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八章 惊变(七)
李博元性情粗莽,热血冲动。闻言猛然抹了一把脸孔,骤然跃起冲向十几步之外的姜颐。目中闪着同归于尽的狠劲。
嗖!嗖嗖!
姜颐身边的亲兵迅疾放箭。
藩王们私下养兵,不是什么稀奇的事。高凉王被留在京城,一直未去就藩,活在天子的眼皮底下。平日里循规蹈矩,安分老实,实则暗中养了一批精兵。人数约有千余之数。
趁着太和帝驾崩宫中混乱,姜颐勾连御前侍卫副统领高将军和御林军中的另几个武将起兵逼宫。这一千多精兵,换了御林军侍卫的军服,混进了宫中。一路杀到了昭和殿外。
这一千多人,才是姜颐真正的底牌。
此时守在姜颐身边的,都是真正的高手,个个能以一当十,箭术精湛。这么近的距离之下,箭想射歪都不可能。
嗖嗖嗖!
李博元一共冲出了八步远,身上插满了箭枝,如刺猬一般。其中一箭正中喉咙。
李博元龇目欲裂,在临死前发出了一声怒吼:“姜颐你不得好死!”
然后重重倒地。
临死前,一双眼依旧倔强地不肯闭上,死死盯着姜颐的方向。
众官员一片死寂。
这位高凉王世子,心狠手辣,远远出乎众人意料。就这么当众射杀了李尚书和李博元祖孙两人。
李尚书是礼部尚书朝堂高官,李博元则是天子伴读,和姜颐是十余年的玩伴。姜颐竟没有丝毫犹豫,就这么杀了李博元。何其阴狠毒辣!
没人敢再吭声,唯恐下一个被利箭指着的是自己。
姜颐对众臣噤若寒蝉的模样很是满意自得,哈哈笑了起来:“现在,你们该明白本世子的决心了吧!”
“其实,你们何必这般固执。大梁是姜氏天下,只要坐龙椅的人是姜家血脉,谁来做这个皇帝不一样?我姜颐总比那个傻乎乎的姜颢强得多。”
“等我坐了龙椅,你们还像以前一样当差做事。我不会亏待了你们。现在,谁愿意第一个站出来支持我?李尚书已经咽气了,礼部尚书的位置正好空缺了出来。谁第一个张口,这礼部尚书就由谁来做。”
这近乎儿戏一般的许诺,竟真有人动心了。
一个五旬左右的清瘦文官颤巍巍地站了起来:“世子是太祖嫡孙姜氏血脉,如今皇上闭目西去,朝廷混乱无序,正需要一位英明果决的天子。臣愿拥立世子!”
众臣皆惊,纷纷侧目。
礼部董侍郎气血上涌,怒喝一声:“徐侍郎!你在说什么!”
第一个站起来的官员,竟是礼部的右侍郎徐侍郎!
李尚书刚闭眼,身下的鲜血还没干。礼部竟然就出了叛徒!不对,这么说不准确。或许,徐侍郎早就暗中和姜颐曲通暗款了!现在不过是在众人面前唱一出双簧罢了!
徐侍郎转头看一眼董侍郎,目中竟有一丝畅快:“我说得哪里不对?大梁的江山,难道真要交到一个傻子手里?”
“高凉王世子有勇有谋,有明君之相。你我同殿为臣,正该一同拥立明君!”
董侍郎还要怒骂,那些目光锐利冰冷的弓箭手,已将手中利箭对准了他。
董侍郎不得不暂时住嘴,避其锋芒。
这等时候,死在逆贼手中实在不划算。像他这样的忠臣,得保全自己,留有用之躯。
像董侍郎这样“心怀大义委曲求全”的官员,着实不少。昭和殿内,又是一阵沉默。
过了片刻,又有一个官员站了起来,表明自己愿意拥立高凉王世子为新帝。
此人姓程,是一位御史,官位不高。不过,御史素来位卑权重,有弹劾百官之权。
董侍郎暗暗拧紧了眉头。这个姜颐,平日不显山不露水,私下里倒是积蓄了不少“力量”。
果然,程御史站起来之后,又陆续站了几个官员。他们大多官职不太高,多是四五品的官员。仕途不太得志,私下被姜颐许以高官厚禄拉拢。此时终于剥去伪装,露出了真容。
就在群臣心思浮动之际,角落处忽然响起男童的响亮哭声:“放我出去!我要母妃!”
