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元璞文集 “墨家”短衣社的传说
墨家,是在东周时期的一个哲学派别,是当时的诸子百家之一,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的三大哲学体系。
当然,墨家又被古代的一些大家认为是道家的一个分支,深受道家的影响。
后来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称其和儒家为‘世之显学’,而儒家后来的代表人物孟子,也曾说过‘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的言语,这也就是后来人常说的‘非杨即墨’。这就证明了,当时墨家思想曾经的辉煌。
但是等到了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官学勾结政策,墨家和其它的一些哲学派别便不断的遭受到了严重的打压,并逐渐失去了它存身的现实基础,就这样墨家思想逐渐的走向了灭绝。
那墨家组织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要知道,墨家的创始人墨子,他是当时唯一的一位农民出身的哲学家思想家。而其他的那些哲学派别的创始人,大都是一些当时的贵族出身,至少后世之人是这样理解的。
正是因为墨子的出身比较的卑微,而他想要真正的阐述和宣传自己的那些学说思想,那就必须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大努力和牺牲。或许也只有这样,他的一些学术理念,才会被当时的社会所认知和肯定。
因此,墨子他首先用自己的学术思想征服和团结了很大的一批人,形成了一个相当严密的团体组织,然后通过这些人不折不扣的贯彻和执行,来扩大自己学术思想的影响力和说服力。
墨家的创始人叫做墨翟,战国时宋国人,一说是鲁阳人,一说是滕国(今山东滕州)人。
墨子的主要学术思想大致包括十大主张:兼爱(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尚贤(打破等级制度用人唯贤),尚同(统一标准名正言顺),天志(遵从自然规律按章程行事),明鬼(相信鬼神存在警惕君主),非乐(反对声色享受),非命(否定命运的存在不相信命运安排),节用(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葬(反对厚葬)。
当然这些便是后来墨家组织所必须信奉的思想。
据说墨子所开创的墨家组织,则是一个纪律极其严密的学术团体。墨家的最高首领被称作‘钜子’,墨家的成员都被称为‘墨者’,代代下传,所有墨者都必须服从钜子的指挥,绝对遵从钜子的指导。
墨家的纪律严明,甚至非常苛刻,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就算是钜子本人或者至亲的家人,也必须严格遵从,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在一定意义上讲,墨家属于一种带有宗教信仰的团体,他们的合心力和执行力都非常的强大。
墨者大多数是来自社会下层,大多数都是一些有一定知识认知的劳动者,倒并非全是些目不识丁的下层民众。
虽然他们平日里‘以裘褐为衣,以跋蹻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生活非常的清苦;但是他们却是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甚至可以真正做到‘赴汤蹈火,死不旋踵’。
说通俗一点,也就是说墨者们吃苦耐劳,严于律己,把维护公理与道义看做义不容辞的责任。
另外,墨者在当时按照他们的职能,一般又分为两大类:其中从事谈辩者,被称作‘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
