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真相

    太子爷不愧是太子爷,一言九鼎。即刻就派人去查了。

    倒不是说对薛家选儿媳的事有多上心,只是太子爷也觉得此事颇为蹊跷,他担心太子妃和令家借此机会生事,恐怕做出什么对薛家和阿荔不利的事情来。

    派出去的探子骑了两匹快马紧赶慢赶在半个月以后传来消息。

    什么家室败落,什么孤女,统统都是假的。

    这个女人是个彻头彻尾的大骗子。

    探子来信说,此女的姓名无误,确实是叫李婉儿,手中的信物和信件也都是真的,但是唯一的问题在于,早在婚约订立的第二年,就被李家祖父给单方面取消了。原因是李婉儿的父亲中了秀才,一家人举家搬迁往十几里地之外的水明县了,李家觉得他们家已经是官身,自然不能再和平头老百姓,厨娘啊、买官儿的儿子之类的结亲,太有损身份。于是留了一句话,就走了。

    当时把薛家祖父给气得不轻,自然也就没再跟后辈提这个事儿。谁知等薛家祖父百年之后,这李家还能再把这事儿给翻出来。

    若说,他李家确实是破了家了,李婉儿作为一介孤女,为了找个安身之处,投奔到此前定过亲的薛家也算情有可原,毕竟女儿家安身立命在这个世道儿太难。但是,探子查到,他的爹和娘都活得好好的,他爹在乡里正做着县令,在水明县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而且,她原是又订了亲的,正是县丞家的小儿子。

    本来年底就要成亲的了,可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说是薛家如今飞出了一只金凤凰,薛家那个生得貌美无双的大女儿嫁进宫里做娘娘了,薛家也跟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了,一家人都去京城住大寨子。就连小弟都进京去做官了。

    李婉儿动了念头,她爹娘也支持,此番上京,不仅派了马车、家丁,甚至还有护卫,她是一路被护送着北上的,现在这身衣裳是从水明县的孤女身上扒下来的。刚来时候的大花脸也是她的丫鬟给她扮上的。

    李婉儿父亲,在水明县搜刮民脂民膏,提起来,老百姓都是直唾起面。

    在水明县,李婉儿一家可谓声名狼藉,他们的所作所为早已激起了民怨沸腾。自从李婉儿的父亲李县令上任以来,这个原本还算宁静的县城便笼罩在一片乌云之下。

    太子爷看着案台上的信件,出了神。

    信上写,李县令,本名李达,原本是个出身贫寒的读书人。然而,当他通过科举考试,一跃成为水明县的县令后,他的本性便逐渐暴露无遗。他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将原本就不富裕的县城推向了更深的苦难之中。

    城中曾有一老汉家中突然起火,妻子和女儿不幸丧生。老汉悲痛欲绝,他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够重建家园,让亡妻和女儿在天之灵能够安息。然而,当他向李县令申请赈灾款时,李县令却以“县库空虚”为由,拒绝了他的请求。不仅如此,李县令还暗中派人威胁老汉,如果他敢再提此事,就将他关进大牢。王老汉无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家园化为灰烬。

    李县令表面上文质彬彬,实则贪婪狡诈,他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将整个县城当成了他的私人提款机。为了维持自己奢华的生活,他无所不用其极,甚至连最基本的道德底线都弃之不顾。

    他借着征收赋税的名义,巧立名目,加重百姓的负担。每年到了征税的时候,县衙的差役们便如狼似虎地四处搜刮,稍有不满或反抗者,便会遭到残酷的打压。许多家庭因此陷入困境,甚至有人被迫卖儿卖女,以求生存。除了赋税之外,李县令还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贪污受贿。他明里暗里收受贿赂,无论是商人还是官员,只要给他送上了厚礼,便能得到他的庇护和提携。而那些没有能力行贿的百姓,则只能任由他欺压剥削。

    李婉儿的母亲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她仗着丈夫的权势,在县城里横行霸道,欺压良善。她经常带着一群丫鬟家丁在街上招摇过市,见到喜欢的东西就强行拿走,稍有不从者便会遭到一顿毒打。县城里的百姓们对她们母子俩都是敢怒不敢言。

    而李婉儿本人,虽然长得貌美如花,但心思却同样狠毒。她仗着自己的美貌和家世,在县城里四处招蜂引蝶,玩弄感情。她经常以爱情为幌子,骗取那些无知青年的钱财和感情,然后毫不留情地将他们抛弃。她的所作所为早已在县城里传为笑柄,但她却毫不在意,依旧我行我素。

    在李婉儿一家的欺压下,水明县的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不敢反抗,只能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然而,他们的苦难并没有因此而结束。李婉儿一家不仅欺压百姓,还与其他官员勾结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他们互相勾结,狼狈为奸,将整个县城的官场搞得乌烟瘴气。

    在水明县的百姓们看来,李婉儿一家就是一群吸血鬼和豺狼虎豹。他们的所作所为已经严重地破坏了县城的秩序和稳定。然而,由于他们的势力庞大,百姓们无法与之抗衡。他们只能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期待着有一天能够有人站出来为他们主持公道。

    太子爷把手里的信件放下,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古已有之,他虽气愤,但也感觉并不在意料之外,小小县令……不知道整个燕朝又有多少个如李达一般的酒囊饭袋呢?

