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世界上情商最高的人(2.8合1)
1991年2月9日,腊月廿五
拜访完国都的几位长辈,赵德彬和赵德青一起回到了平海老家。
一出到达口,赵德彬就看到一个裹着大棉袄的身影欢快地向着他招手,正是二哥赵德英。
“老大,老三,你们总算到了,我可是等了好一会了!”
家里搬到县城之后,为了方便父母上下班,赵德彬给父母买了小轿车,还配了驾驶员。
赵德英趁着工作之余,学会了开车,临近过年,单位也不忙,索性开车到市里来接赵德彬和赵德青。
赵家总共有四个孩子,赵德英在家排行老三,今年24了,他比赵丽萍小六岁,比赵德青小两岁。
但由于平海这边是按照男丁排行称呼的,赵丽萍并没有算进排行之内,所以,赵德青和赵德彬才被称为“老大”和“老三”,实际上,他们应该是“老二”和“老四”才对。
赵家的兄妹四人长得都不错,虽说单独看可能不觉得长得多像,但站一块还是很明显能看出来是一家人的。
赵德英身高在175左右,戴着眼镜,一副白面书生的样子,不过他的斯文跟赵德青的文质彬彬不一样,有种奶油小生的感觉,比较讨女孩子的喜欢。
以赵德彬这种老人参看来,他二哥总有一种老油条的气息。
不过,这可能跟二哥的工作性质有关。
兄弟三人也有接近一年没见了,见面之后,他们简直有说不完的话。
聊着聊着,话题自然而然地就来到了大家的近况上。
赵德英一边开着车,一边关心兄弟们的事业和生活:“老三,你今年怎么回来得这么晚呀?往年都是能回来过小年的。”
赵德彬诉苦道:
“唉,别提了,年底这段时间可把我忙死了,都是忙着人情上的事,跑关系什么的,还有一大堆采访和颁奖典礼,推不开,都得我亲自去。
好不容易忙完浅川的事,又得上国都烧香拜佛,今天能回来不错了。”
赵德英笑道:
“跑关系好啊,这天底下的人脉不是等出来的,那都是跑出来的。
不管客户还是供应商,你月月跑,天天跑,时时跑,关系就有了。
你的人脉有多到位,机会就有多到位。
你要只想挣点小钱,那靠的是你的能力,但你要是想赚大钱,没有人脉能行吗?没有关系能行吗?
你开公司想赚钱,那你就要找个懂行的大腿抱着,指导你、帮助你做生意。
你要是处处感恩,处处都能遇见贵人。
手不要太紧了,你挣的钱不是你自己的,是大家伙的,你要时时分给别人好处,那样时时都有人来帮你。
我问你,你这回去国都,都给你的那几个前辈们送了什么心意了?”
赵德青和赵德彬都没跟家里细说老人和李家的事情,只说通过赵德青的导师认识了几位前辈,家里人也一直以为赵德彬认识的是同行业里开公司或者同搞技术的前辈,没有往领导这方面想。
“那个……我跟前辈们的关系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人家是很有地位和资历的前辈,家里什么都不缺。”
“你以为每个富人都跟你似的不缺钱吗?
你是单身汉一个,也不讲究吃穿,天天睡厂里,所以你不缺钱。
别的大老板都是拖家带口的,开销是很大的。
买房买车不要钱?请客吃饭不要钱?人情世故不要钱?
你的路不要走窄了,你要给前辈们添砖加瓦,给前辈们积极的反馈,不仅要口惠,还要实至。”
赵德彬忍着笑问道:“那我怎么样给人家添砖加瓦呢?”
“比如说,前辈给你介绍业务了,你赚了一百万,这个时候,你要舍得给前辈包三五十万的红包,当商机介绍费。
钱从哪赚的,你就要还到哪儿去,这叫饮水思源、知恩图报。
凡事你一个人把钱拿了,自己又吃肉又喝汤,就没有下次合作的机会了!
