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七章 密议(下)
初唐峥嵘第九百四十七章 密议下
房玄龄用欣赏的眼神打量着面前的青年,今日黄昏战报入京之前,天策府群议战事,秦王就点出灵州兵败颇为诡异,非往日蛮族手段。
李世民的判断基本上与李善差不多,他们都通过任瑰先胜后败的事实判定突厥是刻意的诱敌深入,而不是突厥那么巧及时来援。
黄昏时分钱九陇送来的战报证明了这一点,早在半个月前,阿史那社尔就已经称汗,而且与突利可汗结盟,五原郡的内乱已经停歇。
足足半个月的时间,突厥坐视梁师都一次又一次被唐军击败,一直被驱赶出灵州,甚至逃往朔方,才在关键时刻将唐军主力一举击溃。
杜如晦轻声道“今日两仪殿内,裴弘大举荐怀仁出任灵州道行军总管。”
李善直截了当的说“但凭殿下指派。”
其实李善已经知道李世民会做什么样的选择,虽然还不知道原因如果李世民有意让自己推辞,准备上阵领军,那么不会问刚才那个问题。
李世民显然是在试探自己,试探自己有没有看穿此战的内幕,以此来确定自己有没有资格来主持这场战事。
房玄龄微微叹了口气,“若是殿下出征,当能击退突厥,收复三州,或还能斩梁贼头颅,那时回朝,东宫必然不稳。”
李善想了想点头赞同道“的确如此,虽然陛下未有明言,但举朝上下皆知,太子失德。”
“殿下军功盖世,却始终难以入主东宫,无非在于太子并无过错,但天台山一战,太子失德,此番突厥联手梁师都南侵,若殿下重返战场”
说到这儿,李善的话戛然而止,沉默了会儿才道“陛下”
“怀仁诗才盖世,但每每吟诗,均需推敲,不料心思如此快捷。”李世民还有心思开玩笑,“父亲的确暂时未有易储之意。”
“所以”李善深吸了口气,“殿下是要某明日请战吗”
李世民微微颔首,“怀仁身负奇才,数败突厥,为当世名将,更是少有独当一面的方面之将,李药师远在代地,既然父亲暂时未有易储之意,那只能拜托怀仁了。”
最终选择让李善请战,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李渊的心意。
返回长安后,长孙无忌曾经建议李世民加快步伐,乘胜追击,尽快的入主东宫,但房玄龄、杜如晦、凌敬都劝戒李世民稍缓,暂时观望局势所谓的局势,其实指的就是李渊。
通过种种迹象,李世民很快察觉到了李渊的心意,父亲对李建成极为失望,但同时也没有立即易储的念头,毕竟废太子实在是事关重大,这种决定不是那么随随便便就能做出的。
一旦李世民真的领军上阵,最终击败突厥李渊对这个儿子的军事能力非常有信心,那时候就不得不废太子改立秦王了。
而李建成不会不懂这个道理,即使真的不懂,裴世钜也会将事情掰开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李建成会接受这个结果吗
东宫会做什么
有可能会发动一场兵变,杀父夺位,有可能会在粮草后勤中做手脚,甚至有可能暗通突厥竭力使大军再次惨败李世民不觉得自己那位长兄做不出这些。
李建成难道会忘记前朝开国太子杨勇的结局吗
杨广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逼迫杨勇自尽李建成不觉得自己那位二弟会心慈手软。
所以说,一旦李世民领兵出征,李建成会使尽一切手段,就算李善能掌控北衙禁军,就算李世民在军中在朝中威望实力都极为雄厚,或能使粮草供应无虞,但外有强敌,内有隐忧的情况下,李世民也难言能击败突厥。
在这样的局势下,李世民才会选择李善。
“淮安王已经退回陇西,燕郡王罗艺退至陇州,钱九陇、胡演正在泾州。”李世民细细讲述战局,“不可贸然浪战,先设立大营,突厥虽快马利箭,但不会绕过大军直取长安。”
李世民如今并不担心夺嫡,他很清楚现在的局势,越往后,局势只会越对自己有利,他反而担心的是这场战事,如果让突厥攻入京兆,甚至饮马渭河,那就是大麻烦。
“殿下说的是。”李善缓缓点头,“如今秋收结束不久,粮草充足,而灵州、原州、会州三地数月来兵祸连连,突厥劫掠不到太多粮食,也不可能翻山越岭攻入庆州、宁州。”
“不错。”李世民笑着说“先行固守,或也能先挫敌锐气,但不可突起大战。”
