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谁赢谁说了算
林一并不是故意坑李罗宾。
如果当初鹅厂或者a厂愿意投资他的话,后面的事情都是顺理成章,无需他如此煞费苦心。
只能说那两家的拒绝提高了林一的难度,但即便如此他也不会轻易放弃,这一次不管刀山火海他都要坚持到底。
李罗宾松口之后剩下的就好办了,林一在熊厂已经混得很熟,丝毫不见外地拿着老板的尚方宝剑横冲直撞。
虽然他的大动作前置准备还没有做完,但这段时间钱包鼓鼓的万里出行当然不会浪费机会,按照林一的要求正在飞速扩张,在11月底的时候已经进入了个城市。
同时,他的对手们也没有闲着。
1月,都都打车在京城高调宣布已经完成c轮融资,本轮金额同样为1.亿美元,除鹅厂继续跟投之外领投的是一家重磅的国字号股东。
据刘简妮的消息,都都原本已经谈好了1亿美元的融资,但是因为万里上一轮的金额是1.亿,所以由鹅厂临时追加了000万达到一样的规模。
程惟跟林一的情况不一样,他上一轮已经拿过鹅厂的钱了,本来是不希望再多要的,不然的话鹅厂的股权比例就太高了,对公司的控制权有影响。
这次为了力压万里出行,才不得不给鹅厂增持的机会。
好处是都都打车本轮融资的投后估值达到了6亿美元,超过万里在熊厂投资后的亿美元。
这不是程惟喜欢压别人一头,而是都都已经在时间上落后于人,就不能在估值上相让,而要明明白白地展示出:
老子还是第一名。
面子当然很重要,因为很多时候面子就是里子。
对于都都打车来说,这是他们首次在融资上落后于同行,程惟正在摩拳擦掌准备给之前大笔挥霍迅勐发展的万里出行一点颜色看看。
据说,就像林一总是在熊厂进进出出一样,程惟这段时间在鹅厂现身也非常频繁,似乎在酝酿什么动作。
林一没打算为此变更自己的计划。
不过他还是再次找到了李罗宾本人,借此机会向对方提出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建议:
“现在都都打车大笔现金到手我们压力很大,熊厂钱包刚刚上线,不如联手搞一次推广活动吧!”
“怎么个搞法?”
林一早有预谋:“我们请所有人免费坐车,在活动期之内只要在万里出行上打车并且使用熊厂钱包结算的,就向司机端和乘客端同时发放10块钱补贴。”
10块钱是一线城市的出租车起步价,二三线城市还不到,这样的话三至五公里内的短租打车确实可以算是免费了。
司机端那边,10块钱一单能够大幅增加他们接单的兴趣,林一相信很快注册司机还会上一个台阶。
这个补贴力度是空前的。
虽然万里出行自上线以来,就一直在京城、羊城、临安等地区和都都、快都进行消耗战,补贴是最常规的手段,但那些都是局部的、暂时的、有概率的。
三家都从来没有像这次一样,准备采取如此大规模、全覆盖式的补贴措施,堪称是钱多烧的。
确实是要拿来烧。
李罗宾不是第一次知道这件事所以并未吃惊,熊厂和刘简妮一共给了林一1.亿美元,而林一承诺六个月之内拿到市场第一。
这笔钱如果在业绩承诺期花完,也就是说他每个月要花掉000万美元,换算成人民币一亿多。
不烧花不完。
之前的一个多月,虽然万里出行的业务规模和团队人数简直像吹气球一样膨胀,但花钱速度都还不达标。
李罗宾没有质疑,这是之前说好的,只是加了个熊厂钱包做联动,这样的话熊厂额外出点钱也是名正言顺的。
虽然林一心里是盘算着忽悠李罗宾入局,其实李罗宾早在他提出先上线熊厂钱包的时候就已经心里有数。
说实话,李罗宾并不介意出点钱扶持万里出行,毕竟对于熊厂来说只是九牛一毛而已,关键是林一要让他相信自己能够完成业绩承诺。
李老板大手一挥:“具体怎么分配?”
