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战争的魅力
长安城。<r />
<r />
一队红翎急报策马而来,如同一阵大风飞速冲进了长安城。这队红翎急报从长安城西面的雍门直入,而后沿着笔直的长街一路狂奔着、高呼着。<r />
<r />
“西域大捷!王师在精河血战匈奴铁骑,斩首六万!”<r />
<r />
“乌孙国之围已解!匈奴人溃逃!”<r />
<r />
“王师聚歼匈奴休屠部、昆邪部铁骑!”<r />
<r />
这队红翎急报带来的消息,就如同一阵猛烈的旋风一般,瞬间就将整个长安城搅动,沿途的百姓听闻汉军大捷的消息,纷纷涌上街头。<r />
<r />
无数汉家百姓在街头兴奋的欢呼着、叫喊着,原本宽阔的长安街巷此时却变得拥挤不堪,到处都是欢庆、欢呼的人群。<r />
<r />
如此一战足以振奋国民士气!<r />
<r />
而当这队红翎急报飞马冲进未央宫的时候,刘洵更是狂喜不已。<r />
<r />
虽然这次驰援乌孙国的大战是由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主持的,但至少名义上是自己这个大汉皇帝在位期间打的,自己还是能沾上一些喜气的。<r />
<r />
“传旨!”<r />
<r />
刘洵兴奋得站了起来,在宣室殿内走来走去,说道:“传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大司农耿寿昌、光禄大夫丙吉、右将军富平侯张安世立即入宫觐见!”<r />
<r />
旁边的侍郎史曾急忙拟旨,而后一路小跑着赶去传旨。<r />
<r />
没过多久,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大司农耿寿昌、光禄大夫丙吉、右将军富平侯张安世四人便陆续赶到了宣室殿。<r />
<r />
此时四人已经在来的路上听闻了西域大捷的消息,众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特别是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和大司农耿寿昌,二人可谓是此战的大功臣,心中更是充满了喜悦和自豪。<r />
<r />
众人恭敬的对刘洵行礼,而后分别跪坐下来。<r />
<r />
刘洵看着众人笑着说道:“此番王师西域大捷,这可是自孝武皇帝时我汉军取得漠南、漠北大战以来,我大汉最大的一次胜利,朕以为此番朝廷应大张旗鼓的对有功将士予以表彰、庆贺!不知诸位爱卿以为如何?”<r />
<r />
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等人都是大笑了起来,而后霍光说道:“天家所言甚是。对西征大军有功将士的表彰和奖赏事宜,朝廷正在讨论之中,不日就能形成奏议。”<r />
<r />
光禄大夫丙吉说道:“天家还应该昭告天下,将此番我王师远征西域的赫赫战功传檄周边各国,以匈奴人的六万颗首级来震慑周边各方,宣扬我大汉天威!”<r />
<r />
刘洵对霍光和丙吉提出的意见很是赞同,对丙吉说道:“光禄大夫的提议很好,我泱泱大汉就应该如此,让周边各族心中充满畏惧!朕看,此事就由光禄大夫负责吧。”<r />
<r />
接着刘洵又看向霍光,询问道:“大司马大将军以为如何?”<r />
<r />
霍光笑着说道:“有光禄大夫出马,此事定然妥当,臣没有意见。”<r />
<r />
接着,右将军、富平侯张安世忽然问道:“天家、大司马,目前还有一事需要商议,朝廷已经收到西征大军主将中郎将常惠的奏报,现在大军正驻扎在乌孙国与匈奴各部的交界处,匈奴铁骑已经远遁而逃,但大军之中的辎重又不足以支撑大军继续北上,所以中郎将常惠向朝廷请示,询问大军下一步该如何行动,需要朝廷予以指示。”<r />