送礼的时候,你要说‘虽然我知道您不缺我这点东西,但您实在是帮了我大忙了,这点东西礼轻情意重,您一定要收下。您要是不收,我回去之后肯定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再不就是,‘我们萍水相逢,能与您结交是我的福气。您能帮我介绍业务,我真是感激不尽,您是我的大恩人,以后您的事就是我的事,有用到我的地方您尽管开口,千万不要不好意思。只要您介绍来的业务,我们公司绝对会让客户满意,哪怕不赚钱也要干好,不能辱没了您的名声。
这样的话你要会说,想挣大钱,你必须得会来事。”
赵德彬脑补了一番自己给老人灌这种**汤的场景,感觉特别不对劲,只好说:
“我们是私交很好,要是我给前辈送礼请人办事,不仅不合适,还有点破坏感情,而且他们肯定会说心意我领了,东西不会收的。”
“哎呀,我的好弟弟呀,君子只出现在书里,你可不能忽略人情往来中的迎来送往。
要是别人说‘你的心意我领了,你的事我留意的’,你但凡是信了,你的事就没有下文了。
求人牵线搭桥、介绍生意的时候,你得说,‘前辈,我能有今天,都是拖了您的福,您帮了我很多忙,给我介绍了很多生意,您的恩情我一直记得。当然,以您的身份地位而言,这些帮助都是您随手而为的小事,但对我却是非常大的恩情。我这点心意礼轻情意重,你要是不收下,我以后都不好意思再请您指点工作、引导人生了。心意请您收下,这次的事成不成其实不重要,能和您结交就是我最大的福气。’
我就问你,你东西送到位了,话也说到这份上了,怎么还会送不出去礼?
别人不收你的东西,因为别人知道收你的东西不划算,本来是值一万的单子,你就给人家两条烟,人家能收吗?
你生意做得这么大,你还能没有求于人的时候?
生意都是一个好汉三个帮,你想要办成事,你就要带上心意,意思一下,投石问路,不管对谁都是这样。
人际交往中,切勿临时抱佛脚。
你要找准大哥,当好大哥的夜壶,这没有什么好丢人的,找不到大哥才丢人。
平日里你就要有所投入,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嘛!
比方说,我单位有个跟我一起进去的同事,真是不开窍。
八个领导开会,他拿一瓶水过去,八个领导都说不喝,结果他自己一个人喝了。
我买了一提水拿过去了,八个领导都喝了,没一个拒绝的。
开窍的人,在下面锻炼个两三年就上去了,而那些不开窍的人,在下面锻炼一辈子也上不去。
做生意也是一样的。
我看你年底这段时间经常上报纸,又是这个奖又是那个奖的,你有没有跟一起出席的大人物亲近一下呀?”
赵德彬只好左右言他:“哎呀,我是个搞技术的,画个电路板、写个程序还行,你让我去干这些,我也不是那块料呀!”
赵德英哼了一声:
“依我看,你现在根本就不用去搞什么业务了,这些事你让下面的人干就行了。
你有那个时间,你要去研究人、巴结人。
人际关系搞好了,你还有什么事干不成?”
说起这些事,赵德彬就脑瓜疼:
“你说该怎么去巴结,这个时机感觉很难把握啊?万一人家拒绝我了呢?”
“哎呀,这个还不简单?
你要搞定大人物身边的人,再他们帮你搞定大人物。
大人物的司机、大哥的秘书,你都请了吗?
