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百零七章 最终判决
韩琦当然不会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这是事实,辽国就是凭借一些边民去占领更多的土地,谁也不能否认,在面对辽国的问题,宋朝就是比较软弱的,反正是能忍则忍。
这气氛很是尴尬。
一片死寂。
好在张斐也只是表达自己的困惑,无意去就此问题继续深究,因为这并不是此案的关键,他又继续问道“不知韩相公是何时介入此事的?”
“皇佑五年。”
韩琦回忆昔日峥嵘,他神情稍显变化,只听缓缓言道“记得当时老夫是在并州担任知州,有一回老夫奉命巡视代北边界时,发现那塞下荒土,十分肥沃,但却无我朝百姓在耕种。可众所周知,边境之地,尤其是土地肥沃的地域,那必是战略要地,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会在边境屯田驻兵,适逢那北民杜思荣等人又再度侵耕冷泉村、天池等地。”
张斐出声打断他的话,“可是原告陈旭、李敏他们口中的天池、冷泉村?”
“是的。”
“韩相公请继续。”张斐笑着点点头。
韩琦又继续言道“当时老夫是坚决抵制这些北民侵耕,于是派人将其驱赶走。”
“是吗?”
张斐略显惊讶道。
韩琦没好气道“这小偷上你家偷东西,你不驱赶走,难不成还请他喝茶么?”
这一番话引得院外的百姓是频频点头。
不得不说,韩琦在民间声望是非常高的,是深受百姓爱戴,因为在治理方面,他的建议往往是一针见血,他提出的政策,也能够缓解百姓所面临的困难,所以他是深得民心。
“韩相公言之有理。”张斐笑着点点头,又问道“那当时北朝有何反应?”
韩琦道“北朝也立刻派了官员前来交涉,并且他们还扬言,如天池、冷泉村、横岭皆是属于他们辽地。后来是老夫找到在大中祥符九年,北朝送于我朝的一道牒状,而在这一道牒状中,辽国方面自己都认定天池等地皆是属于南界。
如此才迫使当地北民全部从天池、横岭、冷泉村等地撤出,后来我又命人再当地修筑口铺和堑壕,并且招募三千户弓箭手在边境开垦田地,以防止北民再度侵耕。”
张斐立刻问道“此道牒状可还存在?”
韩琦点点头道“在。为防止再起争端,老夫在回枢密院任职后,便命人整理修订边界牒文册,一份放于枢密院,一份放于大内。如今枢密院那份正在沈天监手里。”
从这一番话,也可以看出,公检法在北宋成长不是没有道理的,臣民都有这方面的意识,一定要保护好证据,维护自己的权益。
张斐点点头,“既然都已经说明此问题,那此时的争议又是因何而起?”
韩琦道“虽然我方出示铁证,但是北朝对此不予理会,而且因为当地北民已有不少,他们还是觊觎我朝耕地,眼看我朝招募弓箭手前往耕种,他们对此非常不满。所以在嘉佑年间,辽主曾与仁宗皇帝就河东地界又进行过一次交涉,当时仁宗皇帝拿出河东地界册,据理以争,但辽主一直未有回应。
直到治平二年,当时先帝刚刚即位不久,北朝再度就河东地界发难,认为天池是属于他们北朝。
先帝未免伤了两国和气,于是写信给辽主,劝其珍惜盟约,避免兵戎相见。但北朝那边依旧没有回应。”
张斐道“听完韩相公所言,辽国似乎就是要抢我朝领土,而并非是想跟我们讲道理。”
韩琦稍稍迟疑片刻后,便点点头道“可以这么说,由于之前我朝采取的坚清壁野的战略,导致空塞三十余年,北朝趁机引民入塞,放牧耕地,从而引发争议。
但老夫与他们交涉数回,他们从未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那些土地是属于他们的,可每当我方出示证据,他们就不予回应,不过河东边界的侵耕现象,也从未减少过。”
“我这里有一些地契,劳烦韩相公看一看,是否属实?”
张斐说罢,一个副官便将几份地契拿过去,交予韩琦。
韩琦眯着眼,瞅了半天,然后点点头道“不错,这都是至和二年,老夫命人发放给天池等地边民的地契。”
张斐点头道“非常感谢韩相公能够出庭作证,也让本庭长清楚的知道,整件事的原貌。”
韩琦摆摆手道“不谢,那些原告多半是老夫招募过去的,老夫理应为他们作证。”
说罢,韩忠彦和老仆便搀扶着韩琦起身,慢悠悠地走了下去,坐在富弼和文彦博边上。
富弼低声道“这小子又是在利用你啊!”
韩琦叹道“这又不是第一次了,只恨我已经风烛残年,要是与他一般年轻,又岂会这般被动。唉!”