林一说道:“万里出行和熊厂钱包各出一半,先准备000万,两家合在一起就是1个亿,活动暂定半个月。”
每单二十块,1个亿的金额可以补贴五百万单,按半个月算的话平均每天是三十多万单。
这点钱完全在李罗宾的心理预期之内,而且他也认为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资金计划。
万里出行现有的订单规模也就是将将达到十万单级别,已经非常乐观地预计了本次活动的拉动效果。
他还不知道的是,林一吩咐王恺准备了一千台服务器。
000年回国创业,几乎经历过整个国内互联网行业发展历程的李罗宾也没法设想,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
林一当然知道,000万不够用,两边加起来1个亿也不够用,甚至刚刚到手还没焐热的1.亿美元都不够用。
000万只是个诱饵。
李罗宾觉得这笔钱不算什么,所以他果然答应了,林一没再多做什么提示,心满意足地回去准备了。
现在整个万里出行只有一个人知道他的全部计划,正在办公室里等着他的师姐见他出现当即问道:
“李罗宾怎么说?”
林一点点头。
李莫言松了一口气,这样一来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也完成了,不过她还是心有疑虑。
“一旦我们率先开启了补贴战,之后的发展和演变会像你说的那样,变得那么激烈乃至于疯狂么?”
“有些东西是注定要发生的。”
林一好像是在说给师姐听,又好像是说给自己:“鹅厂为了推广支付不计成本,a厂气势汹汹针锋相对,那么同样作为三巨头的熊厂,即使是为了面子也不可能率先松口。”
“这不是我提前写下的剧本,是行业的格局发展到这里了,剩下的事情无法更改。”
“至于我们,我们身在这场棋局之中,主动挑战看似是个棋手,其实也只是身不由己。”
“对于一场注定要发生的战争来说,谁开的第一枪还重要吗?”
林一看了眼自己和师姐,最后语气坚定地说道:
“不重要,因为谁赢谁说了算!”
如果当初鹅厂或者a厂愿意投资他的话,后面的事情都是顺理成章,无需他如此煞费苦心。
只能说那两家的拒绝提高了林一的难度,但即便如此他也不会轻易放弃,这一次不管刀山火海他都要坚持到底。
李罗宾松口之后剩下的就好办了,林一在熊厂已经混得很熟,丝毫不见外地拿着老板的尚方宝剑横冲直撞。
虽然他的大动作前置准备还没有做完,但这段时间钱包鼓鼓的万里出行当然不会浪费机会,按照林一的要求正在飞速扩张,在11月底的时候已经进入了个城市。
同时,他的对手们也没有闲着。
1月,都都打车在京城高调宣布已经完成c轮融资,本轮金额同样为1.亿美元,除鹅厂继续跟投之外领投的是一家重磅的国字号股东。
据刘简妮的消息,都都原本已经谈好了1亿美元的融资,但是因为万里上一轮的金额是1.亿,所以由鹅厂临时追加了000万达到一样的规模。
程惟跟林一的情况不一样,他上一轮已经拿过鹅厂的钱了,本来是不希望再多要的,不然的话鹅厂的股权比例就太高了,对公司的控制权有影响。
这次为了力压万里出行,才不得不给鹅厂增持的机会。
好处是都都打车本轮融资的投后估值达到了6亿美元,超过万里在熊厂投资后的亿美元。
这不是程惟喜欢压别人一头,而是都都已经在时间上落后于人,就不能在估值上相让,而要明明白白地展示出:
老子还是第一名。
面子当然很重要,因为很多时候面子就是里子。
对于都都打车来说,这是他们首次在融资上落后于同行,程惟正在摩拳擦掌准备给之前大笔挥霍迅勐发展的万里出行一点颜色看看。
据说,就像林一总是在熊厂进进出出一样,程惟这段时间在鹅厂现身也非常频繁,似乎在酝酿什么动作。
林一没打算为此变更自己的计划。
不过他还是再次找到了李罗宾本人,借此机会向对方提出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建议:
“现在都都打车大笔现金到手我们压力很大,熊厂钱包刚刚上线,不如联手搞一次推广活动吧!”
