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被激活的生产力
原本平淡无奇的千人农场,因为这次大会变得有所不同了。
三天之内,20个奶牛贷款名额被用完了。
这20户自筹资金一部分,上缴到了农场畜牧科,余款也不用他们操心,直接去银行签字认可就行。
在家里自建牛棚,等着农场统一购买奶牛的到来。
养猪的,除了熊家有400的规模外,其他人家基本都没猪了。
上次被郑好骗了一次,很多人家都不敢养猪了。
或者有些人家已经没钱购买饲料了,哪里还有钱养30头猪啊?!
至于养殖家禽,现在也不是时候。
除了养奶牛的20户,改变最大的就是加工业。
先说于慧勇和何献超。
他俩都是搞饲料加工的。
当初买的是二手的饲料粉碎机。
因为用的是电,虽然挣钱,可也有苦恼。
就是农场总停电,他们的粉碎机经常要停工。
现在不得不寻找不用电的粉碎机。
有没有?
有。
饲料粉碎机454元,配套柴油机990元,合计1444元。
这机器在北安农机公司销售。
他们已经有心购买了,可也担心单位不支持,万一买回来再出现其他的闪失。
你看熊贵清。
王福林在的时候,啥都好。
王福林一走,他就怎么都不对了。
这让很多人都有兔死狐悲的感觉,也不知道自己啥时候也被如此对待。
可见基层干部在下面乱来,影响有多坏!
如今好了,侯主任来了,当众宣布了支持农村加工业,他们俩首当其冲。
至于那1000块的扶持资金,有总比没有好啊!
两人一商量,欢欢喜喜的去找侯主任了。
他们要更新设备,买新机器。
侯勇当然支持。
他拍着两人的肩膀说道:“好好干,我支持你们!去财务室办手续吧。”
两人真的在财务室签字之后,拿到了1000块现金。
他俩拿着钱就往熊家跑。
一个是报喜,一個是借车。
熊贵清见两人这副欢天喜地的样子,鼓励道:“好好干,给大家带个头。”
熊贵清把车钥匙交到何献超手里,“你们自己去,我没时间。”
俩人也不计较,开着熊贵清的吉普往北安去了。
后面陆陆续续的来办公室找侯主任的人很多。
做豆腐这个手艺农场职工会的不少。
以前要么不干,要么小打小闹。
三分场一下子出现了六家豆腐坊。
就在自家的仓房里,改造一下,就开张了。
黄豆换豆腐是农场职工家属的常规操作。
一般是一斤换一斤。
换算一下,就知道做豆腐有多挣钱了。
现在的大豆价格是03元一斤,也就是在三分场的豆腐也是03元一斤。
一斤豆腐就是两块,每块250克。
在城里,手工豆腐一斤024元。
分场的豆腐价格比城里一斤贵了6分。
一斤黄豆能做3斤的卤水豆腐。
如果以物换物,实际上一斤豆腐净赚06元。
所以,所有做豆腐的都喜欢客户拿豆子来换。
因为这些年农场职工手里现金少,他们要么赊账要么用豆子换,反而成全了这些做豆腐的。
当然拿现钱买也行,那就是03元一斤了。
农场人的餐桌很寡淡。
豆腐是一个变相的调味剂。
有时候可以当肉吃。
再说做挂面这事,可不是1000块能解决的。
可就有人家想到干。
于是投资了一万块,购进了挂面机,招了四五个妇女,就干起了小小的挂面厂。
其实农场的粮油加工厂里也能做挂面加工,它针对的是场部的客户。
在公路沿线的一分场,也有职工搞起了挂面加工。
而三分场,因为地处腹地,距离交通干线还有15公里的距离,一直没人这么干。
可好巧不巧的是,三分场有一职工,跟一分场开挂面厂的人是亲戚。
见亲戚干挂面很有钱途,于是他也想干。
还是因为朱龙飞的事,大家伙嘴上不说,心里都打突突。
朱龙飞一死,有了新领导,还公开提出支持加工业,那还有啥犹豫的,马上筹集资金,购进设备,开干。
套路都是一样。
白面换挂面。
只是,这个得要另加点加工费。
一斤面粉换一斤挂面,另收加工费,每斤02元。
实际上,一斤面能做出一斤二三的干挂面,这已经赚了,再收两毛加工费就是纯利润。
来加工挂面的除了三分场外,十四队十二队,西边的二分场,北岗,还有二龙山林场,都往三分场跑。
买挂面的同时,也能带回去几斤豆腐,要是需要时间等待,那么午饭就得在三分场吃了。
于是,原来食堂的大师傅动手了。
他在自己家搞起来私房菜。
摆上两个桌子,开起了饭馆。
有一户人家对粉坊感兴趣。
那是因为他家的一个亲戚有这个手艺。
于是跑去跟侯主任商量,自己能不能干。
“能干,必须干。分场支持你!”