文彦博看在眼里,嘴角露出一抹笑意。
富弼、韩琦突然同时看来,文彦博下意识的抿了下唇,收敛几分。
韩琦呵呵笑道“宽夫,就属伱开心了。”
文彦博面不改色道“韩公何出此言,听到此事的过程,哪能开心得起啊!”
韩琦、富弼相视一眼,又默默鄙视了文彦博一眼。
在此事上面,只有文彦博主张对辽强硬。
等到韩琦下去时,张斐拿起木槌一敲。
所有人仿佛在催眠中惊醒一般,又睁大双眼看着张斐。
不是吧!
不会吧!
不要啊!
只听张斐道“今日庭审暂且到此,本庭长还要查证相关证据,而且此案另一个重要证人,沈天监还未回京,待沈天监回京之后再审。”
就知道是这样。
百姓们是一阵哀嚎
你你就不能一次审完吗?
而且,都已经说得这么清楚,难道还不可以判决吗?
要不是张斐,这指定骂了起来。
太坑了!
但张斐根本不理会他们,转身离开了。
院里的老爷们,已经敢笃定张斐的套路,就是要裹挟民意,迫使朝廷对辽国强硬。
这都已经不用怀疑。
是,韩琦是过去式,此番谈判的使臣是沈括,确实是一个重要的证人,但问题是沈括现在都不知道在哪里。
河东的百姓都已经抵达京城,他竟然还未回来,如今辽国都已经出兵占领那些地方,他理应回京复命,这里面肯定有猫腻啊!
不过这一点,他们还真是猜错了,大庭长什么时候开审,还得看别人行程?
不可能呀!
真不是张斐故意让沈括晚点回京,而是沈括奉王安石的命令,跑去河北视察军器监去了。
没有办法,谁让沈括多才多艺。
可不管怎么样,张斐这一招还是非常有效的。
因为上回开庭,张斐在最后是留了一个争议点,也就是没有确定那些土地就是属于宋朝的。
要是真的存在争议,甚至属于辽国,那皇庭就不能轻易判他们胜诉,你不能拿着别人家的东西来索赔啊!
当时百姓埋怨的也不是底气十足,到底他们也不清楚这里面发生的事,以往这种军国大事,怎么可能在这种场合说。
而这一个争议点,随着韩琦口供,也变得烟消云散,可以确定那里就是咱们大宋领土啊。
原本差不多消停的舆论,再度掀起高ha,并且比上回还要更甚。
真是越听越憋屈,人家一个人跑来侵耕,就能导致一个国家的整条边界线后移,这扩张的成本,简直不要太离谱啊。
也不怪辽国咄咄逼人。
你们这么怂。
换谁都会来欺负你。
其实宋朝百姓脾气也在见长,这都是法制之法造成的,在权益方面,他们现在是有着非常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
不但如此,朝中鸽派的声音,也是渐渐变小,因为韩琦一直主张维护与辽国的关系,再加上他在朝中的地位,很多大臣也是看着他的,但是在庭上,韩琦没有办法,他只能彰显自己的强硬,事实上,他当时也确实很强硬,这对朝中是有着极大的影响。
然而,许多投机派也看到这一股风向,于是他们纷纷上奏皇帝,要求对辽国强硬。
这些人虽然是为求荣华富贵,属于投机取巧,但他们的奏章,也使得朝中以文彦博为首的强硬派终于是占据上风。
文彦博也顺势在朝中提出自己的主张。
彼占吾地,如何不争?占雄州亦不争,相次占瀛洲又不争。四郊多垒,卿大夫之辱。
结论就是,交战又有何妨?
这不是一回两回,外交要是扼制不了,就只能开战,不然的话,下回他们又要雄州,给还是不给?
但他不是说主张伐辽,或者说,主张撕毁澶渊之盟,而是主张强硬应对辽国的这种不耻行为。
这不是属于极端派,而是属于中间派。
大多数人还是能够接受的。
而这就取代之前主流的想法,也就是河北未有备,如何交兵?
其实不管是王安石、司马光,还是富弼、韩琦,也都认为无论是时机,还是准备,都还不足以与辽国对抗。
但是现在这种主张的声音,是越来越小。
话说回来,他们的主张并不是关键,关键还是皇帝的主张。
因为文臣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这里面有鹰派,也有鸽派,比如说寇准、范仲淹、欧阳修、文彦博,沈括,就连韩琦、富弼,他们在年轻的时候,也都是强硬派。
只是说后来宋朝被三冗拖累,他们也强硬不起来,这种事不看道理,就看实力,但他们都是坚决反对割地,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往往是皇帝倒向了鸽派,主张妥协。
所以,皇帝这一票是至关重要。
而赵顼并未给出一个明确的表态,不过他采纳了文彦博其中一个建议,就是撤换掉边州一些鸽派的官员,换上一些强硬派。
真是巧了!
