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其次伐交之会兰陵
听荀法尚这么一说,侯胜北有些汗颜,却又难以反驳。
就拿和士开这件事来说,他无疑是抱着不良目的去的。
但是交往的过程挥洒自如,毫不刻板生硬,纯任天然,否则怎么能瞒过本身就是擅长以谄媚事主的和士开?
冼姨说的,自己表面乖,实际一肚子坏水,大概也是这个意思吧。
哎,怎么会这样呢?
……
两人说了一会儿正事,相约出门去走走,体验北齐风物。
一路骑马出城,来到邺城之南,漳水之畔。
前一天刚下过雨,土地湿润。
荀法尚也不嫌泥污,踩了踩肥沃的土地:“据说此地本是瘠薄,西门豹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方成膏壤,亩收一钟。”
侯胜北感叹道:“一钟折约四石半,那是极好的田地了。”
他望向浑浊的漳水:“此河水多泥沙,本多灾患,西门豹既溉且粪,化害为利培育良田,确是能臣。”
追思前人功业,两人早就从史书得知,邺城立有西门豹祠,便想去瞻仰一番。
沿途寻去,只见新渠沟通漳水,周流城郭,还有水力推动的石磨。(注1)
水磨一物,于江南颇为少见,两人驻足观看了一会儿。
荀法尚赞道:“北方食麦,以此法磨面,日夜不停,极省人力。”
侯胜北也道:“天地之力,一至于斯,如能善用,非人力可及。”
只是这西门豹祠却屡寻不到,找个本地老农一问,才知道已于天保九年为高洋所毁。
“那年大旱,皇帝因为求不来雨水,就把西门大人的祠堂给拆了,还挖了他的墓。”(注2)
老农叹息一声:“唉,下不下雨那是天意,和西门大人有什么关系呢?再说就算丰收,我等小民还不是日子过得拮据不堪。”
两人听了默然,心情变得低落下来。
此时庄稼长势喜人,然而正是农家最为窘迫之时,存粮将尽,新粮未收。
青黄不接。
……
此后数日,二人或以诗书礼仪,或以金宝财货,各自结交北齐官员不提。
这一天,到了相约拜访司徒、太尉的日子。
北齐制官,多循后魏,置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师,拟古上公,非勋德崇者不居。
此三职由高欢之子,齐主的几位叔父担任。
次有大司马、大将军,是为二大,并典司武事,乃是齐主的两位兄弟。
次有太尉、司徒、司空,是为三公,正是侯胜北等人今日要面会的对象。
上述三师、二大、三公府门皆为三道,中开黄阁,设置内屏。
傅縡居中在前,侯胜北和荀法尚分居左右,落后一步,在僮仆引导下入府,登堂。
对面起身迎客,也是三人。
居中一人形貌俊朗,风姿出众,儒雅之中透着大国重臣的庄严稳重。
右侧一人年纪未到三旬,年纪轻轻却体型肥大,肚腹高高隆起,如同十月怀胎。
这二人都是体貌不凡,然而傅縡等人的目光,都被左侧那人吸引过去。
时隔七年之后,侯胜北又一次见到了高长恭。
此时不再是两军阵前遥望,两人近在咫尺。
侯胜北见他年纪与自己相当,身材挺拔,较自己略高,约有七尺八寸,四肢修长。
高长恭鹅蛋型的脸庞轮廓清晰,第一眼就会情不自禁被他的双眼吸引过去。
那双丹凤眼极美,深邃带着碧蓝,如同浩瀚海水一般,深具迷人魅力。
好不容易挪开视线,再看面容,只见鼻梁高挺,嘴唇薄削,肤色白皙。
高长恭头戴冕冠,身穿宽袖对襟上衣,内着方领袍,腰束带,系大带,戴蔽膝,下着辟积裳,足蹬笏头履。
宾主彼此见礼。
居中者乃是文襄帝的三子、广宁王高孝珩、右侧之人则是五子高延宗。
待侯胜北和高长恭对面,兰陵王显然也认出了他。
只听他以磁性彷佛钟乐般的声音问道:“昔日北周军将,摇身一变成了南朝使臣,身份竟是如此捉摸不定的么?”