你不是单打独斗的,你要拉上司机和秘书一起去接近大人物……”
赵德英一顿输出,没让赵德彬习得他的真传,倒是让赵德彬坚定了拉他二哥入伙的决心。
1990年是元亨业务厚积薄发的一年,与奖项和风光一同到来的,是许许多多的人情往来、迎来送往,这些事必须要让赵德彬亲自出面,不管是张思明还是段永民,他们都不够分量。
这让赵德彬感觉一个头两个大,他是真不喜欢处理这些事。
周易爸爸说了:“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赵德彬的变通之法,就在他的二哥赵德英身上。
赵德彬两辈子加起来小六十年,在他见过的所有人当中,赵德英的情商绝对能排进前三,与张思明的情商不相上下。
但是,有些事张思明干不了,这不是赵德彬不相信张思明,而是别人不够相信张思明。
赵德英和赵德彬是亲兄弟,这是张思明无法比拟的优势。
在很多人眼里,张思明永远都是外人,但赵德英就不一样了,他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代表赵德彬的。
赵德彬从他的人生经验得出结论,情商高的人,哪怕就是小学没毕业,只要肯上进能吃苦,在哪里都能混得好,智商高的人则不一定。
从赵知学韩义华那辈算起,老赵家和老韩家出了不少高材生,像是赵知学(午汉大学)、韩义华大哥(抗倭联大)、韩义华二哥(先考上了五道口建筑系,因为报到去晚了,名额被复取生占了,回来复习了一年又考上金陵大学)、赵文祥(圆明园)、赵文来(五道口)。
可是,这么多聪明人,最后混的却并不像他们的学历那么亮眼,甚至比普通人还不如,比如赵文来就是因为太聪明,天天搞研究,最后把自己研究疯了。
纵观赵家和韩家,情商高的是真没几个,数来数去也就是赵德英和赵丽萍,再就是上一辈的三姑妈。
赵知学、赵德青和赵德彬欠缺的情商,应该全都浓缩在了赵德英的身上。
“教导”完弟弟,赵德英又瞄上了哥哥:“老大,你什么时候博士毕业呀?”
赵德青谨慎地回答:“应该是后年。”
“你不是说谈了个对象,对方是你导师的侄女吗?你也老大不小了,准备什么时候结婚呀?”
谈到这个话题,赵德青明显有点不好意思:“不急,不急,等我毕业再说吧。”
“怎么不急?
等你毕业都快三十了,你不急,女方还不急?
你的嘴倒是挺严,光跟家里说你找着对象了,我们除了知道是导师的侄女以外,其他什么都不知道。
怎么还搞得这么神秘呢?”
赵德彬连忙救场:
“主要是女方家庭有点特殊,大哥不想声张。
你也知道,大哥他们学校是特殊单位,你看,他都很少说自己的事。
现在不告诉家里,只是还不到合适的时候。”
在90年代初,“特殊单位”这四个字还是很有分量的。
“保密”二字一出,赵德英虽然对“不到时候”颇有微词,但也不再追问下去。
紧接着,炮火转移到了赵德彬的身上。
“你呢?老三,你今年也二十了,又是这么大的老板,你就没在学校里找个对象?”
“嗨,我都没去上几天学,天天忙得裤腰带都快提不上了,上哪去找对象?”
“不应该呀,那个陈家庄的那个小姑娘,你那个女同学,叫……对,叫陈文仪,你不是对她挺有意思的,当初各种送人家东西,怎么,你俩吹了?”
赵德彬立刻澄清:
“可别瞎说啊!什么吹不吹的?我俩根本就没好过!
当初送人家东西也是因为请她哥办事,我和人家清清白白的,只是朋友!
我现在公司里的事都忙不过来了,哪还有空去想这些有的没的?”
赵德英佯装叹息:“哎呀,那咱爸妈可是要失望了。妈对你那个女同学可是念念不忘,觉得人家长得又俊又聪明,不当咱们赵家的儿媳真是可惜了。”
赵德彬的头顶上“啊——啊——”地飞过好几只乌鸦:
赵德青看了赵德彬一眼,目光中饱含同情。
没办法,赵德彬只能以毒攻毒:“我岁数还小,不急,倒是你,给我找好嫂子了吗?”
赵德英哈哈一笑:“没呢,我前不久刚刚升职,暂时还不想成家。”
一听这话,赵德彬在心里大松一口气。
然而,下一句话令赵德彬的心蹬时悬了起来。
只听,赵德英补充道:“不过,听妈说,姑妈她们想给我介绍个女同志,可能在今年拜年的时候见个面。”
赵德彬警惕地询问:“给你介绍谁?干什么的?叫什么?”