就在这时候,沈括回京复命了。
大家议论纷纷,这尼玛不是安排好的,鬼都不信。
张斐也懒得去解释,立刻召开第三次庭审。
而此次开庭,相较前两次,气氛中少了一丝不安,多了一丝期待。
第一次庭审时,院内的老爷们愁得头发都掉了不少,但审了两次,他们也渐渐习惯,关键还是朝廷内部的风向也在转变,他们也知道,自己再担忧无济于事,只能是等待一个结果。
而院外的百姓虽说是一度哀莫大于心死,但大庭长还保留着他们的心中唯一的希望。
不过由于他们不太知晓沈括,故此看到沈括来到庭审,内心还是有些担忧的。
可别说个怂货啊!
“沈天监,听闻你是刚刚从河东与辽人谈判归来。”张斐问道。
沈括点点头道“是的。”
张斐道“那你能否说说,现在那里是什么情况?”
沈括回答道“在四个月前,北朝突然派兵入侵,驱赶我朝在当地的百姓,占据我们七百多里的领土。”
张斐问道“你是说辽国突然派兵入侵?”
“是的。”
“也就说你事先并不知晓?”
“辽人派人通知我了一声,未等我们的回应,便直接派兵进驻。”
“你们是没有谈妥吗?”
“没有。”
沈括摇摇头道“在此次谈判中,北朝简直就是蛮横无理,他们唯一的依据,就是他们的边民在某些时段,或许曾在当地放牧耕地。
但那是由于我朝边州官员疏于对当地的管理,以至于让他们的边民得寸进尺,侵耕我朝的领土。
这我怎么可能答应他们的诉求。”
张斐道“当他们派兵入驻之后,边州官府是如何应对的?”
沈括沉默少许,又深深叹了口气,“不得不承认,在当地的军事力量,我朝是就远不如北朝的,况且,由于西夏内乱,导致我朝必须派兵维护我们在西北边境的利益,而他们则是有备而来。所以所以边州官府也只能及时疏导百姓离开,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张斐低头看了眼文案,“但是我听说还是有一些百姓蒙受不小的损失。”
沈括点点头道“是的。”
张斐又问道“沈天监能否大致说一下,此番谈判的起因。”
沈括点点头道“此次谈判是北朝主动提及的,三四年钱,他们派特使来汴京,说是河东地界屡屡使得两国发生冲突,希望能够划清边界,以免误会,伤了两国的和气。
确实,河东地界争争吵吵已有数十年,当今圣上也想解决这个问题,我记得当时就是派大庭长前去与辽使谈判。”
“是的。”
张斐点点头,又朗声道“记得当时,我了解过后,发现最初的分界线是采取一种照望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只是一个大概区域,并没有一条准确的界限,而当时辽使认为可以当地分水岭为界限,我并没有反对这个提议,因为以山岭、河流为界限,是可以减少两国百姓的冲突,于是我们决定共同努力划出一条明确的界限。”
沈括道“在大庭长的安排,我们就派出不少官员前往实地勘察,等到我去的时候,发现北朝根本就是想利用此次划界,来侵占我国领土。”
张斐问道“此话怎讲?”
沈括道“因为原来的照望法,其实多半也是根据山岭、河流来划分的,有一条大致的分界线,其实只要依据这条线划分即可,但是北朝完全无视之前的界限,而是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划界,其目的是占据更为有利于他们的地势,但可笑的是,许多山岭、河流、他们甚至喊不出名字,在勘察之时,也是错漏百出,我们在与他们交涉的牒文中,他们用的也是我朝边界册的名字。
其中就是包括天池、冷泉村等地,而这些地方,韩相公曾在皇佑年间,出示过相关证据,也就是北朝与我朝交涉时,北朝送来的牒状,这足以证明这些土地是属于我朝的,并且在韩相公的主持下,这些证据也编订成册,
我方官员多次提出反对,但都遭受到他们的无视,并且在这期间,他们调集重兵在边境游走,意图向我们施压。”
张斐道“沈天监可有带来相关证据?”
“有。”
沈括立刻将一沓厚厚的证据呈上。
张斐大致看了看,点点头道“与之前韩相公所言无异啊!”
又看向沈括,问道“所以由始至终,沈天监都未有答应辽国的要求?”