得到了肯定答复,这户职工就在自家的房头拉开了架势,脱土坯盖起了房子。
又在亲戚的指导下,买来了大铁锅和水缸。
土豆粉碎机也买了回来,就等着秋收土豆就开始大干了。
侯勇来到三分场仅仅半个月,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整个分场家属区各种机器的轰鸣声,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感觉。
侯勇在家属区巡视,看着这些变化,他心里很是激动。
他确实没有想到,开一个会,资金扶持一下,就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那天,熊贵清拿着一张纸来找他,跟侯勇说了半天的想法。
他是很怀疑的。
这些办法行吗?
可是,侯勇是个有抱负的人,虽说已经四十了。
好在他如今被提了正科,否则这个坎就迈不过去了。
他现在需要成绩,需要能拿得出手的成绩。
熊贵清就给他成绩。
“就算这些主意可行,可是没有钱咋办?”
分场连队没有财务权,他们的工资都是农场发,分场只负责农业生产,粮食下来了也得上缴,销售粮食的事有粮食科,分场没有自主权。
想要做出成绩,除了粮食产量外,其他的就得自己想办法。
对于没钱的事,熊贵清为了给他做政绩,只能自己先垫上。
熊贵清以个人的名义借给三分场5万块,侯勇承诺87年年底归还。
按照不同的项目扶持资金的规模也不同。
比如何献超和于慧勇,每家1000块就足够了。
而挂面厂1000块就太少,分场扶持了5000。
豆腐坊扶持1000,粉坊扶持1万。
开饭店的,也按照1000块扶持。
一时间,三分场的经济一下子就搞活了。
老潘的钳工房也得到了支持。
他大量购进了镀锌铁皮,为这些加工户制作了大量的桶,盆,管道等等,也赚了不少。
三分场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巨变,这让农场的高层都很惊奇。
尤其是农场赵场长。
他没想到,这个侯勇在搞经济方面这么有能力。
于是带着机关各相关科室到三分场实地考察。
侯勇一路陪同。
当他们走进何献超的家,看到轰隆隆高效运转的机器,赵场长点点头,又仔细的询问了加工的成本,利润,加工量等等情况。
何献超早就得到了通知,他有了心理准备,只要照实说就行。
这他还真没撒谎。
挣钱吗?
挣钱,就是有一部分没有现钱,要么赊账,要么拿东西抵账,他要转到手才能换现。
又去了老韩家豆腐坊。
家里的豆腐早就卖完了。
一进屋,见韩家人都在,赵场长就问了些问题。
豆腐咋卖的?多少钱一斤啊?
用黄豆咋换啊?
能挣多少啊?