“具体我也不是很清楚,就知道她姓于。你问那么多干吗?整得说了你就认识似的。”
赵德彬听完之后,心里咯噔一下。
没错了,前世的记忆告诉赵德彬,这位即将介绍给二哥的女同志,就是赵德英前世的“真命天女”、赵德彬未来的嫂子、赵德英未来生活一地鸡毛的罪魁祸首。
赵德英从小学习不错,虽然没有赵德青和赵德彬那么聪明,但胜在学习用功、比较扎实。
高考的时候,赵德英报的是重点本科海右大学,奈何考试的时候发挥不太好,只考了个普通本科的分数,滑档到了平海市的大专。
赵德英不太能吃苦,他受不了再复读一年的罪,学习累也就算了,住大通铺虱子还多,每次从学校回来,赵德彬都要给他扒拉虱子,所以,赵德英死活也不复读了,就这么上了大专。
毕竟,大专在80年代已经很好了,大都数人想考大专都还考不上呢。
1988年,赵德英毕业后,被分配到了胶莱县的稅局工作。
前不久,他当上了县里某个镇的稅所所长。
此刻,正是赵德英人生当中最为春风得意的时候,他是整个平海市最年轻的所长,脚下的道路既光明又宽阔,妥妥的前途无量。
赵德英表面上不动声色,内心深处已然觉得自己已然时来运转、否极泰来。
他卯足了劲,希望能再往上蹿一蹿,早日达成“光宗耀祖”的成就。
按理说,以赵德英的情商之高,他想光宗耀祖还真不是件难事。
孰不知,按照前世的剧本,赵德英将在所长的位置上待了半辈子,一直在附近镇的所里来来回回,直到50来岁才提了05级。
归根结底,就是因为赵德英找了一个不该找的对象。
前世,就在1991年过年这段时间,经过亲戚介绍,赵德英和一位姓于的女同志相了亲。
小余的父母都是农民,家里兄弟很多,她也没什么正式工作,论条件其实是配不上赵德英的。
小余的优势就一点,就是她长得漂亮,皮肤天生就比别人白,又很爱打扮。
当然,以赵德彬的眼光来看,小余的姿色非常平庸,也就是“镇花”的水平,至多是在县城里比较出挑,比电视上的女明星差远了。
然而,赵德英从小就是喜欢长得漂亮的女同志,他又不像赵德彬见过那么多世面,“镇花”已经足够把他迷住了。
自从赵德英认识上了他的“真命天女”后,他的人生急转直下,霉运一直笼罩了他大半辈子。
认识半年后,小余的大哥想开个毛巾厂。
由于两人正是浓情蜜意之时,在小余和全家的说服下,赵德英替她大哥做了担保,贷了十万块钱还是十五万的,赵德彬也记不得了。
也不知道这个毛巾厂是真开了还是没开,反正,小余大哥过了不久就人间蒸发了,这笔天文数字的贷款自然就落到了赵德英的头上。
自此,赵德英只要发了工资,就会被银行扣掉,用以还债。
在赵德彬的记忆中,赵德英是真真正正还了十好几年,直到零几年,才把钱还上的。
赵德英曾经有很多被提拔起来的机会,他八面玲珑、能说会道、特别会来事,文章写得也好,年轻的时候经常被领导带着出去开会。
然而,因为他的工资都被拿去还债了,人穷志短,他连请人吃顿饭的钱都没有,家里又是隔三差五爆发战争,牵扯了极大的精力,自然也就错失了很多良机。
想当初,出了还债这事,小余其实对婚事打起了退堂鼓,奈何债是她亲哥欠的,她也只好跟赵德英结婚。
一开始,小余对赵德英也是有点愧疚的,但随着日子一天天过,两口子平常都是靠着小余的薪水外加赵德英单位的福利生活,这让一心想攀高枝的小余颇有怨气。
于是,两个人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日子过得鸡飞狗跳、满地鸡毛。
小余是个“女中豪杰”,脏话能连续骂一个小时不重样,急了还能直接动手打人,赵德英没少遭受家庭暴力。
很快两个人就没什么感情了,但有了女儿,再加上小余还舍不得赵德英的那份工作,赵德英也没钱另娶老婆,只能不尴不尬地过着。
在赵德彬穿越那会,这对怨偶还是没离婚,只不过年纪大了,吵架次数少了一点。
但凡是赵德英有点钱,他早就跟小余离婚了。
赵德彬这次回家过年,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搅合黄了二哥这个婚事,把这桩孽缘掐死在萌芽状态。
拜访完国都的几位长辈,赵德彬和赵德青一起回到了平海老家。
一出到达口,赵德彬就看到一个裹着大棉袄的身影欢快地向着他招手,正是二哥赵德英。
“老大,老三,你们总算到了,我可是等了好一会了!”