这是此案关键的证据,到底这是外交事宜,虽然韩琦的供词,已经证实那些土地是属于宋朝的,如果沈括答应了对方的要求,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没有。”
沈括摇摇头道“但是我还将北朝的要求写信给官家,官家也对此做出明确指示,就是决不能以黄嵬山分水岭为界,因为早在庆历元年,北民苏直、聂再友侵耕之争,两国就已经划分清楚当地的边界。听说之前韩相公做供之时,就提到过此事。”
“不错。”
张斐点点头,道“根据韩相公所言,当时划定的是,东至买马城,南至黄嵬大山脚,西至焦家寨,北至张家庄。”
沈括点点头道“正是如此。但如果以黄嵬山分水岭为界,等于是将这条界限再往南移了近百里,这真是岂有此理。
其次,官家还表示,绝不能以天池作为地界,关于天池,我们也是确凿的证据。而在我们没有确凿证据的地界,我们也愿意与之协商。”
他在来之前,就已经做好功课,这时候必须彰显出咱们圣上的强硬。
这确实也引得不少百姓点头。
张斐道“辽国又是如何回应的?”
沈括道“而他们的回应,就是在不与我们商量的情况下,就直接派兵进驻,妄图以军事力量来确定这条分界线。”
张斐点点头,又问道“沈天监可有协助当地百姓的撤离?”
沈括点点头道“有的。”
张斐又问道“那沈天监可认识当地一个名叫陈旭的百姓?”
沈括想了想,道“因为当时是非常匆忙,我并不记得当地百姓的名字,但是我带来了当地百姓户籍册。”
说罢,他便将地籍册呈上。
经过一番比对,确认无误,所有原告皆是来自河东地界的农户。
在问明这些情况,张斐又在众人极其郁闷的注视下,宣布今日庭审到此为止。
因为他只是针对百姓的诉讼,至于外交方面的具体细节,这不是此案的重点,也无须过问太多。
至此,所有关键证人均已出席,而且以目前的证据,足以判定那些农夫胜诉。
问题来了。
你可以判那些百姓胜诉,但问题是你如何让辽国将土地归还给百姓,更别说赔偿事宜。
许多大臣反对此次庭审,原因也就这一点,你不可能让辽国退还土地,你这么搞,就只会令我朝在外交上面变得非常被动,只能是一条道走到黑,没有回旋的余地。
即便朝廷要强硬应对,也不需要如此,可以让文彦博去应付。
所以这个过程,是在大家的意料之中,但大庭长会如何判决,至今众人都是百思不得其解。
后堂。
张斐用询问地眼神看向赵顼。
过了好一会儿,赵顼突然端起桌上的酒杯,一饮而尽,道“就按照你的意思去做吧。”
“是。”
张斐点点头,又嘿嘿笑道“陛下还需要借酒壮胆。”
赵顼当即满面通红,哼道“你现在尽情取笑朕吧,到时要出问题,你呀,哼,就是罪魁祸首。”
张斐道“反正我已经在琼州购买物业。”
“琼州?”
赵顼当即气不打一处来,“你想得美。”
又过得七日,皇庭终于对外宣布,下个休息日继续开审。
不容易啊!
这回到底没有让我们再等一个月。
满意!
这已经很满意了!
这种等待那真是一种煎熬啊!
因为如今就连百姓都反应过来,这怎么判?到底被告都没有来,甚至可能都不知道,如果判了,会有用吗?
不能对着空气做判决啊!
要是换做任何庭长,百姓肯定是嗤之以鼻,认为这只是哗众取宠,有本事就将辽人抓到这里来接受审判。
但偏偏是张斐,百姓还是抱有很强烈的期待。
终于!
终于来到了这个休息日。
仿佛这全城的百姓都来了,如今整个京畿地,就没有百姓不知道此事的。
至于满朝文武,皇室宗亲,达官显贵,那更是无一缺席。
这院内都已经坐不下,不少人都是站着看。
此次判决,将会关乎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辰时时分,张斐准时出现在台上。
唰唰唰!
所有人的目光全部看向张斐。
万众瞩目,都是谦虚地说。
张斐拿起木槌,忽然诧异地往周边瞧了瞧,只觉静的可怕,这么多人,竟是鸦雀无声。他微微一笑,只是轻轻落了下槌,又朗声道“经过多日的审理和查证,以及诸位证人提供的证据,本庭长判定原告胜诉。”
没有掌声,没有鲜花。
胜诉是肯定的呀,但问题是你如何辽国赔偿,这才是关键。
又听张斐继续言道“毋庸置疑,那些土地皆是我朝领土,但这属于国家外事,我们皇庭是无权介入,我们皇庭的判决只是针对这一百零三位原告的诉讼,而经过我们的调查和计算,认定被告辽国需要向这一百零三位原告的损失,赔偿一万两千一百五十二贯钱。
因此本庭长决定从我朝给予辽国的岁币,冻结相应的数目,用于支付对原告的赔偿。
并且,如果辽国继续霸占这一百零三位原告的耕地,那么每年必须从岁币中扣除九千一百二十三贯钱,用于补偿这一百零三位原告。
当然,如果辽国方面有所不服,亦可来此上诉。”
(本章完)
inf。inf
这气氛很是尴尬。
一片死寂。
好在张斐也只是表达自己的困惑,无意去就此问题继续深究,因为这并不是此案的关键,他又继续问道“不知韩相公是何时介入此事的?”
