵外。
朱允炆不见是不行的,一面安排礼部、会同馆好好招待,一面与内阁、兵部、五军都督府商议对策。
????????????????兵部尚书铁铉的建议是好好接待,好好送回去,至于东北的事,杨文他们还没发来结束战斗的文书,怎么能停下来,继续打。
徐辉祖的想法和铁铉差不多,要打就一次打出个太平,不管已经臣服的女真各部落什么想法,坚决战斗到底,绝不能半途而废。
内阁解缙较为谨慎,认为在征战野人女真各部的同时,应加大安抚,避免海西女真、建州女真各部落“先降后叛”,引起东北乱局。
杨士奇的主张就一个字:
拖。
朱允炆采取了杨士奇的建议,又一次“病倒”在深宫之中。阿哈出、猛哥帖木儿等人虽然着急,但也无法见到皇上,只好干等着。
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就是七日,朱允炆在收到辽东都司的最新奏报之后,终于是“大病痊愈”,于宫中设宴款待女者各部首领,一众官员陪同。
一番礼仪之后,阿哈出打量着脸色不太好看的朱允炆,关切地说:“万望皇上保重龙体,不可操劳过度……”
海西女真已臣服朝廷,任职大明卫所官员,称呼皇上并无不妥。何况这是阿晓穆的干爹,多少也算是皇亲国戚。
朱允炆作虚弱般叹息:“朕不过是受了暑热,已无大碍,只不过累诸位指挥史久侯,心中有愧。”
猛哥帖木儿、唤弟等人听闻,原本窝着一肚子火也不好发作,还得违心地希望朱允炆多休养一段时日。
朱允炆倒想继续拖下去,可这些人一直留在京师,两百多号人总白吃朝廷的也不合适,加上东北大局已定,这些人也该回去上班了。
“你们都是辽东卫所重臣,事关一方稳定,有什么话就直接说吧。”
朱允炆很是坦诚。
买里哀嚎一嗓子就哭了起来,抽抽噎噎,鼻子一动一动,脸上满是泪水,这个伤心程度浑似全家都悲壮了。
事实上,买里确实失去了亲人。
买里的部落是为数不多臣服大明的野人女真部落,若是按臣服先后次序来论,这还是建文朝里面第一次臣服大明的女真部落,比阿哈出还早。
但买里的部落是迁徙至南面的,有些亲戚还在北面,比如买里的老婆,出身于松花江一个野人女真部落,现在老婆还在,娘家人都被杨文给杀了。
老婆让买里为娘家人报仇雪恨,找杨文算账,结果被买里关在家里不让出门,可男人是不能没老婆的,买里也不愿意一直独守空房,加上杨文在东北的屠杀有些严重,八岁以上的男性几乎都杀了,留下一堆妇孺成为了军士的战利品。
事实上,伤心想哭的不止是买里一个,其他人也都悲伤不已。
海西女真臣服大明过半,还有些女真没有臣服,但因为两个部落距离太近,毛整杀人的时候,摸错了路,把臣服的小部落和没臣服的小部落,一起给灭了。
这就有点滥杀无辜了。
还有华聚,那是真的赶尽杀绝啊,杨文、毛整都是用步兵,慢慢溜????????????????达着前进,可华聚带了骑兵,遇到逃跑中的女真部落,直接追出个上百里,不杀光了人,是不会收兵的。
当然,这些事对于南部的建州女真并没有多少关系,阿哈出、猛哥帖木儿等人前来,更多的是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来问问朱允炆是不是想要把女真整个族群全都杀了,如果是,干脆就在京师一起杀了得了,如果不是,就应该给野人女真一个活下去的机会。
阿哈出等人清楚,野人女真没了,海西女真残了,大明控制东北将再无半点顾忌,到时候,建州女真是存是亡,只看朱允炆的心情。
砧板上的鱼肉,连阻止刀落的权利都没有。大家一起来京师,说到底,哭的不是别人,而是为己。
辽东都司制造的一桩桩惨案被揭露出来,兵部听得直吸冷气,五军都督府也开始愤怒,内阁谴责,六部更是跳出来弹劾,好好一顿饭,成了菜市场般的批判大会。
朱允炆皱眉,看向众人:“杨都指挥史当真如此放纵军纪?”
