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太后的波斯困境(下)
卡瓦德的儿子库斯老一世即位之后,对贵族又开始不满了。为了解决军队的问题,库斯老亲自去调查,结果却发现,自己的“大军”,其实近乎是个空壳子。
贵族们理论上应该承担义务,给国家提供军队,但他们整天以次充好,经常拿完全没有训练的农民充数,导致步兵极其脆弱。
连波斯人一向依赖的骑兵,都出现了各种问题:有些士兵拿到手的薪水,被贵族扣的只剩下十分之一;有人领了骑兵的补贴,但连战马都没有,钱也不知道去哪了;还有的贵族名义上是骑兵,但库斯老亲自去检查,却发现他连骑马都不会。
一些贵族还雇佣廉价的游牧骑手,然后作为“重装骑兵”转给大王,从中赚取差价。波斯人一向引以为豪的铁甲骑兵,都成这个样子了……
库斯老于是再次试图向大贵族下手。除了祭司和新兴的文官,他还成功拉拢了下层军事贵族,也就是“德赫干”的支持,通过他们获取重骑兵。
借着这些支持,库思老调查了全国的土地,进行造册。他废除了贵族和祭司们的免税特权,要求土地的所有者都要按照地产缴纳赋税。还派亲信,深入各个贵族的行省,统计人口,调查农业和商业收入,设立统一的税收。
通过库斯老和继任者霍尔木兹的努力,这套制度总算得到了推行。父子俩修建了一些大型水利工程,把开垦的国有土地给农民耕种。普通人的赋税压力,在这个过程中也减轻了。
当然,这也再次引起了贵族的强烈不满。
之前那些军事方面的事情,大家还能容忍。但动了税收,就不行了。大贵族们渐渐不能忍受,再次串通起来,指责“万王之王强征人民的财产”,并图谋叛乱,推翻大王。
双方的矛盾在霍尔木兹任上完全爆发。
霍尔木兹比他爷爷坚定的多,为了镇压叛乱,不惜大规模清洗贵族和高级祭司,据说前后处决了一万三千多人。然而,国王的军队兵弱不堪战,再次在战场上被击败,霍尔木兹本人之后也死于宫变。
他的儿子库斯老二世匆忙出奔罗马,后来借了罗马兵,击败了叛乱的贵族们,才得以复辟。
改革也因此没能彻底推行。唯一的好处是,虽然很多人认为霍尔木兹是个残暴昏庸的统治者,但他在民间的名声却意外地很不错。哪怕到了天方教时代,都还有不少故事流传。
义父吐槽说,他怀疑这些波斯人是不是有点问题,怎么一到关键的时候就掉链子。
但郭康却明白巴西尔的意思。
海伦娜太后的那些招数虽然看着好用,但其实跟当年的万王之王们,面对着同样的困境。她当然可以挑起贵族的内斗,利用不同势力的矛盾纵横捭阖,把事情向自己需要的方向引导。但就算贵族们颟顸愚钝,反应太慢,利益的变化也早晚会被他们感觉到。
如果不继续推行,就会浅尝辄止,没什么效果;如果继续推行,那迟早要和这些人打起来。
而这个时候,不管之前借用了什么势力,都难说是不是可靠。自己能打,可以压制叛乱,才是最重要的能力。
在这个基础上,如果战斗力更强,当然就更好——纷乱结束的越快,对国家的破坏就越小。镇压这次贵族叛乱,应该也是这个思路。
义父对郭康的分析非常赞赏,说他比自己当年强多了。那时候,会议上,巴西尔问他的想法,结果他一句有用的都说不出来。大汗很是无语,还疑惑他们家的后人怎么成这样了。要是郭康当时在场,肯定比他表现的好。
郭康一直觉得,义父太过赞他了。但想一想他所说的这些事,感觉也是没办法。
郭家的先祖郭盖,后来的领头人郭砥等,都是汗廷里“诸葛亮”似的人物。可以说,之前他家一向是以深谋远虑、老成持重出名的。
结果突然出来个郭大侠,搞的大汗都受不住。估计巴西尔三世,当时满脑子都是“我的文化顾问呢?怎么成这样了?”
也是因为如此,郭大侠其实很重视“文化人”,对于家族,他一辈子的理想,就是家里能再出来个郭盖那样有文化有谋略的人。
郭康自己,其实是没什么信心的。他觉得,自己那点“穿越者加成”过于偏科,文化水平和智力,在这儿其实也算不上出众——被义母戏弄的时候,他的表现也不比憨厚的老爹好多少。
总不能说,比脱欢他们的脑子转得快,就算有文化吧?那这要求也太低了……
但是,对于郭大侠来说,这就已经足够了。
他只对郭康的练功有要求,其他的事儿基本一概不约束。对于郭康搞器械、蒸汽之类,也觉得这是好事。
在义父的思维里,没文化的人搞其他乱七八糟的研究,叫不务正业;但他家康儿,起码是和岳父、夫人一个等级的文化人,搞些神学研究,那叫雅兴。而且,他这么聪明,说不定还真的能有用呢?