“皇佑五年。”
韩琦回忆昔日峥嵘,他神情稍显变化,只听缓缓言道“记得当时老夫是在并州担任知州,有一回老夫奉命巡视代北边界时,发现那塞下荒土,十分肥沃,但却无我朝百姓在耕种。可众所周知,边境之地,尤其是土地肥沃的地域,那必是战略要地,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会在边境屯田驻兵,适逢那北民杜思荣等人又再度侵耕冷泉村、天池等地。”
张斐出声打断他的话,“可是原告陈旭、李敏他们口中的天池、冷泉村?”
“是的。”
“韩相公请继续。”张斐笑着点点头。
韩琦又继续言道“当时老夫是坚决抵制这些北民侵耕,于是派人将其驱赶走。”
“是吗?”
张斐略显惊讶道。
韩琦没好气道“这小偷上你家偷东西,你不驱赶走,难不成还请他喝茶么?”
这一番话引得院外的百姓是频频点头。
不得不说,韩琦在民间声望是非常高的,是深受百姓爱戴,因为在治理方面,他的建议往往是一针见血,他提出的政策,也能够缓解百姓所面临的困难,所以他是深得民心。
“韩相公言之有理。”张斐笑着点点头,又问道“那当时北朝有何反应?”
韩琦道“北朝也立刻派了官员前来交涉,并且他们还扬言,如天池、冷泉村、横岭皆是属于他们辽地。后来是老夫找到在大中祥符九年,北朝送于我朝的一道牒状,而在这一道牒状中,辽国方面自己都认定天池等地皆是属于南界。
如此才迫使当地北民全部从天池、横岭、冷泉村等地撤出,后来我又命人再当地修筑口铺和堑壕,并且招募三千户弓箭手在边境开垦田地,以防止北民再度侵耕。”
张斐立刻问道“此道牒状可还存在?”
韩琦点点头道“在。为防止再起争端,老夫在回枢密院任职后,便命人整理修订边界牒文册,一份放于枢密院,一份放于大内。如今枢密院那份正在沈天监手里。”
从这一番话,也可以看出,公检法在北宋成长不是没有道理的,臣民都有这方面的意识,一定要保护好证据,维护自己的权益。
张斐点点头,“既然都已经说明此问题,那此时的争议又是因何而起?”
韩琦道“虽然我方出示铁证,但是北朝对此不予理会,而且因为当地北民已有不少,他们还是觊觎我朝耕地,眼看我朝招募弓箭手前往耕种,他们对此非常不满。所以在嘉佑年间,辽主曾与仁宗皇帝就河东地界又进行过一次交涉,当时仁宗皇帝拿出河东地界册,据理以争,但辽主一直未有回应。
直到治平二年,当时先帝刚刚即位不久,北朝再度就河东地界发难,认为天池是属于他们北朝。
先帝未免伤了两国和气,于是写信给辽主,劝其珍惜盟约,避免兵戎相见。但北朝那边依旧没有回应。”
张斐道“听完韩相公所言,辽国似乎就是要抢我朝领土,而并非是想跟我们讲道理。”
韩琦稍稍迟疑片刻后,便点点头道“可以这么说,由于之前我朝采取的坚清壁野的战略,导致空塞三十余年,北朝趁机引民入塞,放牧耕地,从而引发争议。
但老夫与他们交涉数回,他们从未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那些土地是属于他们的,可每当我方出示证据,他们就不予回应,不过河东边界的侵耕现象,也从未减少过。”
“我这里有一些地契,劳烦韩相公看一看,是否属实?”
张斐说罢,一个副官便将几份地契拿过去,交予韩琦。
韩琦眯着眼,瞅了半天,然后点点头道“不错,这都是至和二年,老夫命人发放给天池等地边民的地契。”
张斐点头道“非常感谢韩相公能够出庭作证,也让本庭长清楚的知道,整件事的原貌。”
韩琦摆摆手道“不谢,那些原告多半是老夫招募过去的,老夫理应为他们作证。”
说罢,韩忠彦和老仆便搀扶着韩琦起身,慢悠悠地走了下去,坐在富弼和文彦博边上。
富弼低声道“这小子又是在利用你啊!”
韩琦叹道“这又不是第一次了,只恨我已经风烛残年,要是与他一般年轻,又岂会这般被动。唉!”
