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为难之事
宴无好宴,但不影响常宇有个非常好的睡眠,而且是一觉到天亮,也许是因为这两天舟车劳顿的缘故吧。
起床洗漱之后,常宇便带着春祥等十余太监在总兵府的偏院里,开始晨练,一时间呼喝声起伏。
相比刚穿越过来,虽只有短短不到一月时间,但常宇此时身材已较之前强壮结实了许多,打起拳来更是虎虎生风。
“原来常公公还是练家子呀”刚锻炼完就听见王承胤的声音,原来他寻常宇早餐,在此已观望片刻。
“摆个花架式而已”常宇淡淡道。
“常公公拳脚无双,可是号称宫中第一高手呢”这时吴孟明也走了过来,不忘帮常宇吹嘘一番。
“哦,此话当真?”王承胤吃了一惊,他是武将出身,随然不能说武将都是武艺高强之辈,但也都是孔武有力之人“末将还真看走眼了,没成想常公公还是高人呢”
“别听他扯淡”常宇不想接这茬,随即转移话题“王总兵调兵之事,今儿能解决吧?”。
“昨儿咱们不是已经说了么,尽力而为,现在先去用过早餐,然后末将便去处理此事,尽量能在今天发兵如何?”
常宇点头默认,跟随其去吃饭。
饭后,王承胤离开,常宇交代吴孟明去军营中处理欠饷一事,然后称自己去随处逛逛。
吴孟明知道常宇自然不是玩心大发要去逛宣府镇,一定是去干什么秘密勾当,毕竟他是知道常宇怀揣崇祯密旨的人。
在常宇从京城出发的前天,崇祯赐他战甲的同时给了密旨,其实就是一张纸,纸上写着几个人名,后边注了四个字见机行事!
这几个人名常宇都熟悉,因为就是他告诉朱慈烺的,看到这些人名的时候,他便知道朱慈烺已经把大部分甚至全部‘梦境’告诉崇祯了,而崇祯对名单上的人已动了杀心,但却寻不出由头下手,为此给了常宇密旨,因为他相信这个头脑机灵的小太监能领会他的心意。
毫无意外,王承胤便在密旨名单上,除他之外还有宣大总督王继馍,兵道备于重华,这俩一个临阵逃跑,一个出城迎降,投降已为可耻,迎降简直下作,最后一个则是大同总兵姜瓖因为献大同府而上了名单。
其实如何处理这些降将对崇祯来说是十分为难的,当然以他内心早就恨得牙痒痒,恨不得立刻杀之而后快,奈何毕竟事实尚未发生,无凭无据的如何动手,假若没有由头直接杀了,乱了军心不说,手头也无人可用,更重要的是他能被那些文官集团攻击至死!
另外其实他内心还有一丝侥幸,事情能出现转机,历史能改变轨迹,也许贼军攻不破太原城呢,也许这些人不会献城而降呢。
但这一丝侥幸还不足以让他咽下这口气,还要防患于未然,只是一时也没有好的办法,只得给了常宇这道密旨,交由他便宜行事,这其实也是一种甩锅,若常宇干的漂亮还好,若处理不当造成严重后果,那锅自然也是常宇抗。
这种甩锅给臣子的行为在才朝堂上早已习以为常,群臣也早有防备,为何后期那么多群臣每天打酱油不干正事,如让陈演召吴三桂入关,这货一直拖着,如南迁之事一直搁置,如兵临城下之际崇祯哀求魏德藻“你说啥我都听,你只要说就行”但这货就是闭口不语,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怕担责,不肯接崇祯的黑锅而已。
常宇何尝不知道这是锅,但他坦然接了,心甘情愿的接过来,只是他此刻也是为难,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处理。
相对崇祯,他毕竟多了几百年的见识,看事情也会多角度转换,一个人的忠贞与否,人品好坏还真的不能以简单黑白区分,更不能以对方投降了就直接盖棺定论。
洪承畴投降了,祖大寿也投降了,而且是投降了外族,但是你能否定两人的功绩和气节么,特别是祖大寿独守关外锦州,在清军重重包围中风雨飘摇坚持了数年,兵将几死尽,粮草早绝,食战马人肉,独抗清军,最终因为精神支柱洪承畴投降了,他再也坚持不下来不得已投降,即便如此称他一声民族英雄也不为过。
不过很显然他这种尽其所能后的投降和眼前这些不战而降完全就不是一个性质,这几人还必须给盯紧了!
