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战局转变(下)
“李药师,实是一代名将。”
鸣沙大营内,将信使打发走之后,张仲坚面色郁郁的说出这句看似褒奖但意味难明的话。
长史唐俭也是目光闪烁,灵州开战已经大半个月了,鸣沙大营虽然守若磐石但也承担了极大的压力,延州军一直没有动作,但这时候突然出兵,并且大败突厥。
不能说延州军是来捡便宜的,因为如今黄河以东还有数万突厥骑兵,灵州军与延州军合力,也不敢说必胜。
但李靖的所作所为让鸣沙大营内的所有将领都有被占便宜的感觉,更别说李靖本就不是秦王嫡系,而且还与魏嗣王李怀仁有仇。
最重要的是,李靖这次的出击,让张仲坚、唐俭、何方、阚陵等人都不由自主的想起了顾集镇一战当年李靖也是如此耐心的等候,等到突厥已疲,才突然遣骑兵奇袭破敌。
若不是因为李善被困在顾集镇,李靖承受了太大的压力以至于提前出兵,那一战,李靖本可以取得更加辉煌的战果。
史大奈低声问道“出兵吗”
“当然要出兵。”张仲坚脸颊上肌肉跳动了下,起身道“莒国公、康国公并乐安郡公驻守大营。”
“某亲率四千骑兵,并侯君集、侯洪涛东出大营,郭孝恪、段志玄、何流率领三千骑兵从北出兵。”
“点狼烟”
就在李善、秦琼率中军西进的同时,灵州再起大战。
不同于李善的忐忑不安,灵州军主帅张仲坚与延州军主帅李药师都知道,此战必胜。
虽然都布可汗留了三四万兵力在黄河以东制衡鸣沙大营,但停留在鸣沙大营附近的也不过就近万兵力,剩下的一部分东去盐州,兵力分散,被张宝相的突袭连连击溃,另一部分南下去了会州。
真不能怪他们啊从九月中旬开始攻打鸣沙大营,突厥就没占到什么便宜,更要命的是没能掳掠到什么好处。
看着同伴去了陇右道、盐州大抢特抢了,被留下来盯着鸣沙大营的突厥人甘心吗
于是,大量的突厥骑兵都散开了,以部落的方式划分,灵州这边是没什么能抢的了,又攻不破萧关去原州,所以都南下会州了至少要填饱肚子吧
即使留下的近万突厥骑兵也是军无战心,将无战意。
李靖通过信使只与张仲坚大致约定,双方几乎同时发动了进攻,延州军沿着安乐河往南猛攻,灵州军从黄河边出发,向东凿击。
两股唐骑以极其强大的冲击力,在短时间内就逼得突厥大乱本就因为黄河、安乐河导致空间不大,加上延州军、灵州军在方向上的巧妙配合,突厥骑兵很难做出散开阵型的聚散战术,以至于被装备精良的唐骑一次次的破阵。
黄昏时分,突厥再也支撑不住,丢下几千具尸首后四散溃逃。
“三郎别来无恙”李靖笑吟吟的看着驱马近前眼神复杂的张仲坚。
张仲坚勉强拱手道“代国公实有捷才。”
这句话不阴不阳,李靖脸上的笑容有些凝滞,身后的张公瑾一脸苦笑,倒是张宝相咧嘴一笑,两人都参加了当年顾集镇一战,张宝相还跟着李善追击颉利可汗。
李靖也知道自己名声不太好,也不去招惹张仲坚、侯洪涛这些魏嗣王亲信,甚至都不与李善的旧部段志玄、阚陵搭话,至于冯立这个太子心腹爱将,更是看都不看,只与几个秦王亲信叙话。
不过也就侯君集勉强应了两声,这还是看在张公瑾同为秦王一脉的份上,郭孝恪都懒得开口。
大家都心里有数,这一战虽然大胜,但实在是了无趣味很明显,功劳大半都是长途奔袭而来的延州军的,灵州军只是打了个配合而已。
虽然不得不承认李靖的军略,但这种事谁心里都不好受啊
对李善观感一直不太好的郭孝恪都有些同情李善了,当年顾集镇也难怪要夺军了,李药师实在太遭人恨了。
