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嘴甜长得帅好办事
大楼里的店主看到赵德彬是一个年轻小伙子,至多十七八岁,一看就不像是有能力拿货的样子,基本上都是对他是爱搭不理的。
再加上赵德彬一口外地口音,拿着一个从来没在市面上见过的线球,还开口就要定做东西,店主们就更不待见他了。
好一点的店主,以为赵德彬就过来逛一逛的,瞎问问,不搭理他就是了。
脾气稍微急一点的,还以为他是过来拿人寻开心的,不由分说,直接就往外赶人。
在连续三次感受到这个时代的“民风淳(彪)朴(悍)”后,赵德彬只得苦笑着对张思明说:“兄弟,你也看到了,我去问是不成了,你长得比我成熟,还是得你出马。”
张思明一路跟在赵德彬后面,差不多也知道了都要问什么,眼见自己要接过重担,直接就把他单薄的胸膛拍得啪啪响:“您就擎好吧”
听到张思明腔调怪异的国都话,赵德彬不由得咧嘴一乐:“你这说的是国都话,但是,我是海右平海人啊。”
张思明回过头来,换了一种腔调试探道:“恁就看俺能耐”
“也不对,你这是东北话。”
“挨个平海言哪能话得嘛(那个平海话怎么说的嘛)”
赵德彬嘿然一笑:“平海话要说‘你真是个大彪子’。”
“大彪子……”张思明重复了两下,总感觉这个词有点不对劲,可究竟是哪里不对劲他也说不出来。
不过,张思明也没有时间继续学习平海话了。
在说这几句话的档口,两人已经走进了一家店里,见店主已经朝这边走了过来,张思明没时间再跟赵德彬多说,快步上前,与店主叽里咕噜交谈起来。
赵德彬自认为他的申沪话已经入门了,很多常用词语都能听懂。
所以,他一开始还支棱着耳朵,试图挺清楚张思明和店主在说些什么。
可没听一会,他就放弃了。
他这才知道,原来张思明平常跟他说的都是申沪普通话,并没有认真地跟他说方言。
他也知道了,为什么他说出自以为地道的申沪话的时候,张思明会笑了——敢情那个味从一开始就不对。
让赵德彬一个北方人,学习南方方言,可真是难为他了。
赵德彬表示:我再也不嫌英语难说了!
没说几句,张思明带着赵德彬走出了这家店。
“怎么回事”
“他自家不做加工,去下一家吧。”
第二家,也是同一种状况。
到了第三家,张思明在交谈一会后,从兜里拿出一个溜溜球,递给了店主。
那店主看了看,最后还是摇摇头。
就这样问过七八家店,张思明叹了口气说:“我算是晓得了,这个地方能加工的不一定有摊位,有摊位的不一定能加工,有很多店是工厂把生产的产品拿过来放着帮着卖的。”
赵德彬知道创业是很艰难的一件事,他很有耐心,不会因为暂时的困难气馁,他给张思明打气道:“没事,大不了咱们把整个小商品城都问一遍。”
张思明也是很有韧性的人,听赵德彬语气坚定,也跟着笑了起来:“行,要是办勿成介事,我们就不回去了。”
赵德彬和张思明跑遍了整个市场大楼,只要是看到有售卖塑料小物件的摊位,他们就会过去问一嘴。
在问了数不清多少家店面后,两个人也算是有些成果,可惜的是,大多数工厂,要么他们的报价听着就离谱,要么溜溜球的起定量让赵德彬和张思明不能接受。
其中,最靠谱的一个方案,起订量一万个溜溜球,价格.5元左右一个,出货后价格也许会有所浮动,单差不多就是这个价格了。
这个价格还可以接受,可这一万个的数量,就让赵德彬和张思明犯了难。
首先,订货这笔钱就不是小数目。
赵德彬现在身上大概是四千多块钱,与一万个溜溜球的总价还差的很远。
其次,要是这次他们真定做回来一万个溜溜球,按照两人一天卖一百个的速度,这得猴年马月才能卖完。
可是,这已经是问了一大圈后得到的最好的选择了,如果这个方案也不行的话,赵德彬和张思明只能另谋出路。
“一万个溜溜球,咱们能吃得下吗”张思明蹲在楼梯角落,郁闷地画着圈圈。
赵德彬看着他的小笔记本,上面写了一个地址,颇感无奈道:“要不,咱们明天还是去这个厂子问问吧。”
张思明不甘道:“我还是觉得卖溜溜球能赚钱,实在不行,我就把老婆本拿出来。”
此时,赵德彬已经有些佩服张思明的冒险精神和商业嗅觉了。
他是知道溜溜球在几年之后火遍全国,才认准了这条生财之路的。
而张思明就只是摆了几天的摊,挣了几百块钱,就敢拿出一万多块钱冒险一搏,这个眼光和魄力还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见张思明没有被一万个这个数字吓退,赵德彬有些欣慰,拍拍他的肩膀道:“没事,总有办法,咱们明天先去问问。”
“成,”知道发愁也不能解决问题,张思明拍拍屁股站了起来,又是一副元气满满的样子,对着赵德彬笑道:“希望大姐说的那工厂还在。”
赵德彬和张思明谈话中提到的工厂,是今天下午,在一位店主大姐那里问到的。
那位店主大姐是卖儿童用品的。
她只是开店,不是开工厂,按理说是帮不上什么忙的。
可架不住张思明嘴甜,三言两语就把大姐夸得心花怒放,再加上赵德彬长得那么帅,自带好感加成,一来二去,大姐也愿意帮两个年轻人的忙。
大姐豪爽地拿出了进货的薄子,仔细翻看,希望在上面能找到有用的信息。
她见赵德彬和张思明年纪很轻,看着不像是有大钱的,所以第一时间就排除了那些规模很大的厂子,只留意中小规模的厂子