文彦博看在眼里,嘴角露出一抹笑意。
富弼、韩琦突然同时看来,文彦博下意识的抿了下唇,收敛几分。
韩琦呵呵笑道“宽夫,就属伱开心了。”
文彦博面不改色道“韩公何出此言,听到此事的过程,哪能开心得起啊!”
韩琦、富弼相视一眼,又默默鄙视了文彦博一眼。
在此事上面,只有文彦博主张对辽强硬。
等到韩琦下去时,张斐拿起木槌一敲。
所有人仿佛在催眠中惊醒一般,又睁大双眼看着张斐。
不是吧!
不会吧!
不要啊!
只听张斐道“今日庭审暂且到此,本庭长还要查证相关证据,而且此案另一个重要证人,沈天监还未回京,待沈天监回京之后再审。”
就知道是这样。
百姓们是一阵哀嚎
你你就不能一次审完吗?
而且,都已经说得这么清楚,难道还不可以判决吗?
要不是张斐,这指定骂了起来。
太坑了!
但张斐根本不理会他们,转身离开了。
院里的老爷们,已经敢笃定张斐的套路,就是要裹挟民意,迫使朝廷对辽国强硬。
这都已经不用怀疑。
是,韩琦是过去式,此番谈判的使臣是沈括,确实是一个重要的证人,但问题是沈括现在都不知道在哪里。
河东的百姓都已经抵达京城,他竟然还未回来,如今辽国都已经出兵占领那些地方,他理应回京复命,这里面肯定有猫腻啊!
不过这一点,他们还真是猜错了,大庭长什么时候开审,还得看别人行程?
不可能呀!
真不是张斐故意让沈括晚点回京,而是沈括奉王安石的命令,跑去河北视察军器监去了。
没有办法,谁让沈括多才多艺。
可不管怎么样,张斐这一招还是非常有效的。
因为上回开庭,张斐在最后是留了一个争议点,也就是没有确定那些土地就是属于宋朝的。
要是真的存在争议,甚至属于辽国,那皇庭就不能轻易判他们胜诉,你不能拿着别人家的东西来索赔啊!
当时百姓埋怨的也不是底气十足,到底他们也不清楚这里面发生的事,以往这种军国大事,怎么可能在这种场合说。
而这一个争议点,随着韩琦口供,也变得烟消云散,可以确定那里就是咱们大宋领土啊。
原本差不多消停的舆论,再度掀起高ha,并且比上回还要更甚。
真是越听越憋屈,人家一个人跑来侵耕,就能导致一个国家的整条边界线后移,这扩张的成本,简直不要太离谱啊。
也不怪辽国咄咄逼人。
你们这么怂。
换谁都会来欺负你。
其实宋朝百姓脾气也在见长,这都是法制之法造成的,在权益方面,他们现在是有着非常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
不但如此,朝中鸽派的声音,也是渐渐变小,因为韩琦一直主张维护与辽国的关系,再加上他在朝中的地位,很多大臣也是看着他的,但是在庭上,韩琦没有办法,他只能彰显自己的强硬,事实上,他当时也确实很强硬,这对朝中是有着极大的影响。
然而,许多投机派也看到这一股风向,于是他们纷纷上奏皇帝,要求对辽国强硬。
这些人虽然是为求荣华富贵,属于投机取巧,但他们的奏章,也使得朝中以文彦博为首的强硬派终于是占据上风。
文彦博也顺势在朝中提出自己的主张。
彼占吾地,如何不争?占雄州亦不争,相次占瀛洲又不争。四郊多垒,卿大夫之辱。
结论就是,交战又有何妨?
这不是一回两回,外交要是扼制不了,就只能开战,不然的话,下回他们又要雄州,给还是不给?
但他不是说主张伐辽,或者说,主张撕毁澶渊之盟,而是主张强硬应对辽国的这种不耻行为。
这不是属于极端派,而是属于中间派。
大多数人还是能够接受的。
而这就取代之前主流的想法,也就是河北未有备,如何交兵?
其实不管是王安石、司马光,还是富弼、韩琦,也都认为无论是时机,还是准备,都还不足以与辽国对抗。
但是现在这种主张的声音,是越来越小。
话说回来,他们的主张并不是关键,关键还是皇帝的主张。
因为文臣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这里面有鹰派,也有鸽派,比如说寇准、范仲淹、欧阳修、文彦博,沈括,就连韩琦、富弼,他们在年轻的时候,也都是强硬派。
只是说后来宋朝被三冗拖累,他们也强硬不起来,这种事不看道理,就看实力,但他们都是坚决反对割地,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往往是皇帝倒向了鸽派,主张妥协。
所以,皇帝这一票是至关重要。
而赵顼并未给出一个明确的表态,不过他采纳了文彦博其中一个建议,就是撤换掉边州一些鸽派的官员,换上一些强硬派。
真是巧了!