杜如晦补充道“突厥兵锋正盛,便如当年席卷河东道的宋金刚。”
李善接口道“后殿下率关中大军从龙门渡过黄河,在柏壁屯军,坚守不出,直到宋金刚粮尽,军心不稳,试图撤兵,殿下才以精骑突袭,大败宋金刚,更连夜追击,一日八战,尽复河东。”
“以逸待劳,疲敌制胜,后发制人,此为致胜之道。”
这是李世民最常用,也是效果最好的作战方式,浅水原、柏壁、虎牢关、洛水几场大捷无不如此,先行固守以疲敌,同时遣派偏师断敌军粮道,最后再以迅雷不
及掩耳之势迅捷破敌。
李世民笑道“怀仁回朝后常言难为名将,不擅兵戈事,今夜一谈,可见又是略懂略懂。”
“殿下可放心了。”房玄龄凑趣道“怀仁当日言略懂诗文,春江花月夜、爱莲说、马说无不可青史留名。”
李世民放声大笑,“此战若得胜归朝,父亲都不知道如何嘉奖了。”
“数月前,怀仁神兵天降,力挽狂澜,但因为已册封郡王”杜如晦想想这也是麻烦事,苦笑摇头道“陛下也实在难以加恩。”
李善看向李世民,“历朝历代,君主常忌大将,所谓功高难赏,不得不赐死,南陈开国君主陈霸先便是明证。”
房玄龄、杜如晦脸色微变,李世民也收起笑容,目光炯炯盯着李善。
李善加重了语气,“但本朝不同,殿下本为当世名将,威望一时无二,他日登基,无论何人胆敢叛乱,均难挡一击。”
“故本朝大将,尽可征战沙场,不用担心为君王所忌。”
李世民脸上重新浮现出笑意,的确如此,若论将才,自己足以与孙吴卫霍相提并论,也有足够的信心驾驭麾下诸多大将。
历史上也的确如此,秦琼、尉迟恭、程咬金、张公瑾、张士贵、段志玄、李世绩都在贞观一朝还能建功立业,跃马扬鞭,与唐太宗的君臣之情流传后世。
即使是攻灭东突厥的李靖,也在选择深居简出后安然无恙至于侯君集,那是自己作死。
李善这番话是真心实意的,想想汉初的韩信,想想宋初的杯酒释兵权,想想明初朱元章的残酷手段,李世民在这方面的的确确是做的最好的那个。
不过一旁的房玄龄、杜如晦并不这么想,他们都回忆起凌敬的一句话,怀仁不擅媚上。
这还叫不擅媚上
不会也是略懂略懂吧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免费阅读
房玄龄用欣赏的眼神打量着面前的青年,今日黄昏战报入京之前,天策府群议战事,秦王就点出灵州兵败颇为诡异,非往日蛮族手段。
李世民的判断基本上与李善差不多,他们都通过任瑰先胜后败的事实判定突厥是刻意的诱敌深入,而不是突厥那么巧及时来援。
黄昏时分钱九陇送来的战报证明了这一点,早在半个月前,阿史那社尔就已经称汗,而且与突利可汗结盟,五原郡的内乱已经停歇。
足足半个月的时间,突厥坐视梁师都一次又一次被唐军击败,一直被驱赶出灵州,甚至逃往朔方,才在关键时刻将唐军主力一举击溃。
杜如晦轻声道“今日两仪殿内,裴弘大举荐怀仁出任灵州道行军总管。”
李善直截了当的说“但凭殿下指派。”
其实李善已经知道李世民会做什么样的选择,虽然还不知道原因如果李世民有意让自己推辞,准备上阵领军,那么不会问刚才那个问题。
李世民显然是在试探自己,试探自己有没有看穿此战的内幕,以此来确定自己有没有资格来主持这场战事。
房玄龄微微叹了口气,“若是殿下出征,当能击退突厥,收复三州,或还能斩梁贼头颅,那时回朝,东宫必然不稳。”
李善想了想点头赞同道“的确如此,虽然陛下未有明言,但举朝上下皆知,太子失德。”
“殿下军功盖世,却始终难以入主东宫,无非在于太子并无过错,但天台山一战,太子失德,此番突厥联手梁师都南侵,若殿下重返战场”
说到这儿,李善的话戛然而止,沉默了会儿才道“陛下”
“怀仁诗才盖世,但每每吟诗,均需推敲,不料心思如此快捷。”李世民还有心思开玩笑,“父亲的确暂时未有易储之意。”
“所以”李善深吸了口气,“殿下是要某明日请战吗”
李世民微微颔首,“怀仁身负奇才,数败突厥,为当世名将,更是少有独当一面的方面之将,李药师远在代地,既然父亲暂时未有易储之意,那只能拜托怀仁了。”
最终选择让李善请战,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李渊的心意。