徐辉祖揉了揉脸,放纵不放纵,皇上你还会不清楚,他们可是奉了你的旨意去犁庭扫穴的。不过为了配合,还是站出来承担责任:“皇上,地方都司失职,便是五军都督府失职,还请皇上降罪。臣请皇上选派官员调查东北之事,若杨都指挥史如此暴行,应押解至京问罪。”
礼部尚书陈性善是真的弹劾:“杨文无道,必损天和。皇上当下旨意,立即调回杨文,审问其是否违背军纪,放纵军纪。”
铁铉看了一眼不开窍的陈性善,他难道不清楚朱允炆想要的是东北的土地,不是东北的女真?
猛哥帖木儿见朝臣支持,指责杨文的声音越来越多,连忙拉着女真各部首领附议。
朱允炆没有推辞,看向铁铉:“命令辽东都司停止征战,调杨文、华聚、毛整返回京师,配合调查。另外,调盛庸暂领辽东都司,安抚女真各部。”
阿哈出、猛哥帖木儿等人欣喜不已,连连称赞朱允炆圣明。
解缙看着这一群喜笑颜开的女真首领,很是赞同他们的观点——朱允炆圣明。
朱允炆只是说调杨文等三人回京,可没说解除了他们的官职,也没说审讯,只是配合调查。再说了,从京师到辽东,八百里加急都需要半个月以上,现在走正常渠道,一个月送过去信也是有可能的。
杨文发来文书,库页岛已在控制之下了,基本战斗基础,剩下的就是处理残兵败将,给他一个月的时间清理,等文书到了,东北战事早就结束了。
既然仗打完了,杨文、毛整、华聚等人也该回京师述职、汇报情况了,现在不过是换了个借口,让他们回来罢了。
朱允炆笑得很开心,还不忘安抚:“你们放心,只要臣服大明,听从朝廷调遣,就是大明子民。朕不会伤害大明子民,也绝不允许任何人伤害大明子民。”
阿哈出安心了,猛哥帖木儿放心了,其他女真首领也满意了,一个个吃饱喝足,回会同馆睡觉,????????????????但朱允炆没有休息,而是与内阁、兵部、五军都督府商议东北问题。
】
杨士奇进言:“皇上,杨都指挥史行兵神速,只用了三个月便肃清了东北大部野人女真所部,将兵力进驻库页岛。然土地虽得,东北地广人稀,人口极度匮乏,不利长治。臣请提前准备移民关外之事。”
铁铉有些担忧:“现已是六月,即便是动员移民,仍需要半年以上时间,若匆促行事,恐会累伤百姓。”
杨士奇赞同,转而言:“所以应借鉴山西移民经验与不足,提前筹备移民事宜,规划百姓居所,打造房屋,筹备木料,调配棉花、粮食、农具等物资。”
“拎包入住吗?”
朱允炆喃语。
解缙听到,询问:“皇上,何为拎包入住?”
朱允炆错愕,笑着解释:“朕的意思是,百姓只要带着简单的包裹,抵达地方后可以直接入住,无需再购置其他物资等。杨士奇说的是,移民东北,事关关外长治久安,事关东北黑土地大粮仓,应尽早准备移民事宜,不可耽误,着令户部与地方布政使司,全力配合。”
众人领命。
朱允炆略一沉思,继续说:“此番移民东北,在山海关以东,就叫闯关东移民计划吧。”
闯关东!
