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杨镐革职献忠升官(求新章追读)
此时的袁应泰可谓是趾高气扬,毕竟有证据在手,谅他们也无法抵赖。
刚才一直愁眉不展的“撞棺侍郎”刘一景也露出了得意的笑容,有了这种虚报的实锤,他们便能将杨镐拉下这辽东经略之位。
连首辅方从哲看杨镐的眼神中都多了一丝怨恨,仿佛在说“这种事情你居然在大营中公开说,不会私下密谈吗?”
甚至他的心里已经开始盘起算接替杨镐的人选了。
就算东林党能够扳倒杨镐,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是最后的赢家。
李献忠说道“确有此事,我的确说过这话;也确实是杨经略提醒我将这份军功补报上的。”
此言一出,杨镐的脸色相当难看,额头上已经冒出了冷汗!
袁应泰则是长舒了一口气,看来事情终于成了。
不过李献忠又说道“但这何虚报军功有啥关系?”
“末将第一次出击不知道辅兵也可以作为军功呈报,杨经略告知末将一下而已,哪里有提过要虚报军功了?”
“末将斩下建虏寨中的抵抗老弱的人头可有作假,何来虚报一说?”
袁应泰此时气得满脸通红,这么明显地暗示虚报,李献忠居然硬说没有。
可当他要反驳的时候,却又说不出话了,因为杨镐确实没有明着说要李献忠虚报。
这时李献忠继续补刀道“末将只是如实上报了斩获,至于这些辅兵首级该如何算,这时兵部的事,但是未将必须要如实上报。”
“所以我不明白袁侍郎口中的虚报军功是如何得出的结论?”
除了杨镐和李献忠外,南路监军阎鸣泰当时也在场,很快阎鸣泰也证明当时确实没有虚报军功之举。
作为南路军的监军,阎鸣泰的话最有说服力,毕竟这是他的本职工作。
袁应泰现在算是看明白了,辽东的文武将官已经全部都穿一条裤子了。
他们是铁定要将这次辽东大战搞成一次大捷,好借此邀功请赏。
在李献忠身上他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来,于是便结束了对他的询问。
可以说东林党的盘算基本落空了,几乎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
唯一他们能够抓住不放的就是杨镐所提报的西北两路大军歼敌万余,没有任何根据。
不过这个战果杨镐本来也就是估计的,有出入也属于正常。
袁应泰也不慌张,虽然这个结果很糟糕,但他们也不是没有招。
最后到了战果盘点阶段。
纵然他们没有抓到杨镐虚报战功的实锤,但明军的损失要远远大于建虏,并且建虏杀入清河路,沈阳中卫,大肆破坏城池,掳掠百姓总是无法辩驳的事实。
西北两路军战死3万2千人。歼敌一万这個战果,东林党人肯定是不认的,最后将建虏的损失预估为五千人。
就是东林党人也想不到明军实际的杀敌数,比这个还要小。
东南两路军提报的歼灭建州八旗战兵数量约为1万7千人,明军自身的伤亡东路军约为8千,南路军包含辽东铁骑内也有6千人。
不过阎鸣泰在清河堡以及李献忠的骑兵在清河路歼灭的六七千八旗战兵没有首级的支持,只是预估。
所以袁应泰给这个数量打了一个七折,最后认为歼灭鞑子战兵数量约为1万5千人。
至于李献忠两次深入建州腹地斩杀的那近2万鞑子老弱,他们一概不认为辅兵,此时建州的青壮已经全部出征了,留守的最多算是百姓。
大明在清河路和沈阳中卫附近被建州掳掠的百姓约为4万人,而李献忠斩杀的建州老弱约2万,救回的百姓为1万2千。
里外里大明的人口损失明显大于斩获。
明军虽然捣毁了建州第二大城古勒寨,但是清河堡也被清军给彻底摧毁了。
所以袁应泰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辽东之战,明军西北两路惨败;东南两路的损失同建虏基本相当算是一个平局。
所以并不存在“辽东大捷”,这一仗实际是大明打输了。
兵部最终实际认定的首级数量也比他们提报的要少很多,刘綎和李献忠提交鞑子首级为1万多级,最后兵部核定能够发赏的首级只有六千。
刘綎名下1800级,李献忠名下为4200级。
对此李献忠也提出了异议,他一开始就很注重首级的保存,他们用火器杀伤的建虏很少,怎么会有3成首级被去掉?
