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儒家
“多谢少主不杀之恩!”荒七的脸上浮现出劫后余生的喜悦,他深深地朝着秦长歌重重磕了一个响头,语气中满是感激。看起来仿佛是先前的傲慢与不屑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对秦长歌的敬畏与臣服。然而,这份臣服并非出自真心,而是荒七在生死边缘的无奈选择。他清楚,自己虽然暂时保住了性命,但子母噬心虫的存在仍像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随时可能落下。秦长歌自然看穿了荒七的心思,但他并未在意。毕竟,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阴谋诡计都显得苍白无力。而且,秦长歌本身就没有想要荒七彻底臣服自己的想法。荒七是否能找到破解子母噬心虫的方法,秦长歌并未放在心上。更何况,即便荒七真的找到了破解之法,对于秦长歌而言,他的目的仅仅是想要利用荒七暂时麻痹荒古世家而已。毕竟,荒七与有胜,尽管二人同处于化神境的修为,但实则存在着天壤之别。有胜,乃是秦长歌亲手雕琢出的化神天君。他从未经历过那波澜壮阔的修炼之路,也未曾在风雨飘摇中历经磨炼。他的力量虽已踏足化神之境,但骨子里,仍旧是那个曾经的山匪头子,带着一股蛮横与直率。他缺乏反叛秦长歌的勇气,更缺少那份深思熟虑的智慧。在秦长歌的羽翼下,他安心地扮演着忠诚的角色,从未想过要挑战他眼中的那至高无上的存在。而荒七,则截然不同。他的每一步晋升,都是凭借着自己的血汗与手段,在无数次的生死边缘中挣扎出来的。他的双手,早已被鲜血染红,那些鲜血,既有敌人的,也有自己身边的同伴的。他深知这个世界的残酷与无情,更明白力量与智慧的重要性。在秦长歌的眼中,他只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工具,在他自己的心中,他却有着属于自己的野心与计划。因此,秦长歌可以心安理得地让有胜留在自己的身边,成为自己的一枚棋子。而对于荒七,他却始终保持着一份警惕与距离,因为他知道,这个男人,绝非池中物。目睹眼前的这一幕,蒋乘风的心中已然明了,荒七那表面的恭敬并非出自真心,他的臣服只是暂时的妥协。然而,对于秦长歌的深意,蒋乘风却仍是捉摸不透。他深知,这位主子的心思向来深沉如海,不是轻易可以窥探的。不过,这并未让蒋乘风感到担忧。他深知,无论荒七手段如何狡猾多变,自己都有足够的信心和实力,在关键时刻助秦长歌一臂之力。蒋乘风的目光流露出一抹不屑之色,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种种变数,而他自己,便是那变数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走吧,上古秘境开启应该即将就要开启了。”秦长歌一甩衣袖,宛若谪仙乘风一般离去,显然更加期待的是上古秘境。……水瓷道域,群山之巅,一座楼阁凭空显现,巧夺天工,宛如天外来物。这里,正是三大始祖势力之一的儒家年轻天骄们的聚会之地。他们,皆是儒家的精英弟子,能入得这等始祖势力,自是非同凡响。他们的气息,或沉稳如山,或灵动如水,皆是不俗。修为上,几乎都已迈入那结晶之境,实力非凡。而在他们之中,更有一位元婴境的真君,端坐正中,如同皓月当空,众星环绕。那位元婴真君,身着儒家标志性的白袍,显得清逸出尘。他的容貌英俊,眉宇间透着一股儒雅之气,令人不禁心生敬意。他坐在那里,就如同一块璞玉,虽然未经雕琢,却已经散发出夺目的光彩。众弟子围绕在他身旁,或是请教,或是交流,皆是以他为尊,视他如星辰,璀璨而耀眼。正是那位儒家圣子,孔灵玉。此刻的他,气息如虹,不加掩饰地弥漫开来,周身仿佛被一抹淡淡的金光笼罩。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他那眉心之处,金色神芒闪烁不定,犹如繁星点点。细心观察,便会发现其中流转着诸多诗词,如同古老的瑰宝在其中,庄严而神秘。这便是儒家最为至高无上的功法——浩然正气,凝炼于眉心之间,化作那传说中的浩然真眼。据说,唯有内心纯净无暇,坚守儒家道义的大儒,方能修炼成此等功法。此刻,一名儒家的弟子满脸笑容地对孔灵玉说道:“此次上古秘境之行,儒家定能拔得头筹,这魁首之位非我们莫属。”旁边立即有人附和:“那是自然,有灵玉师兄这位儒家圣子出马,再加上圣人亲自赐予的三道儒家真言,简直是如虎添翼,稳操胜券。”随着这声附和,周围的儒家弟子们纷纷开始恭维孔灵玉,他们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师兄的敬意和对未来的期待。除了儒家中人以外,很少有人知道。其实孔灵玉,这个姓氏“孔”是后来赐予的,也就是说他以前并非是儒家的血脉嫡传。而是从一个外门弟子成为儒家都愿意接纳他,身份地位达到儒家圣子。寓意着孔灵玉是日后有望继承儒家大统,足以彰显他在儒家弟子中的非凡地位。这一点,无需多言,从他的神情和众人的态度中便可一窥全貌。孔灵玉的资质究竟是逆天到了一种何地恐怖的地步,儒家,作为南瞻部洲的三大始祖势力之一,地位崇高,被誉为三教中的翘楚。其底蕴深厚,犹如千年古树,枝繁叶茂,传承至今已有无数载的岁月。儒家培养出的天之骄子,遍布整个南瞻部洲,甚至远播至四大部洲的各大势力。他们如同璀璨的星辰,照耀着这片天地,为世人所敬仰。众多四大部洲的势力,以及那些顶级的王朝,都梦寐以求地将自家的子嗣送入儒家求学。他们渴望让子嗣在儒家的熏陶下,养出一身的浩然正气,成为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英才。即便日后这些子嗣未能继续留在儒家,但他们在儒家求学的那几年,所汲取的知识与品德,都将成为他们人生中弥足珍贵的宝物。........0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