“怎么个搞法?”
林一早有预谋:“我们请所有人免费坐车,在活动期之内只要在万里出行上打车并且使用熊厂钱包结算的,就向司机端和乘客端同时发放10块钱补贴。”
10块钱是一线城市的出租车起步价,二三线城市还不到,这样的话三至五公里内的短租打车确实可以算是免费了。
司机端那边,10块钱一单能够大幅增加他们接单的兴趣,林一相信很快注册司机还会上一个台阶。
这个补贴力度是空前的。
虽然万里出行自上线以来,就一直在京城、羊城、临安等地区和都都、快都进行消耗战,补贴是最常规的手段,但那些都是局部的、暂时的、有概率的。
三家都从来没有像这次一样,准备采取如此大规模、全覆盖式的补贴措施,堪称是钱多烧的。
确实是要拿来烧。
李罗宾不是第一次知道这件事所以并未吃惊,熊厂和刘简妮一共给了林一1.亿美元,而林一承诺六个月之内拿到市场第一。
这笔钱如果在业绩承诺期花完,也就是说他每个月要花掉000万美元,换算成人民币一亿多。
不烧花不完。
之前的一个多月,虽然万里出行的业务规模和团队人数简直像吹气球一样膨胀,但花钱速度都还不达标。
李罗宾没有质疑,这是之前说好的,只是加了个熊厂钱包做联动,这样的话熊厂额外出点钱也是名正言顺的。
虽然林一心里是盘算着忽悠李罗宾入局,其实李罗宾早在他提出先上线熊厂钱包的时候就已经心里有数。
说实话,李罗宾并不介意出点钱扶持万里出行,毕竟对于熊厂来说只是九牛一毛而已,关键是林一要让他相信自己能够完成业绩承诺。
李老板大手一挥:“具体怎么分配?”
林一说道:“万里出行和熊厂钱包各出一半,先准备000万,两家合在一起就是1个亿,活动暂定半个月。”
每单二十块,1个亿的金额可以补贴五百万单,按半个月算的话平均每天是三十多万单。
这点钱完全在李罗宾的心理预期之内,而且他也认为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资金计划。
万里出行现有的订单规模也就是将将达到十万单级别,已经非常乐观地预计了本次活动的拉动效果。
他还不知道的是,林一吩咐王恺准备了一千台服务器。
000年回国创业,几乎经历过整个国内互联网行业发展历程的李罗宾也没法设想,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
林一当然知道,000万不够用,两边加起来1个亿也不够用,甚至刚刚到手还没焐热的1.亿美元都不够用。
000万只是个诱饵。
李罗宾觉得这笔钱不算什么,所以他果然答应了,林一没再多做什么提示,心满意足地回去准备了。
现在整个万里出行只有一个人知道他的全部计划,正在办公室里等着他的师姐见他出现当即问道:
“李罗宾怎么说?”
林一点点头。
李莫言松了一口气,这样一来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也完成了,不过她还是心有疑虑。
“一旦我们率先开启了补贴战,之后的发展和演变会像你说的那样,变得那么激烈乃至于疯狂么?”
“有些东西是注定要发生的。”
林一好像是在说给师姐听,又好像是说给自己:“鹅厂为了推广支付不计成本,a厂气势汹汹针锋相对,那么同样作为三巨头的熊厂,即使是为了面子也不可能率先松口。”
“这不是我提前写下的剧本,是行业的格局发展到这里了,剩下的事情无法更改。”
“至于我们,我们身在这场棋局之中,主动挑战看似是个棋手,其实也只是身不由己。”
“对于一场注定要发生的战争来说,谁开的第一枪还重要吗?”
林一看了眼自己和师姐,最后语气坚定地说道:
“不重要,因为谁赢谁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