当然了,在回军的途中,大家都不太肯说话,主要还是因为战事这种关乎军心的事情,自然是不能在公开场合随意说的。
进了鸣沙大营,在中军帐坐定后,张仲坚面无表情的说“还要告知代国公,两日前,都布可汗率约莫三万骑兵渡过黄河”
李靖笑着点点头,他就是确认这个情报后才决定出兵的,都布可汗渡过黄河,意味着突厥将重点从灵州转移到了凉州或者说陇右道。
但听了张仲坚后半段话后,李靖脸上的笑容僵住了,呆若木鸡的反问道“薛延陀大举南下”
“确凿无疑。”唐俭轻声道“薛延陀与突厥联兵约莫八万左右,十月初八陷凉州,今日南下攻兰州也不知道淮安王能否抵挡,至今战报还没送来。”
所谓无巧不成书,这时候渡河查探军情的斥候回来了,并带来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呆滞的情报。
唐军大败,三万大军全军覆没淮安王甚至都没能支撑到午时
其他人还只是呆滞,而李靖已经麻了,彻底麻了。
自己怎么就想着出兵灵州呢
不会
有那么巧的事,都布可汗渡河就立即与薛延陀联兵,显然是早有预谋。
八万胡骑,陷凉州,破兰州,必定是沿着当年西秦攻关内道的路线从秦州攻入陇州目标很可能是京兆,很可能是长安。
不同于因为待在鸣沙大营而消息封闭的张仲坚等人,李靖是知道河东战局急转直下,刘弘基、秦王殿下两度从京兆、陇州、泾州抽调兵力支援河东。
换句话说,如果突厥、薛延陀的联兵的目标真的是长安的话,延州军将是距离长安不算最近,但速度最快的援军。
而李靖现在却出现在了灵州,而且还带走了延州军绝大部分骑兵。
这如何让李靖不麻
此时此刻,延州府内的官衙内,延州道行军总管府长史,也是天策府军谘祭酒,还是十八学士之一的苏世长正在跳脚大骂李靖呢。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免费阅读
鸣沙大营内,将信使打发走之后,张仲坚面色郁郁的说出这句看似褒奖但意味难明的话。
长史唐俭也是目光闪烁,灵州开战已经大半个月了,鸣沙大营虽然守若磐石但也承担了极大的压力,延州军一直没有动作,但这时候突然出兵,并且大败突厥。
不能说延州军是来捡便宜的,因为如今黄河以东还有数万突厥骑兵,灵州军与延州军合力,也不敢说必胜。
但李靖的所作所为让鸣沙大营内的所有将领都有被占便宜的感觉,更别说李靖本就不是秦王嫡系,而且还与魏嗣王李怀仁有仇。
最重要的是,李靖这次的出击,让张仲坚、唐俭、何方、阚陵等人都不由自主的想起了顾集镇一战当年李靖也是如此耐心的等候,等到突厥已疲,才突然遣骑兵奇袭破敌。
若不是因为李善被困在顾集镇,李靖承受了太大的压力以至于提前出兵,那一战,李靖本可以取得更加辉煌的战果。
史大奈低声问道“出兵吗”
“当然要出兵。”张仲坚脸颊上肌肉跳动了下,起身道“莒国公、康国公并乐安郡公驻守大营。”
“某亲率四千骑兵,并侯君集、侯洪涛东出大营,郭孝恪、段志玄、何流率领三千骑兵从北出兵。”
“点狼烟”
就在李善、秦琼率中军西进的同时,灵州再起大战。
不同于李善的忐忑不安,灵州军主帅张仲坚与延州军主帅李药师都知道,此战必胜。
虽然都布可汗留了三四万兵力在黄河以东制衡鸣沙大营,但停留在鸣沙大营附近的也不过就近万兵力,剩下的一部分东去盐州,兵力分散,被张宝相的突袭连连击溃,另一部分南下去了会州。
真不能怪他们啊从九月中旬开始攻打鸣沙大营,突厥就没占到什么便宜,更要命的是没能掳掠到什么好处。
看着同伴去了陇右道、盐州大抢特抢了,被留下来盯着鸣沙大营的突厥人甘心吗
