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回门抱台大电视

    婚宴在下午三点结束。

    再不走不行了,服务员等着下班呢!

    在场部的各自回家,三分场的都挤上车,一勺拉回去。

    在供销社门前,分场的人各自散了。

    然后客车把熊家潘家人送回去。

    姜鹏倪桂蕊要赶回去上班,他们就跟着客车回北安。

    改了口后,熊贵清就喊老潘爸了。

    “爸,妈,我们先走了。”

    “好。”

    “姐,姐夫,走了。”

    “嗯。”

    潘春梅心怀忐忑的跟爸妈哥哥告别。

    车子到了熊家,倪桂蕊和姜鹏就不下车。

    这边熊家人开门回家。

    熊贵亮手里拎着些拿回来的东西,跟在后面。

    潘春梅扶着余秀华,嘴是真甜。

    “妈,慢点,路滑。”

    “嗯,嗯,你也小心点。”

    一家人进屋。

    熊贵亮跑过来,“哥、嫂子,新婚快乐。”

    熊贵清还没反应过来,潘春梅就笑了。

    “来,老弟,嫂子给你个红包。”

    这是潘春梅特意准备的。

    至于是多少,熊贵清确实不知道。

    “行,今天你们也累了,早点休息吧。”

    按理说,东北是有闹洞房的习惯的。

    可是这个事被史老二免了。

    熊贵清也不想闹。

    再说了,他一过来人,知道一刻**值千金的道理,办正事要紧。

    两人进了新房。

    ……

    这一宿,红被翻浪,牙床猛摇。

    潘春梅娇软无力卧红床,熊贵清腰酸脚软只扶墙。

    一睁眼已经日上三竿了。

    潘春梅强撑着要起身。

    都说新媳妇要起来做饭,她可不敢让公婆说闲话。

    熊贵清被惊醒。

    拉着她再睡個回笼觉。

    “哎呀,不行,这都几点了,赶紧起来。”

    “这才几点啊?”

    熊贵清一看,九点。

    起吧。

    刚洗漱完,一家人都在餐厅等着了。

    潘春梅不好意的小脸通红。

    “爸妈老弟,早上好。”

    熊贵清倒不觉得怎样。

    “先吃饭吧。”

    昨天大家都没吃饱,又等了一早上,早就饿了。

    老弟倒是不客气,“饿死我了。”

    他抓起馒头就吃。

    倒是余秀华说道:“昨天太累,多休息休息没事。”

    就这样,崭新的婚后生活开始了。

    到了下午,潘春梅就开始正常的做饭了。

    当然余秀华一开始也跟着忙活,见潘春梅确实干的有模有样,也就放心了。

    第二天一早,熊贵清还在呼呼大睡,潘春梅就起床了。

    早早的做起了早饭。

    白米粥,油炝小咸菜,馒头。

    余秀华起床后感觉有点不适应。

    以前都是她忙活早饭的,如今儿媳妇干了,自己干点啥啊?!

    她绕好几圈也没找着活。

    还是洗漱等着吃饭吧。

    熊长禄倒是安心的很。

    吃了早饭就去了猪场。

    开年了,猪场还得继续啊!

    年前卖了猪,整个猪场都进行了消杀。

    因为没几天就过年了,熊贵清决定暂时停一下,也让大伙好好过个年,年后再进猪不迟。

    到现在,猪舍还是空的。

    今天开始,猪场的工人们就要在猪场干活了,主要就是打扫卫生。

    把院子里的积雪清除了。

    熊长禄把小四轮弄着,开着去猪场了。

    这玩意拉雪正合适。

    积雪正好往菜园的地里拉,开春后这里就有充足的水分了。

    因为明天要回门,余秀华开始在仓库里翻找,拿出了猪肉、干菜还有烟酒,用纸箱子装着,这就是回门礼了。

    潘春梅一个劲儿的说,“妈,够了,用不了。”

    可老太太还是往多了拿。

    这回门礼要是轻了,会让娘家人挑理的。

    头天都备好,第二天一早,熊贵清就把老弟捅咕醒了,让他帮着起车。

    潘春梅已经烧了一大锅开水了。

    熊贵亮用水桶拎着往吉普车里加水。

    熊贵清则弄了个火盆烤着油底壳。

    知道儿媳妇今天回门,余秀华也早早起来了。

    “妈,您再休息一会儿呗,我一会儿就做好了。”

    “今天你回门还让你做饭?你歇着,拾捣拾捣,一会儿开车回去。”

    “哎,谢谢妈。”

    “谢啥,这孩子!”

    余秀华乐呵呵的做饭去了。

    潘春梅回房换衣服,梳洗打扮起来。

    老妈的早饭刚做好,熊贵清这边吉普车也发动起来了。

    只是弄的外面一片的白烟子。

    吉普车怠速着着火,暖着车,哥俩进屋吃饭。

    饭后,刚刚九点,熊贵清和老弟一起把那台收起来的彩电抬上了车,回门礼也搬上去。

    潘春梅拉着余秀华说道:“妈,我回家看看,晚上回来。”

    “哎呀,不急,在家住两天也行,回来也没啥事。”

    老妈这么说,熊贵清不乐意了。

    那我不是独守空房了?

