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洞庭烟波渺 云梦魔国出(三)
那灰色斗篷女子从怀中拿出一把香粉,直接撒在四面鬼母雕像身上,那香粉无火起来。刹那间四面鬼母魔像闪了两闪,四周点燃的火把突然全都暗了两暗。众人都吓了一跳,四周此起彼伏的窃窃私语声似乎让这位圣使很不耐烦,她没好气的说:“肃静!”众人突然安静了下来。这时看着香粉在魔像上燃烧,好像爬满了无数的萤虫,孙少卿闻着飘来的焚香味道,脱口而出:“这是太行的崖柏,不如沉香,檀香,麝香,龙脑香名贵。”
冯晋冷笑道:“连祭拜用的好香都买不起,想是魔教气数已尽了。”
圣使念完口诀,香粉燃尽以后,她说道:“有什么要求的,就说罢。”
这时一个四五十岁年纪的农妇开口了,她一身孝服下面是布满油腻灰尘的扎染蓝布大褂,双手长满厚厚的老茧。她从地上端起一只缺了口的搪瓷碗,里面有两团糍粑。她说:“神母在上,圣使在上,信女家贫无可供奉,就这两团糍粑上供,还望不要嫌弃。”
那圣使面无表情说道:“神母体恤民生疾苦,现而今我教式微,凡事从简。念你一片孝心,定然佑汝合家平安。”
那农妇听罢,脸上溢满笑容,于是跪下双手合十对着四面魔母道:“今年信女儿媳怀胎已有七月,将近临盆,还敢请问神母,胎儿是男是女,生产时母子能否俱平安?”
那死物做的雕像听得他的问题,居然亮了两亮,闪出淡红色光芒,圣使见罢解道:“神母说了,三月后有弄璋之喜,母子皆平安。”农妇听得这解语好生开心,连忙多磕了几个头。接下来有不少信男信女都问了诸如“明日是否下雨”,“出行是否平安”,“新修了房子何时上梁是吉时”,“某家郎某家女八字甚合,问几时婚嫁”这些个不痛不痒的问题,多数还问了“明日是否有雨”、“今年的收成如何”、“今年秋收有无蝗灾之险”。不光那个圣使不耐烦,连孙少卿都感到很奇怪,他问冯晋:“怎的不是说今日他们要杀人取乐么,这是在做什么?像是庙里请菩萨还愿一般。”
冯晋也觉得奇怪,但是也说不出个好歹来,只好敷衍道:“兴许是在假装好人,蛊惑世人,混淆视听。”说罢,冯晋问了问身边的船老大:“你这边还有没有两身孝服?”
船老大好奇:“寻常时日谁备那些个晦气东西?”孙少卿倒是听出了冯晋的弦外之音,他大惊道:“师兄的意思是……”
冯晋轻轻一笑:“估摸着咱们在这圣使手里绝走不过三招。你我混进去,找个机会,把这四面鬼母魔像偷出来!”
孙少卿吓得肝儿都颤了:“若是偷不出,抑或被发现了……”
冯晋冷笑道:“慌什么。若是偷不出,回来就是;若是被发现了,就等着以身殉道吧!”
船老大道:“我那里还要几尺白布留着做帘子的,现下应该可以裁下来。”那船老大说罢,立刻拿来几尺白布,右手这么一抹,顷刻间白布直接就裁成了两套大功。孙少卿和冯晋穿了,等船靠岸,便吩咐船就在此等候。二人碎步小心翼翼的下了船,靠了岸,朝着那棺材走去。那知这棺材旁根本无人把守,他们直接在一个农妇身旁跪了下去,俯首帖耳,不敢抬头,上面的对话倒是听得一清二楚。
这圣使对这些个琐碎事情搞得十分头疼。正好他们二人潜入此地之后,她已经到达了崩溃的边缘了,于是怒斥道:“这些个不疼不痒的话就不要问神母了,神母也没心情听,抓要紧的说!”
这时一个泥瓦匠说话了:“圣使这话就不中听,农乃是立国之本,我等问天象,问雨水,乃是问农事。这都不算要紧事,什么才叫要紧事?难不成只有出去打打杀杀,一心和道门作对,才叫要紧事吗?”
这时有一个八十岁的老妪听得此话掩面痛哭流涕:“可怜我老父,那年我尚在腹中他就去西域戡乱救国,到现在还没回来,留下我和阿妈一个人相依为命。若是当年他没有跟着圣使去西域,老身何苦活的这么惨!”
一个四十来岁的农妇也哭着说:“我那苦命的男人啊,从来都是老实的庄稼人,蚂蚁都舍不得踩死一只,不知道是谁告密,说我男人是信圣教的,道门的人赶来,二话不说就把他砍死了。那时还不到清明,我男人还在田头插秧种谷,走的时候告诉我,今年过了端午,还要带我去城里换支簪子。没想到,二十年过去了,这簪子我带了二十年都没换啊!”
