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少年企业家赵德彬背后的故事(上)

    先是中孚微波炉人民大礼堂上市,喊出“中夏技术、世界一流”的口号,再是vk100在洪港引发了抢购热潮,又成为了第一个出口北美的国产软件,“元亨”的名声威震全中国,引来了馆方的大力支持。

    除了晚间新闻,vk100和赵德彬还出现在了央视的日间新闻上。

    国内媒体看到馆方各种为元亨和赵德彬站台,便纷纷转载馆方的报道。

    这主要还是赵德彬身上值得挖掘的新闻太多了,身上有许多个“第一”的标签。

    首先,他不仅是去年的全国理科高考状元那么简单,他还是中夏自高考恢复以来,第一位农村出身的全国状元。

    在现今农村和城市教育资源差距如此之大的情况下,赵德彬可以力压国都、申沪、广阳等大城市的考生取得魁首,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振奋农村考生志气的事情。

    另外,赵德彬的背景非常清除,他是货真价实土地里长出来的孩子,父母都是镇上中学的老师,确实是白手起家,完全是靠自己的胆魄、头脑、勤劳和学识才能有今天的成就。

    去年,有不少记者去到他的学校采访他的校长和班主任,甚至还到了乡下老家采访他的父母。

    当时,赵父赵母还没搬到县城居住,还住在赵家沟的老屋中。

    赵德彬真实的家中状况和对他父母的采访,都被记录在了海右电视台去年为赵德彬制作的纪录片当中。

    有心的国内媒体只要去查,就可以查到这些物料。

    至于赵德彬是怎么样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农村娃成为如今全国知名的企业家,托了张思明撒出去的海量照片的福,这个脉络也是无比清晰。

    去年,赵德彬成为状元之后,国内媒体纷纷报道。

    张思明抓住这个机会,猛蹭了一波热度宣传溜溜球和彩虹糖,把球和糖包装成了“状元球”和“状元糖”。

    在全国报纸上安排推广软文的同时,张思明把他曾经给赵德彬拍的不少照片撒了出去,有赵德彬演示溜溜球的照片,有赵德彬猛吃彩虹糖有研究配方的照片。

    甚至于,赵德彬两年前给溜溜球拍的广告,也被申沪媒体给找了出来。

    于是,又是一波记者跑到平海,采访赵德彬曾经的班主任于老师,还有身在老家的赵父赵母。

    一来二去,赵德彬的发家历程便被记者们探索出来了。

    以下是中夏媒体版的赵德彬白手起家史:

    1987年下半年,为了给自己挣大学学费,刚上高二的赵德彬搭上了隔壁村朋友前往申沪卖苹果的顺风车。

    面对媒体,于老师大夸特夸他的得意门生:

    “赵德彬同学非常懂事,他一早就有志向要到大城市去上大学,但当时他的家境不富裕,他父母还要供他正上大专的哥哥,所以他才想着到申沪去搞批发,想给自己挣出大学学费和生活费。”

    赵德彬本来想从申沪批发些服饰鞋帽回来卖,却在申沪机缘巧合地看到了溜溜球,并结识了他的忠实合作伙伴,本地人张思明。

    赵德彬敏锐地感知到了溜溜球的市场前景,聪慧过人的他在很短时间内研究出来了许多种溜溜球的玩法,然后便跟张思明一起在申沪摆摊卖溜溜球。

    赵德彬虽然人在申沪摆摊,但时刻没有忘记学习。

    他白天摆摊,晚上挑灯苦读。

    在摆摊间隙,他还不忘拿着课本学习。

    对于赵德彬的摆摊经历,于老师动情地说:

    “走的时候,他跟我请假,说不出十天就回来。

    哪知道,他到了期末考试前才回来。

    我当时气坏了,骂他不想考大学,只想着出去赚钱。

    哪知道,他那次期末考试,成绩不退反进,比他在学校时考得还好。

    我这才知道,他在外面下了多大的功夫学习,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眼见溜溜球的销售十分火爆,赵德彬便想自己生产溜溜球。

    88年年初,赵德彬拿出摆摊挣来的钱,又跟隔壁村的朋友借了钱,在义屋买下了一套机器,开了一间小玩具厂。

    回到海右,他听说隔壁登州市有个名叫“王江平”的工程师技术很强,经人介绍认识了王江平。

    不到一年的时间,赵德彬的玩具厂快速发展,跟合伙人一起挣了几十万元。

    88年年中,恰逢申沪一家糖厂出售,赵德彬倾其所有买下了这家糖厂。

    他花了一整个暑假时间跟糖厂师傅一起研究配方,从不吃糖的他硬是吃出了两颗蛀牙,才将彩虹系列软糖研发出来。

    彩虹系列软糖上市之初,赵德彬就意识到了广告的重要性,他认为广告的力量被广大商家低估了。

    赵德彬花了很多钱给彩虹软糖打广告、做宣传,很快地,彩虹系类糖果便以丰富的口味、顺滑的口感成为中夏孩子们的新宠。

    即便赵德彬长期在申沪做生意,他也没有忘记自己挣钱的初衷是为了考大学。

    89年年初,赵德彬放下了申沪快速发展的生意,回到了海右平海的老家,每天按部就班地在胶莱县一中上学,准备高考。

    据胶莱一中的校长介绍,当时,赵德彬已经在申沪赚很多钱了,手底下有好几个工厂,但他依旧认为考大学是最重要的。

    校长还说,赵德彬在外面赚钱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学校设立助学金,专门资助上不起学的同学。

    校长拿出了厚厚的助学金的花名册给记者展示,眼含热泪地说道:

    “赵德彬同学在大城市赚了钱的当年,就拿出了好几千块钱回学校设立助学金。

    我是后来才听他父母说,当时,他身上还背着三万块钱的债务,他在申沪买机器都是借的钱。

    就在这种情况,他还不忘资助贫困同学,真是令人倾佩。

    此后,每年赵德彬都会给学校补充助学金。

    不光我们学校,县里每个学校都有赵德彬同学设立的助学金。

    就是因为赵德彬,胶莱县没有一个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上不起学。

    胶莱一中能出赵德彬这样一名学生,不仅是我这个做校长的一生的荣耀,也是整个胶莱县的荣耀。

    赵德彬同学是真正的‘人民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