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杀鸡焉用牛刀
第40章杀鸡焉用牛刀
向来自诩清廉的魏征,跟人李大亮一比,都相差甚远啊。
跟秦琼很是感叹了一番后,武怀玉倒也没忘记今天来的正事,他还带了冯智戴和庞孝泰以及许敬宗来呢。
“庞刺史过完年不打算回岭南了,希望能够留在京中侍奉天子,我想举荐他为中郎将,”
秦琼看了庞孝泰几眼,他最近也听说了关于这家伙跟怀玉的一些传闻,堂堂赐紫刺史,整天给武怀玉充当车夫招摇过市,这家伙确实脸皮挺厚的。
“中郎将为各府卫的禁卫统领,十分重要,担任者不仅要有足够资历、军功,更要绝对的忠心。”
秦琼提醒怀玉。
中郎将虽仅正四品下职,但在长安城里很特殊,其虽在各卫府大将军、将军之下,但大唐制度,平时诸卫大将军、将军们基本上是虚衔,在京并不直接统兵。
诸卫府入京番上的禁卫,加上诸翊府,都是由中郎将们在实际统领,所以中郎将在长安,实际上比大将军、将军们更特殊,是真正统长安之兵的武将。
大将军、将军们则多是在出征的时候,点选为总管,统兵征战,在京城实际不直接统兵。
朝廷十二卫四府,其中左右卫,下面各有亲勋翊三卫五府,每府一个中郎将,这两卫就有十个中郎将。
而其余左右骁卫等十卫,则只各有一个翊府,也就是各一个中郎将。
南衙十二卫,便是实际二十个中郎将,统领着在京番上的府兵,还有其翊卫。
当然,还有北门的禁军,北门原是左右屯卫名下,但直接归皇帝统领的天子元从禁军,玄武门宫变后,调整很大,从左右屯营,再到百骑营、千骑营,然后神机营,又有飞骑营,之后各分左右,实际禁军有八营,各有中郎将。
长安城现在总共有二十个中郎将,
每一个都统领着一支禁卫。
庞孝泰向秦琼叉手,“秦相,就算给我一个禁军校尉,小的也愿意,只想留在长安侍奉天子。”
“真要留下”
“请秦相成全。”
秦琼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那本相便向陛下举荐,你切记要忠心勤勉。”
冯智戴则表达了他们冯家对朝廷的忠心不二,也说如今与谈殿冯暄的互相攻击,皆因他们之前叛唐,后来虽投降,可一直桀骜不驯,不是真心效忠朝廷,甚至还联手越界侵犯,冯盎也只是被迫反击。
“家父让下官奏报天子,请朝廷发兵围剿不臣之冯暄、谈殿等,冯家愿为前锋。”
秦琼没直接回他。
其实如今武怀玉跟秦琼对岭南这些年的乱象也已经了解的差不多,说白了就是大唐朝廷这几年对岭南有些鞭长莫及,一直没能实现有效控制,基本上就是这些岭南豪强向大唐宣布臣服,朝廷也就授封他们总管、刺史等职,让他们做为帝国在岭南的代理人。
这些大大小小的代理人,一直在争地盘,各种矛盾,当然也有朝廷的暗中推波助澜挑拨离间在内。
朝廷这几年在岭南干的事不多,也就是努力在维持几个核心地区的控制,诸如广桂交,其余地方则是暂时顾不过来,只要这些地方豪强不试图染指这几个核心区,朝廷也就对他们很宽容。
甚至一直给他们南选特权,他们可以自己征辟州县官吏,最后给朝廷上报就行。
甚至他们的兵马,那也都还是私兵。
别看现在朝廷喊打喊杀,那股子要发兵岭南的声音越来越响,可实际中枢廷议上,对此事也讨论过几次了,总的来说,皇帝和宰相们都保持了足够的冷静和克制。
只要岭南的这些土皇帝们没有越过那条红线,也就是公开叛唐,那么朝廷并不会立马出兵。
徐徐图之,
先北后南,
这是如今贞观朝的基本国策。
如今的广州都督冯立,以前是建成心腹,后归附李世民,突厥临渭水,在秦琼麾下也是与突厥大战,立下战功,也受伤不轻,皇帝直接拜他为广州都督。
既可看做是将他从朝中踢到边疆,也同样可以看做是使功不如使过,看中他的骁勇和清廉。