问的细,就是为了防止有人作弊。
又进了仓房改建的豆腐坊里,看着湿漉漉的现场,闻着浓浓的豆腐味道。
赵场长点点头,这玩意假不了。
大家又依次去了挂面加工厂和粉坊。
挂面厂的状况很多人都熟悉,他们在场部经常去粮油加工厂视察,对这样的环境熟悉。
一进院子就闻到了一股浓浓的面粉味。
再看院子里的木架上,挂着一排排长长的面条,在阳光下透着亮。
屋里子的机器咣当咣当的运转着。
有几个妇女穿着白大褂,戴着白帽子,举着一杆杆的挂面从厂房里走出来,把挂面晾晒起来。
这繁忙的场景,让参观的人都不好意思去打扰。
粉坊的设备已经到位,因为没有原料,所以还没有开工。
这家职工还是扳着手指头跟赵场长算账。
干粉条现在的价格是092一斤。
土豆006元一斤。
跟现在的经验,6斤土豆能出1斤粉条。
也就是说一斤粉条的成本036元,再加上水电和人工费01元,一斤粉条的成本在046元。
毛利有046元,半对半的利。
赵场长一听,眉开眼笑,连声说好。
又询问分场有没有种土豆?
附近有没有原料等等具体问题。
这些加工户参观之后,各科室人员都点头,认可了现在三分场的发展模式。
最后去参观的是熊贵清的养猪场。
这就是重头戏了。
在参观的人群中,有一人正是倪桂田。
他一直跟着队伍,不显山不露水的,可没人能无视他的存在。
熊贵清这边早就做好了准备。
工人们都在打扫卫生,就是做做样子也得做。
熊长禄熊贵清爷俩见参观的队伍过来,就扯扯衣襟,主动迎了过去。
一阵寒暄之后,由熊长禄带路,领着众人进入猪场参观。
熊贵清跟队伍中的倪桂田对视一眼,没有说话。
跟随队伍的一人,手里拿着照相机咔咔的拍照,还不停的做着记录。
熊贵清知道这应该是宣传口的人。
一圈走下来,赵场长非常满意。
他站在猪舍的门口,侃侃而谈。
大谈特谈农场要搞多种经营,多条腿走里的经营思路,要把农场的经济搞上去。
三天之内,20个奶牛贷款名额被用完了。
这20户自筹资金一部分,上缴到了农场畜牧科,余款也不用他们操心,直接去银行签字认可就行。
在家里自建牛棚,等着农场统一购买奶牛的到来。
养猪的,除了熊家有400的规模外,其他人家基本都没猪了。
上次被郑好骗了一次,很多人家都不敢养猪了。
或者有些人家已经没钱购买饲料了,哪里还有钱养30头猪啊?!
至于养殖家禽,现在也不是时候。
除了养奶牛的20户,改变最大的就是加工业。
先说于慧勇和何献超。
他俩都是搞饲料加工的。
当初买的是二手的饲料粉碎机。
因为用的是电,虽然挣钱,可也有苦恼。
就是农场总停电,他们的粉碎机经常要停工。
现在不得不寻找不用电的粉碎机。
有没有?
有。
饲料粉碎机454元,配套柴油机990元,合计1444元。
这机器在北安农机公司销售。
他们已经有心购买了,可也担心单位不支持,万一买回来再出现其他的闪失。
你看熊贵清。
王福林在的时候,啥都好。
王福林一走,他就怎么都不对了。
这让很多人都有兔死狐悲的感觉,也不知道自己啥时候也被如此对待。
可见基层干部在下面乱来,影响有多坏!
如今好了,侯主任来了,当众宣布了支持农村加工业,他们俩首当其冲。
至于那1000块的扶持资金,有总比没有好啊!
