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此等好事,学生不要也罢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人之所助者,信也。”</br>王悍随口胡诌了两句代表诚信的古文,顿时把张若曦震的不轻。</br>“先生之心,曦若已然了解。”</br>张若曦低头之时,眼中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失落之色,“待曦若回去斡旋一二,若能脱身,必来助先生一臂之力。”</br>似乎很怕王悍继续纠缠。</br>扔下这句话后,张曦若竟然提着裙摆,一路小跑着牵住一个人走在后面的云蝶。</br>“云蝶姑娘,随我转转可好?”</br>云蝶不过是勾栏女子,而张若曦,那可是能与县太爷同坐的大人物。</br>她顿时受宠若惊,求助似的看向王悍。</br>待看到王悍微不可查的点头之后,她这才放下心来,“夫人,这边请……”</br>望着两女悄然离去的背影,王悍若有所思,“看来这个张曦若的背景,没那么简单啊。”</br>翌日。</br>王悍刚醒来,便收到了沈凌秋传来的好消息。</br>“夫君,报名的人太多了,山上只要没有成过亲的男女,几乎全部参加。”</br>看的出来,做成这么大一件事,沈凌秋真的很兴奋。</br>自从王悍上山以来。</br>她作为大当家,存在感越来越弱了。</br>当然了,她也愿意做王悍背后的女人,默默的保护他就行。</br>可是,每当看到王悍忙的连饭都吃不上时,沈凌秋心里就愧疚不已。</br>针线女红,她不会。</br>煮饭烧菜,她也不拿手。</br>除了能在剿匪时跟在王悍身边保护他,似乎自己没有能帮到他的地方。</br>这次在王悍的提议下,做成了登记名单这么大的事情,她比手刃了仇人还要高兴。</br>因为,她终于能帮得上夫君了。</br>看着她微微凌乱的头发,王悍有些心疼,“辛苦你了。”</br>“夫君,我真的一点都不辛苦。”</br>在外人面前,沈凌秋冷若冰山。</br>只有跟王悍单独相处的时候,她才会展露出属于她小女儿的柔情一面。</br>“夫君,你是真不知道,我一点点看着山寨变好,心里有多高兴。”</br>“如果山寨真的能像你说的那样,人人都能衣食无忧,哪怕不报仇我也忍了。”</br>这是沈凌秋第一次吐露真情。</br>在遇到王悍之前,报仇就是她心里唯一的执念。</br>然而……</br>当她看到山寨在王悍的经营下,一天一个大变样,投奔山寨的穷苦之人,不必为了吃饭而发愁,不用为了生命而担忧。</br>每个人,都能自食其力,赚到生活所需。</br>就像是亲眼看着一个孩子在成长。</br>沈凌秋有些不忍心毁了山寨的美好,更不愿让那些跟随王悍的人,因为她的仇恨而重新颠沛流离。</br>感受到她的心境。</br>王悍心里愧疚不已。</br>这段时间,他的确一直琢磨如何让山寨在青云山立足,如今,也算是有了一份基础,只要安稳持续下去,终有一日山寨会成长起来。</br>那么接下来,就要帮沈凌秋解决仇恨大事了。</br>“仇,一定要报。”王悍咬牙说道。</br>“夫君,那是州牧,我担心……”</br>“州牧又如何?没看到小宁王在我面前,都得平等对话吗?”</br>王悍霸气侧漏的挽住沈凌秋的肩膀,“媳妇,等小宁王回来,便是夫君替你报仇之时。”</br>“当真?”沈凌秋眼睛亮晶晶的。</br>灭门仇恨,她哪里又能真正放得下?</br>与沈凌秋温存了一会儿,王悍便起床了,刚到洞口,便看到徐知春带着那群乡绅富豪,站在悬崖边上指点江山。</br>今日的徐知春,看上去总觉得有些消沉。</br>王悍感觉很是奇怪,这不像是徐知春的处事风格啊。</br>“先生……”</br>与几位乡绅富豪打过招呼以后,王悍便来到徐知春面前,笑着问道:“徐大人,貌似不开心啊。”</br>“先生,借一步说话。”</br>徐知春抬手将王悍拉到一旁的僻静处,低声说道:“京城那边传来消息了。”</br>“哦?”王悍深感意外。</br>一封信,传到京城,再把消息传回来,竟然用了大半个月之久。</br>古代通讯,果然不方便呐。</br>只见徐知春满脸忧虑地说道:“恕学生无能,没能将《咏怀五百字》传至天听。”</br>王悍更加意外了,“你不是以奏章的形式上报的吗?这种事,还有人敢拦?”</br>“学生也正为此而恼怒呢。”</br>徐知春悲愤不已,“圣上不事朝政,只愿寻花问柳。”</br>“朝堂正事,全都把持在几位相国与太师之手。”</br>“长此以往,国将不国矣。”</br>王悍听的好笑,这皇帝完全就是个昏君,大臣把持朝政自然也没什么好奇怪的。</br>都不需要长此以往。</br>但凡边境有点风吹草动,朝堂都要经历一场大地震。</br>王悍眯眼说道:“我倒是想知道,那封信,最后到了哪位大人的手里?”</br>“闻正闻太师。”</br>这些事没什么好隐瞒的,徐知春便直言道:“闻太师以妖言惑众,居心叵测八个字为评,将奏章扣押了。”</br>如果不了解民间疾苦。</br>单看那首诗的内容,着实称得上妖言惑众了。</br>毕竟,何不食肉糜这种事,在大乾朝已然发生过。</br>好在王悍本就不指望那首诗能起到什么震撼朝堂的作用,心里也没什么好失落的。</br>沉沉拍了一下徐知春的肩膀,笑道:“对徐大人来说,称得上是一件好事。”</br>“此等好事,学生不要也罢。”徐知春自然明白王悍话里的意思。</br>那首诗传不到皇帝耳中,便不会引起朝堂震怒。</br>他徐知春的命和官,都保住了。</br>问题是,徐知春性情耿直,一门心思想要为大乾朝做点事情。</br>让他老死在县令的台案上,他着实不愿。</br>这老家伙。</br>王悍看的直摇头,“大人为何不换一种思路。”</br>徐知春正迷茫呢,听到王悍的话,不禁愣了愣,拱手道:“请先生明示!”</br>“既然救国无门,何不改变一下策略,来一个曲线救国?”</br>徐知春还是第一次听到“曲线救国”的说法,闻言不禁眼睛一瞪,“先生,学生依旧懵懂。”</br>就这智商,跟京城朝堂那些老狐狸斗?</br>徐知春能活到现在都算是个奇迹。</br>王悍无奈招手,“你附耳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