宣府是边境重镇,并不大,常宇带着几个心腹在街上转了几圈,确定无人跟踪后,便向路人打听巡抚朱之冯的府邸在何处。
一个在城破之际自杀殉国的官员至少是有气节的人,这也是常宇找上门来的原因。
但堂堂巡抚的大门岂是那么轻易进来的。
当朱府家丁问常宇何人,寻巡抚何事的时候,他真的一怔。
是哦,总不能冒充锦衣卫吧,但寻常身份也进不去,常宇脑袋瓜一转,随即灵光一闪,对家丁言“进去告知朱大人,东厂有事求见”。
家丁立刻脸色大变,转身小跑进去通报。
东厂又称东缉事厂,建立在永乐十八年,是世界上最早设立的国家情报机关,曾与西厂和锦衣卫合并称作厂卫。
不过西厂只短暂成立过一段时间便解散,而东厂不只成立时间早,权力也大的惊人,锦衣卫够牛逼的了吧,靠边站,绕着走,见着跪。
锦衣卫能查的不能查的案子东厂都能查,能管不能管的事东厂都能管,甚至朝廷会审大案,锦衣卫侦讯拷问重犯东厂都要派人听审,而且朝廷各衙门都有东厂的人坐班监视官员一举一动。
是的,东厂就是辣么的牛逼,监视官员,社会名流,学者以及各种政治力量,并且有权直接查办,抓捕,审讯权力,根本不用经过三法司,直接向皇帝负责。
简单一句话就是锦衣卫是外臣,而东厂是内臣,从他们的统领便可见一二,锦衣卫指挥使是皇帝亲信武将任职,而东厂厂督却由内廷心腹太监担任,而且不是一般的太监,都是从司礼监秉笔太监排名第二三位挑选出来,相当于王承恩那个地位的方有权担任。
东厂历任厂督都是权监,比如魏忠贤便是,而且很可能就是最后一任,因为常宇穿越过来并未听闻这任厂督是何人,甚至和东厂都没产生什么交集,也许这任厂督由崇祯亲自担任了吧。
但此时他冒充东厂之人丝毫没有压力,甚至还有种很刺激的感觉呢。
东厂的人找上门来,那绝非小事,甚至已经被妖魔化的东厂比之锦衣卫更让人闻风丧胆,所以很快常宇就被迎入府中。
当看到朱之冯一脸忧色的出现在他面前,常宇竟有些愧色,这个五十左右文绉绉的清瘦老头一眼就让人有好感,当然不排除是一种先入为主的心理。
但不管怎么说常宇对其有好感。
“咱家东厂常宇,可否借朱大人书房说些悄悄话”常宇对朱之冯施礼道。
这个举动让朱之冯有些意外,传言东厂的人可是嚣张的很呀。
约一小时后常宇和朱之冯从书房走出。
“朱大人今日之事且不可传二耳,拜托之事当需时刻在心”常宇抱拳告辞。
朱之冯送至府门“定不负所托,愿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喜欢本书的书友记得收藏关注,有票的投票哈,感谢!
。
起床洗漱之后,常宇便带着春祥等十余太监在总兵府的偏院里,开始晨练,一时间呼喝声起伏。
相比刚穿越过来,虽只有短短不到一月时间,但常宇此时身材已较之前强壮结实了许多,打起拳来更是虎虎生风。
“原来常公公还是练家子呀”刚锻炼完就听见王承胤的声音,原来他寻常宇早餐,在此已观望片刻。
“摆个花架式而已”常宇淡淡道。
“常公公拳脚无双,可是号称宫中第一高手呢”这时吴孟明也走了过来,不忘帮常宇吹嘘一番。
“哦,此话当真?”王承胤吃了一惊,他是武将出身,随然不能说武将都是武艺高强之辈,但也都是孔武有力之人“末将还真看走眼了,没成想常公公还是高人呢”
“别听他扯淡”常宇不想接这茬,随即转移话题“王总兵调兵之事,今儿能解决吧?”。
“昨儿咱们不是已经说了么,尽力而为,现在先去用过早餐,然后末将便去处理此事,尽量能在今天发兵如何?”
常宇点头默认,跟随其去吃饭。
饭后,王承胤离开,常宇交代吴孟明去军营中处理欠饷一事,然后称自己去随处逛逛。
吴孟明知道常宇自然不是玩心大发要去逛宣府镇,一定是去干什么秘密勾当,毕竟他是知道常宇怀揣崇祯密旨的人。
在常宇从京城出发的前天,崇祯赐他战甲的同时给了密旨,其实就是一张纸,纸上写着几个人名,后边注了四个字见机行事!
这几个人名常宇都熟悉,因为就是他告诉朱慈烺的,看到这些人名的时候,他便知道朱慈烺已经把大部分甚至全部‘梦境’告诉崇祯了,而崇祯对名单上的人已动了杀心,但却寻不出由头下手,为此给了常宇密旨,因为他相信这个头脑机灵的小太监能领会他的心意。
毫无意外,王承胤便在密旨名单上,除他之外还有宣大总督王继馍,兵道备于重华,这俩一个临阵逃跑,一个出城迎降,投降已为可耻,迎降简直下作,最后一个则是大同总兵姜瓖因为献大同府而上了名单。
其实如何处理这些降将对崇祯来说是十分为难的,当然以他内心早就恨得牙痒痒,恨不得立刻杀之而后快,奈何毕竟事实尚未发生,无凭无据的如何动手,假若没有由头直接杀了,乱了军心不说,手头也无人可用,更重要的是他能被那些文官集团攻击至死!