返回长安后,长孙无忌曾经建议李世民加快步伐,乘胜追击,尽快的入主东宫,但房玄龄、杜如晦、凌敬都劝戒李世民稍缓,暂时观望局势所谓的局势,其实指的就是李渊。
通过种种迹象,李世民很快察觉到了李渊的心意,父亲对李建成极为失望,但同时也没有立即易储的念头,毕竟废太子实在是事关重大,这种决定不是那么随随便便就能做出的。
一旦李世民真的领军上阵,最终击败突厥李渊对这个儿子的军事能力非常有信心,那时候就不得不废太子改立秦王了。
而李建成不会不懂这个道理,即使真的不懂,裴世钜也会将事情掰开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李建成会接受这个结果吗
东宫会做什么
有可能会发动一场兵变,杀父夺位,有可能会在粮草后勤中做手脚,甚至有可能暗通突厥竭力使大军再次惨败李世民不觉得自己那位长兄做不出这些。
李建成难道会忘记前朝开国太子杨勇的结局吗
杨广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逼迫杨勇自尽李建成不觉得自己那位二弟会心慈手软。
所以说,一旦李世民领兵出征,李建成会使尽一切手段,就算李善能掌控北衙禁军,就算李世民在军中在朝中威望实力都极为雄厚,或能使粮草供应无虞,但外有强敌,内有隐忧的情况下,李世民也难言能击败突厥。
在这样的局势下,李世民才会选择李善。
“淮安王已经退回陇西,燕郡王罗艺退至陇州,钱九陇、胡演正在泾州。”李世民细细讲述战局,“不可贸然浪战,先设立大营,突厥虽快马利箭,但不会绕过大军直取长安。”
李世民如今并不担心夺嫡,他很清楚现在的局势,越往后,局势只会越对自己有利,他反而担心的是这场战事,如果让突厥攻入京兆,甚至饮马渭河,那就是大麻烦。
“殿下说的是。”李善缓缓点头,“如今秋收结束不久,粮草充足,而灵州、原州、会州三地数月来兵祸连连,突厥劫掠不到太多粮食,也不可能翻山越岭攻入庆州、宁州。”
“不错。”李世民笑着说“先行固守,或也能先挫敌锐气,但不可突起大战。”
杜如晦补充道“突厥兵锋正盛,便如当年席卷河东道的宋金刚。”
李善接口道“后殿下率关中大军从龙门渡过黄河,在柏壁屯军,坚守不出,直到宋金刚粮尽,军心不稳,试图撤兵,殿下才以精骑突袭,大败宋金刚,更连夜追击,一日八战,尽复河东。”
“以逸待劳,疲敌制胜,后发制人,此为致胜之道。”
这是李世民最常用,也是效果最好的作战方式,浅水原、柏壁、虎牢关、洛水几场大捷无不如此,先行固守以疲敌,同时遣派偏师断敌军粮道,最后再以迅雷不
及掩耳之势迅捷破敌。
李世民笑道“怀仁回朝后常言难为名将,不擅兵戈事,今夜一谈,可见又是略懂略懂。”
“殿下可放心了。”房玄龄凑趣道“怀仁当日言略懂诗文,春江花月夜、爱莲说、马说无不可青史留名。”
李世民放声大笑,“此战若得胜归朝,父亲都不知道如何嘉奖了。”
“数月前,怀仁神兵天降,力挽狂澜,但因为已册封郡王”杜如晦想想这也是麻烦事,苦笑摇头道“陛下也实在难以加恩。”
李善看向李世民,“历朝历代,君主常忌大将,所谓功高难赏,不得不赐死,南陈开国君主陈霸先便是明证。”
房玄龄、杜如晦脸色微变,李世民也收起笑容,目光炯炯盯着李善。
李善加重了语气,“但本朝不同,殿下本为当世名将,威望一时无二,他日登基,无论何人胆敢叛乱,均难挡一击。”
“故本朝大将,尽可征战沙场,不用担心为君王所忌。”
李世民脸上重新浮现出笑意,的确如此,若论将才,自己足以与孙吴卫霍相提并论,也有足够的信心驾驭麾下诸多大将。
历史上也的确如此,秦琼、尉迟恭、程咬金、张公瑾、张士贵、段志玄、李世绩都在贞观一朝还能建功立业,跃马扬鞭,与唐太宗的君臣之情流传后世。
即使是攻灭东突厥的李靖,也在选择深居简出后安然无恙至于侯君集,那是自己作死。
李善这番话是真心实意的,想想汉初的韩信,想想宋初的杯酒释兵权,想想明初朱元章的残酷手段,李世民在这方面的的确确是做的最好的那个。
不过一旁的房玄龄、杜如晦并不这么想,他们都回忆起凌敬的一句话,怀仁不擅媚上。
这还叫不擅媚上
不会也是略懂略懂吧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