于是,大量的突厥骑兵都散开了,以部落的方式划分,灵州这边是没什么能抢的了,又攻不破萧关去原州,所以都南下会州了至少要填饱肚子吧
即使留下的近万突厥骑兵也是军无战心,将无战意。
李靖通过信使只与张仲坚大致约定,双方几乎同时发动了进攻,延州军沿着安乐河往南猛攻,灵州军从黄河边出发,向东凿击。
两股唐骑以极其强大的冲击力,在短时间内就逼得突厥大乱本就因为黄河、安乐河导致空间不大,加上延州军、灵州军在方向上的巧妙配合,突厥骑兵很难做出散开阵型的聚散战术,以至于被装备精良的唐骑一次次的破阵。
黄昏时分,突厥再也支撑不住,丢下几千具尸首后四散溃逃。
“三郎别来无恙”李靖笑吟吟的看着驱马近前眼神复杂的张仲坚。
张仲坚勉强拱手道“代国公实有捷才。”
这句话不阴不阳,李靖脸上的笑容有些凝滞,身后的张公瑾一脸苦笑,倒是张宝相咧嘴一笑,两人都参加了当年顾集镇一战,张宝相还跟着李善追击颉利可汗。
李靖也知道自己名声不太好,也不去招惹张仲坚、侯洪涛这些魏嗣王亲信,甚至都不与李善的旧部段志玄、阚陵搭话,至于冯立这个太子心腹爱将,更是看都不看,只与几个秦王亲信叙话。
不过也就侯君集勉强应了两声,这还是看在张公瑾同为秦王一脉的份上,郭孝恪都懒得开口。
大家都心里有数,这一战虽然大胜,但实在是了无趣味很明显,功劳大半都是长途奔袭而来的延州军的,灵州军只是打了个配合而已。
虽然不得不承认李靖的军略,但这种事谁心里都不好受啊
对李善观感一直不太好的郭孝恪都有些同情李善了,当年顾集镇也难怪要夺军了,李药师实在太遭人恨了。
当然了,在回军的途中,大家都不太肯说话,主要还是因为战事这种关乎军心的事情,自然是不能在公开场合随意说的。
进了鸣沙大营,在中军帐坐定后,张仲坚面无表情的说“还要告知代国公,两日前,都布可汗率约莫三万骑兵渡过黄河”
李靖笑着点点头,他就是确认这个情报后才决定出兵的,都布可汗渡过黄河,意味着突厥将重点从灵州转移到了凉州或者说陇右道。
但听了张仲坚后半段话后,李靖脸上的笑容僵住了,呆若木鸡的反问道“薛延陀大举南下”
“确凿无疑。”唐俭轻声道“薛延陀与突厥联兵约莫八万左右,十月初八陷凉州,今日南下攻兰州也不知道淮安王能否抵挡,至今战报还没送来。”
所谓无巧不成书,这时候渡河查探军情的斥候回来了,并带来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呆滞的情报。
唐军大败,三万大军全军覆没淮安王甚至都没能支撑到午时
其他人还只是呆滞,而李靖已经麻了,彻底麻了。
自己怎么就想着出兵灵州呢
不会
有那么巧的事,都布可汗渡河就立即与薛延陀联兵,显然是早有预谋。
八万胡骑,陷凉州,破兰州,必定是沿着当年西秦攻关内道的路线从秦州攻入陇州目标很可能是京兆,很可能是长安。
不同于因为待在鸣沙大营而消息封闭的张仲坚等人,李靖是知道河东战局急转直下,刘弘基、秦王殿下两度从京兆、陇州、泾州抽调兵力支援河东。
换句话说,如果突厥、薛延陀的联兵的目标真的是长安的话,延州军将是距离长安不算最近,但速度最快的援军。
而李靖现在却出现在了灵州,而且还带走了延州军绝大部分骑兵。
这如何让李靖不麻
此时此刻,延州府内的官衙内,延州道行军总管府长史,也是天策府军谘祭酒,还是十八学士之一的苏世长正在跳脚大骂李靖呢。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