家里搬到县城之后,为了方便父母上下班,赵德彬给父母买了小轿车,还配了驾驶员。
赵德英趁着工作之余,学会了开车,临近过年,单位也不忙,索性开车到市里来接赵德彬和赵德青。
赵家总共有四个孩子,赵德英在家排行老三,今年24了,他比赵丽萍小六岁,比赵德青小两岁。
但由于平海这边是按照男丁排行称呼的,赵丽萍并没有算进排行之内,所以,赵德青和赵德彬才被称为“老大”和“老三”,实际上,他们应该是“老二”和“老四”才对。
赵家的兄妹四人长得都不错,虽说单独看可能不觉得长得多像,但站一块还是很明显能看出来是一家人的。
赵德英身高在175左右,戴着眼镜,一副白面书生的样子,不过他的斯文跟赵德青的文质彬彬不一样,有种奶油小生的感觉,比较讨女孩子的喜欢。
以赵德彬这种老人参看来,他二哥总有一种老油条的气息。
不过,这可能跟二哥的工作性质有关。
兄弟三人也有接近一年没见了,见面之后,他们简直有说不完的话。
聊着聊着,话题自然而然地就来到了大家的近况上。
赵德英一边开着车,一边关心兄弟们的事业和生活:“老三,你今年怎么回来得这么晚呀?往年都是能回来过小年的。”
赵德彬诉苦道:
“唉,别提了,年底这段时间可把我忙死了,都是忙着人情上的事,跑关系什么的,还有一大堆采访和颁奖典礼,推不开,都得我亲自去。
好不容易忙完浅川的事,又得上国都烧香拜佛,今天能回来不错了。”
赵德英笑道:
“跑关系好啊,这天底下的人脉不是等出来的,那都是跑出来的。
不管客户还是供应商,你月月跑,天天跑,时时跑,关系就有了。
你的人脉有多到位,机会就有多到位。
你要只想挣点小钱,那靠的是你的能力,但你要是想赚大钱,没有人脉能行吗?没有关系能行吗?
你开公司想赚钱,那你就要找个懂行的大腿抱着,指导你、帮助你做生意。
你要是处处感恩,处处都能遇见贵人。
手不要太紧了,你挣的钱不是你自己的,是大家伙的,你要时时分给别人好处,那样时时都有人来帮你。
我问你,你这回去国都,都给你的那几个前辈们送了什么心意了?”
赵德青和赵德彬都没跟家里细说老人和李家的事情,只说通过赵德青的导师认识了几位前辈,家里人也一直以为赵德彬认识的是同行业里开公司或者同搞技术的前辈,没有往领导这方面想。
“那个……我跟前辈们的关系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人家是很有地位和资历的前辈,家里什么都不缺。”
“你以为每个富人都跟你似的不缺钱吗?
你是单身汉一个,也不讲究吃穿,天天睡厂里,所以你不缺钱。
别的大老板都是拖家带口的,开销是很大的。
买房买车不要钱?请客吃饭不要钱?人情世故不要钱?
你的路不要走窄了,你要给前辈们添砖加瓦,给前辈们积极的反馈,不仅要口惠,还要实至。”
赵德彬忍着笑问道:“那我怎么样给人家添砖加瓦呢?”
“比如说,前辈给你介绍业务了,你赚了一百万,这个时候,你要舍得给前辈包三五十万的红包,当商机介绍费。
钱从哪赚的,你就要还到哪儿去,这叫饮水思源、知恩图报。
凡事你一个人把钱拿了,自己又吃肉又喝汤,就没有下次合作的机会了!