众官员心里倏忽一沉。
这个身在灵堂里的男童,正是姜颐口中的傻子,是太和帝的胞弟,更是大梁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平王姜颢。
姜颢自小脑子就不灵光,说话迟缓。这几年,年岁稍长,个头长高了一些,相貌倒是生得极好,唇红齿白,是个极为俊俏的男童。可惜,不能张嘴说话,一张口就显出了痴傻模样。
姜颐压根没将这个傻乎乎的男童放在眼底,听到姜颢大哭,也没恼怒,甚至颇兄长风范,挥挥手道:“来人,将平王带过来。”
姜颐一声令下,立刻有两个精悍高壮的亲兵走了过去,将姜颢提溜了出来。
姜颢被拎在半空,脖子勒得难受,不停挣扎哭闹:“放开我!你们这些混蛋,放开我!”
亲兵不耐地瞪了一眼过去,目中杀气腾腾。姜颢被冰冷犹如实质的杀气吓得哆嗦了一下。然后,嘭地一声被放在了地上。
姜颢还想大哭,就见姜颐略略俯头,笑着问他:“我让人送你去后宫,和范贵太妃相聚如何?”
姜颢别的听不懂,自己亲娘的名讳倒是清楚,用力点头。
王丞相奄奄一息,想张口阻止,稍一动弹,肩头鲜血再次涌出来。戴尚书和张尚书看不下去了,不约而同地张口道:“平王还是个孩子!”
“放他一条生路!”
姜颐眯了眯眼,看着张尚书和戴尚书。
张尚书被看得心里发毛,下意识地移开视线。倒是戴尚书,还有勇气和姜颐对视:“昭和殿外厮杀不断,十分凶险。此时送平王去后宫,就是让他去送死。”
姜颐摸了摸下巴,悠然道:“没错,本世子就是这个意思。你们口口声声说平王姜颢才是大梁江山继承人。那么只要他死了,接下来不就轮到本世子了?”
戴尚书积蓄许久的勇气,被姜颐目光一扫消失无踪。
平王姜颢,似终于察觉到了什么,放声大哭。
嗖!嗖嗖!
姜颐身边的亲兵迅疾放箭。
藩王们私下养兵,不是什么稀奇的事。高凉王被留在京城,一直未去就藩,活在天子的眼皮底下。平日里循规蹈矩,安分老实,实则暗中养了一批精兵。人数约有千余之数。
趁着太和帝驾崩宫中混乱,姜颐勾连御前侍卫副统领高将军和御林军中的另几个武将起兵逼宫。这一千多精兵,换了御林军侍卫的军服,混进了宫中。一路杀到了昭和殿外。
这一千多人,才是姜颐真正的底牌。
此时守在姜颐身边的,都是真正的高手,个个能以一当十,箭术精湛。这么近的距离之下,箭想射歪都不可能。
嗖嗖嗖!
李博元一共冲出了八步远,身上插满了箭枝,如刺猬一般。其中一箭正中喉咙。
李博元龇目欲裂,在临死前发出了一声怒吼:“姜颐你不得好死!”
然后重重倒地。
临死前,一双眼依旧倔强地不肯闭上,死死盯着姜颐的方向。
众官员一片死寂。
这位高凉王世子,心狠手辣,远远出乎众人意料。就这么当众射杀了李尚书和李博元祖孙两人。
李尚书是礼部尚书朝堂高官,李博元则是天子伴读,和姜颐是十余年的玩伴。姜颐竟没有丝毫犹豫,就这么杀了李博元。何其阴狠毒辣!
没人敢再吭声,唯恐下一个被利箭指着的是自己。
姜颐对众臣噤若寒蝉的模样很是满意自得,哈哈笑了起来:“现在,你们该明白本世子的决心了吧!”
