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迁都前
蔡邕升官了,这并没有超出徐嘉树的预料。
模拟中他就知道,蔡老头会在三天之内把“中台”、“宪台”、“外台”都走一遍,然后直接留任侍中,但知道一件事和亲眼见证它发生,完全是两种概念。
侍中起初是天子近臣,掌管车驾,衣服之类的私密内务。但到了汉末,这个职位已经不用处理杂务,而是陪侍在天子左右,以备顾问,是极为清贵的官职,也是出任机要两千石的跳板。
也就是说,短短三天之内,蔡邕便从一个太学的系主任一跃成为天子贴身近臣,而且随时有可能出任九卿这个档次的高官,这个速度,不可谓不吓人。
但很快,蔡邕的风头就被盖了过去。
颍川荀氏目前的头面人物荀爽接着被拜为司空,此时距离他多年隐居著书不久,细细算来,由一介庶人到位极人臣,前后不过九十三天而已。
按理说这种养望了一辈子的大儒,做到三公本来也是题中之义的,但这么短的时间里突击提拔了一位三公,还是释放出了一些不同寻常的信号。
董卓急了。
在愣头青曹操的号召下,那些自己亲手分封出去的太守云集响应,竟然真的拉起了一只庞大的联军!
论战斗力,手握两支精锐边军和全部禁军的董卓自然是不会怕那些州郡兵的,但问题在于,雒阳城内还有敌人。
李儒之前就说过,士人不可以信任,现在来看,何止是不可以信任,简直各个都视他董卓为生死仇人!
雒阳北宫。
董相国最近有所收敛,至少在见外人的时候怀里不会抱着后宫的妃子了,不过李儒不是外人,为了弥补自己装得这么辛苦,他那双粗糙的手肆意在一具羊脂般的身体上探索。
李儒此行的目的,是向董卓报告雒阳城周围的排查情况。
没有发现成规模藏匿军队的现象,让董卓的心稍微放松了些,现在外有联军压境,内部可不能再受威胁。
看到自家女婿眉头依然紧皱,董卓笑着问:“我婿可是觉得那些士人官位来的太容易了,也想换個印绶用用”
他主动提起了最近的事情,若是个不认识董相国的人见了这副神态,没准还会觉得这张逐渐痴肥的脸看着十分憨厚,令人亲近。
李儒缓缓向董卓行过礼,方才回道:“拉一派打一派乃是应有之义,眼下正是分化瓦解士人的时候,小婿怎会有意见呢”
“那我婿在担心什么”董卓俨然成竹在胸,己方兵精将广,又占据了司隶境内的各个关隘要地,兵法上已经先立于不败之地。
何况他已经想好了,实在不行,就带着全城迁到长安去,反正东边的州郡也不听自己的,干脆学秦国据守函谷关,把西部的地盘稳稳拿在手里,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小婿担心的正是迁都!”,董卓早就和李儒说过这个想法,现在眼看着事情就要向着设想中发展,李儒实在忍不住了,“迁都虽是妙手,只是从此往后,天下大势的走向就不在我等手中了,恕小婿斗胆直言,天下崩塌,恐怕将始于迁都!”
董卓闻言,收敛起笑意,正色问道,“此言怎讲若是迁都,一可以防止雒阳公卿作乱,二可以收缩防线,借关中形胜从容御敌保存实力,三可以把雒阳丢出去让关东逆贼自乱,到时候手握中枢和凉州大军征讨不臣,各个击破,难道不是更稳妥吗”
李儒点点头:“舅姑久经战阵,军事上的事自然不用小婿多嘴。”
“可是!”他重重的一拍旁边的梁柱,一张总是和气的脸少有地暴虐起来,“坏就坏在雒阳一丢,舅姑在天下人心中,再难名正言顺地执掌中枢了,原本据有雒阳,坐镇朝廷从容号令四方的大好局面丢的实在可惜!”
董卓的话分毫没错,但李儒很害怕,他的某种直觉一直在告诉他,迁都是一条不归路,迈出这步,则再难回头。
天下就像一幅精致的字帖,可以有错字,也可以有污迹,唯独不能被撕成两半。
两汉四百年的统治走到现在尽管摇摇欲坠,但是凭借着惯性,这个老旧的架子依然在艰难地往前走,一旦这个架子被打破,那就再也没有什么能阻止它自行解体的了。
说是天塌,一点都不为过。
这番话是李儒作为一个读书人,对天下所剩不多的良心。
董卓闻言,上前轻轻抚了抚女婿的背,安慰这个自己最信任的谋士:“你我翁婿之间有些话可以直说,我承认之前有操之过急的地方,但是现在已经没有回头路可走了。”
“我董卓本就是一介边将,废立皇帝也好,当这个狗屁相国也罢,都只是为了让这帮世代显贵的世家大族给我低头!”
