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新部门
长安城,耿寿昌府邸。
清晨时分,刚刚入秋的长安城内天高气爽,金黄色的落叶铺满了庭院,使得宅邸到处都充斥着秋意。
耿寿昌披着一件轻薄的大氅在庭院内踱步,像是正在等着什么人。
没过一会儿,门下令萧望之在门客的引领下来到庭院之中,耿寿昌见状当即迎了上去,笑着拱手说道“呵呵,门下令光临寒舍,蓬荜生辉啊!”
门下令萧望之拱手回礼,笑着说道“耿老可不要寒碜我了,当年耿老出任大司农的时候,我还是一个闲散小官呢!”
耿寿昌不置可否的笑了笑,与萧望之一同来到一处华亭内,二人分主宾落座,一旁有侍女过来点燃了熏香。
“今日我的来意,想来耿老已经知道了。”
耿寿昌点了点头,说道“此番天家再次改革三省六部制,先是将兵部的百工司改革为军工司,专注于军备的研发和改良;而后天家又在尚书省下增设了百工部,负责各类民用新技术、新工具的研发和推广,如此便可看出天家对于百工技艺的看重!”
接着,耿寿昌微微一笑,说道“接下来,便是与我有关了天家在门下省增设了上计部,专门负责审计朝廷各部门的预算,制定朝廷下一年度的预算,以及上一年度的结算。这就是将朝廷此前的上计吏诸事全都归拢了过来,这可是一个专门得罪人的差事啊!”
门下令萧望之摆了摆手,说道“耿老可不要这么说,天家如此安排也是大有深意的。”
“先不说耿老主持了多年大司农府,对朝廷上下的财政流向、收入情况了然于心,就说耿老精通于数术,前几年还修订了《九章算术》(后世刘徽在注《九章算术》序中称:≈ot;往昔暴秦焚书,经术散坏,自时厥后,汉北平侯张苍、大司农中丞耿寿昌,皆以善算名世。苍等因旧文之遗,各称删补≈ot;) ,又用铜铸造浑天仪观天象,著有《月行帛图》等《日月帛图》,由此可见由耿老主持上计部正堪其任!”
听闻门下令萧望之如此说,还特意提到了自己引以为傲的几部著作,神色之间不由得有些得色。
“呵呵,门下令如此说,我可是有些惭愧了。”
二人说了几句之后,耿寿昌便微微一叹,说道“天家锐意进取,我很是赞同,否则此前门阀势力阻碍新政的时候,我也不会站到天家一边,只是……”
门下令萧望之问道“耿老有何疑虑?今日我前来虽然不是天家授意的,但也算是为天家做说客的。天家想要让耿老出任上计部尚书一职,可上计部尚书乃是门下省的属官,在朝中是从二品的级别,与耿老此前出任的大司农相差甚多,所以天家也很是担心,害怕怠慢了耿老,所以即便中书省已经颁布了天家的诏令,但是上计部尚书这个位置还是空缺的,天家一直都没有松口。”
耿寿昌说道“门下令误会了!如今老夫对于官职高低已经没那么看中了,只是不想心中的学问无所用而已!既然天家看中了老夫,那老夫岂有推脱的道理?”
“那耿老……”
耿寿昌微微皱眉,说道“三省六部制!这可是天家不惜与门阀士族决裂,也要大力推行的新制度!可事到如今,天家几经改制之后,三省依旧还是三省,但是六部却已经名不副实了。我担心,如果天家继续改制下去,会将自己的三省六部制修改得面目全非,到时候朝局会因为乱制而发生动荡!”
门下令萧望之颔首赞叹,说道“天家果然慧眼识人!天家刚刚有意让耿老出任上计部尚书的时候,便与我透过口风,认为耿老定会看出端倪的。”
“哦?”
耿寿昌微微吃了一惊,问道“这么说,天家是大有深意了?”
“哈哈,这是自然!天家行事,想来都是大有深意,从来不会做无用之功,更不会做出蠢事的!”
“老夫愿闻其详!”
门下令萧望之说道“天家所立三省六部制,一开始是为了将原本外朝的权柄平稳的承接下来,六部的职权也都是来自于外朝各衙门。”
耿寿昌闻言点头赞同,事实也的确如此,六部的职责基本上与原本朝廷的职权相同。
“而如今,随着朝廷新政的不断推进,各种新兴产业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涌现,民间和朝廷之中有太多的事务推陈出新,原本的六部已经无法兼顾这些方面,而朝廷又不能对这些新的领域视而不见,所以朝廷上下必须随着天下大势不断改革,如此才能将天下大势掌控在朝廷手中!”