送礼的时候,你要说‘虽然我知道您不缺我这点东西,但您实在是帮了我大忙了,这点东西礼轻情意重,您一定要收下。您要是不收,我回去之后肯定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再不就是,‘我们萍水相逢,能与您结交是我的福气。您能帮我介绍业务,我真是感激不尽,您是我的大恩人,以后您的事就是我的事,有用到我的地方您尽管开口,千万不要不好意思。只要您介绍来的业务,我们公司绝对会让客户满意,哪怕不赚钱也要干好,不能辱没了您的名声。
这样的话你要会说,想挣大钱,你必须得会来事。”
赵德彬脑补了一番自己给老人灌这种**汤的场景,感觉特别不对劲,只好说:
“我们是私交很好,要是我给前辈送礼请人办事,不仅不合适,还有点破坏感情,而且他们肯定会说心意我领了,东西不会收的。”
“哎呀,我的好弟弟呀,君子只出现在书里,你可不能忽略人情往来中的迎来送往。
要是别人说‘你的心意我领了,你的事我留意的’,你但凡是信了,你的事就没有下文了。
求人牵线搭桥、介绍生意的时候,你得说,‘前辈,我能有今天,都是拖了您的福,您帮了我很多忙,给我介绍了很多生意,您的恩情我一直记得。当然,以您的身份地位而言,这些帮助都是您随手而为的小事,但对我却是非常大的恩情。我这点心意礼轻情意重,你要是不收下,我以后都不好意思再请您指点工作、引导人生了。心意请您收下,这次的事成不成其实不重要,能和您结交就是我最大的福气。’
我就问你,你东西送到位了,话也说到这份上了,怎么还会送不出去礼?
别人不收你的东西,因为别人知道收你的东西不划算,本来是值一万的单子,你就给人家两条烟,人家能收吗?
你生意做得这么大,你还能没有求于人的时候?
生意都是一个好汉三个帮,你想要办成事,你就要带上心意,意思一下,投石问路,不管对谁都是这样。
人际交往中,切勿临时抱佛脚。
你要找准大哥,当好大哥的夜壶,这没有什么好丢人的,找不到大哥才丢人。
平日里你就要有所投入,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嘛!
比方说,我单位有个跟我一起进去的同事,真是不开窍。
八个领导开会,他拿一瓶水过去,八个领导都说不喝,结果他自己一个人喝了。
我买了一提水拿过去了,八个领导都喝了,没一个拒绝的。
开窍的人,在下面锻炼个两三年就上去了,而那些不开窍的人,在下面锻炼一辈子也上不去。
做生意也是一样的。
我看你年底这段时间经常上报纸,又是这个奖又是那个奖的,你有没有跟一起出席的大人物亲近一下呀?”
赵德彬只好左右言他:“哎呀,我是个搞技术的,画个电路板、写个程序还行,你让我去干这些,我也不是那块料呀!”
赵德英哼了一声:
“依我看,你现在根本就不用去搞什么业务了,这些事你让下面的人干就行了。
你有那个时间,你要去研究人、巴结人。
人际关系搞好了,你还有什么事干不成?”
说起这些事,赵德彬就脑瓜疼:
“你说该怎么去巴结,这个时机感觉很难把握啊?万一人家拒绝我了呢?”
“哎呀,这个还不简单?
你要搞定大人物身边的人,再他们帮你搞定大人物。
大人物的司机、大哥的秘书,你都请了吗?
