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 还是tmd步频!

    昆山体育中心,在全国田径大奖赛首次落位昆山以来,就是一个能承担国际国内单项比赛和国内综合性运动会,并兼具娱乐、会展、商贸的多功能体育公园。

    全国田径大奖赛公分四站,依时间顺序分别为苏州站(4月2425日)、昆山站(5月56日)、肇庆站(5月2930日)、合肥站(6月34日)。

    卫恩在参加完全国青年田径锦标赛之后,并没有选择参加苏州大奖赛。

    一他觉得自己的百米节奏还有待提升,回到南宁训练的话,如果没能将百米节奏稳定下来就中途去参加苏州站的比赛,对他后续的提升会有阻碍影响。

    二是,虽然今年的全国田径大奖赛一共分为四站,但苏州站和合肥站由于是第一次承办,吸引不了多少一流、顶级运动员参赛,竞争力不够。

    昆山站举办大奖赛的次数是最多的,而肇庆站虽然是“后起之秀”,但广东名将最多啊,所以自然而然的,国内一流、顶级的短跑运动员直接就忽略了苏州站与合肥站。

    5月5日,全国田径大奖赛昆山站开赛。

    上午的00米项目预赛,参赛的选手比昆山站多了一倍有余。

    很多实力才刚刚达到一级运动员标准、实力都还未稳定下来的短跑运动员,哪怕他们的教练明知会被虐得很惨,也要把他们安排来这里比赛。

    参赛选手共计5人,被分为了个预赛小组,晋级规则并非头名晋级,而是取预赛的前个最好成绩晋级决赛。

    在这种晋级规则下,很多运动员都不得不在预赛全力发挥,但在比赛的过程中依旧有六人轻松写意之下,顺利晋级了决赛。

    这六人分别是:卫恩、劳毅、苏炳天、梁家鸿、张培猛、陆斌,他们代表的,正是当下中国短跑的顶尖战力。

    预赛结束的0分钟后,远在燕京的冯书勇就收到了附带大奖赛昆山站男子00米预赛成绩的电子邮件。

    进入决赛的八名运动员及成绩分比为:

    、张培猛,0.39(+0.4m/s);

    2、卫恩,0.42(-.2m/s);

    3、苏炳天,0.45(-0.5m/s);

    4、梁家鸿,0.46(+0.2m/s);

    5、劳毅,0.50(-0.6m/s);

    6、张锋,0.54(-.2m/s);

    7、陆斌,0.55(+0.3m/s);

    、赵诚威,0.6(-0.6m/s)。

    这只是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并没有录像,所以冯书勇也不好从纸面成绩判断他们是放水还是全力,放水又放了多少。

    反正到了下午5点,孰强孰弱,自能揭晓。

    “下午好好跑,一定要把冬训至今所提升的专项能力完全发挥出来,张培猛......来者不善啊。”

    预赛结束,回到在选手休息区后,陈文钟分别拍了拍卫恩和劳毅的肩膀,对他们叮嘱道。

    卫恩和劳毅和张培猛都没有分到同一组,大奖赛的条件也不支持他们在候场的时候观察对手的状态,但他作为教练,是观看了预赛全程的。

    他看的很清楚,张培猛原本弱势的起跑加速能力,在预赛的这一枪当中,似乎不再成为他的阻碍。

    从起跑开始,张培猛就建立了绝对的优势,到了70米之后就开始逐渐减速放水。

    在前程发挥如此亮眼、后程放水幅度这么大的情况下,根据0秒39这个成绩,陈文钟认为张培猛这一枪若是使出全力,绝对能跑进0秒25以内,甚至突破0秒20也未必没有机会。

    而且更为奇怪的是......

    “卫恩,我想来想去,总感觉张培猛的起跑技术动作有些......”

    “有些什么”

    “和你们俩掌握的爆发式起跑技术,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陈文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是吗”卫恩转头看向张培猛的方向,发现他双手抱胸站在一个微胖戴眼镜的中年男子身旁,他们的目光都看向中年男子手中的摄像机,那中年男子还在不停的比划着什么。

    黎庆,张培猛的主管教练,虽然和他并不认识,但通过他的相貌、身材,卫恩一眼就认出了他。

    “如果教练你没看错的话,那张培猛应该已经初步掌握爆发式起跑了。”卫恩说出了自己的判断。

    “什么他们是从哪里学来的难道......”

    “嗯,”卫恩点了点头,“张培猛的教练黎庆手上拿着的就是高速摄像机,他应该是在3月份的室内燕京站上记录了我的跑动过程,然后通过高速摄像机分析、研究出来的。”

    有些出乎意料,但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在田径训练理念上,清华-北体系是国内最先与国际接轨的高等院校,以这两所顶级院校拥有的资源以及黎庆等资深体育学者所掌握的知识,通过高速摄像机画面分析出爆发式起跑的基本技术特征,卫恩觉得毫不为过。

    所以卫恩对于很多田径盲口中的“百米运动毫无技术可言”的言论嗤之以鼻,别看百米运动如此“简单粗暴”,但一個人若是不经任何训练、纯靠身体天赋去跑,是绝对不可能达到一级运动员水准的。

    “张培猛也在进步啊,我们可不能落后!”一听到张培猛学了爆发式起跑获得进步,劳毅有些坐不住了,“卫恩,你说我现在还有什么可以提升的空间是改进技术还是提高某一项身体素质”

    “嗯......”卫恩沉吟了一会儿,道:“总的来说,任何专项能力和专项技术的改进、提升,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改进步幅与步频。”

    “大牛哥你现在的步幅已经稳定在4646.5步,对于你的身高来说,这个步幅最好不要再继续提升了,除非你的专项力量获得了极大的提升,否则拉大步幅只会降低自己的步频。”

    “我的建议是往步频上面下功夫,甚至为了提升步频,你可以适当的将步幅再缩短一些,控制在47步左右。”

    卫恩之所以提出这种方案,完全是以前世的苏炳天为参照。

    从4年的冬训更换起跑脚、重新打造百米全程节奏开始,一直到7年的冬训之前,苏炳天虽然两破0秒、两进世锦赛决赛,但总还是差了点意思。

    7年全运会后苏炳天选择从国家队“退役”,但对短跑的热爱让他始终放不下田径赛场,于是在国家队的“撮合”下,苏炳天加入了兰迪亨廷顿外教组,那时组内除了他之外全是跳跃项目的运动员。

    但兰迪不愧为美利坚仅有的五位“大师级”田径教练之一,他以“冠军模型”为指导,通过高科技仪器和设备对运动员的体能、技术、恢复等各个环节对苏炳天的身体进行全方位监控,据此发现问题、寻找差距,然后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进而补短板、强长板,全面提升了苏炳天的竞技能力。

    作为一名典型的“科研型教练”,兰迪在合作之初先参照“冠军模型”对苏炳添的体能和技术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诊断和分析。

    结果发现,苏炳添在身体素质方面存在股后肌群和踝关节力量不足、发力速率偏慢等问题,技术上有起跑姿势不合理、前7步步长偏小、扒地技术不合理、全程呼吸和速度节奏不佳的情况。

    一个两次跑进0秒大关、两进世锦赛男子百米决赛的亚洲顶级运动员,在兰迪的分析下,似乎变得一无是处。

    但也正是这样,苏炳天才能在兰迪的执教下,迎来赛季的大爆发。

    而苏炳天获得大爆发的最主要因素,总结起来无非就是:步频!步频!还是tmd步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