两人一商量,欢欢喜喜的去找侯主任了。
他们要更新设备,买新机器。
侯勇当然支持。
他拍着两人的肩膀说道:“好好干,我支持你们!去财务室办手续吧。”
两人真的在财务室签字之后,拿到了1000块现金。
他俩拿着钱就往熊家跑。
一个是报喜,一個是借车。
熊贵清见两人这副欢天喜地的样子,鼓励道:“好好干,给大家带个头。”
熊贵清把车钥匙交到何献超手里,“你们自己去,我没时间。”
俩人也不计较,开着熊贵清的吉普往北安去了。
后面陆陆续续的来办公室找侯主任的人很多。
做豆腐这个手艺农场职工会的不少。
以前要么不干,要么小打小闹。
三分场一下子出现了六家豆腐坊。
就在自家的仓房里,改造一下,就开张了。
黄豆换豆腐是农场职工家属的常规操作。
一般是一斤换一斤。
换算一下,就知道做豆腐有多挣钱了。
现在的大豆价格是03元一斤,也就是在三分场的豆腐也是03元一斤。
一斤豆腐就是两块,每块250克。
在城里,手工豆腐一斤024元。
分场的豆腐价格比城里一斤贵了6分。
一斤黄豆能做3斤的卤水豆腐。
如果以物换物,实际上一斤豆腐净赚06元。
所以,所有做豆腐的都喜欢客户拿豆子来换。
因为这些年农场职工手里现金少,他们要么赊账要么用豆子换,反而成全了这些做豆腐的。
当然拿现钱买也行,那就是03元一斤了。
农场人的餐桌很寡淡。
豆腐是一个变相的调味剂。
有时候可以当肉吃。
再说做挂面这事,可不是1000块能解决的。
可就有人家想到干。
于是投资了一万块,购进了挂面机,招了四五个妇女,就干起了小小的挂面厂。
其实农场的粮油加工厂里也能做挂面加工,它针对的是场部的客户。
在公路沿线的一分场,也有职工搞起了挂面加工。
而三分场,因为地处腹地,距离交通干线还有15公里的距离,一直没人这么干。
可好巧不巧的是,三分场有一职工,跟一分场开挂面厂的人是亲戚。
见亲戚干挂面很有钱途,于是他也想干。
还是因为朱龙飞的事,大家伙嘴上不说,心里都打突突。
朱龙飞一死,有了新领导,还公开提出支持加工业,那还有啥犹豫的,马上筹集资金,购进设备,开干。
套路都是一样。
白面换挂面。
只是,这个得要另加点加工费。
一斤面粉换一斤挂面,另收加工费,每斤02元。
实际上,一斤面能做出一斤二三的干挂面,这已经赚了,再收两毛加工费就是纯利润。
来加工挂面的除了三分场外,十四队十二队,西边的二分场,北岗,还有二龙山林场,都往三分场跑。
买挂面的同时,也能带回去几斤豆腐,要是需要时间等待,那么午饭就得在三分场吃了。
于是,原来食堂的大师傅动手了。
他在自己家搞起来私房菜。
摆上两个桌子,开起了饭馆。
有一户人家对粉坊感兴趣。
那是因为他家的一个亲戚有这个手艺。
于是跑去跟侯主任商量,自己能不能干。
“能干,必须干。分场支持你!”
得到了肯定答复,这户职工就在自家的房头拉开了架势,脱土坯盖起了房子。
又在亲戚的指导下,买来了大铁锅和水缸。
土豆粉碎机也买了回来,就等着秋收土豆就开始大干了。
侯勇来到三分场仅仅半个月,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整个分场家属区各种机器的轰鸣声,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感觉。
侯勇在家属区巡视,看着这些变化,他心里很是激动。
他确实没有想到,开一个会,资金扶持一下,就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那天,熊贵清拿着一张纸来找他,跟侯勇说了半天的想法。
他是很怀疑的。
这些办法行吗?
可是,侯勇是个有抱负的人,虽说已经四十了。
好在他如今被提了正科,否则这个坎就迈不过去了。
他现在需要成绩,需要能拿得出手的成绩。
熊贵清就给他成绩。
“就算这些主意可行,可是没有钱咋办?”