    “只要你俩愿意,待几天都行。”

    熊长禄拉拉老伴衣袖。

    熊贵清打开车门,让潘春梅坐好,这才缓缓的启动。

    两家离得不远。

    十分钟就到了。

    一下车,潘春梅就喊上了。

    “爸妈,我回来了!”

    吱呀一声,房门开了。

    “哎呀,老闺女!你回来了!”

    倪桂花开门大叫。

    老潘和潘军都跑了出来。

    帮着搬东西。

    “哎呀,咋带这么多东西啊!”

    老潘有责怪的意思。

    倪桂花却说道:“这是姑爷的一点心意,你就别操心了。”

    老潘愣了一下,摇摇头要伸手帮忙。

    潘军抢上来,说道:“爸,我来吧。”

    “爸,我跟大哥俩人就能搬动。”

    18寸彩电连带着大纸箱,很沉。

    一个人说实话,有点费劲儿。

    俩人抬还可以。

    熊贵清和潘军抬电视进屋,老潘和倪桂花潘春梅就搬着回门礼进来。

    车子停在门口,一直着着火。

    “爸妈,这电视放哪儿啊?”

    熊贵清主动问。

    “就放五斗橱上吧。”

    确实,潘家也没地方放啊!

    从箱子里抬出来,再搬到五斗橱上,高是高了点,不过治颈椎啊!

    在屋里缓了半个钟头,就插电打开了。

    稍一调整,屏幕就出图像了。

    此时无线广播的频道只有三个。

    中央一台,中央二台,黑省台。

    其他的频道一概看不着。

    想要看,只能看有线电视,那就要出钱了!

    可在农场,出钱都没地方安装去。

    没有。

    老潘和倪桂花看着清晰的彩色画面,笑的嘴都合不拢了。

    潘军也兴致勃勃的看着。

    “哎呀,赶紧把东西收了。”

    老潘乐了一会儿,才想起来,回门礼还在地上放着呢。

    赶紧招呼倪桂花收东西。

    烟酒留下,猪肉干菜啥的都放到仓房去。

    熊贵清要积极表现,跟着忙前忙后,小嘴也甜,妈爸哥叫的欢着呢。

    过阵隐,倪桂花带着闺女一起做饭。

    当然是煎炒烹炸,拿出了全部手艺。

    其实有好些菜是提前预备好的半成品,所以这顿饭弄得也快。

    十二点准时开席了。

    酒席宴上,熊贵清对大舅哥的情况也问了下。

    潘军说,他还是留在了部队。

    现在部队给他一个上学的机会,他这次回来正好也想问问家里的意见。

    “去,必须去!学指挥还不去?那是妥妥的高级军官!”

    熊贵清大力鼓动大舅哥去上学。

    这也就是八十年代,要是到了九十年代,哪里还有推荐上学的机会啊!

    老潘见姑爷的态度如此坚决,也点点头。

    “我也是这样觉得,既然走职业军人的路,就要继续深造,这样的机会不多。”

    潘军也点着头,认可了他们的说法。

    潘军看着妹妹,问道:“你是啥意见?”

    “我?我的意见跟贵清一样,这个机会难得,一定要抓住。”

    看着妹妹夫唱妇随的样子,潘军点点头。

    他已经听说妹夫的事迹,对这个高考落榜靠养猪发家的人很有好感。

    这不正是他们军人的作风吗?

    不怕艰难困苦,勇往直前。

    这个妹夫不错。

    整个下午,潘家都是在看电视中渡过的。

    这种祥和的景象让熊贵清有点恍惚。

    自家好像一直很忙碌,只有老弟在家的时候把着电视看。

    爸妈好像一直在找事情做。

    这可能就是两家人的不同。

    桌子上的瓜子糖果摆了几盘子。

    大家一边吃着零食,一边看着电视,还偶尔说说自己的事。

    这种惬意随性的感觉正是熊贵清希望的。

    他决定,回家也让爸妈这样。

    猪场还是另外找个人来负责,老爸差不多就退休吧。

    谁知,正这么想着,老潘竟然问起,“你爸到退休的年龄了吧?”

    “嗯,快了。”

    “好像我俩差不多。”

    “正好,你俩都退了一起钓钓鱼,溜溜弯,下下棋啥的,挺好。”

    “你爸能闲得住?”

    老潘有点不信。

    “我爸忙了一辈子,怕还真闲不住。我想着干脆猪场他就别管了,让别人来管。估计他不会放心。”

    “你这话说的,搁我也不放心啊!也不是七老八十了,动不了,只要能动,还是得管点事。”

    “爸,要是你退了,你干点啥啊?”

    “我这手艺算是瞎了,没人继承啊!”

    “要我说啊,你爸退了就去你加工厂,帮你看着,你说咋样?”

    倪桂花抢着说道。

    “也行啊!就怕我爸嫌累。”

    “这话别说那么早,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老潘打断倪桂花的话,他不想给姑爷添麻烦。

    再说了,没准明年这会儿都抱外孙了,哪有功夫去管什么加工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