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朝臣争谏
方元芷有些不忍心,她问道:“德王投靠了孙家,你可知道?”
崇王稚嫩的脸庞上闪过一丝慌张,没有说话。
方元芷继续追击:“若是皇上没了,你要和德王争。若是孙家不帮你,你可有把握能胜出?”
“皇上是你骨肉血亲,性子宽和,只要他在一日,必定会保你一世荣华富贵。想做什么做什么。”
“做皇上很辛苦,不是那么好做的。你哥都不怎么敢出门,离开皇宫也小心翼翼,哪有你自由自在?”
崇王反驳道:“可是,若是当了皇上,就可以想娶谁娶谁!”
方元芷笑了:“这可不一定。你皇兄想娶我,可他也做不到。”
“好了,快点回去休息吧。劝劝太后,让她节哀顺变。”
崇王眸色黯沉,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方元芷松了口气,关了大门回屋睡觉。
连母亲和亲弟弟都在心机重重地挖坑给他跳,小深深你可真是前狼后虎,脚底下还有个深渊。
……
朱见深在文华殿起居室萎靡地坐着。
来自亲人的伤害,总是让人更痛。
在母亲心里,自己真的就不如弟弟,连皇位都要让给他吗?
从会昌侯府回来以后,他就一直心神不宁。他本以为是自己又到生死劫了。
他现如今日子刚刚美好,压根就不舍得死。
他若死了,元芷怎么办呢?
会昌侯府肯定不会放过她。
他要把元芷和她的家人安排妥当。
没想到,先出事的是钱太后。
他悄悄松了口气。文臣劝他继续朝会听政他都没理,只推脱太悲痛无法理政,实际上一方面查证钱太后死因,另一方面忙着收拢钱太后这些年在宫中的势力。
他没想到,本该被他保护的元芷,给他送了个大助攻;而在宫中经营多年很有势力的亲生母亲,反而往自己胸口插刀子。
母后也不想想,弟弟见泽即便登了基,又能有几年的好时光?
会昌侯府一旦发现弟弟不听话,肯定会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他。
自己不愿当个没有存在感的传声筒、傀儡皇帝,见泽他就愿意吗?
朱见深没有沉溺在负面情绪里太久。
他还有心爱之人需要照顾,他要迅速振作起来。
周太后是母亲,他是儿子,他不能忤逆母亲,承担不孝的骂名。
可是,他可以把难题推出去。
朱见深下诏让礼部臣会文武群臣商议钱太后的安葬之地,还让周太后最信任的太监夏时来旁听。
陈文死后,彭时便成了内阁首辅。
彭时等率先上书:请遵先帝遗旨,慈懿皇太后作配英宗皇帝正位,合并裕陵主祔庙。皇太后作为皇帝的生母,慈懿皇太后作为英宗之原配,二人均当祔陵庙。宪宗以孝治天下,不能只尊生母;况且前朝有一帝祔葬二后之例:汉文帝和宋仁宗均并祔生母和嫡母于陵庙。
礼部姚尚书也称二后并祔是正礼。
朱见深心中踏实了许多。
当初他刚登基时,为立太后之事,彭时就据理力争,要尊两宫太后,而且以钱太后为尊。
当时他还稚嫩,心里咒骂彭时多事。如今才知道,先帝留下的遗旨,彭阁老的寸步不让,其实也是在给他自己争取生存空间。
夏时在周太后授意下公开反对:“慈懿无子,且有疾,不宜入山陵,只宜别葬。”
朝臣们与宦官争执不下。
朱见深沉默良久说:“合葬固然是孝,可若是因此失了圣母心,岂能得孝?礼部与众位臣工再议。”
礼部尚书姚夔深感问题严重。
他从天顺七年就任礼部尚书,熟悉明朝礼制,并主持英宗丧礼、朱见深登基礼、两宫上尊号礼等重大典礼。在和周太后长期打交道的过程中,对其秉性有深刻了解。
他紧急召集在朝文武大臣、翰林院、科道等99名官员集议慈懿皇太后陵庙礼制,几乎所有的大臣都赞成一帝祔葬二后:
