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不可言说的真相

    第33章不可言说的真相

    “这事说来就比较有意思了。”

    大姨子高惠通微笑着,有意卖关子,武小二被大姨子抱着倒还挺高兴,两只胖胖的小手,在姨娘身上乱抓,弄的高惠通在怀玉面前满脸通红。

    “他可能饿了,”

    “我叫奶娘抱走。”

    唤来乳娘抱走那乱伸手的小子,厅中就剩下两人。

    高惠通还有些脸红,小孩子倒是天真无邪,可被他爹看了就让人脸红了。

    怀玉见她有些尴尬,便起身去泡茶。

    茶泡好,高惠通也调整了过来,甚至脸上还又摭起一块面纱。

    接过怀玉递来的茶,她轻抿了一口,没再卖关子。

    “李淳风借京债这事还挺隐秘,就连他太史局里的同僚都不知道,”

    “他的钱是在大禅定寺借的。”

    “就是大总持寺。”

    大总持寺在和平坊,坊内南北街的街东是大庄严寺,街西是大总持寺,这两寺是隋朝时建的,一座是杨广为父杨坚所建,一座是杨坚为妻独孤皇后所建。

    两寺在长安很有名,原名禅定寺和大禅定寺,大唐改名大总持寺和大庄严寺,这两寺不仅是隋朝的皇家寺院,也还因为两寺各有一座百丈高的木塔。

    双塔巍然耸立,十分雄伟。

    两座木塔武怀玉还特意跟樊玄符以前去看过,七层木塔,高三百三十尺,将近百米,周长一百二十步,这在隋唐之时,那确实是非常气势宏伟的,据说许多藩邦胡部的蛮夷们来京,不仅要去看大兴善寺和玄都观,这大总持寺和大庄严寺那也是必来的,特别是这双塔,还是长安地标之一。

    长安寺观很多。

    大的如大兴善寺那是皇家译经场,里面不仅有许多有名的僧人,甚至还有许多天竺等地来的外来和尚们。

    当然,长安这些寺院,不仅占地面积广,如大兴善寺直接占据一坊之地,而且他们僧人多,甚至还有许多净人,也就是寺院奴隶。

    同时寺庙还有许多产业,有许多田产甚至作坊,甚至是质库,也搞抵押放贷等,借粮借钱,利息还不低。

    当初李渊下沙汰佛道诏,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唐初时这些寺观势力很大,有很强大的寺院经济,甚至控制着许多奴隶、佃户依附于他们,他们通过质库放贷钱粮,也在经济上影响极广。

    李渊曾经想要动手整顿,让长安仅留三寺二观,天下各州都仅留一寺一观,可惜颁诏后没来的及实行,就让李世民赶下台,然后李世民为稳定人心坐稳皇位,马上就废除了这道诏令。

    长安的那些大寺,依然地位超然,拥有着大量的庄园田地,甚至大肆放贷收租。

    在大唐长安搞金融业的,最主要的还就是这些和尚们,然后才是王公贵族豪强,甚至许多贵族豪强商贾,都是直接把钱放到寺院去放贷。

    和尚们吸引这些钱付一些利息,然后用更高的利息放贷。

    空手套白狼。

    偏偏和尚们搞这些,还享有许多优势和特权,一般人还别想赖他们的账。

    另一方面,不管是商人还是百姓,要是有借贷的需求,不管是借粮还是借钱,直接找这些寺庙和尚,总是最方便快捷的,也是相对稳定的。

    比起有些奸商恶绅,和尚放贷一般都是规矩摆在台面上,玩套路要少些。

    所以和尚们的质库向来生意火爆,许多穷官吏穷士子都找他们,要是实在还不起,那就给他们抄经书抵债,寺院里抄经的需求可是非常巨大的。

    李淳风在长安八年,官越当越小,他又一心钻研那些发不了官发不了财的算术天文等,早几年长安物价也贵,时局动落,开销更大,李淳风也只得借债。

    然后还不上,利滚利,旧债未还,又借新债。

    给他放贷的大总持寺,在长安那也是比较有实力的,倒也没怎么催逼,反正记账嘛,一期还不上,继续再重新记账,当然,李淳风也会还些钱。

    大总持寺这边有时也会让李淳风帮些忙什么的,当然不会是要他抄经书。

    “李淳风一个道士,找寺庙里的大和尚们借钱,越欠越多,经常得给和尚们干点看风水的活”

    武怀玉感觉听了个天大的笑话。

    李淳风啊,那可是历史上有名的道士啊,大师啊。

    高惠通告诉他确实就是如此,反正现在李淳风欠大总持寺的债,已经滚到了好几百贯。

    几百贯对于武怀玉这样的新贵来说,不值一提。

    可对李淳风这样的小官来说,一年禄米才五十石,每个月食料杂用等补贴也就千来钱,一大家子生活都不够,所以才要借债度日。

    几百贯的债务对他来说,可能永远还不上了。

    虽然这里面多数是利息,可规矩就是这样,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所以年轻道士官员李淳风,也得经常给大总持寺干些外活,这外活甚至是免费的。

    “总不会是大总持寺要搞我武家吧”