但是等到了后期,墨家便慢慢的分化成了两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几何学、几何光学、静力学等学科的研究,被称作‘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简单的转化为了秦汉时期的社会游侠,变成了单纯意义上的‘行侠仗义’。
原来,在西汉之后,真正意义上的墨家组织确实已经基本上消失了,再也没有了他们的什么相关音信。直到明末清初的时候,在对抗异族入侵的时候,他们的身影才再次的又出现在了公众的视野之中。
但是这一次也只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很快就又完全的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之中。后来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当时他们这支昙花一现的墨家队伍,应该是与清兵交战时所有人全部战死了,这才以至于后来再也没有他们的任何消息了。
至于后来在抗战时期,据说又曾经有人假托墨家组织,进行过一些秘密的暗杀活动,但是却没有任何的真凭实据,可以证明他们就是真正的墨家组织。
所以说,很多人都认为这并不可信,只不过是当时一些抗日人士,故作神秘假托为墨家组织,为的只是造势和扩大影响罢了。
但是据说到了民国时期,却有人意外的在一个极其隐秘的深山洞穴之中,发现了一本很奇怪的线装古书。
这本线装古书里面所记载的东西,在被完全的破解读懂之后,很多人都大吃一惊,甚至还引起了相当的震动。
原来,这本线装古书中清楚的记载了明末清初时期,那支曾经昙花一现的墨家组织,最后的结局和后来的演变。
当时的那支墨家队伍确实是在一场对抗清兵的激战中伤亡殆尽,绝大部分的墨者都先后战死,最后他们的首领钜子在手下墨者的死命掩护下,带着仅剩下的两名弟子拼死杀出重围,逃进了深山。
从此这位身受重伤的墨家钜子便带着这两名弟子,在深山中的一个隐秘的洞穴之中潜伏了下来。直到数年之后,在这位钜子临终的时候下令,让其中的一个弟子外放,任其远行立业,另寻它途。
而让另外一个自愿留下的弟子,封闭了他们最后的这座所谓的隐灵秘府,和他一起陪这个古老的墨家组织一起殉葬。
从此真正意义上的墨家组织,就随着这最后一位墨家钜子的死亡而彻底消亡了。
当然,当时的这最后一位墨家钜子为什么为这样做,为什么会亲自下令,彻底终结这个古老的墨家组织,没有人真正知道他是如何想的,甚至就连他那个被外放的弟子自己也说不明白。
估计这一点,可能也只有他自己,或者那位最后自愿陪他一起殉葬的弟子,才能够真正的明白吧。
但是那个被外放的弟子,却是非常的不甘心,在很多年之后,他自己竟然又重新组建起了一个神秘的结社组织。
只是由于当年那位最后的墨家钜子曾经让他立下了重誓,从此不得再打着墨家的名号,以墨家的名义从事任何的事情,甚至不能再自己承认是墨家组织的后人。
因此,不得已,他只有自己另起炉灶,创建了另外的一个团体组织。
只不过,他自幼深受墨家思想影响,虽然是标新立异另起炉灶,但是在骨子里仍旧摆脱不了,原来的那些早已在他身上根深蒂固的东西。
从他这个团体组织的名号——短衣社,就可以看出,他仍旧在暗中秉承墨家的某些思想理念。
不仅如此,就连这个短衣社的宗旨,也正是昔日墨家思想中的部分主张的延伸,他们明确提出:“尊天志,兴利除害;明鬼神,扬善惩恶。”
而且尤其明显的是,他们的所有成员左臂的上端,都必须要纹上一个,身穿麻布衣短衫的墨子上半身画像图案。这也是他们的一个极其特别的标志,或许这也正是他们的另外一种意义上的传承和缅怀吧。
当然,至于这个墨子的上半身画像,到底真有古老的遗像版本,还是他们自己臆想杜撰出来的,那就不可得知了。
只是这个短衣社的首领不敢再自称钜子,而是改称幽冥鬼王,他的那些下属则称作鬼卒。从这一些称呼就又可以看出,这个短衣社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有别于传统的墨家组织了,他们已经俨然变成了江湖上的那种秘密结社。
而且从他们的这些简单的称呼,也可以看出,这个外放的弟子,虽然依旧没有完全的脱离墨家的那一套基本理论,但是也已经是在一定意义上的舍本逐末了。从当初的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渐渐的变成了某个简单主张上面的阐释了。