另外其实他内心还有一丝侥幸,事情能出现转机,历史能改变轨迹,也许贼军攻不破太原城呢,也许这些人不会献城而降呢。
但这一丝侥幸还不足以让他咽下这口气,还要防患于未然,只是一时也没有好的办法,只得给了常宇这道密旨,交由他便宜行事,这其实也是一种甩锅,若常宇干的漂亮还好,若处理不当造成严重后果,那锅自然也是常宇抗。
这种甩锅给臣子的行为在才朝堂上早已习以为常,群臣也早有防备,为何后期那么多群臣每天打酱油不干正事,如让陈演召吴三桂入关,这货一直拖着,如南迁之事一直搁置,如兵临城下之际崇祯哀求魏德藻“你说啥我都听,你只要说就行”但这货就是闭口不语,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怕担责,不肯接崇祯的黑锅而已。
常宇何尝不知道这是锅,但他坦然接了,心甘情愿的接过来,只是他此刻也是为难,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处理。
相对崇祯,他毕竟多了几百年的见识,看事情也会多角度转换,一个人的忠贞与否,人品好坏还真的不能以简单黑白区分,更不能以对方投降了就直接盖棺定论。
洪承畴投降了,祖大寿也投降了,而且是投降了外族,但是你能否定两人的功绩和气节么,特别是祖大寿独守关外锦州,在清军重重包围中风雨飘摇坚持了数年,兵将几死尽,粮草早绝,食战马人肉,独抗清军,最终因为精神支柱洪承畴投降了,他再也坚持不下来不得已投降,即便如此称他一声民族英雄也不为过。
不过很显然他这种尽其所能后的投降和眼前这些不战而降完全就不是一个性质,这几人还必须给盯紧了!
宣府是边境重镇,并不大,常宇带着几个心腹在街上转了几圈,确定无人跟踪后,便向路人打听巡抚朱之冯的府邸在何处。
一个在城破之际自杀殉国的官员至少是有气节的人,这也是常宇找上门来的原因。
但堂堂巡抚的大门岂是那么轻易进来的。
当朱府家丁问常宇何人,寻巡抚何事的时候,他真的一怔。
是哦,总不能冒充锦衣卫吧,但寻常身份也进不去,常宇脑袋瓜一转,随即灵光一闪,对家丁言“进去告知朱大人,东厂有事求见”。
家丁立刻脸色大变,转身小跑进去通报。
东厂又称东缉事厂,建立在永乐十八年,是世界上最早设立的国家情报机关,曾与西厂和锦衣卫合并称作厂卫。
不过西厂只短暂成立过一段时间便解散,而东厂不只成立时间早,权力也大的惊人,锦衣卫够牛逼的了吧,靠边站,绕着走,见着跪。
锦衣卫能查的不能查的案子东厂都能查,能管不能管的事东厂都能管,甚至朝廷会审大案,锦衣卫侦讯拷问重犯东厂都要派人听审,而且朝廷各衙门都有东厂的人坐班监视官员一举一动。
是的,东厂就是辣么的牛逼,监视官员,社会名流,学者以及各种政治力量,并且有权直接查办,抓捕,审讯权力,根本不用经过三法司,直接向皇帝负责。
简单一句话就是锦衣卫是外臣,而东厂是内臣,从他们的统领便可见一二,锦衣卫指挥使是皇帝亲信武将任职,而东厂厂督却由内廷心腹太监担任,而且不是一般的太监,都是从司礼监秉笔太监排名第二三位挑选出来,相当于王承恩那个地位的方有权担任。
东厂历任厂督都是权监,比如魏忠贤便是,而且很可能就是最后一任,因为常宇穿越过来并未听闻这任厂督是何人,甚至和东厂都没产生什么交集,也许这任厂督由崇祯亲自担任了吧。
但此时他冒充东厂之人丝毫没有压力,甚至还有种很刺激的感觉呢。
东厂的人找上门来,那绝非小事,甚至已经被妖魔化的东厂比之锦衣卫更让人闻风丧胆,所以很快常宇就被迎入府中。
当看到朱之冯一脸忧色的出现在他面前,常宇竟有些愧色,这个五十左右文绉绉的清瘦老头一眼就让人有好感,当然不排除是一种先入为主的心理。
但不管怎么说常宇对其有好感。
“咱家东厂常宇,可否借朱大人书房说些悄悄话”常宇对朱之冯施礼道。
这个举动让朱之冯有些意外,传言东厂的人可是嚣张的很呀。
约一小时后常宇和朱之冯从书房走出。
“朱大人今日之事且不可传二耳,拜托之事当需时刻在心”常宇抱拳告辞。
朱之冯送至府门“定不负所托,愿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喜欢本书的书友记得收藏关注,有票的投票哈,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