那个泥瓦匠眉毛都竖起来了:“敢问圣使,我等信教这么多年,非但没有过上好日子,反而一个个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究竟是为何?若是如此,这个教,不信也罢!”
圣使本就心烦,见得他们一个个的发难,更显得手足无措。趁此机会,那冯晋刚想动手,抢先一步夺了棺材里的四面鬼母魔像,那知那圣使突然翻过面来,他眼疾手快,迅速跪了下来,还好没被发现。咱们的这位圣使,一紧张起来就喜欢手指律动轻轻敲着桌沿,敲着敲着心就静下来了,眼下没有什么桌子,于是她转过身去轻轻敲着棺材,办法也就想出来了,她说:“你们要叛教?好啊,还有谁要申辩?都说出来了。”
众人面面相觑,不敢多置一词。沉默了很久,只见有一女子缓缓的起身道:“未亡人有一言。”众人朝那女子望去,包括那圣使,冯晋,孙少卿忍不住都看了一眼。此女说话不疾不徐,声音甚为空灵,一身素白外加一根素银簪子点缀,这是节妇为死去的丈夫守孝的装束。她约莫十六七岁年纪,正值豆蔻年华,却多了一份少妇般的沉稳。饶是对着魔教圣使这等厉害人物,她依旧面色平静,不卑不亢。她略施粉黛,格外显得她的美,好似春雨后一支香艳的栀子花。纵然圣使贵为女子,也忍不住心中默默夸了一句,“好一个标志的美人儿!”冯晋见她脸色陡然一变:“是她?”
那女子道:“未亡人先前家里是在苏州做丝绸生意的。全家都有信教,乾元一百一十五年,道宗查明我等信教,杀了我丈夫全家。那时我已经怀着孩子,在乡下静养。闻得此讯,差点母子魂俱散。未亡人艰难维持至今,靠当年家里织丝的手艺卖些钱,还要靠着教里的诸位叔婶接济,流落到此,也有几年光阴了。未亡人就想问一句,这般日子何时是个头?我往日还是大富大贵,现下还要讨饭为生!究竟信教能不能解我疾苦?”
圣使沉思了片刻,双目眼神涣散,一阵后才缓缓开口,似乎是在和他说话,又似乎在自言自语:“你问我,我怎么能回答你?那我问你,你们道门屹立世间五千年有余,世世代代人人都在寻找四大神镜,寻找长生之道。可是从没一个人长生过。你们道宗再信这个又有何用?”
那女子“倏”地起身:“‘你们道门’?圣使这是何意?”
(本章完)
冯晋冷笑道:“连祭拜用的好香都买不起,想是魔教气数已尽了。”
圣使念完口诀,香粉燃尽以后,她说道:“有什么要求的,就说罢。”
这时一个四五十岁年纪的农妇开口了,她一身孝服下面是布满油腻灰尘的扎染蓝布大褂,双手长满厚厚的老茧。她从地上端起一只缺了口的搪瓷碗,里面有两团糍粑。她说:“神母在上,圣使在上,信女家贫无可供奉,就这两团糍粑上供,还望不要嫌弃。”
那圣使面无表情说道:“神母体恤民生疾苦,现而今我教式微,凡事从简。念你一片孝心,定然佑汝合家平安。”
那农妇听罢,脸上溢满笑容,于是跪下双手合十对着四面魔母道:“今年信女儿媳怀胎已有七月,将近临盆,还敢请问神母,胎儿是男是女,生产时母子能否俱平安?”
那死物做的雕像听得他的问题,居然亮了两亮,闪出淡红色光芒,圣使见罢解道:“神母说了,三月后有弄璋之喜,母子皆平安。”农妇听得这解语好生开心,连忙多磕了几个头。接下来有不少信男信女都问了诸如“明日是否下雨”,“出行是否平安”,“新修了房子何时上梁是吉时”,“某家郎某家女八字甚合,问几时婚嫁”这些个不痛不痒的问题,多数还问了“明日是否有雨”、“今年的收成如何”、“今年秋收有无蝗灾之险”。不光那个圣使不耐烦,连孙少卿都感到很奇怪,他问冯晋:“怎的不是说今日他们要杀人取乐么,这是在做什么?像是庙里请菩萨还愿一般。”
冯晋也觉得奇怪,但是也说不出个好歹来,只好敷衍道:“兴许是在假装好人,蛊惑世人,混淆视听。”说罢,冯晋问了问身边的船老大:“你这边还有没有两身孝服?”