    虽然说和尚搞道士,听起来也很正常,可武怀玉还是觉得事情应当不会这么简单。

    “我们查到,李淳风欠了大总持寺近五百贯债,不久前这笔债,被人还了。”

    “谁”怀玉心想,总不能是袁天罡吧。

    袁天罡也是个道士,年少时孤苦贫寒,喜好修炼长生之术,精于相术。

    大业年间,当过四川资官县令,武初年间,被征辟为火井县令,跟李淳风仕途也差不了多少。

    不过听说袁天罡现在没有任职,一直在蜀地,是非常有名的相术大师,连长安都很有名。

    袁天罡给杜淹、韦挺、王珪、窦轨等许多人看过相,甚至是在他们未发迹前看的,早料言他们会很富贵。

    “一个叫袁天罡的道士,他非常精通相术。”高惠通道。

    武怀玉彻底惊住。

    “我听说袁天罡一直在蜀地,他什么时候来的长安,又怎么会给李淳风还债”

    “袁天罡确实是在蜀地,是有人冒用他的名字给李淳风还的大总持寺的债,我查到,真正替李淳风还债的人其实是杜淹。”

    一个很让人意外的名字。

    杜淹,一个死人。

    贞观朝宰相,曾任御史大夫兼吏部尚书,是李世民的心腹,也是宰相杜如晦的亲叔叔兼仇人。

    杜淹今年突然病重,然后辞相,还没熬过这个冬天,不久前病死。

    杜淹的二女婿韦思齐,之前还是他雍州的七品录事参军,因袁氏一案,直接升为正五品的长安县令。

    杜淹、韦思齐、袁氏、李淳风,武怀玉感觉好像抓到了什么线索。

    杜淹曾找袁天罡看过相,大业年间他在洛阳找他看相,袁天罡说杜淹兰台之位已然饱满,学堂之处宽阔,一定会位居御史。后来甚至还说,二十年后,会遭贬谪。

    “阿姐还查到哪些”

    “杜淹的长子杜敬爱以袁天罡之名替李淳风还了大总持寺的债,他把李淳风的立的借据拿到后,交给了其妹夫郑世基。”

    “这郑世基是荥阳郑氏的”

    “是的,郑世基正是荥阳郑氏子,现任吉阳县令,郑世基娶的是杜淹的大女儿,他们的长女郑氏,还已经与博陵崔氏安平房的崔仁师之孙订婚。”

    武怀玉对崔仁师这个名字不熟,高惠通告诉他,崔仁师是武德初年科举录取,先后任管州录事参军、右武卫录事参军,并参与修梁、魏史,如今任殿中侍御史,兼修史学士。

    朝中的黄门侍郎博陵郡公崔干,之前叫崔民干,就跟崔仁师的族叔。

    武怀玉听的越来越迷惑不解,这怎么还越来越复杂了。

    李淳风、杜淹、郑世基、韦思齐。

    京兆杜氏,然后又京兆韦氏,这又荥阳郑氏,接着博陵崔氏,难道他武怀玉捅了这名门士族的腚眼

    “杜敬爱把李淳风的借据给了郑世基,郑世基最后把借据给了崔余庆,崔余庆又把借据给了柴哲威。”

    “等等,这个崔余庆又是谁”

    “中书舍人崔敦礼之子,崔敦礼是崔仁师的族弟,黄门侍郎崔民干是他们的族叔。”

    武怀玉越发想不明白。

    这些人在玩击鼓传花的游戏吗,一张不到五百贯的借据,从杜淹儿子杜敬爱手里,传到妹夫郑世基手里,然后又传到崔余庆手里,崔余庆又传到柴哲威手里。

    然后袁氏案中,杨纂以证据不足的原因放了袁氏,杜淹二女婿韦思齐跳出来当怀玉面反驳,

    武怀玉因此介入调查,然后查到李淳风头上,他亲自把李淳风送到李世民面前,然后李淳风对皇帝说出了帝传三代、武代李兴、女主昌十一字,把自己和武家陷入了危境。

    这尼玛,越听越不对劲啊。

    他很佩服九尾狐高惠通的本事,居然能够查到这些。

    可他不明白,为何这件事会牵扯到这么多人。

    杜家、韦家,甚至郑家、崔家,最后还有柴家

    “借据最后是在柴哲威手里”

    “是的。”

    怀玉努力的理清思路,“那么说,有可能是柴哲威通过纨绔朋友关系,拿到了李淳风的债务,然后以此要挟李淳风,借太白昼现的天象异兆,牵强驸会秘记那十一字,以此攻击我武家”

    “所以是柴哲威在搞我”

    高惠通提醒武怀玉,“有这种可能,听说柴哲威很喜欢李三娘,跟你起过冲突,或许只是贵族公子哥对你的报复,利用他的这些贵族子弟朋友,拿到李淳风债务,以此要挟他写了那封密奏。

    李淳风有可能只是被利用,并不知道是要攻击谁。

    当然,更有可能事情没这么简单,李淳风很清楚这是要攻击你,还有可能不仅是一群纨绔子弟在弄伱,而是那些门阀要一起弄武家。”

    武怀玉直吸凉气。

    如果京兆韦杜、山东崔郑,还再加上柴家,都暗里联手要搞武家,那这事可就严重了。

    “为什么”

    武怀玉忍不住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