说到这里,门下令萧望之总结道“这才是天家不断改革的动力!”
“原来如此!”
不过耿寿昌还是有些不解,说道“可是我还是不明白,天家不断增加新的部门,朝廷的三省六部制怎么办?”
“对于这种局面,天家早就有了对策。”
听到这里,耿寿昌顿时来了精神,门下令萧望之继续说道“天家的对策便是虚三省、实各部!”
“虚三省,实各部?”
思索了一会儿,耿寿昌顿时明悟了,所为的三省六部制只是一个过渡,三省最终会被撤销,而六部则是一个虚数,日后随着朝政改革的进展,可能会变成十六、甚至是二十六各部门。
耿寿昌不知道天子刘洵是怎么想到这六个字的,其实天子刘洵也是根据后世的经验制定的方案。
后世自从隋朝建立三省分权,便必造成了三省之间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等弊端。
为了三省之间协调行动,三省首长定期在门下省的政事堂议事。自后世唐朝武德年间开始,中书、门下集议于政事堂,政事堂设于门下省。(《通典》:≈ot;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ot;)。唐高宗永淳年间,≈ot;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ot;
由此可见,三省六部制经过发展,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势必会逐步走向统一,三省最终肯定会走到撤销的一步。
其实耿寿昌和门下令萧望之不知道的是,到了后世五代十国之时,由于连年征战,实际上宰相并不掌握实际的权力,由此三省几乎形同虚设。各地争权的政事多由皇帝特派使臣办理,成为宋代以差遣为正官的开始。
到了宋代,虽然三省名义始终存在,但是实际上已经混同为一省。同时由于枢密院、三司的设立,宰相的军权、财权被剥夺,至此三省制度名存实亡。
及至元代以中书省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尚书省时置时废,而门下省则不复置,故中书省较前代尤为重要。
到了明初,朝廷则不设中书令,仍以中书省统六部,六部的长官称左右丞相。明太祖洪武十三年,诛胡惟庸,废丞相,撤销中书省,六部开始直接对皇帝负责。
至此,三省六部制的三省彻底废止!
这些情况都是此时耿寿昌和门下令萧望之都是无法觉醒的,可是天子刘洵有着后世两千年的历史经验,完全可以推动这一历史进程,将后世千年时间逐渐演变成的结果,在数年、乃至十几年的时间里,亲手打造成一部高效运转的治国机器!
耿寿昌看了看门下令萧望之,说道“既然天家有意让我出任上计部尚书,那老夫定然全力以赴,为天家分忧。只是老夫还是有些担心,一旦天家开始虚三省,那门下令如何自处?”
门下令萧望之大笑了起来,说道“关于这个事情,我倒不是很担心,天家自然会给我一个好的去处。另外……”
“呵呵,门下令有话便请直说。”
门下令萧望之说道“我听到风声,天家准备在需三省之后,三省下设的各部连同少府全部直接对天家负责,由天家直管各部!如此一来,天家的权柄之重,已经超过当年孝武皇帝,乃至是前秦始皇帝了!”
“至于我的去处……,我听闻届时天家准备成立一个新的部门,专门由像我这样的人组成,作为天家的智囊,并且辅助天家处理朝政!”
耿寿昌微微皱眉,而后像是想明白了,说道“也就是说,天家会在自己与各部之间增设一个部门,作为皇权与相权的缓冲,由此直接掌控朝局?”
“正是!”
“天才!”
耿寿昌还不知道天子刘洵准备设立的这个部门其实就是后世的内阁,此时只觉得天子刘洵的设想和手腕堪称无懈可击,不但可以一手掌控朝局,还能避免权臣的出现,毕竟朝廷的所有权力已经被各部“瓜分”,没有一个大臣能够横跨两个以上的部门!
这样的设想,已经让耿寿昌和萧望之彻底仰望天子刘洵了,二人心中更是无比赞叹。
这时,耿寿昌忽然说道;“只是眼下朝廷在北面草原和西南方向都在备兵,准备在两线展开大战,此时整顿朝廷制度,是否合适?”