你不是单打独斗的,你要拉上司机和秘书一起去接近大人物……”
赵德英一顿输出,没让赵德彬习得他的真传,倒是让赵德彬坚定了拉他二哥入伙的决心。
1990年是元亨业务厚积薄发的一年,与奖项和风光一同到来的,是许许多多的人情往来、迎来送往,这些事必须要让赵德彬亲自出面,不管是张思明还是段永民,他们都不够分量。
这让赵德彬感觉一个头两个大,他是真不喜欢处理这些事。
周易爸爸说了:“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赵德彬的变通之法,就在他的二哥赵德英身上。
赵德彬两辈子加起来小六十年,在他见过的所有人当中,赵德英的情商绝对能排进前三,与张思明的情商不相上下。
但是,有些事张思明干不了,这不是赵德彬不相信张思明,而是别人不够相信张思明。
赵德英和赵德彬是亲兄弟,这是张思明无法比拟的优势。
在很多人眼里,张思明永远都是外人,但赵德英就不一样了,他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代表赵德彬的。
赵德彬从他的人生经验得出结论,情商高的人,哪怕就是小学没毕业,只要肯上进能吃苦,在哪里都能混得好,智商高的人则不一定。
从赵知学韩义华那辈算起,老赵家和老韩家出了不少高材生,像是赵知学(午汉大学)、韩义华大哥(抗倭联大)、韩义华二哥(先考上了五道口建筑系,因为报到去晚了,名额被复取生占了,回来复习了一年又考上金陵大学)、赵文祥(圆明园)、赵文来(五道口)。
可是,这么多聪明人,最后混的却并不像他们的学历那么亮眼,甚至比普通人还不如,比如赵文来就是因为太聪明,天天搞研究,最后把自己研究疯了。
纵观赵家和韩家,情商高的是真没几个,数来数去也就是赵德英和赵丽萍,再就是上一辈的三姑妈。
赵知学、赵德青和赵德彬欠缺的情商,应该全都浓缩在了赵德英的身上。
“教导”完弟弟,赵德英又瞄上了哥哥:“老大,你什么时候博士毕业呀?”
赵德青谨慎地回答:“应该是后年。”
“你不是说谈了个对象,对方是你导师的侄女吗?你也老大不小了,准备什么时候结婚呀?”
谈到这个话题,赵德青明显有点不好意思:“不急,不急,等我毕业再说吧。”
“怎么不急?
等你毕业都快三十了,你不急,女方还不急?
你的嘴倒是挺严,光跟家里说你找着对象了,我们除了知道是导师的侄女以外,其他什么都不知道。
怎么还搞得这么神秘呢?”
赵德彬连忙救场:
“主要是女方家庭有点特殊,大哥不想声张。
你也知道,大哥他们学校是特殊单位,你看,他都很少说自己的事。
现在不告诉家里,只是还不到合适的时候。”
在90年代初,“特殊单位”这四个字还是很有分量的。
“保密”二字一出,赵德英虽然对“不到时候”颇有微词,但也不再追问下去。
紧接着,炮火转移到了赵德彬的身上。
“你呢?老三,你今年也二十了,又是这么大的老板,你就没在学校里找个对象?”
“嗨,我都没去上几天学,天天忙得裤腰带都快提不上了,上哪去找对象?”
“不应该呀,那个陈家庄的那个小姑娘,你那个女同学,叫……对,叫陈文仪,你不是对她挺有意思的,当初各种送人家东西,怎么,你俩吹了?”
赵德彬立刻澄清:
“可别瞎说啊!什么吹不吹的?我俩根本就没好过!
当初送人家东西也是因为请她哥办事,我和人家清清白白的,只是朋友!
我现在公司里的事都忙不过来了,哪还有空去想这些有的没的?”
赵德英佯装叹息:“哎呀,那咱爸妈可是要失望了。妈对你那个女同学可是念念不忘,觉得人家长得又俊又聪明,不当咱们赵家的儿媳真是可惜了。”
赵德彬的头顶上“啊——啊——”地飞过好几只乌鸦:
赵德青看了赵德彬一眼,目光中饱含同情。
没办法,赵德彬只能以毒攻毒:“我岁数还小,不急,倒是你,给我找好嫂子了吗?”
赵德英哈哈一笑:“没呢,我前不久刚刚升职,暂时还不想成家。”
一听这话,赵德彬在心里大松一口气。
然而,下一句话令赵德彬的心蹬时悬了起来。
只听,赵德英补充道:“不过,听妈说,姑妈她们想给我介绍个女同志,可能在今年拜年的时候见个面。”
赵德彬警惕地询问:“给你介绍谁?干什么的?叫什么?”
