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番外

    <sript><sript>

    苏轼此时人在黄州。

    明远去看他的时候,苏轼正穿了全套农人的装束,头戴竹笠,手持农具,在开垦黄州城东的一块坡地。

    明远见了这片土坡便想这大约就是大名鼎鼎的“东坡”了。

    说实话,明远没有想到这个时空里的苏轼依旧会落到这个田地。

    在他完成对整个时空的改变时,生活在这个时空里的每个人,应当都获得了一点“剧透”,让人们据此趋利避害。按说苏轼应当能根据那个梦,窥见他此生曲折起伏的命运,可不知道为什么,苏轼最后还是以诗文得罪了天子,去了御史台来了一场“乌台百日游”。

    最后是宰相王安石一句话“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才保住了苏轼的性命。

    明远听说苏轼在出狱之后,对此事只有一句评价——既然命该如此,我又有何损失?

    看来这位是将命中注定的劫难,当做了磨砺人生的“磨刀石”,却从未让自己的真性情受一分一毫的委屈。

    在前往“东坡”的路上,明远心想苏轼前半生未曾遭逢劫难,这次“乌台诗案”应是想必对他的情绪影响很大。

    然而眼看见明远过来,苏轼从土坡旁一块供人休息的大石上一跃而起,摘下头上的竹笠,冲明远奋力挥动,口中呼唤“远之,远之——”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等明远走到近前,苏轼笑着大声问“远之,你来寻我,莫不是为了最近新出的那‘双观’?”

    明远一怔双关?

    随后他反应过来,原来那“异时空双向视听交流”,不知怎么地被人改称为“双向观看”,简称“双观”。

    不过,“相互直播”,可不就是“双向观看”吗?

    怎么,消息已经传到苏轼这里了?

    不过明远再一想这也不奇怪,苏轼已经有好些朋友上过“直播”,与另一个时空的现代观众见过了面。

    如今各地信件往来极为便捷,苏轼这么快就从朋友们的信件中得到消息,也并不出奇。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两个时空之间的“双观”,从最初在瓦子勾栏里的面对面交流,很快升级成为“街拍”模式。

    宋人带现代观众见识了他们引以为傲的城市公共设施公共水井和望火楼。

    现代观众在啧啧称赞的同时,带宋人参观了他们的自来水厂和消防站。

    沾沾自喜的宋人……

    但是很快,宋人“体育”上扳回一城他们展示了蹴鞠、捶丸、马球、投壶、射箭……尤其是蹴鞠。

    现代观众们望着在球场上奔走如风的蹴鞠运动员,眼都红了,纷纷向明远请求,想要从“异时空”租借几个蹴鞠高手,好为他们争一口气。

    明远无情地拒绝了这个请求,而是用“街拍”模式带现代观众去参观了大宋各级别的蹴鞠联赛和人才储备,带他们去看五六岁的娃娃在野地里抱着个皮制的蹴鞠疯玩的情形——

    现代观众们于是都不做声了足球要从娃娃抓起,没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光靠借几个厉害的蹴鞠球员,是没办法改变现状的。

    在这之后,明远获得了试验方的允许,将“双观”的模式进一步升级为“名人面对面”——当然这只能是单向的“追星”,毕竟宋人不可能认识后世有哪些“名人”。

    现在明远过来,就是为了邀请苏轼上“双观”的。

    他一伸手,天空中顿时出现了一副椭圆形的光幕,倾角恰当,刚好令明远和苏轼都能看清里面的内容。

    苏轼没有心理准备,被吓了一大跳,往后退了一步。

    “苏公别担心,这只是‘投影’。”明远说。

    “咦,怎么是存中兄?”

    苏轼认出光幕上面出现的人竟然是沈括。

    “是的,”

    明远笑着说“我特地选了存中公和子容公两位参加‘双观’的片段,给您看看这‘双观’究竟是怎么回事。”

    “另外,也提醒您有所准备,因为有时候观众会提比较‘刁钻’的问题。”

    明远说到这里,忍不住流露出一丝苦笑。

    在沈括上直播的那天,沈括遇到的一个问题是“您是不是真的怕老婆啊?”

    沈括第一个反应竟然是四下里回头,似乎想要看自家媳妇在不在现场。

    然后他回身点头,很认真地解释“这不是‘怕’,是‘尊重’,不是多年的夫妻一般不会懂。”

    观看直播的观众全都狠狠点头,表示他们非常同意这一点。

    苏颂直播的时候就没有遇上这么刁钻的问题。

    只是苏颂在展示最终完成的水轮观星台时,观众们纷纷惊呼“这真是您造出来的吗?”