就在这时候,沈括回京复命了。
大家议论纷纷,这尼玛不是安排好的,鬼都不信。
张斐也懒得去解释,立刻召开第三次庭审。
而此次开庭,相较前两次,气氛中少了一丝不安,多了一丝期待。
第一次庭审时,院内的老爷们愁得头发都掉了不少,但审了两次,他们也渐渐习惯,关键还是朝廷内部的风向也在转变,他们也知道,自己再担忧无济于事,只能是等待一个结果。
而院外的百姓虽说是一度哀莫大于心死,但大庭长还保留着他们的心中唯一的希望。
不过由于他们不太知晓沈括,故此看到沈括来到庭审,内心还是有些担忧的。
可别说个怂货啊!
“沈天监,听闻你是刚刚从河东与辽人谈判归来。”张斐问道。
沈括点点头道“是的。”
张斐道“那你能否说说,现在那里是什么情况?”
沈括回答道“在四个月前,北朝突然派兵入侵,驱赶我朝在当地的百姓,占据我们七百多里的领土。”
张斐问道“你是说辽国突然派兵入侵?”
“是的。”
“也就说你事先并不知晓?”
“辽人派人通知我了一声,未等我们的回应,便直接派兵进驻。”
“你们是没有谈妥吗?”
“没有。”
沈括摇摇头道“在此次谈判中,北朝简直就是蛮横无理,他们唯一的依据,就是他们的边民在某些时段,或许曾在当地放牧耕地。
但那是由于我朝边州官员疏于对当地的管理,以至于让他们的边民得寸进尺,侵耕我朝的领土。
这我怎么可能答应他们的诉求。”
张斐道“当他们派兵入驻之后,边州官府是如何应对的?”
沈括沉默少许,又深深叹了口气,“不得不承认,在当地的军事力量,我朝是就远不如北朝的,况且,由于西夏内乱,导致我朝必须派兵维护我们在西北边境的利益,而他们则是有备而来。所以所以边州官府也只能及时疏导百姓离开,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张斐低头看了眼文案,“但是我听说还是有一些百姓蒙受不小的损失。”
沈括点点头道“是的。”
张斐又问道“沈天监能否大致说一下,此番谈判的起因。”
沈括点点头道“此次谈判是北朝主动提及的,三四年钱,他们派特使来汴京,说是河东地界屡屡使得两国发生冲突,希望能够划清边界,以免误会,伤了两国的和气。
确实,河东地界争争吵吵已有数十年,当今圣上也想解决这个问题,我记得当时就是派大庭长前去与辽使谈判。”
“是的。”
张斐点点头,又朗声道“记得当时,我了解过后,发现最初的分界线是采取一种照望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只是一个大概区域,并没有一条准确的界限,而当时辽使认为可以当地分水岭为界限,我并没有反对这个提议,因为以山岭、河流为界限,是可以减少两国百姓的冲突,于是我们决定共同努力划出一条明确的界限。”
沈括道“在大庭长的安排,我们就派出不少官员前往实地勘察,等到我去的时候,发现北朝根本就是想利用此次划界,来侵占我国领土。”
张斐问道“此话怎讲?”
沈括道“因为原来的照望法,其实多半也是根据山岭、河流来划分的,有一条大致的分界线,其实只要依据这条线划分即可,但是北朝完全无视之前的界限,而是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划界,其目的是占据更为有利于他们的地势,但可笑的是,许多山岭、河流、他们甚至喊不出名字,在勘察之时,也是错漏百出,我们在与他们交涉的牒文中,他们用的也是我朝边界册的名字。
其中就是包括天池、冷泉村等地,而这些地方,韩相公曾在皇佑年间,出示过相关证据,也就是北朝与我朝交涉时,北朝送来的牒状,这足以证明这些土地是属于我朝的,并且在韩相公的主持下,这些证据也编订成册,
我方官员多次提出反对,但都遭受到他们的无视,并且在这期间,他们调集重兵在边境游走,意图向我们施压。”
张斐道“沈天监可有带来相关证据?”
“有。”
沈括立刻将一沓厚厚的证据呈上。
张斐大致看了看,点点头道“与之前韩相公所言无异啊!”
又看向沈括,问道“所以由始至终,沈天监都未有答应辽国的要求?”