“具体我也不是很清楚,就知道她姓于。你问那么多干吗?整得说了你就认识似的。”
赵德彬听完之后,心里咯噔一下。
没错了,前世的记忆告诉赵德彬,这位即将介绍给二哥的女同志,就是赵德英前世的“真命天女”、赵德彬未来的嫂子、赵德英未来生活一地鸡毛的罪魁祸首。
赵德英从小学习不错,虽然没有赵德青和赵德彬那么聪明,但胜在学习用功、比较扎实。
高考的时候,赵德英报的是重点本科海右大学,奈何考试的时候发挥不太好,只考了个普通本科的分数,滑档到了平海市的大专。
赵德英不太能吃苦,他受不了再复读一年的罪,学习累也就算了,住大通铺虱子还多,每次从学校回来,赵德彬都要给他扒拉虱子,所以,赵德英死活也不复读了,就这么上了大专。
毕竟,大专在80年代已经很好了,大都数人想考大专都还考不上呢。
1988年,赵德英毕业后,被分配到了胶莱县的稅局工作。
前不久,他当上了县里某个镇的稅所所长。
此刻,正是赵德英人生当中最为春风得意的时候,他是整个平海市最年轻的所长,脚下的道路既光明又宽阔,妥妥的前途无量。
赵德英表面上不动声色,内心深处已然觉得自己已然时来运转、否极泰来。
他卯足了劲,希望能再往上蹿一蹿,早日达成“光宗耀祖”的成就。
按理说,以赵德英的情商之高,他想光宗耀祖还真不是件难事。
孰不知,按照前世的剧本,赵德英将在所长的位置上待了半辈子,一直在附近镇的所里来来回回,直到50来岁才提了05级。
归根结底,就是因为赵德英找了一个不该找的对象。
前世,就在1991年过年这段时间,经过亲戚介绍,赵德英和一位姓于的女同志相了亲。
小余的父母都是农民,家里兄弟很多,她也没什么正式工作,论条件其实是配不上赵德英的。
小余的优势就一点,就是她长得漂亮,皮肤天生就比别人白,又很爱打扮。
当然,以赵德彬的眼光来看,小余的姿色非常平庸,也就是“镇花”的水平,至多是在县城里比较出挑,比电视上的女明星差远了。
然而,赵德英从小就是喜欢长得漂亮的女同志,他又不像赵德彬见过那么多世面,“镇花”已经足够把他迷住了。
自从赵德英认识上了他的“真命天女”后,他的人生急转直下,霉运一直笼罩了他大半辈子。
认识半年后,小余的大哥想开个毛巾厂。
由于两人正是浓情蜜意之时,在小余和全家的说服下,赵德英替她大哥做了担保,贷了十万块钱还是十五万的,赵德彬也记不得了。
也不知道这个毛巾厂是真开了还是没开,反正,小余大哥过了不久就人间蒸发了,这笔天文数字的贷款自然就落到了赵德英的头上。
自此,赵德英只要发了工资,就会被银行扣掉,用以还债。
在赵德彬的记忆中,赵德英是真真正正还了十好几年,直到零几年,才把钱还上的。
赵德英曾经有很多被提拔起来的机会,他八面玲珑、能说会道、特别会来事,文章写得也好,年轻的时候经常被领导带着出去开会。
然而,因为他的工资都被拿去还债了,人穷志短,他连请人吃顿饭的钱都没有,家里又是隔三差五爆发战争,牵扯了极大的精力,自然也就错失了很多良机。
想当初,出了还债这事,小余其实对婚事打起了退堂鼓,奈何债是她亲哥欠的,她也只好跟赵德英结婚。
一开始,小余对赵德英也是有点愧疚的,但随着日子一天天过,两口子平常都是靠着小余的薪水外加赵德英单位的福利生活,这让一心想攀高枝的小余颇有怨气。
于是,两个人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日子过得鸡飞狗跳、满地鸡毛。
小余是个“女中豪杰”,脏话能连续骂一个小时不重样,急了还能直接动手打人,赵德英没少遭受家庭暴力。
很快两个人就没什么感情了,但有了女儿,再加上小余还舍不得赵德英的那份工作,赵德英也没钱另娶老婆,只能不尴不尬地过着。
在赵德彬穿越那会,这对怨偶还是没离婚,只不过年纪大了,吵架次数少了一点。
但凡是赵德英有点钱,他早就跟小余离婚了。
赵德彬这次回家过年,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搅合黄了二哥这个婚事,把这桩孽缘掐死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