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出现在应该出现的地方
战马对大唐来说,有时候是比人重要的。无战马则无大唐,不客气地说,大唐就是建立在数十万匹战马身上的。
当然,盛唐之盛,也跟整个大唐战马的保有量有很大的关系。大唐疆域宽广,南来北往,东来西去,没有战马,屁都不是。
而各处驿站的驿马,那更是重要的不得了。精选,精饲,每一匹都是造册管理,都有专人负责。
也就是这些驿马,将大唐连接了起来。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宝贵的驿马竟然用来运送荔枝了。
对这种事情,文官们知道后也就是摇摇头,说几句风凉话。但对武将来说,他们心里就是忿忿不平的。
战马如兄弟,有时甚至比兄弟还要可靠。打仗的时候累死战马也就罢了,现在为了口腹之欲,竟然也累死驿马,这可就说不过去了。
此时,张小敬把话题引到驿马荔枝上,陈玄礼心里的愤怒也被他带了起来。陈玄礼说的没错,“驿马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此时,有许多指令需要发往别处,可沿途驿站空无一人,陈玄礼只好派士卒出发送信。
虽然他百般交代那些送信的士卒快一些赶路,可他也知道也就是这么一说而已。这些非专业送信的士卒,比不得驿站那些可以跑死马的驿卒。
就在两人默默想着心事的时候,突然从不远处传来一阵吵吵声……
两人只听声音,就知道是那个倒霉的吐蕃使团的人在闹事。这一路上这些人比张小敬等人还惨,竟是一点吃的也找不到。
他们明明有金子,好不容易找到几位百姓,也许是因为交流有困难,他们的金子竟然不好使,连丁点吃食也换不来。
李享倒是给过他们一些烙饼,可也就是这些烙饼让他们觉得大唐的这支逃难队伍里,一定有吃食。
这些吐蕃人是带着善意来大唐的,他们先前被哥舒翰打的不敢踏马青海湖,而他们的内部又出了内讧,急需要和大唐再一次讲和。
这些和平使者估计做梦也想不到,他们来了这里竟然会挨饿,富得流油的大唐竟然让他们挨饿,只想想就让人觉得惊奇。
可他们确实在挨饿,且还是饿的两眼昏花。他们认为是大唐人手里有吃食,只是看不起他们,才不给他们吃。
“大唐轻我,故不给我们饭吃。”
对大唐人这种厚自己人薄吐蕃人的做法,他们强烈不满。于是,他们就吵吵着要见大唐宰相杨国忠,非要要个说法。
杨国忠被他们烦的不行,只是躲着不见他们,他们只好在太阳地里,有气无力地嚎着。
看到这些,张小敬觉得四处里都是火星子乱蹦,随时有烧起来的可能。
陈玄礼则心里乱糟糟的,怎么也拿不定主意。
就在张小敬来这里之前,有一名内侍找到他,对他说道“此祸虽是因安禄山而起,根源却在宰相那里。太子殿下说,左金吾大将军骁勇善战,深明大义,被圣人和太子殿下依为肱骨,此祸非大将军不能平息。”
这名内侍说的话模凌两可,但陈玄礼知道其中的意思。陈玄礼已经跟随玄宗四十余年,自打玄宗起兵诛杀韦后和安乐公主起,他就一直跟在玄宗身边。
有人说过,陈玄礼、高力士,圣人左右臂膀也。跟着玄宗起兵的人里,现在只有这两位还在。其余的,不是死了就是被杀了。
现在他是禁军统帅,他的一举一动势必左右未来。
想了又想,陈玄礼拿定了主意,那就是谁让皇帝陛下饿了肚子,他就要谁的命。
太子殿下不是说了嘛,此祸虽然是因安禄山而起,但根源是宰相。
想到杨国忠,陈玄礼更是生气了。这杨国忠有了吃食,竟然最先想到的不是皇帝陛下,而是先去了杨家那几个小娘子那里。
如此没良心,想是活够了!
“小敬,若是有变,你当如何?”