“慈懿皇太后之丧与皇太后千秋万岁后俱合葬裕陵,慈懿皇太后居左,皇太后居右,配享英庙,礼亦宜然,是乃天理人情之至也。”
朱见深很快做了批复:“赞同大臣提议,但数次请命太后未获批准;作为皇帝,朕孝奉两宫如一,不能因此使太后不悦,背不孝之名,遭后人耻笑;令在裕陵旁择一块风水宝地安葬钱太后。”
第二天,少詹事柯潜、国子监祭酒邢让等32人上奏疏,其意有二:
第一,历代无皇后没有过失死后不祔葬之先例,慈懿皇太后正位中宫,在位30余年且没有任何过失,因此应该祔葬。
第二,驳周太后之论。前朝名位之争多以皇帝生母获胜,周太后亦极力效法宣宗胡皇后之事,但这两件事不可等量齐观,胡皇后主动让位于孝恭章皇后,钱后没有退位。
有大臣争辩说钱后虽未退位,但未生皇子所以不应合葬。刑让等驳斥说此乃不通之论,自古以来丧葬之礼“妻与继室虽无所出,合祔其夫,崇正体也”,不能因此就不合葬于裕陵。
总之,朝臣从英宗的遗愿以及祖宗典章制度出发,建议朱见深说服周太后,希望“早降纶音,以慰先帝之灵,以全母后之德,以顺天下臣民之心”。
这里就显露出了钱太后的心机。
早在先帝在位的时候,她就劝动了先帝恢复宣宗皇帝的原配皇后胡善祥的皇后之位,几乎每个月皇宫都会派人祭奠恭让章皇后胡善祥。
先帝的生母孙太后就是靠斗倒了胡善祥,才登上了后位。
第三天,魏国公徐俌等35人上疏支持彭时、姚夔。他们对宪宗在母命和祖制之间难以选择表示理解,但希望皇帝从国家大局出发,能“起敬起孝,和气婉容,上回圣母之心,下慰群臣之望”。
礼科左给事中魏元率领39名官员也抗章极谏,言辞激烈犀利。
监察御史康永韶等41名官员也上疏争慈懿皇太后山陵之事。
朱见深稳坐文华殿,看到这么多文武官员反对周太后,心里悄悄松了口气。
不过,他也看到了,会昌侯、户部尚书马昂等外戚党就没有什么动静。
崇王稚嫩的脸庞上闪过一丝慌张,没有说话。
方元芷继续追击:“若是皇上没了,你要和德王争。若是孙家不帮你,你可有把握能胜出?”
“皇上是你骨肉血亲,性子宽和,只要他在一日,必定会保你一世荣华富贵。想做什么做什么。”
“做皇上很辛苦,不是那么好做的。你哥都不怎么敢出门,离开皇宫也小心翼翼,哪有你自由自在?”
崇王反驳道:“可是,若是当了皇上,就可以想娶谁娶谁!”
方元芷笑了:“这可不一定。你皇兄想娶我,可他也做不到。”
“好了,快点回去休息吧。劝劝太后,让她节哀顺变。”
崇王眸色黯沉,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方元芷松了口气,关了大门回屋睡觉。
连母亲和亲弟弟都在心机重重地挖坑给他跳,小深深你可真是前狼后虎,脚底下还有个深渊。
……
朱见深在文华殿起居室萎靡地坐着。
来自亲人的伤害,总是让人更痛。
在母亲心里,自己真的就不如弟弟,连皇位都要让给他吗?
从会昌侯府回来以后,他就一直心神不宁。他本以为是自己又到生死劫了。
他现如今日子刚刚美好,压根就不舍得死。
他若死了,元芷怎么办呢?
会昌侯府肯定不会放过她。
他要把元芷和她的家人安排妥当。
没想到,先出事的是钱太后。
他悄悄松了口气。文臣劝他继续朝会听政他都没理,只推脱太悲痛无法理政,实际上一方面查证钱太后死因,另一方面忙着收拢钱太后这些年在宫中的势力。
他没想到,本该被他保护的元芷,给他送了个大助攻;而在宫中经营多年很有势力的亲生母亲,反而往自己胸口插刀子。
母后也不想想,弟弟见泽即便登了基,又能有几年的好时光?
会昌侯府一旦发现弟弟不听话,肯定会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他。
自己不愿当个没有存在感的传声筒、傀儡皇帝,见泽他就愿意吗?