兵部的解释是他们自有核验的流程,对于一些特征不明显的不予计算赏银。
李献忠提交的首级质量确实要好于刘綎,所以东路军的通过率仅仅比半数多一些,而他却达到了七成。
好家伙,袁应泰是妥妥地耍流氓,对此李献忠也是无可奈何。
这时候首辅方从哲和兵部尚书黄嘉善也是站在袁应泰这边的。
很简单户部没有银子了,虽然当初万历以为大捷的时候答应过赏银他来出,但现在这个“大捷”想要他掏银子是绝对不可能的。
最终每级首级的赏银也只有20两,比巅峰时的50两还是少了不少。不过做为补偿对于斩首3级以上的士兵,以及各级有功将领的升迁还是会落实的。
对于这场辽东之战的结果认定,尤其是对于东南两路军的平局,黄嘉善却不同意。
虽说从双方的损失上来看大明和建虏差不多。
但是东路军损失的八千人中,五千乃是老弱。
如果将老弱也算上,那么李献忠横扫后方的2万建虏老弱也要算上,大明还是一场妥妥的大胜。
而且李献忠还俘获叛徒李永芳,斩杀了敌酋阿巴泰同阿敏。
古勒寨是建州名城,其地位也远远高于清河堡。
所以东南两路明显是我大明胜了,而且还是大胜。
在黄嘉善的据理力争之下,东林党人最后也不得不承认东南两路明军取得了一场小胜。
他们坚持认定后金的损失并没有超过大明,加上其他因素,最多也只能算是小胜。
这时李献忠说道“末将前往京师的前一天,建虏再次犯境铁岭,末将率领辽东铁骑追入建州境内30余里,终于将其击溃。”
“此战我明军斩首建州镶黄旗800级,末将亲自斩杀了努尔哈赤的心腹大将费英东。”
“末将该死,竟然将这件事给忘记了,我这就令人将首级送往兵部。”
这时黄嘉善兴奋地说道“李参将真乃勇将也,放心这次首级兵部一定会仔细甄别,不会让辽东将士寒心!”
刘一景说道“即使东南两路我明军胜了,也不过是一胜一负,我大明战死将士4万6千余,建虏损失的战兵不过2万1千,如此战损岂能算做大捷?”
这时首辅方以哲说道“虽说是一胜一败,但建州遭到了重创,一时难以恢复;我大明虽然损失不小,但并未伤筋动骨。辽东之战只是暂时停下,其实尚未结束,现在言胜败为时过早。”
“本阁以为功是功,过是过。也不能因为一些人的过失,就抹杀了其他人的功劳。”
本次辽东大战最大的“背锅侠”,山海关总兵杜松是导致西北两路军战败的元凶,不过其毕竟已经战死了,也就不做追加惩处了。
开原总兵马林作战不利,导致北路军溃败,不过念其奋勇拼杀,其二子皆为国捐躯,便从轻发落将其革职。
本次建虏杀入辽东腹地,致使清河沈阳附近大量百姓被掳,辽东经略杨镐,辽东巡抚周永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故暂且革职。
擢升南路军主帅李如柏为辽东经略副使,暂时统摄辽东军务。
原铁岭参将李献忠,多次深入敌境斩杀敌酋,居功至伟,擢升为开原副总兵,暂领开原路。
原辽东佥事,南路监军阎鸣泰血战清河堡重创建虏,监军南路斩获颇多,令其暂代辽东巡抚。
其他有功人员也一律给予升迁。
由于东林党人的一再坚持,本次辽东大战,战况不尽如人意,所以辽东经略和辽东巡抚必须要换人。
但是现在对于辽东经略同辽东巡抚的人选双方却争论不休。
兵部和内阁提议熊廷弼出任辽东经略,阎鸣泰升任辽东巡抚;但东林党却坚持要袁应泰出任辽东经略,周顺昌担任辽东巡抚。
另外东林党人坚决反对直接将李献忠升为开原总兵,认为其过于年轻,加之此前杨镐刚将其从游击提升为参将,不宜升迁过快,故而暂时只擢升为副总兵。
对于这三个任免,他们决定上奏由万历最终拍板。
新书冲推荐,求推荐票,月票,追读,评论,打赏支持!
inf。inf
刚才一直愁眉不展的“撞棺侍郎”刘一景也露出了得意的笑容,有了这种虚报的实锤,他们便能将杨镐拉下这辽东经略之位。
连首辅方从哲看杨镐的眼神中都多了一丝怨恨,仿佛在说“这种事情你居然在大营中公开说,不会私下密谈吗?”