这还是第一次听到兰陵王说话。
侯胜北早已料到有此一问,坦然答道:“本为南朝将门,恰逢客居北周为将,得以阵前拜见兰陵王的英姿,惊为天人。”
这话半是辞令半是真心,也不算完全吹捧。
高长恭听多了类似的恭维,但是此人曾与自己阵上交锋,抵挡禁卫铁骑甚至百保鲜卑的冲击,并非无胆无耻只会奉承的小人。
得他赞誉,增了几分好感:“往日战于阵上,今日会于府上,彼此也是缘分不浅,尊使请入座。”
宾主坐定,奉上仪程,彼此道了几句祝贺之词,随意攀谈。
傅縡注目厅事壁上,但见一只苍鹰栩栩如生,振翅高飞,赞道:“不知是何人作此画,实在高妙。”
高孝珩笑道:“此为拙作,图画闲暇小道,偶一为之。”
高延宗插话道:“三兄何必过谦,我朝若论丹青之道,还有谁能比得过你?那副朝士图,看了谁不称绝?”(注3)
他略带挑衅道:“不知南朝可有我三兄此等人物?”
涉及国家体面,傅縡整容道:“广宁王确是北朝妙手。我朝顾体伦,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因慕西汉冯野王人物,改名顾野王。”
“顾野王二十五岁,编纂《玉篇》三十卷,收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七。创‘异部同文’的参照之法,开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的附录先河。”
“其序言曰:文遗百代,则礼乐可知。驿宣万里,则心言可逑。”
“此法当为后世辞典规范。”
“顾野王三十岁,抄撰众家之言,作《舆地志》三十卷,述我朝地理。”
“《舆地志》有云:插竹列海中,以绳编之,向岸张两翼,潮上而没,潮落而出,鱼蟹随潮碍竹不得去,名之曰扈。加三点水,简化为沪。”
“此字必为后世留用。”
“顾野王精于书法,尤擅楷书。江南书法名家虞氏的世基、世南两兄弟便拜在他的门下习字。”
“至于丹青一道,顾野王乃我朝名手,善草木虫类。宣城王令他画古贤,王褒写赞词,称为二绝,另有《符瑞图》一副,堪称名作。”
听傅縡说完,高孝珩神往:“不愧是衣冠风流,人杰地灵。听闻此等逸话,不可不饮,上酒,奏乐。”
郡王府中自有鼓吹之具,皆作赤色,另有吴鼓、长鸣角。
就拿和士开这件事来说,他无疑是抱着不良目的去的。
但是交往的过程挥洒自如,毫不刻板生硬,纯任天然,否则怎么能瞒过本身就是擅长以谄媚事主的和士开?
冼姨说的,自己表面乖,实际一肚子坏水,大概也是这个意思吧。
哎,怎么会这样呢?
……
两人说了一会儿正事,相约出门去走走,体验北齐风物。
一路骑马出城,来到邺城之南,漳水之畔。
前一天刚下过雨,土地湿润。
荀法尚也不嫌泥污,踩了踩肥沃的土地:“据说此地本是瘠薄,西门豹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方成膏壤,亩收一钟。”
侯胜北感叹道:“一钟折约四石半,那是极好的田地了。”
他望向浑浊的漳水:“此河水多泥沙,本多灾患,西门豹既溉且粪,化害为利培育良田,确是能臣。”
追思前人功业,两人早就从史书得知,邺城立有西门豹祠,便想去瞻仰一番。
沿途寻去,只见新渠沟通漳水,周流城郭,还有水力推动的石磨。(注1)
水磨一物,于江南颇为少见,两人驻足观看了一会儿。
荀法尚赞道:“北方食麦,以此法磨面,日夜不停,极省人力。”
侯胜北也道:“天地之力,一至于斯,如能善用,非人力可及。”
只是这西门豹祠却屡寻不到,找个本地老农一问,才知道已于天保九年为高洋所毁。
“那年大旱,皇帝因为求不来雨水,就把西门大人的祠堂给拆了,还挖了他的墓。”(注2)
老农叹息一声:“唉,下不下雨那是天意,和西门大人有什么关系呢?再说就算丰收,我等小民还不是日子过得拮据不堪。”
两人听了默然,心情变得低落下来。
此时庄稼长势喜人,然而正是农家最为窘迫之时,存粮将尽,新粮未收。
青黄不接。
……
此后数日,二人或以诗书礼仪,或以金宝财货,各自结交北齐官员不提。
这一天,到了相约拜访司徒、太尉的日子。