董卓声音森然,怒道:“这些国家硕鼠只会互相吹捧,勾结起来欺世盗名,还敢眼高于顶不服我这关西良家子!”
“这刘家天下外戚坐得,没卵子的阉宦坐得,我董卓为国征战多年,命都差点丢在西凉,反而就坐不得远的跋扈将军梁冀不说,难道我还比不上杀猪汉何进吗若是还犹豫不决,等他们勾结串联,凉州三明的下场便是我董卓的未来!”
事关董家全族的身家性命,话说到这个份上,李儒也只好点头附和:“这帮世家大族确实不可信任。”
可过了一会儿,他又忍不住劝道:“日后真去了长安,把他们当成招牌挂起来就是,夺天下终究是为了坐天下,总要靠士人才能治理国家,小婿斗胆劝舅姑此后行事千万三思。”
两人心知肚明,如果董卓刚刚掌权时行事不那么无所顾忌,而是主动向士族示弱,未必不能与他们和平共处,再慢慢清洗朝堂,扶植自己的势力,当一个名副其实的权臣。
可惜现在复盘已经晚了,一步错,步步错。
董卓闻言,也难得停下了在妃子身上游动的手。
他沉吟片刻:“迁都的事以后再说,但眼前的祸患不能不解决。”
“袁氏和杨氏沆瀣一气,杨彪和黄琬这两个老贼不如贬去做光禄大夫,士人之中,王子师(王允的字)对我颇为忠心恭顺又有刚直名声,是一个好人选,我看不如让他做一任三公。”
这样一来,太傅袁隗在朝堂的羽翼就被剪除干净了,如果前线战事不利,董卓可以随时屠了袁家,报复那个首先反抗自己的袁本初。
“燕昭王尚且知道千金买马骨,王子师现在掌着尚书台,舅姑既然把他当自己人,何妨让他以三公继续兼任尚书令,把姿态摆足,收天下士人之心。”
“哈哈哈哈哈哈哈,妙!”董卓对这个女婿越看越满意,“那些士人以德行自矜,又有多少如我婿一般对官位不屑一顾呢”
“我与舅姑本是一家人,殚精竭虑不过希望全家平安罢了,官职于我只是无用之物。”
李儒这样回答,心里却叹道,自古以臣凌君的又有几人能够善终呢,岳父这般豪杰人物行事酷烈,不顾及身后家人,董家怕是前途莫测。
而他自己,若是可以选择,只想当一个五经博士罢了。
模拟中他就知道,蔡老头会在三天之内把“中台”、“宪台”、“外台”都走一遍,然后直接留任侍中,但知道一件事和亲眼见证它发生,完全是两种概念。
侍中起初是天子近臣,掌管车驾,衣服之类的私密内务。但到了汉末,这个职位已经不用处理杂务,而是陪侍在天子左右,以备顾问,是极为清贵的官职,也是出任机要两千石的跳板。
也就是说,短短三天之内,蔡邕便从一个太学的系主任一跃成为天子贴身近臣,而且随时有可能出任九卿这个档次的高官,这个速度,不可谓不吓人。
但很快,蔡邕的风头就被盖了过去。
颍川荀氏目前的头面人物荀爽接着被拜为司空,此时距离他多年隐居著书不久,细细算来,由一介庶人到位极人臣,前后不过九十三天而已。
按理说这种养望了一辈子的大儒,做到三公本来也是题中之义的,但这么短的时间里突击提拔了一位三公,还是释放出了一些不同寻常的信号。
董卓急了。
在愣头青曹操的号召下,那些自己亲手分封出去的太守云集响应,竟然真的拉起了一只庞大的联军!
论战斗力,手握两支精锐边军和全部禁军的董卓自然是不会怕那些州郡兵的,但问题在于,雒阳城内还有敌人。
李儒之前就说过,士人不可以信任,现在来看,何止是不可以信任,简直各个都视他董卓为生死仇人!
雒阳北宫。
董相国最近有所收敛,至少在见外人的时候怀里不会抱着后宫的妃子了,不过李儒不是外人,为了弥补自己装得这么辛苦,他那双粗糙的手肆意在一具羊脂般的身体上探索。
李儒此行的目的,是向董卓报告雒阳城周围的排查情况。
没有发现成规模藏匿军队的现象,让董卓的心稍微放松了些,现在外有联军压境,内部可不能再受威胁。
看到自家女婿眉头依然紧皱,董卓笑着问:“我婿可是觉得那些士人官位来的太容易了,也想换個印绶用用”
他主动提起了最近的事情,若是个不认识董相国的人见了这副神态,没准还会觉得这张逐渐痴肥的脸看着十分憨厚,令人亲近。
李儒缓缓向董卓行过礼,方才回道:“拉一派打一派乃是应有之义,眼下正是分化瓦解士人的时候,小婿怎会有意见呢”
“那我婿在担心什么”董卓俨然成竹在胸,己方兵精将广,又占据了司隶境内的各个关隘要地,兵法上已经先立于不败之地。
何况他已经想好了,实在不行,就带着全城迁到长安去,反正东边的州郡也不听自己的,干脆学秦国据守函谷关,把西部的地盘稳稳拿在手里,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小婿担心的正是迁都!”,董卓早就和李儒说过这个想法,现在眼看着事情就要向着设想中发展,李儒实在忍不住了,“迁都虽是妙手,只是从此往后,天下大势的走向就不在我等手中了,恕小婿斗胆直言,天下崩塌,恐怕将始于迁都!”