甚至他的心里已经开始盘起算接替杨镐的人选了。
就算东林党能够扳倒杨镐,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是最后的赢家。
李献忠说道“确有此事,我的确说过这话;也确实是杨经略提醒我将这份军功补报上的。”
此言一出,杨镐的脸色相当难看,额头上已经冒出了冷汗!
袁应泰则是长舒了一口气,看来事情终于成了。
不过李献忠又说道“但这何虚报军功有啥关系?”
“末将第一次出击不知道辅兵也可以作为军功呈报,杨经略告知末将一下而已,哪里有提过要虚报军功了?”
“末将斩下建虏寨中的抵抗老弱的人头可有作假,何来虚报一说?”
袁应泰此时气得满脸通红,这么明显地暗示虚报,李献忠居然硬说没有。
可当他要反驳的时候,却又说不出话了,因为杨镐确实没有明着说要李献忠虚报。
这时李献忠继续补刀道“末将只是如实上报了斩获,至于这些辅兵首级该如何算,这时兵部的事,但是未将必须要如实上报。”
“所以我不明白袁侍郎口中的虚报军功是如何得出的结论?”
除了杨镐和李献忠外,南路监军阎鸣泰当时也在场,很快阎鸣泰也证明当时确实没有虚报军功之举。
作为南路军的监军,阎鸣泰的话最有说服力,毕竟这是他的本职工作。
袁应泰现在算是看明白了,辽东的文武将官已经全部都穿一条裤子了。
他们是铁定要将这次辽东大战搞成一次大捷,好借此邀功请赏。
在李献忠身上他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来,于是便结束了对他的询问。
可以说东林党的盘算基本落空了,几乎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
唯一他们能够抓住不放的就是杨镐所提报的西北两路大军歼敌万余,没有任何根据。
不过这个战果杨镐本来也就是估计的,有出入也属于正常。
袁应泰也不慌张,虽然这个结果很糟糕,但他们也不是没有招。
最后到了战果盘点阶段。
纵然他们没有抓到杨镐虚报战功的实锤,但明军的损失要远远大于建虏,并且建虏杀入清河路,沈阳中卫,大肆破坏城池,掳掠百姓总是无法辩驳的事实。
西北两路军战死3万2千人。歼敌一万这個战果,东林党人肯定是不认的,最后将建虏的损失预估为五千人。
就是东林党人也想不到明军实际的杀敌数,比这个还要小。
东南两路军提报的歼灭建州八旗战兵数量约为1万7千人,明军自身的伤亡东路军约为8千,南路军包含辽东铁骑内也有6千人。
不过阎鸣泰在清河堡以及李献忠的骑兵在清河路歼灭的六七千八旗战兵没有首级的支持,只是预估。
所以袁应泰给这个数量打了一个七折,最后认为歼灭鞑子战兵数量约为1万5千人。
至于李献忠两次深入建州腹地斩杀的那近2万鞑子老弱,他们一概不认为辅兵,此时建州的青壮已经全部出征了,留守的最多算是百姓。
大明在清河路和沈阳中卫附近被建州掳掠的百姓约为4万人,而李献忠斩杀的建州老弱约2万,救回的百姓为1万2千。
里外里大明的人口损失明显大于斩获。
明军虽然捣毁了建州第二大城古勒寨,但是清河堡也被清军给彻底摧毁了。
所以袁应泰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辽东之战,明军西北两路惨败;东南两路的损失同建虏基本相当算是一个平局。
所以并不存在“辽东大捷”,这一仗实际是大明打输了。
兵部最终实际认定的首级数量也比他们提报的要少很多,刘綎和李献忠提交鞑子首级为1万多级,最后兵部核定能够发赏的首级只有六千。
刘綎名下1800级,李献忠名下为4200级。
对此李献忠也提出了异议,他一开始就很注重首级的保存,他们用火器杀伤的建虏很少,怎么会有3成首级被去掉?