北齐制官,多循后魏,置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师,拟古上公,非勋德崇者不居。
此三职由高欢之子,齐主的几位叔父担任。
次有大司马、大将军,是为二大,并典司武事,乃是齐主的两位兄弟。
次有太尉、司徒、司空,是为三公,正是侯胜北等人今日要面会的对象。
上述三师、二大、三公府门皆为三道,中开黄阁,设置内屏。
傅縡居中在前,侯胜北和荀法尚分居左右,落后一步,在僮仆引导下入府,登堂。
对面起身迎客,也是三人。
居中一人形貌俊朗,风姿出众,儒雅之中透着大国重臣的庄严稳重。
右侧一人年纪未到三旬,年纪轻轻却体型肥大,肚腹高高隆起,如同十月怀胎。
这二人都是体貌不凡,然而傅縡等人的目光,都被左侧那人吸引过去。
时隔七年之后,侯胜北又一次见到了高长恭。
此时不再是两军阵前遥望,两人近在咫尺。
侯胜北见他年纪与自己相当,身材挺拔,较自己略高,约有七尺八寸,四肢修长。
高长恭鹅蛋型的脸庞轮廓清晰,第一眼就会情不自禁被他的双眼吸引过去。
那双丹凤眼极美,深邃带着碧蓝,如同浩瀚海水一般,深具迷人魅力。
好不容易挪开视线,再看面容,只见鼻梁高挺,嘴唇薄削,肤色白皙。
高长恭头戴冕冠,身穿宽袖对襟上衣,内着方领袍,腰束带,系大带,戴蔽膝,下着辟积裳,足蹬笏头履。
宾主彼此见礼。
居中者乃是文襄帝的三子、广宁王高孝珩、右侧之人则是五子高延宗。
待侯胜北和高长恭对面,兰陵王显然也认出了他。
只听他以磁性彷佛钟乐般的声音问道:“昔日北周军将,摇身一变成了南朝使臣,身份竟是如此捉摸不定的么?”
这还是第一次听到兰陵王说话。
侯胜北早已料到有此一问,坦然答道:“本为南朝将门,恰逢客居北周为将,得以阵前拜见兰陵王的英姿,惊为天人。”
这话半是辞令半是真心,也不算完全吹捧。
高长恭听多了类似的恭维,但是此人曾与自己阵上交锋,抵挡禁卫铁骑甚至百保鲜卑的冲击,并非无胆无耻只会奉承的小人。
得他赞誉,增了几分好感:“往日战于阵上,今日会于府上,彼此也是缘分不浅,尊使请入座。”
宾主坐定,奉上仪程,彼此道了几句祝贺之词,随意攀谈。
傅縡注目厅事壁上,但见一只苍鹰栩栩如生,振翅高飞,赞道:“不知是何人作此画,实在高妙。”
高孝珩笑道:“此为拙作,图画闲暇小道,偶一为之。”
高延宗插话道:“三兄何必过谦,我朝若论丹青之道,还有谁能比得过你?那副朝士图,看了谁不称绝?”(注3)
他略带挑衅道:“不知南朝可有我三兄此等人物?”
涉及国家体面,傅縡整容道:“广宁王确是北朝妙手。我朝顾体伦,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因慕西汉冯野王人物,改名顾野王。”
“顾野王二十五岁,编纂《玉篇》三十卷,收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七。创‘异部同文’的参照之法,开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的附录先河。”
“其序言曰:文遗百代,则礼乐可知。驿宣万里,则心言可逑。”
“此法当为后世辞典规范。”
“顾野王三十岁,抄撰众家之言,作《舆地志》三十卷,述我朝地理。”
“《舆地志》有云:插竹列海中,以绳编之,向岸张两翼,潮上而没,潮落而出,鱼蟹随潮碍竹不得去,名之曰扈。加三点水,简化为沪。”
“此字必为后世留用。”
“顾野王精于书法,尤擅楷书。江南书法名家虞氏的世基、世南两兄弟便拜在他的门下习字。”
“至于丹青一道,顾野王乃我朝名手,善草木虫类。宣城王令他画古贤,王褒写赞词,称为二绝,另有《符瑞图》一副,堪称名作。”
听傅縡说完,高孝珩神往:“不愧是衣冠风流,人杰地灵。听闻此等逸话,不可不饮,上酒,奏乐。”
郡王府中自有鼓吹之具,皆作赤色,另有吴鼓、长鸣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