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争夺进行时
就在熊贵清家被众乡亲围着看稀奇的时候,南北河农场的场部机关大院里,一场激烈的粮油加工厂争夺战已经打响了。
机关会议室里。
关于南北河农场粮油加工厂承包方案的审核正在进行。
这次,参与本次承包竞争的有三人。
一个是粮食科主任科员,原粮油加工厂厂长梁成栋。
他在任两年,对加工厂的生产经营极为熟悉。
对承包后的经营发展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路。
可他反而是第一个被淘汰的。
物资副场长曹建海只说了一句话,就引起了众多场领导的共鸣!
“他要是能干好,为啥两年了还是亏损?”
其他也都点头附和。
事后,梁成栋大骂曹建海过河拆桥不是人,这是后话!
第二個承包人是董荣河,是北安农校的老师,王老中医的女婿。
第三个承包人就是熊贵清,是农场职工,养猪专业户。
“这个董荣河是个什么情况,介绍一下。”
费书记带头发言。
曹建海赶紧接话头。
“董荣河同志的情况我是了解的。他是党员,是农校的老师,现在离职来到农场,就是想要为农场建设做贡献的。”
“嗯。”
费书记抬头看向在座的场级领导们。
“大家觉得呢?”
听书记的意思这就要定了?
倪桂田看向坐在下首的粮食科科长。
粮食科长苏维志咳嗽一声,说道:“各位领导,刚才曹场长已经介绍了董荣河同志的情况,我来说一下熊贵清的情况。”
见没有反对,他继续说道:“三分场的养猪专业户熊贵清同志,一直是农场的标兵,已交售了上千头生猪,有利的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
他瞟了一眼坐在对面的曹建海,继续说道:“熊贵清是从事养殖第一线的同志,也是农场土生土长的职工,而且他根据自己的思路,提交了一份承包方案,我建议大家都看看。”
其实,每个承包人都提供了一个方案,只是粮食科重点推荐了熊贵清。
苏维志不卖力不行啊!
自己在粮食科工作好多年了。
以前那是真吃香,有权利。
可现在?
粮食逐渐的放开了,自己越来越没有权利了。
可以说,他是看着财务科的脸色吃饭的。
你没见前段时间,财务科跟物资科顶牛吗?
结果,物资科败下阵来。
倪桂田卡着资金,说不放就不放,最后还是费书记出面找了赵场长协调,才放了款,不然,物资科分币没有。
昨晚,倪桂田找到了苏维志,把熊贵清的方案塞到了他的手里,让他重点推荐。
这已经不是暗示了,而是明着说。
其实,倪桂田也是没办法了。
一方面是自己的外甥姑爷,另一方面,粮油加工厂赵场长不想放手。
可是还真没有合适的人来接手,重要的是还得干出成绩才行。
这回,熊贵清主动提出要承包,正合了倪桂田和赵场长的心意。
因此也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这不是派个人过去当厂长那么简单,而是要有真才实料。
这份方案倪桂田可是拿给赵场长看过了。
他也对熊贵清的务实很认可。
既然只要把奶牛饲料交到加工厂就能盈利,乳品厂就别瞎掺合了,好好做你的奶粉得了。
让倪桂田私下安排也是赵场长的意思。
只是这事他不能亲自出面。
赵场长见苏维志点题了,就点点头,说道“那大家就看看吧。”
苏维志把手里的一叠资料交给了办公室的办事员。
于是现在人手一份熊贵清的方案。
熊贵清的方案是比较务实的,也是可行的。
赵场长看完之后,点点头。
“不错,这个想法是比较务实的。我看奶粉厂还是搞好自己的主业,多上生产线,其他的辅助工作交给其他的同志比较好。”
一句话定了调子。
负责奶粉厂建设的工业口坐不住了。
工业副场长赵燕芬张张嘴,想要反驳,却找不到合适的借口。
“粮油加工厂虽然在业务上归粮食科管,可它毕竟是工业企业嘛,也是你们工业科的孩子,重复建设没有必要。”
赵场长的话就像是圣旨,没人能反对。
毕竟人家管钱。
费书记见现场讨论的主题变了,就赶紧拉回来。
“咳咳,请同志们回到会议的主题。”
见费书记不高兴了,曹建海像是得到了指令一般,马上转到了承包这件事上。
“董荣河同志也提交了一份方案,”
当然方案的内容大同小异,各有胜场。
也说不上谁的更好。
只是董荣河毕竟是耍笔杆子的,写的更好看些。
于是,双方的焦点反而没有围绕方案说事,而是对双方的管理能力进行了比拼。
曹建海说道:“董荣河同志在校期间,一直是优秀教师,相信承包了管理粮油加工厂,也会是合格的领导者。”
他的话音刚落,倪桂田当仁不让的说道:“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企业的经营者,不是领导干部!如果同志们还不转变观念,还是想当然的认为承包企业只是换个地方当官,那就大错特错了。”
倪桂田毕竟是财务科长,既有财务知识,也有理论水平。
“我相信,梁成栋同志也是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可他不是合格的企业经营者。什么是合格的企业经营者?就是能带着企业挣钱,扭亏为盈,挣钱给职工发工资,而不是找农场借钱发工资。”
“就董荣河同志个人来说,我对他没有任何的成见。”
倪桂田首先表明自己的立场。
“我只是想说,一个在学校多年教书的人,是不是一个好的企业经营者呢?我想,这很难说。也许他是经营天才,一举让加工厂盈利。那么也还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继续亏损。虽然我们是收取承包费的,可我们依然希望加工厂能起死回生!谁都盼望着它好。”
“在各占50的概率里,我们作为领导同志是不是更应该想想,哪个才是合适的?”
