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与美谈判的条件
790年月20日,英国公使本杰明爵士以最正式的形式,重申在年初的要求,并发出了最后通牒:“我奉命向贵国声明,英国方面的忍耐完全取决于贵国停止所有海军的军备。我已经被明确告知,如果这一条件被拒绝的话,我将不得不离开这里。”
英国人口中的温哥华岛,已经有了文明的样貌。西班牙探险家何塞马丁内斯已经在这里建立西班牙踏足这里的第一块据点,命名为圣克鲁斯德努卡,并将整个努卡特湾的腹地和海岸线命名为哥伦比亚。他们在一处海湾入口处,建构了一座堡垒,用于防御港口和建筑物的陆上火炮阵地,0名西班牙士兵驻扎在这里。
收到来自英国通牒的消息,众人反应一样“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
西班牙首相何塞.曼里诺在例行的内阁内部会议上,宣布了自己的决定,“西班牙将接受来自英国的条件”,并告知正在阿兰胡埃斯王宫避暑的国王。
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个决定是国王和内阁在事前就已经确定了。但是有时候,事到临头,承担责任,只有国王的臣子,而不是国王自己。
好在这个时代没有所谓的民意反扑,舆论批评的声音不足以让这位从卡洛斯三世晚期执政的平民官僚退场。在阿方索眼里,这些批评更多的是背后那些保守派的贵族对这位平民出生享有的权利和他的卑微出身,却得到贵族称号的极为不满而已。
在曼里诺首相告知了自己这个决定后,阿方索故意拖了一天,才在这个文字上签字,并对外宣布提前结束了自己在阿兰胡埃斯王宫的假日,回到了马德里。
接下来和英国谈判的重头戏将是西海岸的瓜分,因为没有真正的第三者的竞争,这将是属于西班牙和英国之间的零和游戏。
英国的底牌是什么,自然是他强大的海军!至于陆军,什么时候英国人能够找到太平洋西海岸的补给点或者从陆路跨越北美分水岭再说吧。既然确定英国陆军是弱项,那么西班牙就有必要朝着这个方向去走。
“直接的退让争议的西佛罗里达土地是不可能的,美国人必须拿钱来买入它们。”
在确定了得到来自法国的帮助承诺后,西班牙这边也准备启动对美国的谈判。不得不说那位美国代表真的是很有定力。阿方索知道在阿兰胡埃斯王宫避暑这些日子里,那位美国代表在连续吃了两周的外交部闭门羹,反而没有气馁,积极四处找人托关系,只为给自己撬开外交部的大门。美国人这样急切的态度,也让阿方索对于和美国谈判的预期提高了一些。
“密西西比河的通行权可以开放,但是美国人必须缴纳出入河口的通行税。因为考虑到西班牙和密西西比河的东岸的印第安人是友好关系,西班牙的海关有权对进出的船只进行检查,禁止涉及武器的运输。”
“当然,西班牙的让步不是没有条件。这一切的前提是美国是西班牙的盟友,西班牙和美国互保障彼此在美洲部分的领土,免于第三方的进攻。”
阿方索大致向加多基总结了自己的要求,条款限定了美国要为西班牙遍布南北美洲的殖民地而战,自然也就包括争议的西海岸的站台,并且同时建立了针对将来可能把临近的西班牙领地为代价的扩张的自我否定条例。
“陛下,我认为可以加入北方州需要的商业利益,这样同盟条约谈判的通过的可能性更大。”在美国打过五年交道的加多基很清楚美国各州需要什么,西班牙满足了中部州和南部州的需求,加上一个北部州,那么盟约将会十拿九稳。
“开放殖民地贸易是不可能的。”阿方索摇头道。殖民地市场是西班牙的,纵使阿方索知道殖民地渴望对外自由贸易是促成殖民地独立的起因之一,但是为了本国工业化发展,也只能委屈殖民地先有西班牙价格较贵的商品。
“陛下,我们不需要开放殖民地。但是我们可以承诺向美国人购买商品。五年前的谈判,卡洛斯三世陛下就许诺每年从美国购入数量不等的造船用硬木,运输海事用品和小麦,从而得到北部州的支持。美国人积极对外开拓贸易,我们也可以拿这个作为武器。如果美国背离西班牙的利益,我们随时可以停止采买。”加多基补充道。
阿方索内心评估了一下,与美同盟是短期利益的需要。如果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那都是世界上最简单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三管齐下,加上还有法国助攻,美国人大概率就会点头。
为什么说是大概率,因为阿方索是知道美国后世的“孤立政策”,在这个时代已经开始有初步的影响,在大革命战争爆发的后一年也就是794年形成。阿方索读过鼓吹美国人追求独立的小册子《常识》写道:我们就应当同欧洲的任何部分保持不偏不倚的关系。
“好吧,为了西班牙利益的考量,我将接受我爷爷的政策。”阿方索决定到。
就在这边苦苦等待的卡迈克尔等到来自西班牙外交部邀请函的时候。无独有偶,美国在伦敦的驻外代表摩里斯也得到了国务卿杰斐逊的指示。
要求他对英国表示:美国可以在努卡特湾冲突中保持中立,但是英国必须履行《巴黎条约》的内容,并且不征服邻国的领土。他还继续指示摩里斯:一旦在英西爆发战争,就要通知英国说:美国不能漠不关心。
只不过皮特首相一点也不想和美国人玩这种外交的小把戏,努卡特湾的冲突,以英国获胜而解除。它们在莱茵巴赫会议取得了重大成功,奥地利已经几乎同意英国的诉求,普鲁士和奥地利也在这次会议得到了地缘利益的和解,自己在架构反对法国的大陆同盟已经接近了一步。上次战争,法国集结欧洲大陆的盟友来对付英国,那么这次就由英国牵头,让法国人常常什么是边境都是敌人,而英国只需要隔岸观火。