<r />
刘洵没有回答,而是先看向了霍光,问道:“大司马大将军有何想法?”<r />
<r />
霍光沉吟了一番,说道:“启奏天家,现在匈奴各部已经遭到重创,臣料想匈奴人在未来几年之内已经不会有什么威胁了。而我军将士经过此番千里远征,不但各部将士伤亡巨大、十分疲惫,而且朝廷府库的钱粮、军械也消耗颇多,已经无法支撑大军继续北上的消耗……”<r />
<r />
说到这里,霍光看了看右将军张安世、光禄大夫丙吉、大司农耿寿昌,眼见三人并没有什么意见,便接着说道:“所以,臣建议西征大军停止北上追击,驰援乌孙国之战已经结束,应该让将士们凯旋而归、享受荣耀了!”<r />
<r />
丙吉、张安世、耿寿昌都没有意见,纷纷表示赞同。<r />
<r />
既然霍光和丙吉、张安世、耿寿昌四人已经达成了一致,刘洵自然也不会反对,虽然自己也曾想过趁着眼下的大好机会,让西征大军继续北上一举歼灭匈奴各部,但理智告诉自己,这样的想法很不现实。<r />
<r />
虽然匈奴各部经过汉军的打击已经伤筋动骨了,被斩首六万首级,但匈奴各部毕竟实力仍在,如果匈奴各部全力动员起来,依然可以集结起十几万铁骑,大汉朝廷在国力消耗甚多的情况下,还是稳妥一些比较好,以免贪多不烂徒受损失。<r />
<r />
于是刘洵说道:“既然大司马大将军和诸位都赞同撤军,那朕下旨便好。”<r />
<r />
次日,天子刘洵下旨,昭告天下:准许西征大军凯旋回朝,沿途各郡国为西征大军欢庆!<r />
<r />
经过此番西征大战,刘洵对征战之事很感兴趣,于是借着前往麒麟殿理政的机会,查看了不少汉宫底档,翻阅了许多汉军历代作战的史料。<r />
<r />
“元朔五年,王师对匈奴发起攻击,此战大将军卫青领三万骑兵攻击匈奴,乘夜间合围了匈奴右贤王所部,将匈奴人擅长的追逐骑射变成了汉兵擅长的短兵肉搏。此战之后,右贤王领百余骑狼狈突围,其余右贤裨王十余人,众男女万五千余人,畜千百万皆被王师所俘获……”<r />
<r />
“元狩二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军对匈奴展开远征,王师铁骑万人直指匈奴西道。此战王师铁骑与匈奴铁骑短兵相接,杀折兰王,诛全甲,执浑邪王子及其相国、都尉,首虏八千余级!”<r />
<r />
“元狩四年,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出击,搜寻远在漠北的匈奴单于庭主力。此战大将军卫青纵五千骑往当匈奴,匈奴亦万骑,双方大军胶着混战、厮杀肉搏,激战一昼夜。此战中,暗夜和近距离肉搏使得匈奴人的骑射技术发挥不出来,结果被王师铁骑捕斩首虏万余级,匈奴大单于乘夜色逃脱。此后,骠骑将军霍去病所部与匈奴右贤王所部相遇,一番激战之后,斩首更是多达七万余级。从此匈奴几乎无力再犯汉境!”<r />
<r />
“征和三年,王师铁骑三路出击,一番激战之后,王师铁骑在回途中被三万匈奴骑兵追上,双方激战九日,王师仍然以铁骑大军正面冲击,杀伤大量匈奴铁骑,最终将之击退。”<r />
<r />
刘洵看着汉军以往的战力,脑海里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一幅幅汉家将士浴血奋战、北击胡虏的景象,不由得热血沸腾。<r />
<r />
同时,刘洵也陷入了沉思。<r />
<r />
大汉帝国建立之后,高祖曾率兵四十万北击匈奴,但却被三十万匈奴铁骑围困在白登山,为什么?<r />
<r />
刘洵明白,此战汉军之所以作战不利,并不是汉军将士战力不足,也不是汉军将领无能,而是兵种上的天然克制,彼时汉军之中铁骑较少、以步卒为主。<r />
<r />
这样的兵力配置就会导致战胜而不得追、战败而逃不掉的窘境。<r />
<r />
于是,到了孝武皇帝之时,雄才大略的武皇帝启用卫青和霍去病,通过这两位“帝国双璧”改造了汉军。<r />
<r />