“熊贵清同志的底细,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他高中毕业回乡创业,从几头猪开始,一直到现在,每次出栏400头。这样的人是从底层一步步走过来的,他知道创业的艰辛,更懂得如何去经营。在这方面哪个更有经验,更有实力,不是一目了然吗?”
“同志们啊!我们的粮油加工厂是承包出去,不是卖出去。厂子还是我们的,职工还是我们的,设备还是我们的。只是经营资金和管理是别人。厂子经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厂子的职工啊,同志们。也影响我们农场五千多户,一万三千多干部职工的吃饭问题!请大家慎重!”
倪桂田的一番话,让现场一下子静了下来。
以前一直是看热闹的中间派也表情凝重起来。
虽然不管谁承包都跟自己关系不大,可作为能坐在这个会议室里的人,多少都是有些党性原则的,他们也不得不思考起来,这两人谁更合适。
一个是外地人,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跟我有什么关系?!
一个是本地人,不管咋说还有一个人情,至少倪桂田会念我的好啊!
这个熊贵清跟倪桂田之间是啥关系,谁不知道啊?
当初老曹给人家穿小鞋的时候,倪桂田就使了手段,双方差点彻底闹翻。
不过,老曹的心胸让人不耻,确实是小家子气了。
儿女搞对象不成就嫉恨上人家了?
你这样的人也没啥大出息了。
“嗯,老师做了几年?”
赵场长问。
“六年。”
“嗯。”
现场的人一琢磨,一个书呆子能经营企业?
这会儿的人虽然尊重老师,可你得在自己的岗位上。
换岗了,恐怕就另当别论了。
曹建海还想再说几句,拉拉票,可是见费书记有些心不在焉,就知道这轮怕是又输了。
“咱们无记名投票吧,办公室!”
赵场长招呼一声,有办事员拿着空白纸条进来,每人面前放了一张。
“1董荣河,2熊贵清。就写1或者2,现场唱票。”
这很公平吧?!
于是领导们在纸条上写完,又折叠起来,交给办事员。
“现在,开始唱票……”
场部机关会议室里的惊心动魄,熊贵清并不知道。
作为当事人之一的他正在家里忙得焦头烂额。
接待完这些来参观的乡亲,他还得客气把人家送走。
丝毫不敢有一丝的怠慢。
就这样他还提心吊胆呢,生怕自己不小心得罪了谁,到时候再给自己使绊子。
为了接待这些人,熊贵清就用掉了近一条香烟。
好不容易送走了客人,也该吃午饭了。
熊家潘家也借着给这些人开眼的机会,看到了新家电。
最后,潘春梅干脆就让熊贵清把这些家电摆好,结婚就这样了。
等老妈把饭菜端上来的时候,已经下午一点多了。
午饭刚吃到一半,大喇叭就喊他去接电话。
由于吉普车没有启动,他只能走着去办公室。
一出门,眼前一片洁白。
脚下是一片湿滑。
昨天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路面的积雪有十公分厚。
可现在太阳出来了,竟然还有了回暖的趋势。
积雪有点要融化的意思,一脚下去,带着些雪水。
他一步一滑的往办公室去,想着这又是谁来的电话呢?!
