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大汉纸业商社
未央宫,宣室殿。
天子刘洵将一卷批阅完的竹简放到旁边,此时一旁已经堆积了高高一摞竹简,几乎将天子刘洵整个人给挡住。
这时,中常侍耿国带着两名小黄门走进大殿,只见那两名小黄门各自抱着一摞竹简,跟着中常侍耿国走到近前。
“天家!”
中常侍耿国恭恭敬敬的唤了一声,而后便将天子刘洵批阅完的奏章整理好搬走,而后两名小黄门将刚刚从中书省搬来的奏章放到桌案上。
天子刘洵不由微微皱眉,微微叹了一口气。
天子刘洵倒不是倦怠,其实这些竹简上记载的信息并不是很多,看似厚厚一摞竹简好像很多,但是上面记载的信息还比不上后世的一本册子书。
“这些奏章太占地方了!”
天子刘洵不经意的嘀咕了一句,而后中常侍耿国笑着说道:“呵呵,天家说笑了,朝廷公文向来都是使用竹简,如果全部使用圣旨专用的绢帛,那耗费就太大了!”
猛然间,天子刘洵直接站了起来,脸色也是急剧变幻了起来。
“朕忘了一件重要的大事!”
中常侍耿国也是吓了一跳,看着天子刘洵严峻的脸色,急忙低下头不敢言语。
天子刘洵对中常侍耿国说道:“立即将少府卿霍利、商贸令王炆、商贸丞唐博找来,马上!”
中常侍耿国不敢耽搁,拱手应诺,急忙转身去宣人。
而后,天子刘洵便缓缓坐了下来,沉吟道:“我忘记了一点重要情况:眼下大汉民间并没有纸张,全都是使用竹简来记录文字和知识,民间百姓想要传抄书籍、记录消息成本非常高,这也就导致了在民间传播学问非常困难,一般的百姓根本拿不出求学所需的钱财!”
想到这里,天子刘洵有些恼怒的一拍桌子,暗道:“也就是说,即便我推行了会试制,但是民间百姓能够读书学习之人少之又少,可谓是凤毛麟角,参加乡试和会试的人才依然全都是门阀士族的子弟,民间的百姓依然无法参与其中!”
此时,天子刘洵心中很是烦闷,自己应该早些想到这一点,应该先一步研发纸张,在民间推广纸张以及纸质书籍,大力提升大汉民间百姓的文化水平,毕竟想要彻底将人才控制权从门阀手中夺走,光靠会试制度还不行,要让民间普通百姓也能够读书、成才才行,否则将来会试制度下的考生也都会是门阀士族的子弟,到时候依旧是换汤不换药。
如此一来,天子刘洵之前的努力也就全都白费了。
想到此处,天子刘洵便展开了一卷空白的竹简,开始将记忆中的造纸术知识写下来,准备整理一番。
其实此时大汉宫中也是有纸张使用的,不过都是用于皇室祭祀时使用,这种纸张称之为楮纸。
这种楮纸制得十分考究,天子刘洵还依稀记得在后世的一本地方志中看到过具体的情况,光是其所经历的工艺流程就已经非常复杂了。
要制造这种楮纸,需要先将楮料水浸数日,而后用脚踏之,成型之后捆成小把,将楮料用清水蒸煮,削去内骨。
此时楮料便已经非常柔软,便可以将楮皮扯成丝,用刀或斧将楮皮丝切短,打成小捆,再以石灰浆浸之,存放月余。
待到石灰浆浸透之后,将浸有石灰浆的楮皮放锅内蒸煮,将料从锅内取出,放布袋内以河水自然漂洗数日,以脚踏去石灰水。而后将所有的楮皮摊在地上或山坡上日晒雨淋,直到颜色变为白色为止。
到了这个时候,工匠便会用踏碓或杵臼捣细,在楮料上加滚开的草木灰水沭泡,并且需要阴干半月。半月之后,再用河水洗料,完毕之后需要再次放入锅内蒸煮、水漂、以日光暴晒,这一系列的工序走完之后,工匠们会用手将次料及杂质剔去,再用刀细砍,直到楮料揉碎成末。
这个时候,楮料才算是初步成型,工匠们将成型的楮料放内袋内洗之,而后入槽加水搅拌,同时还需要向槽中加纸药水,记下来便是打槽捞纸、压去水份、火墙干燥、从墙上揭下纸张、整理切边、打包。
至此,楮纸才算是真正的制造完毕!