从南朝开始,广州一直是岭南中心,但一直以来,广州都很难太平,经常发生激烈的狸獠蛮越叛乱,对广州的围攻等,说到底一是天高皇帝远,那些出任广州的官员,受到的监管力度小,加之广州又是重要的贸易港口,所以这里油水大,容易被腐蚀。
而汉越矛盾,一直是这里千百年来的最核心问题之一,不管谁去都要面临这样的矛盾,如果处置稍有不当,就容易激化,最终引发叛乱,越是想要干出一番事业的,那必然越容易触及本地豪强酋长们的利益,也越容易爆发冲突叛乱。
比如杨师道妻子桂阳公主,她前夫赵慈景的父亲赵讷,曾是隋朝开皇时广州总管,他在任时就引发了岭南大叛乱,后来杨坚为平息叛乱,也以安抚为主,最后定赵讷赃贿罪,还特旨加封了冼夫人为谯国夫人。
赵讷赃贿案本质上其实还是中央与岭南地方的权力争夺,赵讷也只是事情失控后的一个替罪羊而已。
冯立在广州都督任上已经一年多,他表现还不错,很努力小心的维持着平衡,他自己不事产业不经营,就是不插手广州原本的利益分配,不激化矛盾。
冯立不愧是建成曾经的心腹,差点攻进玄武门的男人,他在广州看似什么都没干,实际却慢慢的把广州控制的很牢,而且他的表面无为,实则是在刻意让冯盎兄弟放开攻伐。
他表面一直在调停,实际暗里两边煽风点火,甚至大力支持岭南第三大豪族泷州陈氏的陈龙树对狸獠蛮设州置县,
从武德六年冯暄反唐,到武德八年他们投降,然后冯暄又与谈殿联手,跟兄弟冯盎继续大战,打了四五年没停过,岭南的这些豪强都损失不小。
冯盎也是个老狐狸,毕竟去中原当过官,还跟随杨广征过高句丽,哪看不出冯立那点心思,可问题是他那个兄长冯暄一直一根筋,兄弟俩早年为争夺冯家的继承权也是明争暗斗。
冯太夫人死后,兄弟俩也再无顾忌。
冯盎有时还会顾全大局,可冯暄却完全是有你没我,不死不休的态度,冯盎想保全实力,想兄弟休兵谈和,可冯暄不肯啊,还拉着谈殿这蛮酋联手进攻。
碰到这种脑残,冯盎有什么办法,看破冯立计谋也不敢说破啊,反而还得继续背靠大唐朝廷,对广州都督十分恭敬,否则冯立可能就要联合冯暄他们先灭了他。
本来冯冼两家一体,占据岭南三分之一天下,但在冯暄和冼宝彻这些傻缺的执拗下,硬是把两王四个二的天牌,打烂了,尽剩下些小单牌。
现在随着大唐中原一统,连突厥都已经不敢再犯,那岭南也就彻底失去任何割据自立等的可能性,甚至想维持听调不听宣的这种局面都不可能了。
冯盎也只能是顺应时势,识时务为俊杰了。
他现在也别无请求,只希望天子能够听他解释,能相信他对朝廷忠心耿耿就好,如果朝廷要出兵岭南,他冯盎愿为先锋,帮朝廷剿平冯暄谈殿这些逆贼,甚至助朝廷编户齐民,驻军屯田。
他也豁出去了,再这样下去,老冯家的那点本钱真要打光了。
冯智戴是次子,却是冯盎嫡长,在冯家诸子中,他战功赫赫,威镇岭南,甚至这小子还会作诗,也会占卜,挺全才的,当年也是在隋炀帝身边统领着本部禁军侍卫,混过宫廷的。
他这次来,也没打算回去。
冯智戴也想当个中郎将。
当然,若是能尚个公主就更好了,可惜他年纪不小,太上皇的公主和皇帝的公主,都还太年幼,他儿子尚公主还差不多,可惜他儿子远远不够格。
就是他这个冯盎嫡长子,都有些不够格。
别管他们在岭南如何呼风唤雨,但在长安,在那些勋戚权贵眼中,他们始终就是南越的土鳖而已。
秦琼爷俩没给冯智戴什么承诺。
但第二天爷俩进宫面圣的时候,特意跟皇帝详细禀奏了岭南的事务,还提了不少建议,武怀玉举荐庞孝泰留京做个中郎将什么的,白州刺史由其兄弟接任。
“朝中不少人请求派李靖做岭南道安抚大使,从江南山南等地调一支大军入岭南,把冯暄谈殿冯盎等私兵整编,并重新授职,调任异地,如果他们不顺从,就发兵灭了他们。”