到了此时,这个短衣社的性质,和那些在特定时期出现的那些民间秘密结社并无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只不过,他们依然多多少少受早期墨家组织的影响比较多一点而已。
最为重要的是,据说这个短衣社还真是并不简单,他们的组织构成非常的严密,而且也并非什么地方性的小团体,而是一个结构复杂空前庞大的地下结社组织。
据说在他们全盛的时期,他们的势力几乎和洪门不相上下,在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分舵堂口。
只是,这个短衣社不仅仅比当时的洪门组织更加的隐秘,而且他们的实际组织构成也截然不同,甚至就算是他们内部的自己人,也根本不清楚自己的组织构成。
根据那本古书中的明确记载,这个短衣社的组织构成,表面上和当时的其它帮派大致相似,都是由总舵和各地分舵组成,但是它们的具体职能却又是完全的不一样。
按正常来说,其它帮派大都是传统的金字塔模式,一般具体的事务,都有各地的分舵根据总舵的意思进行相应处理,然后再汇总上报。
而总舵只是总管全局协调布置,除非是在一些特别重大的事情上才会亲自过问,平时绝对不会过分的干涉下面各分舵的具体事宜。
然而人家短衣社却不是这样,他们所有的具体事宜,事无巨细,竟然全部有总舵亲自处理,亲力亲为。
而下面的各分舵,只是负责平日的巡查和梳理上报,并没有丝毫的处置权利,这也是他们短衣社的一大特色。
他们的总舵由内堂和外三堂组成。
内堂,也叫天刑堂,类似于其它帮派的刑堂,主要负责整个社团的内部纪律。
只是他们的这个天刑堂的权利更大,除了负责整个社团内部的生死刑杀之外,还掌管更重要的钱粮和内卫,是整个社团最精锐的核心力量。他们直接对最高首领幽冥鬼王负责,权利凌驾于其它堂口之上。
外三堂,分别是天杀堂、天机堂、天毒堂。
天杀堂,主要负责策划和执行各项具体行动,类似于现在的实际执行部门。
天机堂,主要负责汇总和处理,各地分舵汇报上来的各种信息,类似于现在的情报信息部门。
天毒堂,主要负责研制和制造各种特殊武器和秘制药物,类似于现在的特种研发部门。
据说他们总舵的所有成员,统一身穿黑色布衣,被称作黑衣鬼卒,又叫黑衣死士。
另外,天刑堂的堂主又被称作宗主,权利也仅次于幽冥鬼王,有时也由幽冥鬼王自领;天杀堂的堂主被称作圣女,地位稍低于宗主;天机堂和天毒堂的堂主被称作左右护法,他们之间是平等的,地位又稍低于圣女。
或许当初他们短衣社成立之初,确实是有一个女人担任天杀堂的堂主,而她当时被人称作圣女,所以后来也就由此继续延续下来吧。也就是说,后来的天杀堂堂主虽然也被照旧称作圣女,但是却也不一定就必须是女性吧。
短衣社的各地分舵主要负责平日里的巡查和梳理,在第一时间把各地的各种信息,准确无误的汇报到天机堂。
至于他们的分舵划分,那倒是严格的按照地域来划分。
他们具体是参照明朝两京十三司的行政制度,把全国分为十五个分舵,每一个分舵各设一个坛主,负者本区域的相关事宜。
短衣社分舵手下的人员一般身穿普通的灰色布衣,被称作灰衣鬼卒,又叫灰衣行脚。
两京十三司是明朝的行政制度,是当时直辖地区的省级行政机构和区划。
明朝建立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改元朝的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司仅管民政,又设提刑按察使司掌刑狱、都指挥使司掌军政,合称布、按、都三司,遇大事由三司会商。
虽然明布政使司的职掌与元代的行省不同,但是作为行政区划分并无本质上的不同,所以,习惯上仍称布政使为省。
当时除了京师和南京之外,另有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江西、湖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十三个布政使,京师又称北直隶,南京又称南直隶,这就是明朝所谓的两京(直隶)十三司,俗称十五省,是明朝直辖地区的行政划分。