这个方法中包括四次蒸煮,其中二次清水蒸煮、二次碱性溶液蒸煮,经这样处理后得到的纸,洁白如玉,纤维匀细,表面光滑,但费去许多时间和劳力,其纸张的制造成本非常高昂,甚至要远超竹简的制造成本,不但寻常百姓使用不起,就连大汉皇室都无法恣意使用,只能在祭祀之时用于书写表文而已。
此时,天子刘洵便直接否决了改良楮纸的打算,因为再怎么改良,也不可能将楮纸的制造工本降低到可以推广全国的程度。
于是,天子刘洵便想到了后世的蔡伦!
历史上东汉和帝元兴元年,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品的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树皮、麻头、破布、渔网,将麻头、破布等原料,经水浸、切碎、洗涤、蒸煮、漂洗、舂捣、加水配成悬浮的浆液、捞取纸浆、干燥后即成为纸张的工艺。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才使纸张成为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
后世蔡伦改良后的这种纸价值非常大,不但造价便宜,质量高,原料又很容易找到,完全可以满足全国推广的条件!
于是,天子刘洵便开始凭借记忆记录下蔡伦造纸的技术细节,毕竟这些情况在后世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寻常人只要关注一下便能查阅到很详细的资料,恰巧天子刘洵在前世就对这些资料比较感兴趣。
不多时,天子刘洵便记录下足足四卷竹简,刚刚放下笔,中常侍耿国便带着少府卿霍利、商贸令王炆、商贸丞唐博三人赶到,几人同时向天子刘洵拱手行礼。
天子刘洵直言了当,先是将会试制的缺点说了一下,阐明了如今民间百姓读书不便、无法承受求学开支的事迹情况。
而后,天子刘洵对中常侍耿国说道:“去取几张楮纸来!”
“诺!”
就在中常侍耿国前去取楮纸的时候,少府卿霍利问道:“天家,如此如何是好?朝廷总不能给民间百姓修建学堂、免费提供先生吧?”
少府卿霍利的意思很明显,眼下朝廷没有能力做到这一步,没有实力做到让大汉所有百姓都读书。
天子刘洵笑了笑,说道:“爱卿稍后一会儿。修建学堂的事情,朕肯定是会做的,只不过不是现在,将来时机成熟的话,朕一定会在各地郡国修建学堂的。至于如何让民间百姓有书可读,朕已经想到了办法!”
少府卿霍利、商贸令王炆、商贸丞唐博三人闻言都很是诧异,互相看了看,都看不透其中的缘由。
就在此时,中常侍耿国赶了回来,将几张楮纸呈了上去。
天子刘洵扬了扬手中的楮纸,对众人说道:“诸位爱卿看看,这是什么?”
“楮纸!”
商贸令王炆、商贸丞唐博微微皱眉,二人意识到了什么,不过先后摇了摇头,显然已经意识到了其中的内涵。
而少府卿霍利也是微微叹息,而后拱手说道:“启奏天家,这楮纸虽然便于书写、轻便耐用,如果民间百姓可以全部使用上楮纸,的确可以大大方便民间百姓求学。可是楮纸的造价太过昂贵,而且制造周期太长,即便是宫廷都无法大规模使用,更何况是民间百姓?”
天子刘洵笑着说道:“朕自然明白这些,所以二位爱卿再看一看这个!”
说完,天子刘洵便将自己记录下来的“蔡伦纸”制造细节拿了出来,中常侍耿国急忙将这份竹简转呈给少府卿霍利、商贸令王炆、商贸丞唐博三人。
三人穿越了一番,顿时大惊失色,万万没想到天子刘洵竟然有如此大才,能够将造纸之术加以改良。
少府卿霍利惊呼道:“天家!如此一来,造纸之耗费便可以节省十之,再完善一番之后,应可以在民间大力推广!”
商贸令王炆也是赞叹道:“天家大才,如此奇思妙想岂是常人所能及!”
商贸丞唐博感叹道:“天家才智,我等不及!”
其实少府卿霍利、商贸令王炆、商贸丞唐博三人不知道的是,天子刘洵的这份竹简全都是搬自后世资料,只是经过自己的修改之后,结合了如今大汉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一些微调而已。
所以,听着少府卿霍利、商贸令王炆、商贸丞唐博三人的称赞,天子刘洵也不由得有些脸热,而后笑着说道:“诸位爱卿也不要光顾着夸朕,此番,朕准备在少府商贸司之下新建大汉纸业商社,专门生产这种改良纸张!”
“朕决意,现在长安城内修建造纸工坊,而后陆续在各地郡国修建造纸工坊,如此便可以逐步扩大纸张的生产能力!”
少府卿霍利说道:“天家是想用这种新式纸张来压低民间求学的耗费,继而让民间普通百姓也可以求学成才,最终可以参加会试!”
天子刘洵笑着说道:“知朕者,惠谷(霍利的字)是也!”