机关会议室里。
关于南北河农场粮油加工厂承包方案的审核正在进行。
这次,参与本次承包竞争的有三人。
一个是粮食科主任科员,原粮油加工厂厂长梁成栋。
他在任两年,对加工厂的生产经营极为熟悉。
对承包后的经营发展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路。
可他反而是第一个被淘汰的。
物资副场长曹建海只说了一句话,就引起了众多场领导的共鸣!
“他要是能干好,为啥两年了还是亏损?”
其他也都点头附和。
事后,梁成栋大骂曹建海过河拆桥不是人,这是后话!
第二個承包人是董荣河,是北安农校的老师,王老中医的女婿。
第三个承包人就是熊贵清,是农场职工,养猪专业户。
“这个董荣河是个什么情况,介绍一下。”
费书记带头发言。
曹建海赶紧接话头。
“董荣河同志的情况我是了解的。他是党员,是农校的老师,现在离职来到农场,就是想要为农场建设做贡献的。”
“嗯。”
费书记抬头看向在座的场级领导们。
“大家觉得呢?”
听书记的意思这就要定了?
倪桂田看向坐在下首的粮食科科长。
粮食科长苏维志咳嗽一声,说道:“各位领导,刚才曹场长已经介绍了董荣河同志的情况,我来说一下熊贵清的情况。”
见没有反对,他继续说道:“三分场的养猪专业户熊贵清同志,一直是农场的标兵,已交售了上千头生猪,有利的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
他瞟了一眼坐在对面的曹建海,继续说道:“熊贵清是从事养殖第一线的同志,也是农场土生土长的职工,而且他根据自己的思路,提交了一份承包方案,我建议大家都看看。”
其实,每个承包人都提供了一个方案,只是粮食科重点推荐了熊贵清。
苏维志不卖力不行啊!
自己在粮食科工作好多年了。
以前那是真吃香,有权利。
可现在?
粮食逐渐的放开了,自己越来越没有权利了。
可以说,他是看着财务科的脸色吃饭的。
你没见前段时间,财务科跟物资科顶牛吗?
结果,物资科败下阵来。
倪桂田卡着资金,说不放就不放,最后还是费书记出面找了赵场长协调,才放了款,不然,物资科分币没有。
昨晚,倪桂田找到了苏维志,把熊贵清的方案塞到了他的手里,让他重点推荐。
这已经不是暗示了,而是明着说。
其实,倪桂田也是没办法了。
一方面是自己的外甥姑爷,另一方面,粮油加工厂赵场长不想放手。
可是还真没有合适的人来接手,重要的是还得干出成绩才行。
这回,熊贵清主动提出要承包,正合了倪桂田和赵场长的心意。
因此也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这不是派个人过去当厂长那么简单,而是要有真才实料。
这份方案倪桂田可是拿给赵场长看过了。
他也对熊贵清的务实很认可。
既然只要把奶牛饲料交到加工厂就能盈利,乳品厂就别瞎掺合了,好好做你的奶粉得了。
让倪桂田私下安排也是赵场长的意思。
只是这事他不能亲自出面。
赵场长见苏维志点题了,就点点头,说道“那大家就看看吧。”
苏维志把手里的一叠资料交给了办公室的办事员。
于是现在人手一份熊贵清的方案。
熊贵清的方案是比较务实的,也是可行的。
赵场长看完之后,点点头。
“不错,这个想法是比较务实的。我看奶粉厂还是搞好自己的主业,多上生产线,其他的辅助工作交给其他的同志比较好。”
一句话定了调子。
负责奶粉厂建设的工业口坐不住了。
工业副场长赵燕芬张张嘴,想要反驳,却找不到合适的借口。
“粮油加工厂虽然在业务上归粮食科管,可它毕竟是工业企业嘛,也是你们工业科的孩子,重复建设没有必要。”
赵场长的话就像是圣旨,没人能反对。
毕竟人家管钱。
费书记见现场讨论的主题变了,就赶紧拉回来。
“咳咳,请同志们回到会议的主题。”
见费书记不高兴了,曹建海像是得到了指令一般,马上转到了承包这件事上。
“董荣河同志也提交了一份方案,”
当然方案的内容大同小异,各有胜场。
也说不上谁的更好。
只是董荣河毕竟是耍笔杆子的,写的更好看些。
于是,双方的焦点反而没有围绕方案说事,而是对双方的管理能力进行了比拼。
曹建海说道:“董荣河同志在校期间,一直是优秀教师,相信承包了管理粮油加工厂,也会是合格的领导者。”
他的话音刚落,倪桂田当仁不让的说道:“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企业的经营者,不是领导干部!如果同志们还不转变观念,还是想当然的认为承包企业只是换个地方当官,那就大错特错了。”
倪桂田毕竟是财务科长,既有财务知识,也有理论水平。
“我相信,梁成栋同志也是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可他不是合格的企业经营者。什么是合格的企业经营者?就是能带着企业挣钱,扭亏为盈,挣钱给职工发工资,而不是找农场借钱发工资。”
“就董荣河同志个人来说,我对他没有任何的成见。”
倪桂田首先表明自己的立场。
“我只是想说,一个在学校多年教书的人,是不是一个好的企业经营者呢?我想,这很难说。也许他是经营天才,一举让加工厂盈利。那么也还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继续亏损。虽然我们是收取承包费的,可我们依然希望加工厂能起死回生!谁都盼望着它好。”
“在各占50的概率里,我们作为领导同志是不是更应该想想,哪个才是合适的?”