门下令萧望之笑着说道“无妨!眼下天家总揽朝政,即便在此时改革朝政,朝中局势也不会有任何波澜的。”
。
<scrpt>();</scrpt>
清晨时分,刚刚入秋的长安城内天高气爽,金黄色的落叶铺满了庭院,使得宅邸到处都充斥着秋意。
耿寿昌披着一件轻薄的大氅在庭院内踱步,像是正在等着什么人。
没过一会儿,门下令萧望之在门客的引领下来到庭院之中,耿寿昌见状当即迎了上去,笑着拱手说道“呵呵,门下令光临寒舍,蓬荜生辉啊!”
门下令萧望之拱手回礼,笑着说道“耿老可不要寒碜我了,当年耿老出任大司农的时候,我还是一个闲散小官呢!”
耿寿昌不置可否的笑了笑,与萧望之一同来到一处华亭内,二人分主宾落座,一旁有侍女过来点燃了熏香。
“今日我的来意,想来耿老已经知道了。”
耿寿昌点了点头,说道“此番天家再次改革三省六部制,先是将兵部的百工司改革为军工司,专注于军备的研发和改良;而后天家又在尚书省下增设了百工部,负责各类民用新技术、新工具的研发和推广,如此便可看出天家对于百工技艺的看重!”
接着,耿寿昌微微一笑,说道“接下来,便是与我有关了天家在门下省增设了上计部,专门负责审计朝廷各部门的预算,制定朝廷下一年度的预算,以及上一年度的结算。这就是将朝廷此前的上计吏诸事全都归拢了过来,这可是一个专门得罪人的差事啊!”
门下令萧望之摆了摆手,说道“耿老可不要这么说,天家如此安排也是大有深意的。”
“先不说耿老主持了多年大司农府,对朝廷上下的财政流向、收入情况了然于心,就说耿老精通于数术,前几年还修订了《九章算术》(后世刘徽在注《九章算术》序中称:≈ot;往昔暴秦焚书,经术散坏,自时厥后,汉北平侯张苍、大司农中丞耿寿昌,皆以善算名世。苍等因旧文之遗,各称删补≈ot;) ,又用铜铸造浑天仪观天象,著有《月行帛图》等《日月帛图》,由此可见由耿老主持上计部正堪其任!”
听闻门下令萧望之如此说,还特意提到了自己引以为傲的几部著作,神色之间不由得有些得色。
“呵呵,门下令如此说,我可是有些惭愧了。”
二人说了几句之后,耿寿昌便微微一叹,说道“天家锐意进取,我很是赞同,否则此前门阀势力阻碍新政的时候,我也不会站到天家一边,只是……”
门下令萧望之问道“耿老有何疑虑?今日我前来虽然不是天家授意的,但也算是为天家做说客的。天家想要让耿老出任上计部尚书一职,可上计部尚书乃是门下省的属官,在朝中是从二品的级别,与耿老此前出任的大司农相差甚多,所以天家也很是担心,害怕怠慢了耿老,所以即便中书省已经颁布了天家的诏令,但是上计部尚书这个位置还是空缺的,天家一直都没有松口。”
耿寿昌说道“门下令误会了!如今老夫对于官职高低已经没那么看中了,只是不想心中的学问无所用而已!既然天家看中了老夫,那老夫岂有推脱的道理?”
“那耿老……”
耿寿昌微微皱眉,说道“三省六部制!这可是天家不惜与门阀士族决裂,也要大力推行的新制度!可事到如今,天家几经改制之后,三省依旧还是三省,但是六部却已经名不副实了。我担心,如果天家继续改制下去,会将自己的三省六部制修改得面目全非,到时候朝局会因为乱制而发生动荡!”
门下令萧望之颔首赞叹,说道“天家果然慧眼识人!天家刚刚有意让耿老出任上计部尚书的时候,便与我透过口风,认为耿老定会看出端倪的。”
“哦?”
耿寿昌微微吃了一惊,问道“这么说,天家是大有深意了?”
“哈哈,这是自然!天家行事,想来都是大有深意,从来不会做无用之功,更不会做出蠢事的!”
“老夫愿闻其详!”
门下令萧望之说道“天家所立三省六部制,一开始是为了将原本外朝的权柄平稳的承接下来,六部的职权也都是来自于外朝各衙门。”
耿寿昌闻言点头赞同,事实也的确如此,六部的职责基本上与原本朝廷的职权相同。
“而如今,随着朝廷新政的不断推进,各种新兴产业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涌现,民间和朝廷之中有太多的事务推陈出新,原本的六部已经无法兼顾这些方面,而朝廷又不能对这些新的领域视而不见,所以朝廷上下必须随着天下大势不断改革,如此才能将天下大势掌控在朝廷手中!”