“陛下,时机未到,等朝廷积聚实力,灭了突厥颉利可汗再用兵岭南不迟。”怀玉劝说。
李世民笑笑,“还有人说杀鸡用不着牛刀,不用派李靖,直接派他的学生武怀玉出马就行,甚至有说给你两万兵马,伱就能扫平岭南的。”
“臣没这本事,岭南的问题,不是表面上兵马可定的,主要还是岭南的汉移民豪强和当地狸獠土著的问题,”
李世民点头,“你说的没错,急也没用,不过先前让遂安县公李寿出任交州都督,可到任后贪赃不法,深失朕望。
渤海县公李奉慈出任桂州都督,在桂州置姬妾数百,夜夜笙歌骄奢无比,不问政事。
唯有冯立出任广州都督表现不错。”
李世民说的李寿本名李世寿,皇族兄弟,而渤海公李奉慈,更是李渊二哥的次子。
李渊兄弟四个,三个都早死,唯有二哥留下两个儿子,李奉慈更是从小被李渊在身边亲自抚养长大的,兄弟俩长大后,不学无术骄奢淫逸,一直充当着建成的小跟班。
之前兄弟也皆封王,李世民即位后也没给他们面子,都降为县公,去年,哥俩都出任地方都督。
李世民本来想着诸子年幼,先让宗室里族亲,出任各地都督,将来再换自己儿子,谁知道这些家伙没几个争气的,也就李道彦在岷州还算表现不错。
现在李世民都怀疑自己的想法了,用皇族宗室取代功臣出镇都督,让功臣大将做副手,效果并不太好,约束不了那些皇族。
“与其发大兵深入岭南,倒不如换几个都督刺史,朕打算让李袭志重新出任桂州都督,交州都督人选还没合适人选,你们说若调冯盎任交州都督如何”
秦琼直接摇头,“冯盎与冯暄、谈殿相互攻伐不断,这个时候陛下调他去任交州都督,他肯定会心生不满,认为朝廷拉偏架,何况交州要地,怎么能给冯盎。”
“再让李大亮回去做交州都督呢”
“李大亮之前治交州有功,征召入朝拜太府卿,现在时隔一年又回交州,也不太合适。”
“丘行则呢,他原是冀州都督,他父亲丘和久镇交趾,在当地很有威望。”
“丘行则比较跋扈,让他去交州,只怕也处理不好南越诸蛮关系。”
向来自诩清廉的魏征,跟人李大亮一比,都相差甚远啊。
跟秦琼很是感叹了一番后,武怀玉倒也没忘记今天来的正事,他还带了冯智戴和庞孝泰以及许敬宗来呢。
“庞刺史过完年不打算回岭南了,希望能够留在京中侍奉天子,我想举荐他为中郎将,”
秦琼看了庞孝泰几眼,他最近也听说了关于这家伙跟怀玉的一些传闻,堂堂赐紫刺史,整天给武怀玉充当车夫招摇过市,这家伙确实脸皮挺厚的。
“中郎将为各府卫的禁卫统领,十分重要,担任者不仅要有足够资历、军功,更要绝对的忠心。”
秦琼提醒怀玉。
中郎将虽仅正四品下职,但在长安城里很特殊,其虽在各卫府大将军、将军之下,但大唐制度,平时诸卫大将军、将军们基本上是虚衔,在京并不直接统兵。
诸卫府入京番上的禁卫,加上诸翊府,都是由中郎将们在实际统领,所以中郎将在长安,实际上比大将军、将军们更特殊,是真正统长安之兵的武将。
大将军、将军们则多是在出征的时候,点选为总管,统兵征战,在京城实际不直接统兵。
朝廷十二卫四府,其中左右卫,下面各有亲勋翊三卫五府,每府一个中郎将,这两卫就有十个中郎将。
而其余左右骁卫等十卫,则只各有一个翊府,也就是各一个中郎将。
南衙十二卫,便是实际二十个中郎将,统领着在京番上的府兵,还有其翊卫。
当然,还有北门的禁军,北门原是左右屯卫名下,但直接归皇帝统领的天子元从禁军,玄武门宫变后,调整很大,从左右屯营,再到百骑营、千骑营,然后神机营,又有飞骑营,之后各分左右,实际禁军有八营,各有中郎将。
长安城现在总共有二十个中郎将,
每一个都统领着一支禁卫。
庞孝泰向秦琼叉手,“秦相,就算给我一个禁军校尉,小的也愿意,只想留在长安侍奉天子。”
“真要留下”
“请秦相成全。”
秦琼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那本相便向陛下举荐,你切记要忠心勤勉。”