东北人骨子里就有着一股闯劲,这股劲头不就是当年闯荡风雪铸造出来的脊梁。
朱允炆并不想要迎合“东北半山东”的话,但适合规模移民北上的,真的只有山东这个人口大省了,不说其他的,就说一句,辽东也是山东布政使司的地盘啊,你不出人,谁出人……
东北需要开发,军屯、民屯都需要跟上。
朱允炆并没有仓促下达移民文书,而是传召山东布政使司李彦祯、参议冯正,还有孔家的孔公鑑,商议移民与东北事宜。
孔家虽然在历史上锤子过很多次,但朱允炆还不得不使用这一把锤子。
说到底,锤子是一把工具。
建州女真、海西女真等臣服大明的诸多女真部落,眼睁睁地看着明朝军队横扫东北,攻打松花江、黑龙江、嫩江等流域的野人女真、部分海西女真,杀戮之凌厉,手段之残酷,肃清之猛烈,不由地生出恐惧与不安。
建州女真、海西女真的想法是:本是同根生,他死得太急。
担心明军是在以女真为标签杀人,更担心杨文等人杀疯了,回过头来给自己的部落来一刀,到时候死都吱不出来一声。
为了保护自己的部落,也为了阻止杨文、毛整、华聚等人对女真人的穷追不舍、赶尽杀绝,建州女真胡里改部的首领阿哈出,斡朵里部的首领猛哥帖木儿、托温部的首领唤弟,海西女真头目西阳哈、野人女真头目买里等纷纷上书,并结伴前往大明京师。
现在,这些人已经到了金陵外。
朱允炆不见是不行的,一面安排礼部、会同馆好好招待,一面与内阁、兵部、五军都督府商议对策。
????????????????兵部尚书铁铉的建议是好好接待,好好送回去,至于东北的事,杨文他们还没发来结束战斗的文书,怎么能停下来,继续打。
徐辉祖的想法和铁铉差不多,要打就一次打出个太平,不管已经臣服的女真各部落什么想法,坚决战斗到底,绝不能半途而废。
内阁解缙较为谨慎,认为在征战野人女真各部的同时,应加大安抚,避免海西女真、建州女真各部落“先降后叛”,引起东北乱局。
杨士奇的主张就一个字:
拖。
朱允炆采取了杨士奇的建议,又一次“病倒”在深宫之中。阿哈出、猛哥帖木儿等人虽然着急,但也无法见到皇上,只好干等着。
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就是七日,朱允炆在收到辽东都司的最新奏报之后,终于是“大病痊愈”,于宫中设宴款待女者各部首领,一众官员陪同。
一番礼仪之后,阿哈出打量着脸色不太好看的朱允炆,关切地说:“万望皇上保重龙体,不可操劳过度……”
海西女真已臣服朝廷,任职大明卫所官员,称呼皇上并无不妥。何况这是阿晓穆的干爹,多少也算是皇亲国戚。
朱允炆作虚弱般叹息:“朕不过是受了暑热,已无大碍,只不过累诸位指挥史久侯,心中有愧。”
猛哥帖木儿、唤弟等人听闻,原本窝着一肚子火也不好发作,还得违心地希望朱允炆多休养一段时日。
朱允炆倒想继续拖下去,可这些人一直留在京师,两百多号人总白吃朝廷的也不合适,加上东北大局已定,这些人也该回去上班了。
“你们都是辽东卫所重臣,事关一方稳定,有什么话就直接说吧。”
朱允炆很是坦诚。
买里哀嚎一嗓子就哭了起来,抽抽噎噎,鼻子一动一动,脸上满是泪水,这个伤心程度浑似全家都悲壮了。
事实上,买里确实失去了亲人。
买里的部落是为数不多臣服大明的野人女真部落,若是按臣服先后次序来论,这还是建文朝里面第一次臣服大明的女真部落,比阿哈出还早。
但买里的部落是迁徙至南面的,有些亲戚还在北面,比如买里的老婆,出身于松花江一个野人女真部落,现在老婆还在,娘家人都被杨文给杀了。
老婆让买里为娘家人报仇雪恨,找杨文算账,结果被买里关在家里不让出门,可男人是不能没老婆的,买里也不愿意一直独守空房,加上杨文在东北的屠杀有些严重,八岁以上的男性几乎都杀了,留下一堆妇孺成为了军士的战利品。
事实上,伤心想哭的不止是买里一个,其他人也都悲伤不已。
海西女真臣服大明过半,还有些女真没有臣服,但因为两个部落距离太近,毛整杀人的时候,摸错了路,把臣服的小部落和没臣服的小部落,一起给灭了。
这就有点滥杀无辜了。
还有华聚,那是真的赶尽杀绝啊,杨文、毛整都是用步兵,慢慢溜????????????????达着前进,可华聚带了骑兵,遇到逃跑中的女真部落,直接追出个上百里,不杀光了人,是不会收兵的。
当然,这些事对于南部的建州女真并没有多少关系,阿哈出、猛哥帖木儿等人前来,更多的是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来问问朱允炆是不是想要把女真整个族群全都杀了,如果是,干脆就在京师一起杀了得了,如果不是,就应该给野人女真一个活下去的机会。
阿哈出等人清楚,野人女真没了,海西女真残了,大明控制东北将再无半点顾忌,到时候,建州女真是存是亡,只看朱允炆的心情。
砧板上的鱼肉,连阻止刀落的权利都没有。大家一起来京师,说到底,哭的不是别人,而是为己。
辽东都司制造的一桩桩惨案被揭露出来,兵部听得直吸冷气,五军都督府也开始愤怒,内阁谴责,六部更是跳出来弹劾,好好一顿饭,成了菜市场般的批判大会。
朱允炆皱眉,看向众人:“杨都指挥史当真如此放纵军纪?”