天子刘洵将一卷批阅完的竹简放到旁边,此时一旁已经堆积了高高一摞竹简,几乎将天子刘洵整个人给挡住。
这时,中常侍耿国带着两名小黄门走进大殿,只见那两名小黄门各自抱着一摞竹简,跟着中常侍耿国走到近前。
“天家!”
中常侍耿国恭恭敬敬的唤了一声,而后便将天子刘洵批阅完的奏章整理好搬走,而后两名小黄门将刚刚从中书省搬来的奏章放到桌案上。
天子刘洵不由微微皱眉,微微叹了一口气。
天子刘洵倒不是倦怠,其实这些竹简上记载的信息并不是很多,看似厚厚一摞竹简好像很多,但是上面记载的信息还比不上后世的一本册子书。
“这些奏章太占地方了!”
天子刘洵不经意的嘀咕了一句,而后中常侍耿国笑着说道:“呵呵,天家说笑了,朝廷公文向来都是使用竹简,如果全部使用圣旨专用的绢帛,那耗费就太大了!”
猛然间,天子刘洵直接站了起来,脸色也是急剧变幻了起来。
“朕忘了一件重要的大事!”
中常侍耿国也是吓了一跳,看着天子刘洵严峻的脸色,急忙低下头不敢言语。
天子刘洵对中常侍耿国说道:“立即将少府卿霍利、商贸令王炆、商贸丞唐博找来,马上!”
中常侍耿国不敢耽搁,拱手应诺,急忙转身去宣人。
而后,天子刘洵便缓缓坐了下来,沉吟道:“我忘记了一点重要情况:眼下大汉民间并没有纸张,全都是使用竹简来记录文字和知识,民间百姓想要传抄书籍、记录消息成本非常高,这也就导致了在民间传播学问非常困难,一般的百姓根本拿不出求学所需的钱财!”
想到这里,天子刘洵有些恼怒的一拍桌子,暗道:“也就是说,即便我推行了会试制,但是民间百姓能够读书学习之人少之又少,可谓是凤毛麟角,参加乡试和会试的人才依然全都是门阀士族的子弟,民间的百姓依然无法参与其中!”
此时,天子刘洵心中很是烦闷,自己应该早些想到这一点,应该先一步研发纸张,在民间推广纸张以及纸质书籍,大力提升大汉民间百姓的文化水平,毕竟想要彻底将人才控制权从门阀手中夺走,光靠会试制度还不行,要让民间普通百姓也能够读书、成才才行,否则将来会试制度下的考生也都会是门阀士族的子弟,到时候依旧是换汤不换药。
如此一来,天子刘洵之前的努力也就全都白费了。
想到此处,天子刘洵便展开了一卷空白的竹简,开始将记忆中的造纸术知识写下来,准备整理一番。
其实此时大汉宫中也是有纸张使用的,不过都是用于皇室祭祀时使用,这种纸张称之为楮纸。
这种楮纸制得十分考究,天子刘洵还依稀记得在后世的一本地方志中看到过具体的情况,光是其所经历的工艺流程就已经非常复杂了。
要制造这种楮纸,需要先将楮料水浸数日,而后用脚踏之,成型之后捆成小把,将楮料用清水蒸煮,削去内骨。
此时楮料便已经非常柔软,便可以将楮皮扯成丝,用刀或斧将楮皮丝切短,打成小捆,再以石灰浆浸之,存放月余。
待到石灰浆浸透之后,将浸有石灰浆的楮皮放锅内蒸煮,将料从锅内取出,放布袋内以河水自然漂洗数日,以脚踏去石灰水。而后将所有的楮皮摊在地上或山坡上日晒雨淋,直到颜色变为白色为止。
到了这个时候,工匠便会用踏碓或杵臼捣细,在楮料上加滚开的草木灰水沭泡,并且需要阴干半月。半月之后,再用河水洗料,完毕之后需要再次放入锅内蒸煮、水漂、以日光暴晒,这一系列的工序走完之后,工匠们会用手将次料及杂质剔去,再用刀细砍,直到楮料揉碎成末。
这个时候,楮料才算是初步成型,工匠们将成型的楮料放内袋内洗之,而后入槽加水搅拌,同时还需要向槽中加纸药水,记下来便是打槽捞纸、压去水份、火墙干燥、从墙上揭下纸张、整理切边、打包。
至此,楮纸才算是真正的制造完毕!