刘洵由看过的这些战例就能看出,自从卫青、霍去病接手汉军后,汉军之中的铁骑兵力就直线上涨,逐渐成为了汉军的主力兵种。<r />
<r />
而且经过不断的训练和武装,汉军铁骑的作战技术明显超越了匈奴人的骑射技术,这是因为卫青摸索出了骑兵作战的新战术,即不跟匈奴人较量远距离骑射,而是把中原步兵惯用的正面冲锋战术移植到骑兵身上,用肉搏战抵消匈奴人的骑兵优势!<r />
<r />
说白了,就是以己之长攻敌之短!<r />
<r />
这一天,刘洵沉浸在浩如烟海的汉家史料之中,也从中总结出了一些规律来。<r />
<r />
汉军之所以能够逐渐取得对匈奴作战的优势,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战术的转型。<r />
<r />
首先带来的就是汉军骑兵武器的变化:以长戟取代弓箭成为汉军骑兵的作战武器。长戟是秦汉步兵的普遍装备,所以这种技术移植也是比较便捷的。<r />
<r />
由此,大汉骑兵的战术也正式成型,那便是汉家骑兵正面冲击“陷阵”的战术!<r />
<r />
“大汉之所以强大,不光是因为此时汉民族那崇文尚武的精神,也不光是因为汉军将士那悍不畏死的牺牲精神,更重要的,是此时大汉帝国从上到下,都保持着一种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有一种锐意改革、绝不僵化的理念,这些才是大汉帝国强悍不衰的根源!”<r />
<r />
此时已经是黄昏时分,一缕夕阳透过大殿的窗户照射进来,将麒麟殿渲染得金光耀眼。<r />
<r />
“这样的精神、这样的氛围,是我大汉的瑰宝,以后必须发扬光大!”<r />
<r />
刘洵心中暗暗想着,同时,也为此时的战争艺术所折服,同时更是在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那是开疆拓土、为华夏征讨四方的雄心壮志的种子!
<r />
一队红翎急报策马而来,如同一阵大风飞速冲进了长安城。这队红翎急报从长安城西面的雍门直入,而后沿着笔直的长街一路狂奔着、高呼着。<r />
<r />
“西域大捷!王师在精河血战匈奴铁骑,斩首六万!”<r />
<r />
“乌孙国之围已解!匈奴人溃逃!”<r />
<r />
“王师聚歼匈奴休屠部、昆邪部铁骑!”<r />
<r />
这队红翎急报带来的消息,就如同一阵猛烈的旋风一般,瞬间就将整个长安城搅动,沿途的百姓听闻汉军大捷的消息,纷纷涌上街头。<r />
<r />
无数汉家百姓在街头兴奋的欢呼着、叫喊着,原本宽阔的长安街巷此时却变得拥挤不堪,到处都是欢庆、欢呼的人群。<r />
<r />
如此一战足以振奋国民士气!<r />
<r />
而当这队红翎急报飞马冲进未央宫的时候,刘洵更是狂喜不已。<r />
<r />
虽然这次驰援乌孙国的大战是由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主持的,但至少名义上是自己这个大汉皇帝在位期间打的,自己还是能沾上一些喜气的。<r />
<r />
“传旨!”<r />
<r />
刘洵兴奋得站了起来,在宣室殿内走来走去,说道:“传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大司农耿寿昌、光禄大夫丙吉、右将军富平侯张安世立即入宫觐见!”<r />
<r />
旁边的侍郎史曾急忙拟旨,而后一路小跑着赶去传旨。<r />
<r />
没过多久,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大司农耿寿昌、光禄大夫丙吉、右将军富平侯张安世四人便陆续赶到了宣室殿。<r />
<r />