说到这里,门下令萧望之总结道“这才是天家不断改革的动力!”
“原来如此!”
不过耿寿昌还是有些不解,说道“可是我还是不明白,天家不断增加新的部门,朝廷的三省六部制怎么办?”
“对于这种局面,天家早就有了对策。”
听到这里,耿寿昌顿时来了精神,门下令萧望之继续说道“天家的对策便是虚三省、实各部!”
“虚三省,实各部?”
思索了一会儿,耿寿昌顿时明悟了,所为的三省六部制只是一个过渡,三省最终会被撤销,而六部则是一个虚数,日后随着朝政改革的进展,可能会变成十六、甚至是二十六各部门。
耿寿昌不知道天子刘洵是怎么想到这六个字的,其实天子刘洵也是根据后世的经验制定的方案。
后世自从隋朝建立三省分权,便必造成了三省之间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等弊端。
为了三省之间协调行动,三省首长定期在门下省的政事堂议事。自后世唐朝武德年间开始,中书、门下集议于政事堂,政事堂设于门下省。(《通典》:≈ot;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ot;)。唐高宗永淳年间,≈ot;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ot;
由此可见,三省六部制经过发展,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势必会逐步走向统一,三省最终肯定会走到撤销的一步。
其实耿寿昌和门下令萧望之不知道的是,到了后世五代十国之时,由于连年征战,实际上宰相并不掌握实际的权力,由此三省几乎形同虚设。各地争权的政事多由皇帝特派使臣办理,成为宋代以差遣为正官的开始。
到了宋代,虽然三省名义始终存在,但是实际上已经混同为一省。同时由于枢密院、三司的设立,宰相的军权、财权被剥夺,至此三省制度名存实亡。
及至元代以中书省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尚书省时置时废,而门下省则不复置,故中书省较前代尤为重要。
到了明初,朝廷则不设中书令,仍以中书省统六部,六部的长官称左右丞相。明太祖洪武十三年,诛胡惟庸,废丞相,撤销中书省,六部开始直接对皇帝负责。
至此,三省六部制的三省彻底废止!
这些情况都是此时耿寿昌和门下令萧望之都是无法觉醒的,可是天子刘洵有着后世两千年的历史经验,完全可以推动这一历史进程,将后世千年时间逐渐演变成的结果,在数年、乃至十几年的时间里,亲手打造成一部高效运转的治国机器!
耿寿昌看了看门下令萧望之,说道“既然天家有意让我出任上计部尚书,那老夫定然全力以赴,为天家分忧。只是老夫还是有些担心,一旦天家开始虚三省,那门下令如何自处?”
门下令萧望之大笑了起来,说道“关于这个事情,我倒不是很担心,天家自然会给我一个好的去处。另外……”
“呵呵,门下令有话便请直说。”
门下令萧望之说道“我听到风声,天家准备在需三省之后,三省下设的各部连同少府全部直接对天家负责,由天家直管各部!如此一来,天家的权柄之重,已经超过当年孝武皇帝,乃至是前秦始皇帝了!”
“至于我的去处……,我听闻届时天家准备成立一个新的部门,专门由像我这样的人组成,作为天家的智囊,并且辅助天家处理朝政!”
耿寿昌微微皱眉,而后像是想明白了,说道“也就是说,天家会在自己与各部之间增设一个部门,作为皇权与相权的缓冲,由此直接掌控朝局?”
“正是!”
“天才!”
耿寿昌还不知道天子刘洵准备设立的这个部门其实就是后世的内阁,此时只觉得天子刘洵的设想和手腕堪称无懈可击,不但可以一手掌控朝局,还能避免权臣的出现,毕竟朝廷的所有权力已经被各部“瓜分”,没有一个大臣能够横跨两个以上的部门!
这样的设想,已经让耿寿昌和萧望之彻底仰望天子刘洵了,二人心中更是无比赞叹。
这时,耿寿昌忽然说道;“只是眼下朝廷在北面草原和西南方向都在备兵,准备在两线展开大战,此时整顿朝廷制度,是否合适?”
门下令萧望之笑着说道“无妨!眼下天家总揽朝政,即便在此时改革朝政,朝中局势也不会有任何波澜的。”
。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