朱见深没有沉溺在负面情绪里太久。
他还有心爱之人需要照顾,他要迅速振作起来。
周太后是母亲,他是儿子,他不能忤逆母亲,承担不孝的骂名。
可是,他可以把难题推出去。
朱见深下诏让礼部臣会文武群臣商议钱太后的安葬之地,还让周太后最信任的太监夏时来旁听。
陈文死后,彭时便成了内阁首辅。
彭时等率先上书:请遵先帝遗旨,慈懿皇太后作配英宗皇帝正位,合并裕陵主祔庙。皇太后作为皇帝的生母,慈懿皇太后作为英宗之原配,二人均当祔陵庙。宪宗以孝治天下,不能只尊生母;况且前朝有一帝祔葬二后之例:汉文帝和宋仁宗均并祔生母和嫡母于陵庙。
礼部姚尚书也称二后并祔是正礼。
朱见深心中踏实了许多。
当初他刚登基时,为立太后之事,彭时就据理力争,要尊两宫太后,而且以钱太后为尊。
当时他还稚嫩,心里咒骂彭时多事。如今才知道,先帝留下的遗旨,彭阁老的寸步不让,其实也是在给他自己争取生存空间。
夏时在周太后授意下公开反对:“慈懿无子,且有疾,不宜入山陵,只宜别葬。”
朝臣们与宦官争执不下。
朱见深沉默良久说:“合葬固然是孝,可若是因此失了圣母心,岂能得孝?礼部与众位臣工再议。”
礼部尚书姚夔深感问题严重。
他从天顺七年就任礼部尚书,熟悉明朝礼制,并主持英宗丧礼、朱见深登基礼、两宫上尊号礼等重大典礼。在和周太后长期打交道的过程中,对其秉性有深刻了解。
他紧急召集在朝文武大臣、翰林院、科道等99名官员集议慈懿皇太后陵庙礼制,几乎所有的大臣都赞成一帝祔葬二后:
“慈懿皇太后之丧与皇太后千秋万岁后俱合葬裕陵,慈懿皇太后居左,皇太后居右,配享英庙,礼亦宜然,是乃天理人情之至也。”
朱见深很快做了批复:“赞同大臣提议,但数次请命太后未获批准;作为皇帝,朕孝奉两宫如一,不能因此使太后不悦,背不孝之名,遭后人耻笑;令在裕陵旁择一块风水宝地安葬钱太后。”
第二天,少詹事柯潜、国子监祭酒邢让等32人上奏疏,其意有二:
第一,历代无皇后没有过失死后不祔葬之先例,慈懿皇太后正位中宫,在位30余年且没有任何过失,因此应该祔葬。
第二,驳周太后之论。前朝名位之争多以皇帝生母获胜,周太后亦极力效法宣宗胡皇后之事,但这两件事不可等量齐观,胡皇后主动让位于孝恭章皇后,钱后没有退位。
有大臣争辩说钱后虽未退位,但未生皇子所以不应合葬。刑让等驳斥说此乃不通之论,自古以来丧葬之礼“妻与继室虽无所出,合祔其夫,崇正体也”,不能因此就不合葬于裕陵。
总之,朝臣从英宗的遗愿以及祖宗典章制度出发,建议朱见深说服周太后,希望“早降纶音,以慰先帝之灵,以全母后之德,以顺天下臣民之心”。
这里就显露出了钱太后的心机。
早在先帝在位的时候,她就劝动了先帝恢复宣宗皇帝的原配皇后胡善祥的皇后之位,几乎每个月皇宫都会派人祭奠恭让章皇后胡善祥。
先帝的生母孙太后就是靠斗倒了胡善祥,才登上了后位。
第三天,魏国公徐俌等35人上疏支持彭时、姚夔。他们对宪宗在母命和祖制之间难以选择表示理解,但希望皇帝从国家大局出发,能“起敬起孝,和气婉容,上回圣母之心,下慰群臣之望”。
礼科左给事中魏元率领39名官员也抗章极谏,言辞激烈犀利。
监察御史康永韶等41名官员也上疏争慈懿皇太后山陵之事。
朱见深稳坐文华殿,看到这么多文武官员反对周太后,心里悄悄松了口气。
不过,他也看到了,会昌侯、户部尚书马昂等外戚党就没有什么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