据说虽然短衣社在各省都专门设立了自己的分舵,但是他们的总舵所在地却是非常的神秘,甚至可以说是飘忽不定居无定所,根本没有什么固定的位置。
短衣社各地分舵的相关事务,都是由天机堂的各路使者,负者专门收集和传达。各地分舵并不直接呈报,甚至根本不与总舵直接发生联系。
而他们的总舵却是随机的移动,到了什么地方就暂时使用当地的分舵作为总舵,临时处理各项重大事宜。
至于总舵的内堂和外三堂所有人马,也随时跟随总舵移动。
所以说,一直以来,并没有人知道他们总舵的具体位置所在,今天可能还在辽东滨海,明天可能又开拔去了贵州深山,这也正是他们短衣社的一大神秘地方。正是因为如此,他们在当时曾经被称作天下第一秘门组织。
按照那本古书上面的介绍,至少在民国初年之前,他们短衣社更像是一个宗教色彩较为强烈的秘密结社组织。
他们只是以墨家的‘天志’‘明鬼’为最高法则,完全按照他们自己的标准行事,行事的手段也相对的比较偏激,往往采取暗杀、绑架这些恐怖手段,以求最大化达到他们所谓的‘尊天志’‘明鬼神’的目的。
他们对于那些认为是大奸大恶之人,必须采用暗杀手段取其性命,而对于那些为富不仁之人,则采取绑架手段取其不义之财。而且他们的监察目标非常广泛,上至达官贵人,下至普通百姓,都是他们监察的目标。
但是到了民国初年之后,另据其它的信息来源证明,他们短衣社开始一步步的转变成了,变本加厉的无政府主义的暗门组织。
甚至有人大胆的猜测,认为民国初年的一代暗杀大王王亚樵,极有可能就是他们短衣社的成员,因为他们的行为标准和行事风格都极其相似。
据说短衣社他们的组织成员,平日里大都隐身在了各地的民间最下层的民众之中,只是在有任务的时候,才被临时唤醒启用。
至于他们的这些组织成员如何的辨认,目前就只有那个奇特的隐形纹身图案这一条线索了。至于其它的那些普通的灰衣行脚,已经不再专门纹有这些奇特图案了。”
而且,他们的这些纹身图案,一般都隐藏的非常巧妙,而且还极其细微。
据说他们只有在饮用了一种特殊的药酒之后,那个纹身图案才会明显的显现出来。而在平时,几乎根本就看不出来,只是很淡的一个痕迹而已,如果不是特意的认真辨识,普通人根本就无法辨识出来。
如此一来,这些潜伏下来的黑衣死士平日里便是绝难辨认。至于那些巡查各地的灰衣行脚,他们原本就是些形形色色的走街串巷飘忽不定的小商小贩,那是更难认出……
当然,墨家又被古代的一些大家认为是道家的一个分支,深受道家的影响。
后来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称其和儒家为‘世之显学’,而儒家后来的代表人物孟子,也曾说过‘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的言语,这也就是后来人常说的‘非杨即墨’。这就证明了,当时墨家思想曾经的辉煌。
但是等到了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官学勾结政策,墨家和其它的一些哲学派别便不断的遭受到了严重的打压,并逐渐失去了它存身的现实基础,就这样墨家思想逐渐的走向了灭绝。
那墨家组织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要知道,墨家的创始人墨子,他是当时唯一的一位农民出身的哲学家思想家。而其他的那些哲学派别的创始人,大都是一些当时的贵族出身,至少后世之人是这样理解的。
正是因为墨子的出身比较的卑微,而他想要真正的阐述和宣传自己的那些学说思想,那就必须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大努力和牺牲。或许也只有这样,他的一些学术理念,才会被当时的社会所认知和肯定。
因此,墨子他首先用自己的学术思想征服和团结了很大的一批人,形成了一个相当严密的团体组织,然后通过这些人不折不扣的贯彻和执行,来扩大自己学术思想的影响力和说服力。
墨家的创始人叫做墨翟,战国时宋国人,一说是鲁阳人,一说是滕国(今山东滕州)人。
墨子的主要学术思想大致包括十大主张:兼爱(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尚贤(打破等级制度用人唯贤),尚同(统一标准名正言顺),天志(遵从自然规律按章程行事),明鬼(相信鬼神存在警惕君主),非乐(反对声色享受),非命(否定命运的存在不相信命运安排),节用(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葬(反对厚葬)。