“其实,你们何必这般固执。大梁是姜氏天下,只要坐龙椅的人是姜家血脉,谁来做这个皇帝不一样?我姜颐总比那个傻乎乎的姜颢强得多。”
“等我坐了龙椅,你们还像以前一样当差做事。我不会亏待了你们。现在,谁愿意第一个站出来支持我?李尚书已经咽气了,礼部尚书的位置正好空缺了出来。谁第一个张口,这礼部尚书就由谁来做。”
这近乎儿戏一般的许诺,竟真有人动心了。
一个五旬左右的清瘦文官颤巍巍地站了起来:“世子是太祖嫡孙姜氏血脉,如今皇上闭目西去,朝廷混乱无序,正需要一位英明果决的天子。臣愿拥立世子!”
众臣皆惊,纷纷侧目。
礼部董侍郎气血上涌,怒喝一声:“徐侍郎!你在说什么!”
第一个站起来的官员,竟是礼部的右侍郎徐侍郎!
李尚书刚闭眼,身下的鲜血还没干。礼部竟然就出了叛徒!不对,这么说不准确。或许,徐侍郎早就暗中和姜颐曲通暗款了!现在不过是在众人面前唱一出双簧罢了!
徐侍郎转头看一眼董侍郎,目中竟有一丝畅快:“我说得哪里不对?大梁的江山,难道真要交到一个傻子手里?”
“高凉王世子有勇有谋,有明君之相。你我同殿为臣,正该一同拥立明君!”
董侍郎还要怒骂,那些目光锐利冰冷的弓箭手,已将手中利箭对准了他。
董侍郎不得不暂时住嘴,避其锋芒。
这等时候,死在逆贼手中实在不划算。像他这样的忠臣,得保全自己,留有用之躯。
像董侍郎这样“心怀大义委曲求全”的官员,着实不少。昭和殿内,又是一阵沉默。
过了片刻,又有一个官员站了起来,表明自己愿意拥立高凉王世子为新帝。
此人姓程,是一位御史,官位不高。不过,御史素来位卑权重,有弹劾百官之权。
董侍郎暗暗拧紧了眉头。这个姜颐,平日不显山不露水,私下里倒是积蓄了不少“力量”。
果然,程御史站起来之后,又陆续站了几个官员。他们大多官职不太高,多是四五品的官员。仕途不太得志,私下被姜颐许以高官厚禄拉拢。此时终于剥去伪装,露出了真容。
就在群臣心思浮动之际,角落处忽然响起男童的响亮哭声:“放我出去!我要母妃!”
众官员心里倏忽一沉。
这个身在灵堂里的男童,正是姜颐口中的傻子,是太和帝的胞弟,更是大梁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平王姜颢。
姜颢自小脑子就不灵光,说话迟缓。这几年,年岁稍长,个头长高了一些,相貌倒是生得极好,唇红齿白,是个极为俊俏的男童。可惜,不能张嘴说话,一张口就显出了痴傻模样。
姜颐压根没将这个傻乎乎的男童放在眼底,听到姜颢大哭,也没恼怒,甚至颇兄长风范,挥挥手道:“来人,将平王带过来。”
姜颐一声令下,立刻有两个精悍高壮的亲兵走了过去,将姜颢提溜了出来。
姜颢被拎在半空,脖子勒得难受,不停挣扎哭闹:“放开我!你们这些混蛋,放开我!”
亲兵不耐地瞪了一眼过去,目中杀气腾腾。姜颢被冰冷犹如实质的杀气吓得哆嗦了一下。然后,嘭地一声被放在了地上。
姜颢还想大哭,就见姜颐略略俯头,笑着问他:“我让人送你去后宫,和范贵太妃相聚如何?”
姜颢别的听不懂,自己亲娘的名讳倒是清楚,用力点头。
王丞相奄奄一息,想张口阻止,稍一动弹,肩头鲜血再次涌出来。戴尚书和张尚书看不下去了,不约而同地张口道:“平王还是个孩子!”
“放他一条生路!”
姜颐眯了眯眼,看着张尚书和戴尚书。
张尚书被看得心里发毛,下意识地移开视线。倒是戴尚书,还有勇气和姜颐对视:“昭和殿外厮杀不断,十分凶险。此时送平王去后宫,就是让他去送死。”
姜颐摸了摸下巴,悠然道:“没错,本世子就是这个意思。你们口口声声说平王姜颢才是大梁江山继承人。那么只要他死了,接下来不就轮到本世子了?”
戴尚书积蓄许久的勇气,被姜颐目光一扫消失无踪。
平王姜颢,似终于察觉到了什么,放声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