实际上,郭康的姐姐郭破奴,才更像父亲。她也是那种心思比较……质朴,但就是很能打的人。可惜的是,郭大侠没多少追求孩子“类己”的情怀,反而天天想着要有文化。
郭康甚至怀疑过,姐姐跟他的矛盾,是不是就这么来的。
他倒是对这些人没什么成见。对紫帐汗国来说,能打是一切的根基,要是活都活不下来,也没什么文化可言了。
“安答战争”最后的解决,也和巴西尔说的一样,依靠的是绝对的武力。
得益于之前的充分准备,从大都和新罗马尼亚出发的大军,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就彻底摧毁了乌合云集的贵族联军。
汗廷众人认为,太后面对的波斯难题,最终还是需要罗马解法。巴西尔有计划地用极其残酷的方式,处置这些背叛了誓言的前“安答”们。参与叛乱的贵族,都被倒挂着,用石头悬颈的方式勒死。
他们的家族里,所有高于车轮的人,都被宣布为有罪,按照紫帐国教、拜上帝教的教义,钉死在十字架上。
汗廷认为,这些人再次犯下的罪孽,让曾经为他们赎罪的天兄白死了一次。所以,他们必须用同样的方式,以自己的血洗刷罪恶,才能被天兄原谅。
战后,军团士兵们在前往贝尔格莱德的大道上,竖起了上千座十字架,让周围的人震撼不已。这些遗迹,直到郭康几年前,被义父带着四处旅行时,还能看到。
而另一方面,大汗对于及时投降的人,则十分宽厚。数十名腿快的贵族因此被赦免,还被赏赐了位于大都附近的庄园,迁居到这个更富裕的地方。
而且,汗廷一直到处宣传,只针对这些叛变的州府级贵族,不追究被挟持参与的骑士和平民。只要愿意遵守规定,骑士们甚至可以保留自己的领地和特权。
巴西尔和郭砥等人,制定了一套详细的规则,规定骑士的行政、军事权力,和服役、听从管理的义务。
他们被统一授予“罗马骑士”的称号,不需要经过任何领主作为中间人,直接从汗廷受封。平时,接受所在地的州府流官管辖。
表现出色的骑士,可以调动到更富裕的采邑,甚至直接来大都汗廷任职。由于很多人领地上并不富裕,作为削减一部分税收特权的补偿,汗廷会仔细考察他们领地的产出,削减按照原有法令,需要提供的扈从、步兵数量,降低他们的财务压力。
根据他们的表现,州府还会进行考核,按照贡献高低,发放薪俸作为补贴。
为了让当地人放心,还没结婚的巴西尔,直接在进军路上,娶了一个塞尔维亚骑士的女儿。这也是紫帐历代,唯一一位不是希腊人的皇后。
她在汗廷里并不怎么显眼,一直默默无闻地照顾丈夫和孩子,甚少参与政事。据说,郭砥去世的时候,巴西尔还在叙利亚前线。大臣们把皇后请出来,让她主持朝会。
结果,面对送上来的文件,皇后看了看郭砥之前的位子,在宝座上直接哭了出来,说老彼得不在,这么重要的事要是出错了,该怎么办啊。
后来,这件事传了出去,甚至成了个典故。大家纷纷用“老彼得不在”,形容无人能够拍板的窘境。
不过,这位皇后倒是很高寿。巴西尔去世后,她就搬进了大都的一家修女院静修。可能是性格恬淡,脾气也好,之后她一直生活得很平静,直到现在都还在那里。
从结果看,在塞尔维亚的改革确实很成功。由于赋税一下少了一大半,当地民间甚至出现了“移除贵族,罗马伟大”的口号,号召大家给军团带路,抓捕那些试图逃进山里的贵族。
获利的新骑士阶层,也成了汗廷最坚定的支持者——他们十分清楚,只要贵族们打回来,瓜分了贵族领地的自己,肯定是第一个完蛋的。
当然,其他敌对国家,就没有这么欢迎了。
对贵族的处置,让周围的波兰、匈牙利等都极为震惊。汗廷事后分析,认为是这种刑罚让蛮族十分惊惧,觉得罗马又回来了。
各国再次组成了十字军,扬言要攻下大都,消灭异端。不过,这反而让内战后的汗廷更加团结起来。连希腊贵族们,都吓得纷纷参军,要去保卫家园。
巴西尔本人,也在之后反击攻入匈牙利时,打出了威名,证明了自己的理论。
一直不知道怎么断章好,这回只好写长一点……
本章完
贵族们理论上应该承担义务,给国家提供军队,但他们整天以次充好,经常拿完全没有训练的农民充数,导致步兵极其脆弱。