“大将军,小敬定然唯大将军马首是瞻。”
陈玄礼点了点头,然后让他附耳过来,悄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陈玄礼说完后,张小敬并没有觉得惊讶。在他心里,这件事应该更猛烈些才是。
说实话,他觉得陈玄礼想做的事,过于温柔了点。
陈玄礼看到张小敬没什么表示,还以为他被吓坏了,就又说道“小敬,若是惧怕,可当做不知此事,我不怪你。”
张小敬斜眼看着他,道“看不起我是吧?就你说的这点事情,小事一桩而已。”
陈玄礼看到他这个样子,心说不愧是去边关历练过的,这么大的事情,他听了竟然如此不当回事。
“小敬,我问你个事,你一定要说实话。”
“你问吧,我一定据实相告。”
陈玄礼想了想才说道“当年,你不做长安尉,非要来禁军中当差,是何故?”
张小敬笑了笑,说道“小先生说,我应该出现在应该出现的地方。”
说完这话,张小敬就哈哈笑着站起身来,拎着自己的铜盔走了。陈玄礼没有听懂张小敬的话。不过,他听到“小先生”三个字,心里莫名镇定了些。
说不上为什么,就是心里安稳了许多。陈玄礼叫过两名心腹手下,然后对他们如此交代了一番。
两名手下听了后,都是点头称是。随后,两人离开,一名去往驿馆那里,另一名去了那些吐蕃人呆的那里。
驿馆里,一名士卒报称,大将军陈玄礼有要事,要见宰相杨国忠。
杨国忠被那些吐蕃人烦的要死,他本不想出去,可禁军统帅陈玄礼有要事相告,他又不能不去。于是,他让那名士卒带路,他要悄悄地去陈玄礼那里。
与此同时,吐蕃使团那里,一名禁军士卒告诉他们,待会宰相就要来了,你们有事可以找他,不能再这样吆吆喝喝的,吵的众人不安。
这些吐蕃人一听大唐宰相终于想起他们来了,顿时就很听话的闭嘴等着了。这样一来,这边就变得安静了许多。
而吐蕃人呆的这地方,与驿馆有一段距离,不走近了,是看不到这些吐蕃人坐在这里的。
此时,杨国忠已经随着那名带路的士卒,正朝着这边走来……
。
当然,盛唐之盛,也跟整个大唐战马的保有量有很大的关系。大唐疆域宽广,南来北往,东来西去,没有战马,屁都不是。
而各处驿站的驿马,那更是重要的不得了。精选,精饲,每一匹都是造册管理,都有专人负责。
也就是这些驿马,将大唐连接了起来。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宝贵的驿马竟然用来运送荔枝了。
对这种事情,文官们知道后也就是摇摇头,说几句风凉话。但对武将来说,他们心里就是忿忿不平的。
战马如兄弟,有时甚至比兄弟还要可靠。打仗的时候累死战马也就罢了,现在为了口腹之欲,竟然也累死驿马,这可就说不过去了。
此时,张小敬把话题引到驿马荔枝上,陈玄礼心里的愤怒也被他带了起来。陈玄礼说的没错,“驿马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此时,有许多指令需要发往别处,可沿途驿站空无一人,陈玄礼只好派士卒出发送信。
虽然他百般交代那些送信的士卒快一些赶路,可他也知道也就是这么一说而已。这些非专业送信的士卒,比不得驿站那些可以跑死马的驿卒。
就在两人默默想着心事的时候,突然从不远处传来一阵吵吵声……
两人只听声音,就知道是那个倒霉的吐蕃使团的人在闹事。这一路上这些人比张小敬等人还惨,竟是一点吃的也找不到。
他们明明有金子,好不容易找到几位百姓,也许是因为交流有困难,他们的金子竟然不好使,连丁点吃食也换不来。
李享倒是给过他们一些烙饼,可也就是这些烙饼让他们觉得大唐的这支逃难队伍里,一定有吃食。
这些吐蕃人是带着善意来大唐的,他们先前被哥舒翰打的不敢踏马青海湖,而他们的内部又出了内讧,急需要和大唐再一次讲和。
