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登上《中夏日报》
于老师叉着腰,足足笑了一分多钟。
赵德彬第一次发现,原来于老师竟有京剧花脸的天赋,可以发出如此绵长且中气十足的笑声。
赵知学连忙拦住于老师,不解地问道:“哎,老于,你咋这就要走啊?”
全家人大喜,邀请于老师入席吃饭,于老师直接拒绝了,转身就要走。
“改天,改天,校长还等着我回去和他一起缝横幅呢!”
说完,于老师风风火火就走了。
刚走到门口,于老师又折返回来,对赵德彬说道:“差点忘了,彬子,你明天一早记得到学校,明天得再庆祝一遍。教育局还说,省里的电视台和报社都派人过来了,下午已经出发了,明天你还要接受采访,记得打扮得精神点啊!”
“好,我知道了,老师路上留心哈!”
将于老师再次送出门,赵德彬回到了酒席桌上。
出乎赵德彬的意料,他竟然看到赵知学在流泪。
在赵德彬的记忆当中,他只见过父亲两次流泪,一次是爷爷过世,另一次是奶奶过世。
其余时候,就算是知道自己得了脑血栓,往后只能是半身不遂地生活,赵知学都没有掉一滴泪。
“爸,你怎么了?”赵德彬赶紧掏出手绢,要给父亲擦眼泪。
赵知学抬手制止了赵德彬动作,没有接手绢,直接用手背擦了擦眼,笑着说:“没事,没事,爸就是太高兴了,真不愧是我赵知学的儿子,有出息!”
韩义华嗔怪道:“你爸这是想起他那没能上完的大学了。”
赵知学哈哈一笑:“都过去了,有什么好想的,现在我儿子也上大学了,考得比我当初还好,我还有什么遗憾哪?”
说着,赵知学举起了酒杯:“来,今天真是高兴,大明考上了全国高考状元,萍儿也马上要生了,我快当姥爷了,咱们全家真是越过越好,太好了!”
在这个时候,高兴的不只有赵家人。
在三十公里外的县一中,校长和于老师也很高兴。
他们手里拿着针线,正在往横幅上打补丁,把“捷报:我校赵德彬同学考取全省高考理科状元”当中的“省”字改成“国”字。
由于电灯太过昏暗,只得派出两个人里头针线活做得比较好的校长来缝,于老师在旁边给校长打着手电照亮。
几乎是每逢三针,两个人就会发出几声“嘿嘿”的笑声。
也不怪他们如此高兴,这可是全国高考理科状元啊!
这是在两百六十多万人里头考第一名啊!
况且,这第一名还是与众不同的第一名。
这是自77年以来,第一位取得全国高考理科状元的农村孩子。
实行全国卷之后,全国高考状元一般都出自国都、申沪、吴越省、之江省,三秦省、荆楚省也算是海右省的强劲对手。
上一个来自海右省的全国高考状元,已经是接近十年前的事了。
下午,县教育局一接到市里的电话,就派人过来,告诉了校长和于老师这个好消息。
那一瞬间,两个人只感觉来到了天堂。
直到现在,他们也还是有飘飘然的感觉。
只要一想“我是全国高考状元的老师/校长”,这俩人就会笑出声。
校长和于老师“嘿嘿”了一晚上,好不容易把横幅缝好了。
隔天一早。
同一时间,
同一地点,
胶莱一中门口再次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旌旗招展、人山人海。
校长再次上台发言热情洋溢的讲话。
赵德彬再次上台等着系大红花。
县长和县教育局长也来了,一起站在台上。
两位对赵德彬都很和气,一直在夸赵德彬“年轻有为”、“前途无量”。
甚至,连台词都跟昨天差不多:
“同志们、乡亲们,我们胶莱一中的赵德彬同学,不仅是今年的海右省高考理科状元,还是全国的高考理科状元!”
“有请县长为我们的全国状元戴上大红花!”