兵部的解释是他们自有核验的流程,对于一些特征不明显的不予计算赏银。
李献忠提交的首级质量确实要好于刘綎,所以东路军的通过率仅仅比半数多一些,而他却达到了七成。
好家伙,袁应泰是妥妥地耍流氓,对此李献忠也是无可奈何。
这时候首辅方从哲和兵部尚书黄嘉善也是站在袁应泰这边的。
很简单户部没有银子了,虽然当初万历以为大捷的时候答应过赏银他来出,但现在这个“大捷”想要他掏银子是绝对不可能的。
最终每级首级的赏银也只有20两,比巅峰时的50两还是少了不少。不过做为补偿对于斩首3级以上的士兵,以及各级有功将领的升迁还是会落实的。
对于这场辽东之战的结果认定,尤其是对于东南两路军的平局,黄嘉善却不同意。
虽说从双方的损失上来看大明和建虏差不多。
但是东路军损失的八千人中,五千乃是老弱。
如果将老弱也算上,那么李献忠横扫后方的2万建虏老弱也要算上,大明还是一场妥妥的大胜。
而且李献忠还俘获叛徒李永芳,斩杀了敌酋阿巴泰同阿敏。
古勒寨是建州名城,其地位也远远高于清河堡。
所以东南两路明显是我大明胜了,而且还是大胜。
在黄嘉善的据理力争之下,东林党人最后也不得不承认东南两路明军取得了一场小胜。
他们坚持认定后金的损失并没有超过大明,加上其他因素,最多也只能算是小胜。
这时李献忠说道“末将前往京师的前一天,建虏再次犯境铁岭,末将率领辽东铁骑追入建州境内30余里,终于将其击溃。”
“此战我明军斩首建州镶黄旗800级,末将亲自斩杀了努尔哈赤的心腹大将费英东。”
“末将该死,竟然将这件事给忘记了,我这就令人将首级送往兵部。”
这时黄嘉善兴奋地说道“李参将真乃勇将也,放心这次首级兵部一定会仔细甄别,不会让辽东将士寒心!”
刘一景说道“即使东南两路我明军胜了,也不过是一胜一负,我大明战死将士4万6千余,建虏损失的战兵不过2万1千,如此战损岂能算做大捷?”
这时首辅方以哲说道“虽说是一胜一败,但建州遭到了重创,一时难以恢复;我大明虽然损失不小,但并未伤筋动骨。辽东之战只是暂时停下,其实尚未结束,现在言胜败为时过早。”
“本阁以为功是功,过是过。也不能因为一些人的过失,就抹杀了其他人的功劳。”
本次辽东大战最大的“背锅侠”,山海关总兵杜松是导致西北两路军战败的元凶,不过其毕竟已经战死了,也就不做追加惩处了。
开原总兵马林作战不利,导致北路军溃败,不过念其奋勇拼杀,其二子皆为国捐躯,便从轻发落将其革职。
本次建虏杀入辽东腹地,致使清河沈阳附近大量百姓被掳,辽东经略杨镐,辽东巡抚周永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故暂且革职。
擢升南路军主帅李如柏为辽东经略副使,暂时统摄辽东军务。
原铁岭参将李献忠,多次深入敌境斩杀敌酋,居功至伟,擢升为开原副总兵,暂领开原路。
原辽东佥事,南路监军阎鸣泰血战清河堡重创建虏,监军南路斩获颇多,令其暂代辽东巡抚。
其他有功人员也一律给予升迁。
由于东林党人的一再坚持,本次辽东大战,战况不尽如人意,所以辽东经略和辽东巡抚必须要换人。
但是现在对于辽东经略同辽东巡抚的人选双方却争论不休。
兵部和内阁提议熊廷弼出任辽东经略,阎鸣泰升任辽东巡抚;但东林党却坚持要袁应泰出任辽东经略,周顺昌担任辽东巡抚。
另外东林党人坚决反对直接将李献忠升为开原总兵,认为其过于年轻,加之此前杨镐刚将其从游击提升为参将,不宜升迁过快,故而暂时只擢升为副总兵。
对于这三个任免,他们决定上奏由万历最终拍板。
新书冲推荐,求推荐票,月票,追读,评论,打赏支持!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