船老大好奇:“寻常时日谁备那些个晦气东西?”孙少卿倒是听出了冯晋的弦外之音,他大惊道:“师兄的意思是……”
冯晋轻轻一笑:“估摸着咱们在这圣使手里绝走不过三招。你我混进去,找个机会,把这四面鬼母魔像偷出来!”
孙少卿吓得肝儿都颤了:“若是偷不出,抑或被发现了……”
冯晋冷笑道:“慌什么。若是偷不出,回来就是;若是被发现了,就等着以身殉道吧!”
船老大道:“我那里还要几尺白布留着做帘子的,现下应该可以裁下来。”那船老大说罢,立刻拿来几尺白布,右手这么一抹,顷刻间白布直接就裁成了两套大功。孙少卿和冯晋穿了,等船靠岸,便吩咐船就在此等候。二人碎步小心翼翼的下了船,靠了岸,朝着那棺材走去。那知这棺材旁根本无人把守,他们直接在一个农妇身旁跪了下去,俯首帖耳,不敢抬头,上面的对话倒是听得一清二楚。
这圣使对这些个琐碎事情搞得十分头疼。正好他们二人潜入此地之后,她已经到达了崩溃的边缘了,于是怒斥道:“这些个不疼不痒的话就不要问神母了,神母也没心情听,抓要紧的说!”
这时一个泥瓦匠说话了:“圣使这话就不中听,农乃是立国之本,我等问天象,问雨水,乃是问农事。这都不算要紧事,什么才叫要紧事?难不成只有出去打打杀杀,一心和道门作对,才叫要紧事吗?”
这时有一个八十岁的老妪听得此话掩面痛哭流涕:“可怜我老父,那年我尚在腹中他就去西域戡乱救国,到现在还没回来,留下我和阿妈一个人相依为命。若是当年他没有跟着圣使去西域,老身何苦活的这么惨!”
一个四十来岁的农妇也哭着说:“我那苦命的男人啊,从来都是老实的庄稼人,蚂蚁都舍不得踩死一只,不知道是谁告密,说我男人是信圣教的,道门的人赶来,二话不说就把他砍死了。那时还不到清明,我男人还在田头插秧种谷,走的时候告诉我,今年过了端午,还要带我去城里换支簪子。没想到,二十年过去了,这簪子我带了二十年都没换啊!”
那个泥瓦匠眉毛都竖起来了:“敢问圣使,我等信教这么多年,非但没有过上好日子,反而一个个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究竟是为何?若是如此,这个教,不信也罢!”
圣使本就心烦,见得他们一个个的发难,更显得手足无措。趁此机会,那冯晋刚想动手,抢先一步夺了棺材里的四面鬼母魔像,那知那圣使突然翻过面来,他眼疾手快,迅速跪了下来,还好没被发现。咱们的这位圣使,一紧张起来就喜欢手指律动轻轻敲着桌沿,敲着敲着心就静下来了,眼下没有什么桌子,于是她转过身去轻轻敲着棺材,办法也就想出来了,她说:“你们要叛教?好啊,还有谁要申辩?都说出来了。”
众人面面相觑,不敢多置一词。沉默了很久,只见有一女子缓缓的起身道:“未亡人有一言。”众人朝那女子望去,包括那圣使,冯晋,孙少卿忍不住都看了一眼。此女说话不疾不徐,声音甚为空灵,一身素白外加一根素银簪子点缀,这是节妇为死去的丈夫守孝的装束。她约莫十六七岁年纪,正值豆蔻年华,却多了一份少妇般的沉稳。饶是对着魔教圣使这等厉害人物,她依旧面色平静,不卑不亢。她略施粉黛,格外显得她的美,好似春雨后一支香艳的栀子花。纵然圣使贵为女子,也忍不住心中默默夸了一句,“好一个标志的美人儿!”冯晋见她脸色陡然一变:“是她?”
那女子道:“未亡人先前家里是在苏州做丝绸生意的。全家都有信教,乾元一百一十五年,道宗查明我等信教,杀了我丈夫全家。那时我已经怀着孩子,在乡下静养。闻得此讯,差点母子魂俱散。未亡人艰难维持至今,靠当年家里织丝的手艺卖些钱,还要靠着教里的诸位叔婶接济,流落到此,也有几年光阴了。未亡人就想问一句,这般日子何时是个头?我往日还是大富大贵,现下还要讨饭为生!究竟信教能不能解我疾苦?”
圣使沉思了片刻,双目眼神涣散,一阵后才缓缓开口,似乎是在和他说话,又似乎在自言自语:“你问我,我怎么能回答你?那我问你,你们道门屹立世间五千年有余,世世代代人人都在寻找四大神镜,寻找长生之道。可是从没一个人长生过。你们道宗再信这个又有何用?”
那女子“倏”地起身:“‘你们道门’?圣使这是何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