连波斯人一向依赖的骑兵,都出现了各种问题:有些士兵拿到手的薪水,被贵族扣的只剩下十分之一;有人领了骑兵的补贴,但连战马都没有,钱也不知道去哪了;还有的贵族名义上是骑兵,但库斯老亲自去检查,却发现他连骑马都不会。
一些贵族还雇佣廉价的游牧骑手,然后作为“重装骑兵”转给大王,从中赚取差价。波斯人一向引以为豪的铁甲骑兵,都成这个样子了……
库斯老于是再次试图向大贵族下手。除了祭司和新兴的文官,他还成功拉拢了下层军事贵族,也就是“德赫干”的支持,通过他们获取重骑兵。
借着这些支持,库思老调查了全国的土地,进行造册。他废除了贵族和祭司们的免税特权,要求土地的所有者都要按照地产缴纳赋税。还派亲信,深入各个贵族的行省,统计人口,调查农业和商业收入,设立统一的税收。
通过库斯老和继任者霍尔木兹的努力,这套制度总算得到了推行。父子俩修建了一些大型水利工程,把开垦的国有土地给农民耕种。普通人的赋税压力,在这个过程中也减轻了。
当然,这也再次引起了贵族的强烈不满。
之前那些军事方面的事情,大家还能容忍。但动了税收,就不行了。大贵族们渐渐不能忍受,再次串通起来,指责“万王之王强征人民的财产”,并图谋叛乱,推翻大王。
双方的矛盾在霍尔木兹任上完全爆发。
霍尔木兹比他爷爷坚定的多,为了镇压叛乱,不惜大规模清洗贵族和高级祭司,据说前后处决了一万三千多人。然而,国王的军队兵弱不堪战,再次在战场上被击败,霍尔木兹本人之后也死于宫变。
他的儿子库斯老二世匆忙出奔罗马,后来借了罗马兵,击败了叛乱的贵族们,才得以复辟。
改革也因此没能彻底推行。唯一的好处是,虽然很多人认为霍尔木兹是个残暴昏庸的统治者,但他在民间的名声却意外地很不错。哪怕到了天方教时代,都还有不少故事流传。
义父吐槽说,他怀疑这些波斯人是不是有点问题,怎么一到关键的时候就掉链子。
但郭康却明白巴西尔的意思。
海伦娜太后的那些招数虽然看着好用,但其实跟当年的万王之王们,面对着同样的困境。她当然可以挑起贵族的内斗,利用不同势力的矛盾纵横捭阖,把事情向自己需要的方向引导。但就算贵族们颟顸愚钝,反应太慢,利益的变化也早晚会被他们感觉到。
如果不继续推行,就会浅尝辄止,没什么效果;如果继续推行,那迟早要和这些人打起来。
而这个时候,不管之前借用了什么势力,都难说是不是可靠。自己能打,可以压制叛乱,才是最重要的能力。
在这个基础上,如果战斗力更强,当然就更好——纷乱结束的越快,对国家的破坏就越小。镇压这次贵族叛乱,应该也是这个思路。
义父对郭康的分析非常赞赏,说他比自己当年强多了。那时候,会议上,巴西尔问他的想法,结果他一句有用的都说不出来。大汗很是无语,还疑惑他们家的后人怎么成这样了。要是郭康当时在场,肯定比他表现的好。
郭康一直觉得,义父太过赞他了。但想一想他所说的这些事,感觉也是没办法。
郭家的先祖郭盖,后来的领头人郭砥等,都是汗廷里“诸葛亮”似的人物。可以说,之前他家一向是以深谋远虑、老成持重出名的。
结果突然出来个郭大侠,搞的大汗都受不住。估计巴西尔三世,当时满脑子都是“我的文化顾问呢?怎么成这样了?”
也是因为如此,郭大侠其实很重视“文化人”,对于家族,他一辈子的理想,就是家里能再出来个郭盖那样有文化有谋略的人。
郭康自己,其实是没什么信心的。他觉得,自己那点“穿越者加成”过于偏科,文化水平和智力,在这儿其实也算不上出众——被义母戏弄的时候,他的表现也不比憨厚的老爹好多少。
总不能说,比脱欢他们的脑子转得快,就算有文化吧?那这要求也太低了……
但是,对于郭大侠来说,这就已经足够了。
他只对郭康的练功有要求,其他的事儿基本一概不约束。对于郭康搞器械、蒸汽之类,也觉得这是好事。
在义父的思维里,没文化的人搞其他乱七八糟的研究,叫不务正业;但他家康儿,起码是和岳父、夫人一个等级的文化人,搞些神学研究,那叫雅兴。而且,他这么聪明,说不定还真的能有用呢?