在一片敲锣打鼓声中,县长给赵德彬系了大红花。
随后,县长用大喇叭说了几句场面话,就带着人离开了。
下午,一大堆记者过来采访赵德彬、于老师和校长,有省城的,也有市里的,赵德彬也没细问。
还有一台摄像机,从庆典开始时就在录制,好像是省城来的,说要给赵德彬拍一部纪录短片,到时候在海右电视台播放。
纪录短片摄制组隔天还去到了赵德彬家里,采访了赵知学和韩义华。
赵德彬万万没有想到,韩义华竟然是这场采访的最大漏洞。
得知摄制组的来意时为了更全面地了解第一位农村出身的全国高考状元,韩义华拿出了赵德彬高中所有的卷子、练习册、笔记本。
令赵德彬吐血的是,高一时个位数的英语卷子、二三十分的思想品德卷子、四五十分的语文卷子也赫然在列。
摄制组见了这些低分卷子简直喜出望外,对着这些卷子拍了又拍,毕竟,“差生一路逆袭成为全国高考状元”要比“全国高考状元一直都是尖子生”有爆点多了。
面对镜头,赵知学的回答简单得体,韩义华就真的是不拿记者当外人了,问什么说什么,把赵德彬小时候调皮捣蛋的事也抖出来了。
赵德彬听得简直要裂开了,他一直维持着忠厚老实、循规蹈矩的人设,就像他大哥那样式的,母亲这么揭他的老底,这还让他怎么在镜头面前装好好地装大哥啊!
摄制组走的时候,说纪录短片会在海右省电视台播出,让赵家人最近注意收看。
8月6号,赵家摆了二十桌状元宴,请了所有亲朋好友、于老师和校长。
校长和于老师是一起来的,两个人仍是时不时发出“嘿嘿”的笑声。
赵德彬看得头皮发麻,心想这么多天过去了,这两位大爷怎么还没恢复,还是一直嘿嘿笑……
不是吧,这事的威力有这么大吗?
作为当事人,自己都没高兴成这样啊……
于老师神秘兮兮地从兜里掏出一张报纸。
一看见那张报纸,校长和于老师立刻发出了“嘿嘿嘿嘿”的魔性笑声。
赵德彬一头雾水地接过报纸,展开仔细看。
那是8月2日《中夏日报》第五版,国内教科文专页。
赵德彬看到,报纸上中间印着一张大大的照片,内容是冒着傻气的自己站在胶莱一中门口,身后拉着一条横幅“捷报:我校赵德彬同学考取全国高考理科状元”。
再看内容,正标题为“一位全国高考理科状元的追求”。
副标题为“海右省平海市胶莱一中赵德彬同学一席谈”。
赵德彬目瞪口呆。
他终于知道,为什么校长和于老师又不停“嘿嘿”了。
天呢!
他登上了《中夏日报》了!
赵德彬第一次发现,原来于老师竟有京剧花脸的天赋,可以发出如此绵长且中气十足的笑声。
赵知学连忙拦住于老师,不解地问道:“哎,老于,你咋这就要走啊?”
全家人大喜,邀请于老师入席吃饭,于老师直接拒绝了,转身就要走。
“改天,改天,校长还等着我回去和他一起缝横幅呢!”
说完,于老师风风火火就走了。
刚走到门口,于老师又折返回来,对赵德彬说道:“差点忘了,彬子,你明天一早记得到学校,明天得再庆祝一遍。教育局还说,省里的电视台和报社都派人过来了,下午已经出发了,明天你还要接受采访,记得打扮得精神点啊!”
“好,我知道了,老师路上留心哈!”
将于老师再次送出门,赵德彬回到了酒席桌上。
出乎赵德彬的意料,他竟然看到赵知学在流泪。
在赵德彬的记忆当中,他只见过父亲两次流泪,一次是爷爷过世,另一次是奶奶过世。
其余时候,就算是知道自己得了脑血栓,往后只能是半身不遂地生活,赵知学都没有掉一滴泪。
“爸,你怎么了?”赵德彬赶紧掏出手绢,要给父亲擦眼泪。
赵知学抬手制止了赵德彬动作,没有接手绢,直接用手背擦了擦眼,笑着说:“没事,没事,爸就是太高兴了,真不愧是我赵知学的儿子,有出息!”
韩义华嗔怪道:“你爸这是想起他那没能上完的大学了。”
赵知学哈哈一笑:“都过去了,有什么好想的,现在我儿子也上大学了,考得比我当初还好,我还有什么遗憾哪?”
说着,赵知学举起了酒杯:“来,今天真是高兴,大明考上了全国高考状元,萍儿也马上要生了,我快当姥爷了,咱们全家真是越过越好,太好了!”
在这个时候,高兴的不只有赵家人。
在三十公里外的县一中,校长和于老师也很高兴。
他们手里拿着针线,正在往横幅上打补丁,把“捷报:我校赵德彬同学考取全省高考理科状元”当中的“省”字改成“国”字。
由于电灯太过昏暗,只得派出两个人里头针线活做得比较好的校长来缝,于老师在旁边给校长打着手电照亮。
几乎是每逢三针,两个人就会发出几声“嘿嘿”的笑声。
也不怪他们如此高兴,这可是全国高考理科状元啊!