董卓闻言,收敛起笑意,正色问道,“此言怎讲若是迁都,一可以防止雒阳公卿作乱,二可以收缩防线,借关中形胜从容御敌保存实力,三可以把雒阳丢出去让关东逆贼自乱,到时候手握中枢和凉州大军征讨不臣,各个击破,难道不是更稳妥吗”
李儒点点头:“舅姑久经战阵,军事上的事自然不用小婿多嘴。”
“可是!”他重重的一拍旁边的梁柱,一张总是和气的脸少有地暴虐起来,“坏就坏在雒阳一丢,舅姑在天下人心中,再难名正言顺地执掌中枢了,原本据有雒阳,坐镇朝廷从容号令四方的大好局面丢的实在可惜!”
董卓的话分毫没错,但李儒很害怕,他的某种直觉一直在告诉他,迁都是一条不归路,迈出这步,则再难回头。
天下就像一幅精致的字帖,可以有错字,也可以有污迹,唯独不能被撕成两半。
两汉四百年的统治走到现在尽管摇摇欲坠,但是凭借着惯性,这个老旧的架子依然在艰难地往前走,一旦这个架子被打破,那就再也没有什么能阻止它自行解体的了。
说是天塌,一点都不为过。
这番话是李儒作为一个读书人,对天下所剩不多的良心。
董卓闻言,上前轻轻抚了抚女婿的背,安慰这个自己最信任的谋士:“你我翁婿之间有些话可以直说,我承认之前有操之过急的地方,但是现在已经没有回头路可走了。”
“我董卓本就是一介边将,废立皇帝也好,当这个狗屁相国也罢,都只是为了让这帮世代显贵的世家大族给我低头!”
董卓声音森然,怒道:“这些国家硕鼠只会互相吹捧,勾结起来欺世盗名,还敢眼高于顶不服我这关西良家子!”
“这刘家天下外戚坐得,没卵子的阉宦坐得,我董卓为国征战多年,命都差点丢在西凉,反而就坐不得远的跋扈将军梁冀不说,难道我还比不上杀猪汉何进吗若是还犹豫不决,等他们勾结串联,凉州三明的下场便是我董卓的未来!”
事关董家全族的身家性命,话说到这个份上,李儒也只好点头附和:“这帮世家大族确实不可信任。”
可过了一会儿,他又忍不住劝道:“日后真去了长安,把他们当成招牌挂起来就是,夺天下终究是为了坐天下,总要靠士人才能治理国家,小婿斗胆劝舅姑此后行事千万三思。”
两人心知肚明,如果董卓刚刚掌权时行事不那么无所顾忌,而是主动向士族示弱,未必不能与他们和平共处,再慢慢清洗朝堂,扶植自己的势力,当一个名副其实的权臣。
可惜现在复盘已经晚了,一步错,步步错。
董卓闻言,也难得停下了在妃子身上游动的手。
他沉吟片刻:“迁都的事以后再说,但眼前的祸患不能不解决。”
“袁氏和杨氏沆瀣一气,杨彪和黄琬这两个老贼不如贬去做光禄大夫,士人之中,王子师(王允的字)对我颇为忠心恭顺又有刚直名声,是一个好人选,我看不如让他做一任三公。”
这样一来,太傅袁隗在朝堂的羽翼就被剪除干净了,如果前线战事不利,董卓可以随时屠了袁家,报复那个首先反抗自己的袁本初。
“燕昭王尚且知道千金买马骨,王子师现在掌着尚书台,舅姑既然把他当自己人,何妨让他以三公继续兼任尚书令,把姿态摆足,收天下士人之心。”
“哈哈哈哈哈哈哈,妙!”董卓对这个女婿越看越满意,“那些士人以德行自矜,又有多少如我婿一般对官位不屑一顾呢”
“我与舅姑本是一家人,殚精竭虑不过希望全家平安罢了,官职于我只是无用之物。”
李儒这样回答,心里却叹道,自古以臣凌君的又有几人能够善终呢,岳父这般豪杰人物行事酷烈,不顾及身后家人,董家怕是前途莫测。
而他自己,若是可以选择,只想当一个五经博士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