    他又拿起第二封,这一封让太子爷把眉头皱起来了。

    信中说,李婉儿一家是在一年前得知了薛家进京的事,这才开始筹谋计划一切。

    太子爷手指在案台上敲了敲,一年前……不也就是他刚派人把薛家举家迎来京城的时间吗,看来,这府中是出了内鬼了……

    他继续往下看,信中说,李家的管家被偷偷控制起来了,李达还不知道此事,因为太子爷事先有交代,不可滥用私刑、擅自处置人,因此探子只是把管家给捉去审讯。

    管家交代,一年前,曾有个衣饰华丽的人来到李家,说了这些事,起先李家还不信,认为薛家不可能有此等好运,后来见他说的有鼻子有眼儿的,派人去江秀一打听,发现薛家果然人去楼空,问问四周邻居,也都是一个说辞,他们这才相信。

    那人说,愿意资助李家小姐上京,并助她成功嫁进薛家,那就是正儿八经的官眷,而且还是皇亲国戚,但是去了以后要帮他打听点儿消息。

    李家人眼皮子浅,一听之下,果然愿意。马上派人去跟李婉儿的未婚夫提退亲的事儿。

    得知李婉儿被李家单方面退婚的消息,赵明正沉浸在书卷之中,笔尖一顿,墨汁滴落在洁白的宣纸上,瞬间晕染开来,如同他此刻的心情一般混乱不堪。他抬起头,目光迷茫地望着窗外那棵已经开始泛黄的银杏树,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酸楚。赵明和李婉儿自小相识,两家长辈因着彼此间的深厚交情,早在他们年幼时便为他们定下了婚约。这份婚约如同一张无形的网,将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虽然两人之间并无深厚的感情,但彼此也都默认了这份责任与义务,相敬如宾地维持着这份关系。

    在赵明心中,李婉儿是他未来的妻子,是他将要携手共度一生的伴侣。他早已习惯了她的存在,习惯了她的微笑和温柔。他从未想过会有这样的变故发生,他本以为两人的婚事会顺利进行,直到年底就能迎娶她过门。

    然而,李家突如其来的退婚消息,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赵明的心头。他感到震惊和不解,甚至有些许的愤怒。他无法理解,为何李家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做出这样的决定。他更不明白,为何李婉儿会如此轻易地放弃这段婚约,难道她真的对他没有丝毫的感情吗?

    县丞家上下对此事也感到十分愤怒和不满。县丞夫人更是气得直骂李家人忘恩负义,白眼狼。她回想起过去与李家的种种交往,那些欢声笑语、把酒言欢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然而如今,李家却为了某些不为人知的原因,轻易地背弃了这份婚约,这让县丞家如何能接受?

    县丞夫人坐在堂前,双手紧握着茶杯,指尖因用力过度而微微泛白。她的脸上满是愤怒和不甘,那双曾经充满慈爱的眼睛此刻却闪烁着凌厉的光芒。她看着堂下的赵明,心中满是疼惜和无奈。她知道,这个温文尔雅、才华横溢的儿子,此刻正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和打击。

    县丞夫人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她走到赵明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柔声道:“明儿,你不要难过。李家虽然退婚了,但我们县丞家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不会让你受委屈的。你放心,娘一定会为你找一个更好的姑娘。”

    赵明抬起头,看着母亲那充满关爱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勉强挤出一丝微笑,道:“娘,我没事。李家退婚就退婚吧,我赵明也不是非她不娶。只是……只是有些难以接受罢了。”

    说完这些话,赵明又陷入了沉默之中。他心中明白,这段婚约的结束不仅仅是两家人的事情,更是他个人命运的转折点。他需要时间去接受这个事实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去面对未来的生活。

    面对县丞家的愤怒和质问,李家却表现得异常冷漠和淡定。李达声称自己是为了家族的未来考虑,觉得薛家如今飞黄腾达,是个更好的选择。他还暗示县丞家不要多管闲事,否则会有不好的后果。

    李婉儿本人对此事则表现得十分平静。她似乎早已知晓了这一切,并且也接受了这个结果。她告诉赵明,自己也是身不由己,希望他能理解。然而,赵明却无法接受这样的解释,他觉得李婉儿是在推卸责任,是在逃避。

    在县城的百姓们看来,李家退婚一事简直是荒谬至极。他们觉得李家这样做不仅违背了道德底线,也伤害了赵明和县丞家的感情。许多人都为赵明打抱不平,觉得他是这场闹剧中最无辜的受害者。

    一些知情人透露,李婉儿一家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完全是因为他们被那个神秘人给迷惑了。那个神秘人告诉他们薛家如今权势滔天,如果李婉儿能够嫁入薛家,那么他们李家就能跟着沾光。

    太子爷把信件一丢,手指支着太阳穴揉了两把。

    “李世英,”他唤了一声。

    李世英一路小跑着进来了,“太子爷,您有什么吩咐?”

    “你去——”太子爷顿了顿,“找人盯紧太子妃那边儿,看看最近有什么人频繁地出入东宫吗。”

    李世英应下了,就赶紧着手去办这件事儿了。

    李世英接到太子爷的命令后,立刻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调查工作。他深知此事关乎东宫的安宁和太子爷的疑虑,因此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首先,李世英调集了一批心腹的太监,暗中布置在东宫的各个角落。他嘱咐这些太监,要时刻保持警惕,密切留意太子妃的一举一动,以及是否有陌生人频繁出入东宫。

    探子说,太子妃平时深居简出,除了礼佛外,很少有什么事情。但是,偶尔会有一些侍女进出她的寝宫。这些侍女大多是她从娘家带来的贴身丫鬟,与太子妃关系亲密,且忠诚可靠。但是,其中也有一两个侍女是新近才加入东宫的,她们的来历和目的引起了李世英的怀疑。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李世英决定对这些新侍女进行更深入的调查。发现其中一个侍女近来的进出动向频繁,实在可疑。

    他赶紧提着脑袋就把这个事儿给太子爷汇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