“熊贵清同志的底细,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他高中毕业回乡创业,从几头猪开始,一直到现在,每次出栏400头。这样的人是从底层一步步走过来的,他知道创业的艰辛,更懂得如何去经营。在这方面哪个更有经验,更有实力,不是一目了然吗?”
“同志们啊!我们的粮油加工厂是承包出去,不是卖出去。厂子还是我们的,职工还是我们的,设备还是我们的。只是经营资金和管理是别人。厂子经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厂子的职工啊,同志们。也影响我们农场五千多户,一万三千多干部职工的吃饭问题!请大家慎重!”
倪桂田的一番话,让现场一下子静了下来。
以前一直是看热闹的中间派也表情凝重起来。
虽然不管谁承包都跟自己关系不大,可作为能坐在这个会议室里的人,多少都是有些党性原则的,他们也不得不思考起来,这两人谁更合适。
一个是外地人,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跟我有什么关系?!
一个是本地人,不管咋说还有一个人情,至少倪桂田会念我的好啊!
这个熊贵清跟倪桂田之间是啥关系,谁不知道啊?
当初老曹给人家穿小鞋的时候,倪桂田就使了手段,双方差点彻底闹翻。
不过,老曹的心胸让人不耻,确实是小家子气了。
儿女搞对象不成就嫉恨上人家了?
你这样的人也没啥大出息了。
“嗯,老师做了几年?”
赵场长问。
“六年。”
“嗯。”
现场的人一琢磨,一个书呆子能经营企业?
这会儿的人虽然尊重老师,可你得在自己的岗位上。
换岗了,恐怕就另当别论了。
曹建海还想再说几句,拉拉票,可是见费书记有些心不在焉,就知道这轮怕是又输了。
“咱们无记名投票吧,办公室!”
赵场长招呼一声,有办事员拿着空白纸条进来,每人面前放了一张。
“1董荣河,2熊贵清。就写1或者2,现场唱票。”
这很公平吧?!
于是领导们在纸条上写完,又折叠起来,交给办事员。
“现在,开始唱票……”
场部机关会议室里的惊心动魄,熊贵清并不知道。
作为当事人之一的他正在家里忙得焦头烂额。
接待完这些来参观的乡亲,他还得客气把人家送走。
丝毫不敢有一丝的怠慢。
就这样他还提心吊胆呢,生怕自己不小心得罪了谁,到时候再给自己使绊子。
为了接待这些人,熊贵清就用掉了近一条香烟。
好不容易送走了客人,也该吃午饭了。
熊家潘家也借着给这些人开眼的机会,看到了新家电。
最后,潘春梅干脆就让熊贵清把这些家电摆好,结婚就这样了。
等老妈把饭菜端上来的时候,已经下午一点多了。
午饭刚吃到一半,大喇叭就喊他去接电话。
由于吉普车没有启动,他只能走着去办公室。
一出门,眼前一片洁白。
脚下是一片湿滑。
昨天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路面的积雪有十公分厚。
可现在太阳出来了,竟然还有了回暖的趋势。
积雪有点要融化的意思,一脚下去,带着些雪水。
他一步一滑的往办公室去,想着这又是谁来的电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