徐辉祖揉了揉脸,放纵不放纵,皇上你还会不清楚,他们可是奉了你的旨意去犁庭扫穴的。不过为了配合,还是站出来承担责任:“皇上,地方都司失职,便是五军都督府失职,还请皇上降罪。臣请皇上选派官员调查东北之事,若杨都指挥史如此暴行,应押解至京问罪。”
礼部尚书陈性善是真的弹劾:“杨文无道,必损天和。皇上当下旨意,立即调回杨文,审问其是否违背军纪,放纵军纪。”
铁铉看了一眼不开窍的陈性善,他难道不清楚朱允炆想要的是东北的土地,不是东北的女真?
猛哥帖木儿见朝臣支持,指责杨文的声音越来越多,连忙拉着女真各部首领附议。
朱允炆没有推辞,看向铁铉:“命令辽东都司停止征战,调杨文、华聚、毛整返回京师,配合调查。另外,调盛庸暂领辽东都司,安抚女真各部。”
阿哈出、猛哥帖木儿等人欣喜不已,连连称赞朱允炆圣明。
解缙看着这一群喜笑颜开的女真首领,很是赞同他们的观点——朱允炆圣明。
朱允炆只是说调杨文等三人回京,可没说解除了他们的官职,也没说审讯,只是配合调查。再说了,从京师到辽东,八百里加急都需要半个月以上,现在走正常渠道,一个月送过去信也是有可能的。
杨文发来文书,库页岛已在控制之下了,基本战斗基础,剩下的就是处理残兵败将,给他一个月的时间清理,等文书到了,东北战事早就结束了。
既然仗打完了,杨文、毛整、华聚等人也该回京师述职、汇报情况了,现在不过是换了个借口,让他们回来罢了。
朱允炆笑得很开心,还不忘安抚:“你们放心,只要臣服大明,听从朝廷调遣,就是大明子民。朕不会伤害大明子民,也绝不允许任何人伤害大明子民。”
阿哈出安心了,猛哥帖木儿放心了,其他女真首领也满意了,一个个吃饱喝足,回会同馆睡觉,????????????????但朱允炆没有休息,而是与内阁、兵部、五军都督府商议东北问题。
】
杨士奇进言:“皇上,杨都指挥史行兵神速,只用了三个月便肃清了东北大部野人女真所部,将兵力进驻库页岛。然土地虽得,东北地广人稀,人口极度匮乏,不利长治。臣请提前准备移民关外之事。”
铁铉有些担忧:“现已是六月,即便是动员移民,仍需要半年以上时间,若匆促行事,恐会累伤百姓。”
杨士奇赞同,转而言:“所以应借鉴山西移民经验与不足,提前筹备移民事宜,规划百姓居所,打造房屋,筹备木料,调配棉花、粮食、农具等物资。”
“拎包入住吗?”
朱允炆喃语。
解缙听到,询问:“皇上,何为拎包入住?”
朱允炆错愕,笑着解释:“朕的意思是,百姓只要带着简单的包裹,抵达地方后可以直接入住,无需再购置其他物资等。杨士奇说的是,移民东北,事关关外长治久安,事关东北黑土地大粮仓,应尽早准备移民事宜,不可耽误,着令户部与地方布政使司,全力配合。”
众人领命。
朱允炆略一沉思,继续说:“此番移民东北,在山海关以东,就叫闯关东移民计划吧。”
闯关东!
东北人骨子里就有着一股闯劲,这股劲头不就是当年闯荡风雪铸造出来的脊梁。
朱允炆并不想要迎合“东北半山东”的话,但适合规模移民北上的,真的只有山东这个人口大省了,不说其他的,就说一句,辽东也是山东布政使司的地盘啊,你不出人,谁出人……
东北需要开发,军屯、民屯都需要跟上。
朱允炆并没有仓促下达移民文书,而是传召山东布政使司李彦祯、参议冯正,还有孔家的孔公鑑,商议移民与东北事宜。
孔家虽然在历史上锤子过很多次,但朱允炆还不得不使用这一把锤子。
说到底,锤子是一把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