冯智戴则表达了他们冯家对朝廷的忠心不二,也说如今与谈殿冯暄的互相攻击,皆因他们之前叛唐,后来虽投降,可一直桀骜不驯,不是真心效忠朝廷,甚至还联手越界侵犯,冯盎也只是被迫反击。
“家父让下官奏报天子,请朝廷发兵围剿不臣之冯暄、谈殿等,冯家愿为前锋。”
秦琼没直接回他。
其实如今武怀玉跟秦琼对岭南这些年的乱象也已经了解的差不多,说白了就是大唐朝廷这几年对岭南有些鞭长莫及,一直没能实现有效控制,基本上就是这些岭南豪强向大唐宣布臣服,朝廷也就授封他们总管、刺史等职,让他们做为帝国在岭南的代理人。
这些大大小小的代理人,一直在争地盘,各种矛盾,当然也有朝廷的暗中推波助澜挑拨离间在内。
朝廷这几年在岭南干的事不多,也就是努力在维持几个核心地区的控制,诸如广桂交,其余地方则是暂时顾不过来,只要这些地方豪强不试图染指这几个核心区,朝廷也就对他们很宽容。
甚至一直给他们南选特权,他们可以自己征辟州县官吏,最后给朝廷上报就行。
甚至他们的兵马,那也都还是私兵。
别看现在朝廷喊打喊杀,那股子要发兵岭南的声音越来越响,可实际中枢廷议上,对此事也讨论过几次了,总的来说,皇帝和宰相们都保持了足够的冷静和克制。
只要岭南的这些土皇帝们没有越过那条红线,也就是公开叛唐,那么朝廷并不会立马出兵。
徐徐图之,
先北后南,
这是如今贞观朝的基本国策。
如今的广州都督冯立,以前是建成心腹,后归附李世民,突厥临渭水,在秦琼麾下也是与突厥大战,立下战功,也受伤不轻,皇帝直接拜他为广州都督。
既可看做是将他从朝中踢到边疆,也同样可以看做是使功不如使过,看中他的骁勇和清廉。
从南朝开始,广州一直是岭南中心,但一直以来,广州都很难太平,经常发生激烈的狸獠蛮越叛乱,对广州的围攻等,说到底一是天高皇帝远,那些出任广州的官员,受到的监管力度小,加之广州又是重要的贸易港口,所以这里油水大,容易被腐蚀。
而汉越矛盾,一直是这里千百年来的最核心问题之一,不管谁去都要面临这样的矛盾,如果处置稍有不当,就容易激化,最终引发叛乱,越是想要干出一番事业的,那必然越容易触及本地豪强酋长们的利益,也越容易爆发冲突叛乱。
比如杨师道妻子桂阳公主,她前夫赵慈景的父亲赵讷,曾是隋朝开皇时广州总管,他在任时就引发了岭南大叛乱,后来杨坚为平息叛乱,也以安抚为主,最后定赵讷赃贿罪,还特旨加封了冼夫人为谯国夫人。
赵讷赃贿案本质上其实还是中央与岭南地方的权力争夺,赵讷也只是事情失控后的一个替罪羊而已。
冯立在广州都督任上已经一年多,他表现还不错,很努力小心的维持着平衡,他自己不事产业不经营,就是不插手广州原本的利益分配,不激化矛盾。
冯立不愧是建成曾经的心腹,差点攻进玄武门的男人,他在广州看似什么都没干,实际却慢慢的把广州控制的很牢,而且他的表面无为,实则是在刻意让冯盎兄弟放开攻伐。
他表面一直在调停,实际暗里两边煽风点火,甚至大力支持岭南第三大豪族泷州陈氏的陈龙树对狸獠蛮设州置县,
从武德六年冯暄反唐,到武德八年他们投降,然后冯暄又与谈殿联手,跟兄弟冯盎继续大战,打了四五年没停过,岭南的这些豪强都损失不小。
冯盎也是个老狐狸,毕竟去中原当过官,还跟随杨广征过高句丽,哪看不出冯立那点心思,可问题是他那个兄长冯暄一直一根筋,兄弟俩早年为争夺冯家的继承权也是明争暗斗。
冯太夫人死后,兄弟俩也再无顾忌。
冯盎有时还会顾全大局,可冯暄却完全是有你没我,不死不休的态度,冯盎想保全实力,想兄弟休兵谈和,可冯暄不肯啊,还拉着谈殿这蛮酋联手进攻。
碰到这种脑残,冯盎有什么办法,看破冯立计谋也不敢说破啊,反而还得继续背靠大唐朝廷,对广州都督十分恭敬,否则冯立可能就要联合冯暄他们先灭了他。