此时四人已经在来的路上听闻了西域大捷的消息,众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特别是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和大司农耿寿昌,二人可谓是此战的大功臣,心中更是充满了喜悦和自豪。<r />
<r />
众人恭敬的对刘洵行礼,而后分别跪坐下来。<r />
<r />
刘洵看着众人笑着说道:“此番王师西域大捷,这可是自孝武皇帝时我汉军取得漠南、漠北大战以来,我大汉最大的一次胜利,朕以为此番朝廷应大张旗鼓的对有功将士予以表彰、庆贺!不知诸位爱卿以为如何?”<r />
<r />
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等人都是大笑了起来,而后霍光说道:“天家所言甚是。对西征大军有功将士的表彰和奖赏事宜,朝廷正在讨论之中,不日就能形成奏议。”<r />
<r />
光禄大夫丙吉说道:“天家还应该昭告天下,将此番我王师远征西域的赫赫战功传檄周边各国,以匈奴人的六万颗首级来震慑周边各方,宣扬我大汉天威!”<r />
<r />
刘洵对霍光和丙吉提出的意见很是赞同,对丙吉说道:“光禄大夫的提议很好,我泱泱大汉就应该如此,让周边各族心中充满畏惧!朕看,此事就由光禄大夫负责吧。”<r />
<r />
接着刘洵又看向霍光,询问道:“大司马大将军以为如何?”<r />
<r />
霍光笑着说道:“有光禄大夫出马,此事定然妥当,臣没有意见。”<r />
<r />
接着,右将军、富平侯张安世忽然问道:“天家、大司马,目前还有一事需要商议,朝廷已经收到西征大军主将中郎将常惠的奏报,现在大军正驻扎在乌孙国与匈奴各部的交界处,匈奴铁骑已经远遁而逃,但大军之中的辎重又不足以支撑大军继续北上,所以中郎将常惠向朝廷请示,询问大军下一步该如何行动,需要朝廷予以指示。”<r />
<r />
刘洵没有回答,而是先看向了霍光,问道:“大司马大将军有何想法?”<r />
<r />
霍光沉吟了一番,说道:“启奏天家,现在匈奴各部已经遭到重创,臣料想匈奴人在未来几年之内已经不会有什么威胁了。而我军将士经过此番千里远征,不但各部将士伤亡巨大、十分疲惫,而且朝廷府库的钱粮、军械也消耗颇多,已经无法支撑大军继续北上的消耗……”<r />
<r />
说到这里,霍光看了看右将军张安世、光禄大夫丙吉、大司农耿寿昌,眼见三人并没有什么意见,便接着说道:“所以,臣建议西征大军停止北上追击,驰援乌孙国之战已经结束,应该让将士们凯旋而归、享受荣耀了!”<r />
<r />
丙吉、张安世、耿寿昌都没有意见,纷纷表示赞同。<r />
<r />
既然霍光和丙吉、张安世、耿寿昌四人已经达成了一致,刘洵自然也不会反对,虽然自己也曾想过趁着眼下的大好机会,让西征大军继续北上一举歼灭匈奴各部,但理智告诉自己,这样的想法很不现实。<r />
<r />
虽然匈奴各部经过汉军的打击已经伤筋动骨了,被斩首六万首级,但匈奴各部毕竟实力仍在,如果匈奴各部全力动员起来,依然可以集结起十几万铁骑,大汉朝廷在国力消耗甚多的情况下,还是稳妥一些比较好,以免贪多不烂徒受损失。<r />
<r />
于是刘洵说道:“既然大司马大将军和诸位都赞同撤军,那朕下旨便好。”<r />
<r />
次日,天子刘洵下旨,昭告天下:准许西征大军凯旋回朝,沿途各郡国为西征大军欢庆!<r />
<r />
经过此番西征大战,刘洵对征战之事很感兴趣,于是借着前往麒麟殿理政的机会,查看了不少汉宫底档,翻阅了许多汉军历代作战的史料。<r />
<r />
“元朔五年,王师对匈奴发起攻击,此战大将军卫青领三万骑兵攻击匈奴,乘夜间合围了匈奴右贤王所部,将匈奴人擅长的追逐骑射变成了汉兵擅长的短兵肉搏。此战之后,右贤王领百余骑狼狈突围,其余右贤裨王十余人,众男女万五千余人,畜千百万皆被王师所俘获……”<r />
<r />