这一看,还真让大姐看出来些东西。
再加上赵德彬一口外地口音,拿着一个从来没在市面上见过的线球,还开口就要定做东西,店主们就更不待见他了。
好一点的店主,以为赵德彬就过来逛一逛的,瞎问问,不搭理他就是了。
脾气稍微急一点的,还以为他是过来拿人寻开心的,不由分说,直接就往外赶人。
在连续三次感受到这个时代的“民风淳(彪)朴(悍)”后,赵德彬只得苦笑着对张思明说:“兄弟,你也看到了,我去问是不成了,你长得比我成熟,还是得你出马。”
张思明一路跟在赵德彬后面,差不多也知道了都要问什么,眼见自己要接过重担,直接就把他单薄的胸膛拍得啪啪响:“您就擎好吧”
听到张思明腔调怪异的国都话,赵德彬不由得咧嘴一乐:“你这说的是国都话,但是,我是海右平海人啊。”
张思明回过头来,换了一种腔调试探道:“恁就看俺能耐”
“也不对,你这是东北话。”
“挨个平海言哪能话得嘛(那个平海话怎么说的嘛)”
赵德彬嘿然一笑:“平海话要说‘你真是个大彪子’。”
“大彪子……”张思明重复了两下,总感觉这个词有点不对劲,可究竟是哪里不对劲他也说不出来。
不过,张思明也没有时间继续学习平海话了。
在说这几句话的档口,两人已经走进了一家店里,见店主已经朝这边走了过来,张思明没时间再跟赵德彬多说,快步上前,与店主叽里咕噜交谈起来。
赵德彬自认为他的申沪话已经入门了,很多常用词语都能听懂。
所以,他一开始还支棱着耳朵,试图挺清楚张思明和店主在说些什么。
可没听一会,他就放弃了。
他这才知道,原来张思明平常跟他说的都是申沪普通话,并没有认真地跟他说方言。
他也知道了,为什么他说出自以为地道的申沪话的时候,张思明会笑了——敢情那个味从一开始就不对。
让赵德彬一个北方人,学习南方方言,可真是难为他了。
赵德彬表示:我再也不嫌英语难说了!
没说几句,张思明带着赵德彬走出了这家店。
“怎么回事”
“他自家不做加工,去下一家吧。”
第二家,也是同一种状况。
到了第三家,张思明在交谈一会后,从兜里拿出一个溜溜球,递给了店主。
那店主看了看,最后还是摇摇头。
就这样问过七八家店,张思明叹了口气说:“我算是晓得了,这个地方能加工的不一定有摊位,有摊位的不一定能加工,有很多店是工厂把生产的产品拿过来放着帮着卖的。”
赵德彬知道创业是很艰难的一件事,他很有耐心,不会因为暂时的困难气馁,他给张思明打气道:“没事,大不了咱们把整个小商品城都问一遍。”
张思明也是很有韧性的人,听赵德彬语气坚定,也跟着笑了起来:“行,要是办勿成介事,我们就不回去了。”
赵德彬和张思明跑遍了整个市场大楼,只要是看到有售卖塑料小物件的摊位,他们就会过去问一嘴。
在问了数不清多少家店面后,两个人也算是有些成果,可惜的是,大多数工厂,要么他们的报价听着就离谱,要么溜溜球的起定量让赵德彬和张思明不能接受。
其中,最靠谱的一个方案,起订量一万个溜溜球,价格.5元左右一个,出货后价格也许会有所浮动,单差不多就是这个价格了。
这个价格还可以接受,可这一万个的数量,就让赵德彬和张思明犯了难。
首先,订货这笔钱就不是小数目。
赵德彬现在身上大概是四千多块钱,与一万个溜溜球的总价还差的很远。
其次,要是这次他们真定做回来一万个溜溜球,按照两人一天卖一百个的速度,这得猴年马月才能卖完。
可是,这已经是问了一大圈后得到的最好的选择了,如果这个方案也不行的话,赵德彬和张思明只能另谋出路。
“一万个溜溜球,咱们能吃得下吗”张思明蹲在楼梯角落,郁闷地画着圈圈。
赵德彬看着他的小笔记本,上面写了一个地址,颇感无奈道:“要不,咱们明天还是去这个厂子问问吧。”
张思明不甘道:“我还是觉得卖溜溜球能赚钱,实在不行,我就把老婆本拿出来。”
此时,赵德彬已经有些佩服张思明的冒险精神和商业嗅觉了。
他是知道溜溜球在几年之后火遍全国,才认准了这条生财之路的。
而张思明就只是摆了几天的摊,挣了几百块钱,就敢拿出一万多块钱冒险一搏,这个眼光和魄力还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见张思明没有被一万个这个数字吓退,赵德彬有些欣慰,拍拍他的肩膀道:“没事,总有办法,咱们明天先去问问。”
“成,”知道发愁也不能解决问题,张思明拍拍屁股站了起来,又是一副元气满满的样子,对着赵德彬笑道:“希望大姐说的那工厂还在。”
赵德彬和张思明谈话中提到的工厂,是今天下午,在一位店主大姐那里问到的。
那位店主大姐是卖儿童用品的。
她只是开店,不是开工厂,按理说是帮不上什么忙的。
可架不住张思明嘴甜,三言两语就把大姐夸得心花怒放,再加上赵德彬长得那么帅,自带好感加成,一来二去,大姐也愿意帮两个年轻人的忙。
大姐豪爽地拿出了进货的薄子,仔细翻看,希望在上面能找到有用的信息。
她见赵德彬和张思明年纪很轻,看着不像是有大钱的,所以第一时间就排除了那些规模很大的厂子,只留意中小规模的厂子
这一看,还真让大姐看出来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