本来冯冼两家一体,占据岭南三分之一天下,但在冯暄和冼宝彻这些傻缺的执拗下,硬是把两王四个二的天牌,打烂了,尽剩下些小单牌。
现在随着大唐中原一统,连突厥都已经不敢再犯,那岭南也就彻底失去任何割据自立等的可能性,甚至想维持听调不听宣的这种局面都不可能了。
冯盎也只能是顺应时势,识时务为俊杰了。
他现在也别无请求,只希望天子能够听他解释,能相信他对朝廷忠心耿耿就好,如果朝廷要出兵岭南,他冯盎愿为先锋,帮朝廷剿平冯暄谈殿这些逆贼,甚至助朝廷编户齐民,驻军屯田。
他也豁出去了,再这样下去,老冯家的那点本钱真要打光了。
冯智戴是次子,却是冯盎嫡长,在冯家诸子中,他战功赫赫,威镇岭南,甚至这小子还会作诗,也会占卜,挺全才的,当年也是在隋炀帝身边统领着本部禁军侍卫,混过宫廷的。
他这次来,也没打算回去。
冯智戴也想当个中郎将。
当然,若是能尚个公主就更好了,可惜他年纪不小,太上皇的公主和皇帝的公主,都还太年幼,他儿子尚公主还差不多,可惜他儿子远远不够格。
就是他这个冯盎嫡长子,都有些不够格。
别管他们在岭南如何呼风唤雨,但在长安,在那些勋戚权贵眼中,他们始终就是南越的土鳖而已。
秦琼爷俩没给冯智戴什么承诺。
但第二天爷俩进宫面圣的时候,特意跟皇帝详细禀奏了岭南的事务,还提了不少建议,武怀玉举荐庞孝泰留京做个中郎将什么的,白州刺史由其兄弟接任。
“朝中不少人请求派李靖做岭南道安抚大使,从江南山南等地调一支大军入岭南,把冯暄谈殿冯盎等私兵整编,并重新授职,调任异地,如果他们不顺从,就发兵灭了他们。”
“陛下,时机未到,等朝廷积聚实力,灭了突厥颉利可汗再用兵岭南不迟。”怀玉劝说。
李世民笑笑,“还有人说杀鸡用不着牛刀,不用派李靖,直接派他的学生武怀玉出马就行,甚至有说给你两万兵马,伱就能扫平岭南的。”
“臣没这本事,岭南的问题,不是表面上兵马可定的,主要还是岭南的汉移民豪强和当地狸獠土著的问题,”
李世民点头,“你说的没错,急也没用,不过先前让遂安县公李寿出任交州都督,可到任后贪赃不法,深失朕望。
渤海县公李奉慈出任桂州都督,在桂州置姬妾数百,夜夜笙歌骄奢无比,不问政事。
唯有冯立出任广州都督表现不错。”
李世民说的李寿本名李世寿,皇族兄弟,而渤海公李奉慈,更是李渊二哥的次子。
李渊兄弟四个,三个都早死,唯有二哥留下两个儿子,李奉慈更是从小被李渊在身边亲自抚养长大的,兄弟俩长大后,不学无术骄奢淫逸,一直充当着建成的小跟班。
之前兄弟也皆封王,李世民即位后也没给他们面子,都降为县公,去年,哥俩都出任地方都督。
李世民本来想着诸子年幼,先让宗室里族亲,出任各地都督,将来再换自己儿子,谁知道这些家伙没几个争气的,也就李道彦在岷州还算表现不错。
现在李世民都怀疑自己的想法了,用皇族宗室取代功臣出镇都督,让功臣大将做副手,效果并不太好,约束不了那些皇族。
“与其发大兵深入岭南,倒不如换几个都督刺史,朕打算让李袭志重新出任桂州都督,交州都督人选还没合适人选,你们说若调冯盎任交州都督如何”
秦琼直接摇头,“冯盎与冯暄、谈殿相互攻伐不断,这个时候陛下调他去任交州都督,他肯定会心生不满,认为朝廷拉偏架,何况交州要地,怎么能给冯盎。”
“再让李大亮回去做交州都督呢”
“李大亮之前治交州有功,征召入朝拜太府卿,现在时隔一年又回交州,也不太合适。”
“丘行则呢,他原是冀州都督,他父亲丘和久镇交趾,在当地很有威望。”
“丘行则比较跋扈,让他去交州,只怕也处理不好南越诸蛮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