这个方法中包括四次蒸煮,其中二次清水蒸煮、二次碱性溶液蒸煮,经这样处理后得到的纸,洁白如玉,纤维匀细,表面光滑,但费去许多时间和劳力,其纸张的制造成本非常高昂,甚至要远超竹简的制造成本,不但寻常百姓使用不起,就连大汉皇室都无法恣意使用,只能在祭祀之时用于书写表文而已。
此时,天子刘洵便直接否决了改良楮纸的打算,因为再怎么改良,也不可能将楮纸的制造工本降低到可以推广全国的程度。
于是,天子刘洵便想到了后世的蔡伦!
历史上东汉和帝元兴元年,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品的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树皮、麻头、破布、渔网,将麻头、破布等原料,经水浸、切碎、洗涤、蒸煮、漂洗、舂捣、加水配成悬浮的浆液、捞取纸浆、干燥后即成为纸张的工艺。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才使纸张成为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
后世蔡伦改良后的这种纸价值非常大,不但造价便宜,质量高,原料又很容易找到,完全可以满足全国推广的条件!
于是,天子刘洵便开始凭借记忆记录下蔡伦造纸的技术细节,毕竟这些情况在后世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寻常人只要关注一下便能查阅到很详细的资料,恰巧天子刘洵在前世就对这些资料比较感兴趣。
不多时,天子刘洵便记录下足足四卷竹简,刚刚放下笔,中常侍耿国便带着少府卿霍利、商贸令王炆、商贸丞唐博三人赶到,几人同时向天子刘洵拱手行礼。
天子刘洵直言了当,先是将会试制的缺点说了一下,阐明了如今民间百姓读书不便、无法承受求学开支的事迹情况。
而后,天子刘洵对中常侍耿国说道:“去取几张楮纸来!”
“诺!”
就在中常侍耿国前去取楮纸的时候,少府卿霍利问道:“天家,如此如何是好?朝廷总不能给民间百姓修建学堂、免费提供先生吧?”
少府卿霍利的意思很明显,眼下朝廷没有能力做到这一步,没有实力做到让大汉所有百姓都读书。
天子刘洵笑了笑,说道:“爱卿稍后一会儿。修建学堂的事情,朕肯定是会做的,只不过不是现在,将来时机成熟的话,朕一定会在各地郡国修建学堂的。至于如何让民间百姓有书可读,朕已经想到了办法!”
少府卿霍利、商贸令王炆、商贸丞唐博三人闻言都很是诧异,互相看了看,都看不透其中的缘由。
就在此时,中常侍耿国赶了回来,将几张楮纸呈了上去。
天子刘洵扬了扬手中的楮纸,对众人说道:“诸位爱卿看看,这是什么?”
“楮纸!”
商贸令王炆、商贸丞唐博微微皱眉,二人意识到了什么,不过先后摇了摇头,显然已经意识到了其中的内涵。
而少府卿霍利也是微微叹息,而后拱手说道:“启奏天家,这楮纸虽然便于书写、轻便耐用,如果民间百姓可以全部使用上楮纸,的确可以大大方便民间百姓求学。可是楮纸的造价太过昂贵,而且制造周期太长,即便是宫廷都无法大规模使用,更何况是民间百姓?”
天子刘洵笑着说道:“朕自然明白这些,所以二位爱卿再看一看这个!”
说完,天子刘洵便将自己记录下来的“蔡伦纸”制造细节拿了出来,中常侍耿国急忙将这份竹简转呈给少府卿霍利、商贸令王炆、商贸丞唐博三人。
三人穿越了一番,顿时大惊失色,万万没想到天子刘洵竟然有如此大才,能够将造纸之术加以改良。
少府卿霍利惊呼道:“天家!如此一来,造纸之耗费便可以节省十之,再完善一番之后,应可以在民间大力推广!”
商贸令王炆也是赞叹道:“天家大才,如此奇思妙想岂是常人所能及!”
商贸丞唐博感叹道:“天家才智,我等不及!”
其实少府卿霍利、商贸令王炆、商贸丞唐博三人不知道的是,天子刘洵的这份竹简全都是搬自后世资料,只是经过自己的修改之后,结合了如今大汉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一些微调而已。
所以,听着少府卿霍利、商贸令王炆、商贸丞唐博三人的称赞,天子刘洵也不由得有些脸热,而后笑着说道:“诸位爱卿也不要光顾着夸朕,此番,朕准备在少府商贸司之下新建大汉纸业商社,专门生产这种改良纸张!”
“朕决意,现在长安城内修建造纸工坊,而后陆续在各地郡国修建造纸工坊,如此便可以逐步扩大纸张的生产能力!”
少府卿霍利说道:“天家是想用这种新式纸张来压低民间求学的耗费,继而让民间普通百姓也可以求学成才,最终可以参加会试!”
天子刘洵笑着说道:“知朕者,惠谷(霍利的字)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