这些和平使者估计做梦也想不到,他们来了这里竟然会挨饿,富得流油的大唐竟然让他们挨饿,只想想就让人觉得惊奇。
可他们确实在挨饿,且还是饿的两眼昏花。他们认为是大唐人手里有吃食,只是看不起他们,才不给他们吃。
“大唐轻我,故不给我们饭吃。”
对大唐人这种厚自己人薄吐蕃人的做法,他们强烈不满。于是,他们就吵吵着要见大唐宰相杨国忠,非要要个说法。
杨国忠被他们烦的不行,只是躲着不见他们,他们只好在太阳地里,有气无力地嚎着。
看到这些,张小敬觉得四处里都是火星子乱蹦,随时有烧起来的可能。
陈玄礼则心里乱糟糟的,怎么也拿不定主意。
就在张小敬来这里之前,有一名内侍找到他,对他说道“此祸虽是因安禄山而起,根源却在宰相那里。太子殿下说,左金吾大将军骁勇善战,深明大义,被圣人和太子殿下依为肱骨,此祸非大将军不能平息。”
这名内侍说的话模凌两可,但陈玄礼知道其中的意思。陈玄礼已经跟随玄宗四十余年,自打玄宗起兵诛杀韦后和安乐公主起,他就一直跟在玄宗身边。
有人说过,陈玄礼、高力士,圣人左右臂膀也。跟着玄宗起兵的人里,现在只有这两位还在。其余的,不是死了就是被杀了。
现在他是禁军统帅,他的一举一动势必左右未来。
想了又想,陈玄礼拿定了主意,那就是谁让皇帝陛下饿了肚子,他就要谁的命。
太子殿下不是说了嘛,此祸虽然是因安禄山而起,但根源是宰相。
想到杨国忠,陈玄礼更是生气了。这杨国忠有了吃食,竟然最先想到的不是皇帝陛下,而是先去了杨家那几个小娘子那里。
如此没良心,想是活够了!
“小敬,若是有变,你当如何?”
“大将军,小敬定然唯大将军马首是瞻。”
陈玄礼点了点头,然后让他附耳过来,悄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陈玄礼说完后,张小敬并没有觉得惊讶。在他心里,这件事应该更猛烈些才是。
说实话,他觉得陈玄礼想做的事,过于温柔了点。
陈玄礼看到张小敬没什么表示,还以为他被吓坏了,就又说道“小敬,若是惧怕,可当做不知此事,我不怪你。”
张小敬斜眼看着他,道“看不起我是吧?就你说的这点事情,小事一桩而已。”
陈玄礼看到他这个样子,心说不愧是去边关历练过的,这么大的事情,他听了竟然如此不当回事。
“小敬,我问你个事,你一定要说实话。”
“你问吧,我一定据实相告。”
陈玄礼想了想才说道“当年,你不做长安尉,非要来禁军中当差,是何故?”
张小敬笑了笑,说道“小先生说,我应该出现在应该出现的地方。”
说完这话,张小敬就哈哈笑着站起身来,拎着自己的铜盔走了。陈玄礼没有听懂张小敬的话。不过,他听到“小先生”三个字,心里莫名镇定了些。
说不上为什么,就是心里安稳了许多。陈玄礼叫过两名心腹手下,然后对他们如此交代了一番。
两名手下听了后,都是点头称是。随后,两人离开,一名去往驿馆那里,另一名去了那些吐蕃人呆的那里。
驿馆里,一名士卒报称,大将军陈玄礼有要事,要见宰相杨国忠。
杨国忠被那些吐蕃人烦的要死,他本不想出去,可禁军统帅陈玄礼有要事相告,他又不能不去。于是,他让那名士卒带路,他要悄悄地去陈玄礼那里。
与此同时,吐蕃使团那里,一名禁军士卒告诉他们,待会宰相就要来了,你们有事可以找他,不能再这样吆吆喝喝的,吵的众人不安。
这些吐蕃人一听大唐宰相终于想起他们来了,顿时就很听话的闭嘴等着了。这样一来,这边就变得安静了许多。
而吐蕃人呆的这地方,与驿馆有一段距离,不走近了,是看不到这些吐蕃人坐在这里的。
此时,杨国忠已经随着那名带路的士卒,正朝着这边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