英国人口中的温哥华岛,已经有了文明的样貌。西班牙探险家何塞马丁内斯已经在这里建立西班牙踏足这里的第一块据点,命名为圣克鲁斯德努卡,并将整个努卡特湾的腹地和海岸线命名为哥伦比亚。他们在一处海湾入口处,建构了一座堡垒,用于防御港口和建筑物的陆上火炮阵地,0名西班牙士兵驻扎在这里。
收到来自英国通牒的消息,众人反应一样“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
西班牙首相何塞.曼里诺在例行的内阁内部会议上,宣布了自己的决定,“西班牙将接受来自英国的条件”,并告知正在阿兰胡埃斯王宫避暑的国王。
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个决定是国王和内阁在事前就已经确定了。但是有时候,事到临头,承担责任,只有国王的臣子,而不是国王自己。
好在这个时代没有所谓的民意反扑,舆论批评的声音不足以让这位从卡洛斯三世晚期执政的平民官僚退场。在阿方索眼里,这些批评更多的是背后那些保守派的贵族对这位平民出生享有的权利和他的卑微出身,却得到贵族称号的极为不满而已。
在曼里诺首相告知了自己这个决定后,阿方索故意拖了一天,才在这个文字上签字,并对外宣布提前结束了自己在阿兰胡埃斯王宫的假日,回到了马德里。
接下来和英国谈判的重头戏将是西海岸的瓜分,因为没有真正的第三者的竞争,这将是属于西班牙和英国之间的零和游戏。
英国的底牌是什么,自然是他强大的海军!至于陆军,什么时候英国人能够找到太平洋西海岸的补给点或者从陆路跨越北美分水岭再说吧。既然确定英国陆军是弱项,那么西班牙就有必要朝着这个方向去走。
“直接的退让争议的西佛罗里达土地是不可能的,美国人必须拿钱来买入它们。”
在确定了得到来自法国的帮助承诺后,西班牙这边也准备启动对美国的谈判。不得不说那位美国代表真的是很有定力。阿方索知道在阿兰胡埃斯王宫避暑这些日子里,那位美国代表在连续吃了两周的外交部闭门羹,反而没有气馁,积极四处找人托关系,只为给自己撬开外交部的大门。美国人这样急切的态度,也让阿方索对于和美国谈判的预期提高了一些。
“密西西比河的通行权可以开放,但是美国人必须缴纳出入河口的通行税。因为考虑到西班牙和密西西比河的东岸的印第安人是友好关系,西班牙的海关有权对进出的船只进行检查,禁止涉及武器的运输。”
“当然,西班牙的让步不是没有条件。这一切的前提是美国是西班牙的盟友,西班牙和美国互保障彼此在美洲部分的领土,免于第三方的进攻。”
阿方索大致向加多基总结了自己的要求,条款限定了美国要为西班牙遍布南北美洲的殖民地而战,自然也就包括争议的西海岸的站台,并且同时建立了针对将来可能把临近的西班牙领地为代价的扩张的自我否定条例。
“陛下,我认为可以加入北方州需要的商业利益,这样同盟条约谈判的通过的可能性更大。”在美国打过五年交道的加多基很清楚美国各州需要什么,西班牙满足了中部州和南部州的需求,加上一个北部州,那么盟约将会十拿九稳。
“开放殖民地贸易是不可能的。”阿方索摇头道。殖民地市场是西班牙的,纵使阿方索知道殖民地渴望对外自由贸易是促成殖民地独立的起因之一,但是为了本国工业化发展,也只能委屈殖民地先有西班牙价格较贵的商品。
“陛下,我们不需要开放殖民地。但是我们可以承诺向美国人购买商品。五年前的谈判,卡洛斯三世陛下就许诺每年从美国购入数量不等的造船用硬木,运输海事用品和小麦,从而得到北部州的支持。美国人积极对外开拓贸易,我们也可以拿这个作为武器。如果美国背离西班牙的利益,我们随时可以停止采买。”加多基补充道。
阿方索内心评估了一下,与美同盟是短期利益的需要。如果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那都是世界上最简单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三管齐下,加上还有法国助攻,美国人大概率就会点头。
为什么说是大概率,因为阿方索是知道美国后世的“孤立政策”,在这个时代已经开始有初步的影响,在大革命战争爆发的后一年也就是794年形成。阿方索读过鼓吹美国人追求独立的小册子《常识》写道:我们就应当同欧洲的任何部分保持不偏不倚的关系。
“好吧,为了西班牙利益的考量,我将接受我爷爷的政策。”阿方索决定到。
就在这边苦苦等待的卡迈克尔等到来自西班牙外交部邀请函的时候。无独有偶,美国在伦敦的驻外代表摩里斯也得到了国务卿杰斐逊的指示。
要求他对英国表示:美国可以在努卡特湾冲突中保持中立,但是英国必须履行《巴黎条约》的内容,并且不征服邻国的领土。他还继续指示摩里斯:一旦在英西爆发战争,就要通知英国说:美国不能漠不关心。
只不过皮特首相一点也不想和美国人玩这种外交的小把戏,努卡特湾的冲突,以英国获胜而解除。它们在莱茵巴赫会议取得了重大成功,奥地利已经几乎同意英国的诉求,普鲁士和奥地利也在这次会议得到了地缘利益的和解,自己在架构反对法国的大陆同盟已经接近了一步。上次战争,法国集结欧洲大陆的盟友来对付英国,那么这次就由英国牵头,让法国人常常什么是边境都是敌人,而英国只需要隔岸观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