实际上,郭康的姐姐郭破奴,才更像父亲。她也是那种心思比较……质朴,但就是很能打的人。可惜的是,郭大侠没多少追求孩子“类己”的情怀,反而天天想着要有文化。
郭康甚至怀疑过,姐姐跟他的矛盾,是不是就这么来的。
他倒是对这些人没什么成见。对紫帐汗国来说,能打是一切的根基,要是活都活不下来,也没什么文化可言了。
“安答战争”最后的解决,也和巴西尔说的一样,依靠的是绝对的武力。
得益于之前的充分准备,从大都和新罗马尼亚出发的大军,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就彻底摧毁了乌合云集的贵族联军。
汗廷众人认为,太后面对的波斯难题,最终还是需要罗马解法。巴西尔有计划地用极其残酷的方式,处置这些背叛了誓言的前“安答”们。参与叛乱的贵族,都被倒挂着,用石头悬颈的方式勒死。
他们的家族里,所有高于车轮的人,都被宣布为有罪,按照紫帐国教、拜上帝教的教义,钉死在十字架上。
汗廷认为,这些人再次犯下的罪孽,让曾经为他们赎罪的天兄白死了一次。所以,他们必须用同样的方式,以自己的血洗刷罪恶,才能被天兄原谅。
战后,军团士兵们在前往贝尔格莱德的大道上,竖起了上千座十字架,让周围的人震撼不已。这些遗迹,直到郭康几年前,被义父带着四处旅行时,还能看到。
而另一方面,大汗对于及时投降的人,则十分宽厚。数十名腿快的贵族因此被赦免,还被赏赐了位于大都附近的庄园,迁居到这个更富裕的地方。
而且,汗廷一直到处宣传,只针对这些叛变的州府级贵族,不追究被挟持参与的骑士和平民。只要愿意遵守规定,骑士们甚至可以保留自己的领地和特权。
巴西尔和郭砥等人,制定了一套详细的规则,规定骑士的行政、军事权力,和服役、听从管理的义务。
他们被统一授予“罗马骑士”的称号,不需要经过任何领主作为中间人,直接从汗廷受封。平时,接受所在地的州府流官管辖。
表现出色的骑士,可以调动到更富裕的采邑,甚至直接来大都汗廷任职。由于很多人领地上并不富裕,作为削减一部分税收特权的补偿,汗廷会仔细考察他们领地的产出,削减按照原有法令,需要提供的扈从、步兵数量,降低他们的财务压力。
根据他们的表现,州府还会进行考核,按照贡献高低,发放薪俸作为补贴。
为了让当地人放心,还没结婚的巴西尔,直接在进军路上,娶了一个塞尔维亚骑士的女儿。这也是紫帐历代,唯一一位不是希腊人的皇后。
她在汗廷里并不怎么显眼,一直默默无闻地照顾丈夫和孩子,甚少参与政事。据说,郭砥去世的时候,巴西尔还在叙利亚前线。大臣们把皇后请出来,让她主持朝会。
结果,面对送上来的文件,皇后看了看郭砥之前的位子,在宝座上直接哭了出来,说老彼得不在,这么重要的事要是出错了,该怎么办啊。
后来,这件事传了出去,甚至成了个典故。大家纷纷用“老彼得不在”,形容无人能够拍板的窘境。
不过,这位皇后倒是很高寿。巴西尔去世后,她就搬进了大都的一家修女院静修。可能是性格恬淡,脾气也好,之后她一直生活得很平静,直到现在都还在那里。
从结果看,在塞尔维亚的改革确实很成功。由于赋税一下少了一大半,当地民间甚至出现了“移除贵族,罗马伟大”的口号,号召大家给军团带路,抓捕那些试图逃进山里的贵族。
获利的新骑士阶层,也成了汗廷最坚定的支持者——他们十分清楚,只要贵族们打回来,瓜分了贵族领地的自己,肯定是第一个完蛋的。
当然,其他敌对国家,就没有这么欢迎了。
对贵族的处置,让周围的波兰、匈牙利等都极为震惊。汗廷事后分析,认为是这种刑罚让蛮族十分惊惧,觉得罗马又回来了。
各国再次组成了十字军,扬言要攻下大都,消灭异端。不过,这反而让内战后的汗廷更加团结起来。连希腊贵族们,都吓得纷纷参军,要去保卫家园。
巴西尔本人,也在之后反击攻入匈牙利时,打出了威名,证明了自己的理论。
一直不知道怎么断章好,这回只好写长一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