当然这些便是后来墨家组织所必须信奉的思想。
据说墨子所开创的墨家组织,则是一个纪律极其严密的学术团体。墨家的最高首领被称作‘钜子’,墨家的成员都被称为‘墨者’,代代下传,所有墨者都必须服从钜子的指挥,绝对遵从钜子的指导。
墨家的纪律严明,甚至非常苛刻,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就算是钜子本人或者至亲的家人,也必须严格遵从,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在一定意义上讲,墨家属于一种带有宗教信仰的团体,他们的合心力和执行力都非常的强大。
墨者大多数是来自社会下层,大多数都是一些有一定知识认知的劳动者,倒并非全是些目不识丁的下层民众。
虽然他们平日里‘以裘褐为衣,以跋蹻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生活非常的清苦;但是他们却是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甚至可以真正做到‘赴汤蹈火,死不旋踵’。
说通俗一点,也就是说墨者们吃苦耐劳,严于律己,把维护公理与道义看做义不容辞的责任。
另外,墨者在当时按照他们的职能,一般又分为两大类:其中从事谈辩者,被称作‘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
但是等到了后期,墨家便慢慢的分化成了两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几何学、几何光学、静力学等学科的研究,被称作‘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简单的转化为了秦汉时期的社会游侠,变成了单纯意义上的‘行侠仗义’。
原来,在西汉之后,真正意义上的墨家组织确实已经基本上消失了,再也没有了他们的什么相关音信。直到明末清初的时候,在对抗异族入侵的时候,他们的身影才再次的又出现在了公众的视野之中。
但是这一次也只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很快就又完全的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之中。后来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当时他们这支昙花一现的墨家队伍,应该是与清兵交战时所有人全部战死了,这才以至于后来再也没有他们的任何消息了。
至于后来在抗战时期,据说又曾经有人假托墨家组织,进行过一些秘密的暗杀活动,但是却没有任何的真凭实据,可以证明他们就是真正的墨家组织。
所以说,很多人都认为这并不可信,只不过是当时一些抗日人士,故作神秘假托为墨家组织,为的只是造势和扩大影响罢了。
但是据说到了民国时期,却有人意外的在一个极其隐秘的深山洞穴之中,发现了一本很奇怪的线装古书。
这本线装古书里面所记载的东西,在被完全的破解读懂之后,很多人都大吃一惊,甚至还引起了相当的震动。
原来,这本线装古书中清楚的记载了明末清初时期,那支曾经昙花一现的墨家组织,最后的结局和后来的演变。
当时的那支墨家队伍确实是在一场对抗清兵的激战中伤亡殆尽,绝大部分的墨者都先后战死,最后他们的首领钜子在手下墨者的死命掩护下,带着仅剩下的两名弟子拼死杀出重围,逃进了深山。
从此这位身受重伤的墨家钜子便带着这两名弟子,在深山中的一个隐秘的洞穴之中潜伏了下来。直到数年之后,在这位钜子临终的时候下令,让其中的一个弟子外放,任其远行立业,另寻它途。
而让另外一个自愿留下的弟子,封闭了他们最后的这座所谓的隐灵秘府,和他一起陪这个古老的墨家组织一起殉葬。
从此真正意义上的墨家组织,就随着这最后一位墨家钜子的死亡而彻底消亡了。