    乍一听有点不礼貌。

    但苏颂已经明白这是另一种方式的恭维,他毫不谦虚地自认了。

    结果……

    结果现代观众们带苏老参观了天文台。

    苏颂……

    自从“双观”开始之后,宋人就一直在羡慕现代人手中那些他们见所未见的技术与工具

    在路面上迅逾奔马的“铁匣子”;

    在两根铁轨道上滑行,能载很多货和很多人的“火车”;

    能够提起千钧重物的龙门吊……

    更不用提那些观星与航天的手段,连苏颂这样的“高手”都表示心悦诚服、大开眼界。

    明远将苏颂“上直播”的经历也向苏轼展示一番之后,苏轼惊得直了眼。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苏轼喃喃念道“若是真按远之所说,人也能上天造访那月宫仙子,不就可以向他们问清楚了?”

    明远忍不住笑了起来,然后肃容点点头,说“确是如此!”

    苏轼想了想,然后整了整周身的衣衫,将早先因为劳作而卷起的衣袖和裤管都放下,郑重向明远拱手道“若是某去‘双观’,除了与人聊聊诗词文章、书法绘画之外,恐怕还要多向后人请教——关于教书育人。”

    明远连忙伸出大拇指,连连夸赞苏轼将此事看得通透

    就算宋代科技方面的基础已经打得很好,但要想让这个国家的科技水平更进一步,教育始终都是最重要的一环。

    在这一点上,苏轼和他的老师张载想得一样。

    很快,明远安排好了给苏轼的“直播”,苏轼兴致勃勃,来者不拒,给他在另一个时空里的“粉丝”们,展示他新开垦出的“东坡”,又带大家去看他家锅里刚刚炖成的“东坡肉”。

    “待他自熟莫催他,”苏轼随口介绍这肉的做法。

    “火候足时他自美。”他的“粉丝”们齐声续道。

    苏轼……?这句我才想出来的啊?!

    苏轼这边热热闹闹地直播,明远在一旁微笑看着,忽然觉得有人走近,一只大手轻轻搭在自己肩上。

    “小远近来辛苦。”

    明远不用回头,也知道来者是种建中。

    “师兄——”

    明远也将手搭在自己肩上,随意地拍了拍。

    “多谢师兄陪我。”

    最近明远为了直播的事,一直在两个时空奔走。种建中便放下自己手中的差事,一直陪着他。

    “我知道你做这件事的意义。”

    种建中低沉而温和的嗓音在他身后响起。

    “无论在哪里,每个人都能向前更进一步,能做更好的自己。”

    明远顿时望着远处苏轼的身影笑了起来。

    大千世界,到底还是有这么个人如此懂他。

    两个时空之间的技术无法互通,因此宋人是无法从与他们交流的现代观众那里直接得到更为先进的技术,也不能照搬铁路公路、航空航天。

    但是这个时空的人却一样能够获得有价值的启发,比如说,苏轼现在想要了解的,教育问题。

    “那就一点一点做起吧!”

    脑海里有个声音突然向明远打了声招呼。

    “,这个开场打招呼的方式可不太像你哦?”

    明远颇感惊喜。

    赶紧换了一个开场白,用最为谄媚的声音说“最最最亲爱的宿主……”

    明远被麻出一身的鸡皮疙瘩,赶紧喊停。

    “不是说你被试验方征调去别的时代了?”

    自从明远完成了在这个目标时空的“花钱”任务,就标志着试验方在北宋年间的任务已经完成,不需要再重复进行。现在应该已经不叫,而是该去别的时空主持试验,成为那里的“金牌系统”了。

    “嘻嘻,溜出来休个假。”回答。

    “您在这里干得很不错啊!”

    似乎也意识到了明种两人正姿态亲密地站在一处。

    “实现远大理想,享受美满人生。”

    “多谢你,!”

    明远在心里对这位昔日的“亲密战友”道了一句谢。

    现在看起来,在这个时空里,,应该会是个正常而平凡的年份。

    “亲爱的宿主,真难为您能想出让两个时空相互直播的主意。”

    “要是让来想,就只会想到现代社会对宋人很有吸引力,想不到现代观众对宋代也这么着迷。”

    明远听说到这里,欣慰地扬起嘴角。

    “大概这是因为‘雅’吧。”

    这个时代,因为它给日常生活赋予了臻于极致的审美趣味,因此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最为风雅写意的一笔。

    所以它值得铭记。

    【全文完】

    <sript><sript>

    <sript><s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