这是在两百六十多万人里头考第一名啊!
况且,这第一名还是与众不同的第一名。
这是自77年以来,第一位取得全国高考理科状元的农村孩子。
实行全国卷之后,全国高考状元一般都出自国都、申沪、吴越省、之江省,三秦省、荆楚省也算是海右省的强劲对手。
上一个来自海右省的全国高考状元,已经是接近十年前的事了。
下午,县教育局一接到市里的电话,就派人过来,告诉了校长和于老师这个好消息。
那一瞬间,两个人只感觉来到了天堂。
直到现在,他们也还是有飘飘然的感觉。
只要一想“我是全国高考状元的老师/校长”,这俩人就会笑出声。
校长和于老师“嘿嘿”了一晚上,好不容易把横幅缝好了。
隔天一早。
同一时间,
同一地点,
胶莱一中门口再次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旌旗招展、人山人海。
校长再次上台发言热情洋溢的讲话。
赵德彬再次上台等着系大红花。
县长和县教育局长也来了,一起站在台上。
两位对赵德彬都很和气,一直在夸赵德彬“年轻有为”、“前途无量”。
甚至,连台词都跟昨天差不多:
“同志们、乡亲们,我们胶莱一中的赵德彬同学,不仅是今年的海右省高考理科状元,还是全国的高考理科状元!”
“有请县长为我们的全国状元戴上大红花!”
在一片敲锣打鼓声中,县长给赵德彬系了大红花。
随后,县长用大喇叭说了几句场面话,就带着人离开了。
下午,一大堆记者过来采访赵德彬、于老师和校长,有省城的,也有市里的,赵德彬也没细问。
还有一台摄像机,从庆典开始时就在录制,好像是省城来的,说要给赵德彬拍一部纪录短片,到时候在海右电视台播放。
纪录短片摄制组隔天还去到了赵德彬家里,采访了赵知学和韩义华。
赵德彬万万没有想到,韩义华竟然是这场采访的最大漏洞。
得知摄制组的来意时为了更全面地了解第一位农村出身的全国高考状元,韩义华拿出了赵德彬高中所有的卷子、练习册、笔记本。
令赵德彬吐血的是,高一时个位数的英语卷子、二三十分的思想品德卷子、四五十分的语文卷子也赫然在列。
摄制组见了这些低分卷子简直喜出望外,对着这些卷子拍了又拍,毕竟,“差生一路逆袭成为全国高考状元”要比“全国高考状元一直都是尖子生”有爆点多了。
面对镜头,赵知学的回答简单得体,韩义华就真的是不拿记者当外人了,问什么说什么,把赵德彬小时候调皮捣蛋的事也抖出来了。
赵德彬听得简直要裂开了,他一直维持着忠厚老实、循规蹈矩的人设,就像他大哥那样式的,母亲这么揭他的老底,这还让他怎么在镜头面前装好好地装大哥啊!
摄制组走的时候,说纪录短片会在海右省电视台播出,让赵家人最近注意收看。
8月6号,赵家摆了二十桌状元宴,请了所有亲朋好友、于老师和校长。
校长和于老师是一起来的,两个人仍是时不时发出“嘿嘿”的笑声。
赵德彬看得头皮发麻,心想这么多天过去了,这两位大爷怎么还没恢复,还是一直嘿嘿笑……
不是吧,这事的威力有这么大吗?
作为当事人,自己都没高兴成这样啊……
于老师神秘兮兮地从兜里掏出一张报纸。
一看见那张报纸,校长和于老师立刻发出了“嘿嘿嘿嘿”的魔性笑声。
赵德彬一头雾水地接过报纸,展开仔细看。
那是8月2日《中夏日报》第五版,国内教科文专页。
赵德彬看到,报纸上中间印着一张大大的照片,内容是冒着傻气的自己站在胶莱一中门口,身后拉着一条横幅“捷报:我校赵德彬同学考取全国高考理科状元”。
再看内容,正标题为“一位全国高考理科状元的追求”。
副标题为“海右省平海市胶莱一中赵德彬同学一席谈”。
赵德彬目瞪口呆。
他终于知道,为什么校长和于老师又不停“嘿嘿”了。
天呢!
他登上了《中夏日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