“元狩二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军对匈奴展开远征,王师铁骑万人直指匈奴西道。此战王师铁骑与匈奴铁骑短兵相接,杀折兰王,诛全甲,执浑邪王子及其相国、都尉,首虏八千余级!”<r />
<r />
“元狩四年,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出击,搜寻远在漠北的匈奴单于庭主力。此战大将军卫青纵五千骑往当匈奴,匈奴亦万骑,双方大军胶着混战、厮杀肉搏,激战一昼夜。此战中,暗夜和近距离肉搏使得匈奴人的骑射技术发挥不出来,结果被王师铁骑捕斩首虏万余级,匈奴大单于乘夜色逃脱。此后,骠骑将军霍去病所部与匈奴右贤王所部相遇,一番激战之后,斩首更是多达七万余级。从此匈奴几乎无力再犯汉境!”<r />
<r />
“征和三年,王师铁骑三路出击,一番激战之后,王师铁骑在回途中被三万匈奴骑兵追上,双方激战九日,王师仍然以铁骑大军正面冲击,杀伤大量匈奴铁骑,最终将之击退。”<r />
<r />
刘洵看着汉军以往的战力,脑海里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一幅幅汉家将士浴血奋战、北击胡虏的景象,不由得热血沸腾。<r />
<r />
同时,刘洵也陷入了沉思。<r />
<r />
大汉帝国建立之后,高祖曾率兵四十万北击匈奴,但却被三十万匈奴铁骑围困在白登山,为什么?<r />
<r />
刘洵明白,此战汉军之所以作战不利,并不是汉军将士战力不足,也不是汉军将领无能,而是兵种上的天然克制,彼时汉军之中铁骑较少、以步卒为主。<r />
<r />
这样的兵力配置就会导致战胜而不得追、战败而逃不掉的窘境。<r />
<r />
于是,到了孝武皇帝之时,雄才大略的武皇帝启用卫青和霍去病,通过这两位“帝国双璧”改造了汉军。<r />
<r />
刘洵由看过的这些战例就能看出,自从卫青、霍去病接手汉军后,汉军之中的铁骑兵力就直线上涨,逐渐成为了汉军的主力兵种。<r />
<r />
而且经过不断的训练和武装,汉军铁骑的作战技术明显超越了匈奴人的骑射技术,这是因为卫青摸索出了骑兵作战的新战术,即不跟匈奴人较量远距离骑射,而是把中原步兵惯用的正面冲锋战术移植到骑兵身上,用肉搏战抵消匈奴人的骑兵优势!<r />
<r />
说白了,就是以己之长攻敌之短!<r />
<r />
这一天,刘洵沉浸在浩如烟海的汉家史料之中,也从中总结出了一些规律来。<r />
<r />
汉军之所以能够逐渐取得对匈奴作战的优势,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战术的转型。<r />
<r />
首先带来的就是汉军骑兵武器的变化:以长戟取代弓箭成为汉军骑兵的作战武器。长戟是秦汉步兵的普遍装备,所以这种技术移植也是比较便捷的。<r />
<r />
由此,大汉骑兵的战术也正式成型,那便是汉家骑兵正面冲击“陷阵”的战术!<r />
<r />
“大汉之所以强大,不光是因为此时汉民族那崇文尚武的精神,也不光是因为汉军将士那悍不畏死的牺牲精神,更重要的,是此时大汉帝国从上到下,都保持着一种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有一种锐意改革、绝不僵化的理念,这些才是大汉帝国强悍不衰的根源!”<r />
<r />
此时已经是黄昏时分,一缕夕阳透过大殿的窗户照射进来,将麒麟殿渲染得金光耀眼。<r />
<r />
“这样的精神、这样的氛围,是我大汉的瑰宝,以后必须发扬光大!”<r />
<r />
刘洵心中暗暗想着,同时,也为此时的战争艺术所折服,同时更是在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那是开疆拓土、为华夏征讨四方的雄心壮志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