当然,当时的这最后一位墨家钜子为什么为这样做,为什么会亲自下令,彻底终结这个古老的墨家组织,没有人真正知道他是如何想的,甚至就连他那个被外放的弟子自己也说不明白。
估计这一点,可能也只有他自己,或者那位最后自愿陪他一起殉葬的弟子,才能够真正的明白吧。
但是那个被外放的弟子,却是非常的不甘心,在很多年之后,他自己竟然又重新组建起了一个神秘的结社组织。
只是由于当年那位最后的墨家钜子曾经让他立下了重誓,从此不得再打着墨家的名号,以墨家的名义从事任何的事情,甚至不能再自己承认是墨家组织的后人。
因此,不得已,他只有自己另起炉灶,创建了另外的一个团体组织。
只不过,他自幼深受墨家思想影响,虽然是标新立异另起炉灶,但是在骨子里仍旧摆脱不了,原来的那些早已在他身上根深蒂固的东西。
从他这个团体组织的名号——短衣社,就可以看出,他仍旧在暗中秉承墨家的某些思想理念。
不仅如此,就连这个短衣社的宗旨,也正是昔日墨家思想中的部分主张的延伸,他们明确提出:“尊天志,兴利除害;明鬼神,扬善惩恶。”
而且尤其明显的是,他们的所有成员左臂的上端,都必须要纹上一个,身穿麻布衣短衫的墨子上半身画像图案。这也是他们的一个极其特别的标志,或许这也正是他们的另外一种意义上的传承和缅怀吧。
当然,至于这个墨子的上半身画像,到底真有古老的遗像版本,还是他们自己臆想杜撰出来的,那就不可得知了。
只是这个短衣社的首领不敢再自称钜子,而是改称幽冥鬼王,他的那些下属则称作鬼卒。从这一些称呼就又可以看出,这个短衣社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有别于传统的墨家组织了,他们已经俨然变成了江湖上的那种秘密结社。
而且从他们的这些简单的称呼,也可以看出,这个外放的弟子,虽然依旧没有完全的脱离墨家的那一套基本理论,但是也已经是在一定意义上的舍本逐末了。从当初的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渐渐的变成了某个简单主张上面的阐释了。
到了此时,这个短衣社的性质,和那些在特定时期出现的那些民间秘密结社并无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只不过,他们依然多多少少受早期墨家组织的影响比较多一点而已。
最为重要的是,据说这个短衣社还真是并不简单,他们的组织构成非常的严密,而且也并非什么地方性的小团体,而是一个结构复杂空前庞大的地下结社组织。
据说在他们全盛的时期,他们的势力几乎和洪门不相上下,在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分舵堂口。
只是,这个短衣社不仅仅比当时的洪门组织更加的隐秘,而且他们的实际组织构成也截然不同,甚至就算是他们内部的自己人,也根本不清楚自己的组织构成。
根据那本古书中的明确记载,这个短衣社的组织构成,表面上和当时的其它帮派大致相似,都是由总舵和各地分舵组成,但是它们的具体职能却又是完全的不一样。
按正常来说,其它帮派大都是传统的金字塔模式,一般具体的事务,都有各地的分舵根据总舵的意思进行相应处理,然后再汇总上报。
而总舵只是总管全局协调布置,除非是在一些特别重大的事情上才会亲自过问,平时绝对不会过分的干涉下面各分舵的具体事宜。
然而人家短衣社却不是这样,他们所有的具体事宜,事无巨细,竟然全部有总舵亲自处理,亲力亲为。
而下面的各分舵,只是负责平日的巡查和梳理上报,并没有丝毫的处置权利,这也是他们短衣社的一大特色。
他们的总舵由内堂和外三堂组成。
内堂,也叫天刑堂,类似于其它帮派的刑堂,主要负责整个社团的内部纪律。
只是他们的这个天刑堂的权利更大,除了负责整个社团内部的生死刑杀之外,还掌管更重要的钱粮和内卫,是整个社团最精锐的核心力量。他们直接对最高首领幽冥鬼王负责,权利凌驾于其它堂口之上。
外三堂,分别是天杀堂、天机堂、天毒堂。
天杀堂,主要负责策划和执行各项具体行动,类似于现在的实际执行部门。
天机堂,主要负责汇总和处理,各地分舵汇报上来的各种信息,类似于现在的情报信息部门。
天毒堂,主要负责研制和制造各种特殊武器和秘制药物,类似于现在的特种研发部门。
据说他们总舵的所有成员,统一身穿黑色布衣,被称作黑衣鬼卒,又叫黑衣死士。