这是此案关键的证据,到底这是外交事宜,虽然韩琦的供词,已经证实那些土地是属于宋朝的,如果沈括答应了对方的要求,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没有。”
沈括摇摇头道“但是我还将北朝的要求写信给官家,官家也对此做出明确指示,就是决不能以黄嵬山分水岭为界,因为早在庆历元年,北民苏直、聂再友侵耕之争,两国就已经划分清楚当地的边界。听说之前韩相公做供之时,就提到过此事。”
“不错。”
张斐点点头,道“根据韩相公所言,当时划定的是,东至买马城,南至黄嵬大山脚,西至焦家寨,北至张家庄。”
沈括点点头道“正是如此。但如果以黄嵬山分水岭为界,等于是将这条界限再往南移了近百里,这真是岂有此理。
其次,官家还表示,绝不能以天池作为地界,关于天池,我们也是确凿的证据。而在我们没有确凿证据的地界,我们也愿意与之协商。”
他在来之前,就已经做好功课,这时候必须彰显出咱们圣上的强硬。
这确实也引得不少百姓点头。
张斐道“辽国又是如何回应的?”
沈括道“而他们的回应,就是在不与我们商量的情况下,就直接派兵进驻,妄图以军事力量来确定这条分界线。”
张斐点点头,又问道“沈天监可有协助当地百姓的撤离?”
沈括点点头道“有的。”
张斐又问道“那沈天监可认识当地一个名叫陈旭的百姓?”
沈括想了想,道“因为当时是非常匆忙,我并不记得当地百姓的名字,但是我带来了当地百姓户籍册。”
说罢,他便将地籍册呈上。
经过一番比对,确认无误,所有原告皆是来自河东地界的农户。
在问明这些情况,张斐又在众人极其郁闷的注视下,宣布今日庭审到此为止。
因为他只是针对百姓的诉讼,至于外交方面的具体细节,这不是此案的重点,也无须过问太多。
至此,所有关键证人均已出席,而且以目前的证据,足以判定那些农夫胜诉。
问题来了。
你可以判那些百姓胜诉,但问题是你如何让辽国将土地归还给百姓,更别说赔偿事宜。
许多大臣反对此次庭审,原因也就这一点,你不可能让辽国退还土地,你这么搞,就只会令我朝在外交上面变得非常被动,只能是一条道走到黑,没有回旋的余地。
即便朝廷要强硬应对,也不需要如此,可以让文彦博去应付。
所以这个过程,是在大家的意料之中,但大庭长会如何判决,至今众人都是百思不得其解。
后堂。
张斐用询问地眼神看向赵顼。
过了好一会儿,赵顼突然端起桌上的酒杯,一饮而尽,道“就按照你的意思去做吧。”
“是。”
张斐点点头,又嘿嘿笑道“陛下还需要借酒壮胆。”
赵顼当即满面通红,哼道“你现在尽情取笑朕吧,到时要出问题,你呀,哼,就是罪魁祸首。”
张斐道“反正我已经在琼州购买物业。”
“琼州?”
赵顼当即气不打一处来,“你想得美。”
又过得七日,皇庭终于对外宣布,下个休息日继续开审。
不容易啊!
这回到底没有让我们再等一个月。
满意!
这已经很满意了!
这种等待那真是一种煎熬啊!
因为如今就连百姓都反应过来,这怎么判?到底被告都没有来,甚至可能都不知道,如果判了,会有用吗?
不能对着空气做判决啊!
要是换做任何庭长,百姓肯定是嗤之以鼻,认为这只是哗众取宠,有本事就将辽人抓到这里来接受审判。
但偏偏是张斐,百姓还是抱有很强烈的期待。
终于!
终于来到了这个休息日。
仿佛这全城的百姓都来了,如今整个京畿地,就没有百姓不知道此事的。
至于满朝文武,皇室宗亲,达官显贵,那更是无一缺席。
这院内都已经坐不下,不少人都是站着看。
此次判决,将会关乎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辰时时分,张斐准时出现在台上。
唰唰唰!
所有人的目光全部看向张斐。
万众瞩目,都是谦虚地说。
张斐拿起木槌,忽然诧异地往周边瞧了瞧,只觉静的可怕,这么多人,竟是鸦雀无声。他微微一笑,只是轻轻落了下槌,又朗声道“经过多日的审理和查证,以及诸位证人提供的证据,本庭长判定原告胜诉。”
没有掌声,没有鲜花。
胜诉是肯定的呀,但问题是你如何辽国赔偿,这才是关键。
又听张斐继续言道“毋庸置疑,那些土地皆是我朝领土,但这属于国家外事,我们皇庭是无权介入,我们皇庭的判决只是针对这一百零三位原告的诉讼,而经过我们的调查和计算,认定被告辽国需要向这一百零三位原告的损失,赔偿一万两千一百五十二贯钱。
因此本庭长决定从我朝给予辽国的岁币,冻结相应的数目,用于支付对原告的赔偿。
并且,如果辽国继续霸占这一百零三位原告的耕地,那么每年必须从岁币中扣除九千一百二十三贯钱,用于补偿这一百零三位原告。
当然,如果辽国方面有所不服,亦可来此上诉。”
(本章完)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