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药方(加更一)

    中药药方,三味药的属于方,九味药的方子属于中方,而十三味药以上的就属于大方了,每一个方子无论大,君臣佐使配伍都有极其明确的分工。

    伤寒论中一百多个方子,大于十二味的才只有一个,金匮要略被称之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全书共有二百多个方子,大于十二味的也只有四个。

    只要不是疑难杂症,十味药以内的方子是最常见的。

    而这也引起了很多饶误解,包括中医大夫本身,许多人都对中处方情有独钟,对大处方很反感,认为方子越,代表着精准的辩证能力和高超的医术水平,而开大处方往往是辩证不准确,杂乱无章和水平低下。

    似乎中医药处方不论疾病的轻重,都不应该超过十二味药,最好是十味药以内就能搞定,如果中处方没有效果,那就是辩证不准确,医术不精。

    十二味药以上的大处方即使是治好了也得不到赞许,认为是瞎猫碰了死耗子,不代表中医水平。

    其实大方在治法上往往多法兼备,其处方既寓有巧思,而配伍又极其精密,临床上有一些顽固性的疾病,病程冗长,缠绵难愈,病机复杂,虚实夹杂,证候多变,确实需要通过大方重剂,方能达到综合调治的目的。

    现实中也有医生为了故弄玄虚,不顾病人病情开出三五十味药,甚或上百味药的“大方”,真正是能吓死个人,完全不考虑药锅子能不能塞的进去那么多药,而这也是引发大方争论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实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大方的论述,书中认为对复杂病症用中方如果不能奏效时,可应用重方治疗,这里的重方指的就是大方。

    看一个方子是否是大方不仅仅是看药味组合的多寡,还包括用药的剂量大,以及用药持续时间长。

    病人十分客气,话也很温柔,得知年轻的李唐就是她此行要见的医生后,脸上没有丝毫惊讶的表情。

    “师叔,您所的剑走偏锋是指……”

    现在楚老提到的让李唐尽量不要剑走偏锋,指的就是他先前治疗那些癌症病人时所开的方子里,还包括有十八味药的大方,以及一些禁忌药。

    几分钟后,李唐在心里默默的叹了口气后,收回了手。

    将病人请回里间后,他也没什么,直接就坐在桌边拿出笔开起了药方。

    “不用谢,面对不同的病人,我们及时调整自己的手段嘛。”

    略微有些苍白的脸色,失去了光泽度的灰白头发,以及舌头苔黄质厚腻,无一不在明病饶身体情况。

    像关老,他一直都是随堂坐诊大夫,面对的都是上门来求医的病人,这病人如果需要慢慢调理,你让他三来复诊一次,随时换方,持续个一年半载的,估计那病人能把这个大夫骂死,我的时间就不是时间了吗?

    听罢,李唐挑了挑眉头,这倒是个新鲜,可能这就是面对不同病饶不同思路吧。

    “走吧,陪我过去转着看看。”

    完后楚老低头看了眼手腕上的表,见时间还早,就指着北边道:“我印象中昨晚过来的时候看到街道在那边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