另外,天刑堂的堂主又被称作宗主,权利也仅次于幽冥鬼王,有时也由幽冥鬼王自领;天杀堂的堂主被称作圣女,地位稍低于宗主;天机堂和天毒堂的堂主被称作左右护法,他们之间是平等的,地位又稍低于圣女。
或许当初他们短衣社成立之初,确实是有一个女人担任天杀堂的堂主,而她当时被人称作圣女,所以后来也就由此继续延续下来吧。也就是说,后来的天杀堂堂主虽然也被照旧称作圣女,但是却也不一定就必须是女性吧。
短衣社的各地分舵主要负责平日里的巡查和梳理,在第一时间把各地的各种信息,准确无误的汇报到天机堂。
至于他们的分舵划分,那倒是严格的按照地域来划分。
他们具体是参照明朝两京十三司的行政制度,把全国分为十五个分舵,每一个分舵各设一个坛主,负者本区域的相关事宜。
短衣社分舵手下的人员一般身穿普通的灰色布衣,被称作灰衣鬼卒,又叫灰衣行脚。
两京十三司是明朝的行政制度,是当时直辖地区的省级行政机构和区划。
明朝建立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改元朝的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司仅管民政,又设提刑按察使司掌刑狱、都指挥使司掌军政,合称布、按、都三司,遇大事由三司会商。
虽然明布政使司的职掌与元代的行省不同,但是作为行政区划分并无本质上的不同,所以,习惯上仍称布政使为省。
当时除了京师和南京之外,另有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江西、湖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十三个布政使,京师又称北直隶,南京又称南直隶,这就是明朝所谓的两京(直隶)十三司,俗称十五省,是明朝直辖地区的行政划分。
据说虽然短衣社在各省都专门设立了自己的分舵,但是他们的总舵所在地却是非常的神秘,甚至可以说是飘忽不定居无定所,根本没有什么固定的位置。
短衣社各地分舵的相关事务,都是由天机堂的各路使者,负者专门收集和传达。各地分舵并不直接呈报,甚至根本不与总舵直接发生联系。
而他们的总舵却是随机的移动,到了什么地方就暂时使用当地的分舵作为总舵,临时处理各项重大事宜。
至于总舵的内堂和外三堂所有人马,也随时跟随总舵移动。
所以说,一直以来,并没有人知道他们总舵的具体位置所在,今天可能还在辽东滨海,明天可能又开拔去了贵州深山,这也正是他们短衣社的一大神秘地方。正是因为如此,他们在当时曾经被称作天下第一秘门组织。
按照那本古书上面的介绍,至少在民国初年之前,他们短衣社更像是一个宗教色彩较为强烈的秘密结社组织。
他们只是以墨家的‘天志’‘明鬼’为最高法则,完全按照他们自己的标准行事,行事的手段也相对的比较偏激,往往采取暗杀、绑架这些恐怖手段,以求最大化达到他们所谓的‘尊天志’‘明鬼神’的目的。
他们对于那些认为是大奸大恶之人,必须采用暗杀手段取其性命,而对于那些为富不仁之人,则采取绑架手段取其不义之财。而且他们的监察目标非常广泛,上至达官贵人,下至普通百姓,都是他们监察的目标。
但是到了民国初年之后,另据其它的信息来源证明,他们短衣社开始一步步的转变成了,变本加厉的无政府主义的暗门组织。
甚至有人大胆的猜测,认为民国初年的一代暗杀大王王亚樵,极有可能就是他们短衣社的成员,因为他们的行为标准和行事风格都极其相似。
据说短衣社他们的组织成员,平日里大都隐身在了各地的民间最下层的民众之中,只是在有任务的时候,才被临时唤醒启用。
至于他们的这些组织成员如何的辨认,目前就只有那个奇特的隐形纹身图案这一条线索了。至于其它的那些普通的灰衣行脚,已经不再专门纹有这些奇特图案了。”
而且,他们的这些纹身图案,一般都隐藏的非常巧妙,而且还极其细微。
据说他们只有在饮用了一种特殊的药酒之后,那个纹身图案才会明显的显现出来。而在平时,几乎根本就看不出来,只是很淡的一个痕迹而已,如果不是特意的认真辨识,普通人根本就无法辨识出来。
如此一来,这些潜伏下来的黑衣死士平日里便是绝难辨认。至于那些巡查各地的灰衣行脚,他们原本就是些形形色色的走街串巷飘忽不定的小商小贩,那是更难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