分场连队没有财务权,他们的工资都是农场发,分场只负责农业生产,粮食下来了也得上缴,销售粮食的事有粮食科,分场没有自主权。
想要做出成绩,除了粮食产量外,其他的就得自己想办法。
对于没钱的事,熊贵清为了给他做政绩,只能自己先垫上。
熊贵清以个人的名义借给三分场5万块,侯勇承诺87年年底归还。
按照不同的项目扶持资金的规模也不同。
比如何献超和于慧勇,每家1000块就足够了。
而挂面厂1000块就太少,分场扶持了5000。
豆腐坊扶持1000,粉坊扶持1万。
开饭店的,也按照1000块扶持。
一时间,三分场的经济一下子就搞活了。
老潘的钳工房也得到了支持。
他大量购进了镀锌铁皮,为这些加工户制作了大量的桶,盆,管道等等,也赚了不少。
三分场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巨变,这让农场的高层都很惊奇。
尤其是农场赵场长。
他没想到,这个侯勇在搞经济方面这么有能力。
于是带着机关各相关科室到三分场实地考察。
侯勇一路陪同。
当他们走进何献超的家,看到轰隆隆高效运转的机器,赵场长点点头,又仔细的询问了加工的成本,利润,加工量等等情况。
何献超早就得到了通知,他有了心理准备,只要照实说就行。
这他还真没撒谎。
挣钱吗?
挣钱,就是有一部分没有现钱,要么赊账,要么拿东西抵账,他要转到手才能换现。
又去了老韩家豆腐坊。
家里的豆腐早就卖完了。
一进屋,见韩家人都在,赵场长就问了些问题。
豆腐咋卖的?多少钱一斤啊?
用黄豆咋换啊?
能挣多少啊?
问的细,就是为了防止有人作弊。
又进了仓房改建的豆腐坊里,看着湿漉漉的现场,闻着浓浓的豆腐味道。
赵场长点点头,这玩意假不了。
大家又依次去了挂面加工厂和粉坊。
挂面厂的状况很多人都熟悉,他们在场部经常去粮油加工厂视察,对这样的环境熟悉。
一进院子就闻到了一股浓浓的面粉味。
再看院子里的木架上,挂着一排排长长的面条,在阳光下透着亮。
屋里子的机器咣当咣当的运转着。
有几个妇女穿着白大褂,戴着白帽子,举着一杆杆的挂面从厂房里走出来,把挂面晾晒起来。
这繁忙的场景,让参观的人都不好意思去打扰。
粉坊的设备已经到位,因为没有原料,所以还没有开工。
这家职工还是扳着手指头跟赵场长算账。
干粉条现在的价格是092一斤。
土豆006元一斤。
跟现在的经验,6斤土豆能出1斤粉条。
也就是说一斤粉条的成本036元,再加上水电和人工费01元,一斤粉条的成本在046元。
毛利有046元,半对半的利。
赵场长一听,眉开眼笑,连声说好。
又询问分场有没有种土豆?
附近有没有原料等等具体问题。
这些加工户参观之后,各科室人员都点头,认可了现在三分场的发展模式。
最后去参观的是熊贵清的养猪场。
这就是重头戏了。
在参观的人群中,有一人正是倪桂田。
他一直跟着队伍,不显山不露水的,可没人能无视他的存在。
熊贵清这边早就做好了准备。
工人们都在打扫卫生,就是做做样子也得做。
熊长禄熊贵清爷俩见参观的队伍过来,就扯扯衣襟,主动迎了过去。
一阵寒暄之后,由熊长禄带路,领着众人进入猪场参观。
熊贵清跟队伍中的倪桂田对视一眼,没有说话。
跟随队伍的一人,手里拿着照相机咔咔的拍照,还不停的做着记录。
熊贵清知道这应该是宣传口的人。
一圈走下来,赵场长非常满意。
他站在猪舍的门口,侃侃而谈。
大谈特谈农场要搞多种经营,多条腿走里的经营思路,要把农场的经济搞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