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战前部署
按下孙权回归孙策身边并且私藏了传国玉玺不提,且说内忧外患的袁尚!
对接徐州之后,袁尚全军向沛城方向和濮阳方向聚集。
赵云率部向濮阳郡率先挺进,作为先头部队防止袁谭的大军抢攻占据濮阳郡,审配再能守,也毕竟是一个文官,不到万不得已,不必拿审配去冒险。以赵云之能,只要他赶到濮阳郡,如果连同审配坚守城池,一定能等到袁尚大部队赶到。
赵云率领着部队,如貔虎般威猛,朝着濮阳郡迅速挺进。他们身先士卒,决心要抢在袁谭大军之前保住这一战略要地。赵云一马当先,他的身影在阳光下闪耀着坚毅和果敢。士兵们紧紧跟随,步伐整齐,士气高昂,仿佛一道不可阻挡的洪流。
与此同时,审配在濮阳城头上焦急地观望着。他接到袁尚的信件,要他严防死守。他清楚自己的任务,作为一名文官,他擅长谋略与守城,但在战场上的冲杀并非他的长项。他只能依靠城池的坚固和防御工事,尽力抵御敌人的攻击。
然而当赵云到达濮阳郡时,袁谭的大军并未来到。审配和赵云都有些意外,因为按照袁谭的进军速度,大军应该能到的,但是敌军却并未到达。二人虽然疑惑,但是不敢有丝毫怠慢。赵云负责外界的斥候和侦查工作,审配则继续加固城墙,督造箭矢。他对待箭矢的态度只有一句话,“不够,不够,远远不够!”
而袁尚则需要先在沛城进行集结,因为这里还有城池要进行交接。
袁军到来后,糜竺交接了城池,他应刘备的嘱托,还给袁军留了不少粮草,加上袁尚从徐州城获得的大批粮草,足够袁尚大军支撑三五个月的用度,足够打完北方三州的战役了。
袁尚停留了几日,等待甘宁和高顺部队的集结,二者分别从彭城和下邳率军到此。刘辟和龚都也随甘宁到达沛城。
袁尚把沛城太守和守备工作交给了陈珪和陈应父子二人,而陈珪的长子陈登则一直在袁尚身边担任谋士。同时把养伤的纪灵以及纪灵的军队留在了沛城。
袁尚站在城楼上,目光坚定地看着远方。他的身旁,陈登肃穆而立,眼神中透着睿智与忠诚。
袁尚轻轻拍了拍陈登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陈登,此次将沛城太守和守备工作交给你的父亲和弟弟,我相信他们定能不负所托。那个秘密任务想来他们也能完成。”
陈登微微躬身,答道:“主公放心,家父与舍弟定会竭尽所能,守护好沛城。至于将来诈降之事,则全听主公的安排。”
袁尚说道:“你父亲和弟弟的诈降之事除了他二人之外,只有你我和军师贾诩与逄纪知晓。乃是及其隐秘的事情。将来我再回徐州时,便是我今日安插暗子发挥作用的时候!这也是为何你加入我军时,我便要求你以邓辰的身份在我身边任谋士。我是特意隐去你陈家长子的名号,防止将来你父亲和弟弟诈降时被敌军怀疑。这样他们就多一分安全。”
陈登刚投靠袁尚没有太久,实在难以想象袁尚推测将来会要借助他的亲人来对预想之敌人使用诈降计策。或许这只是袁尚的一厢情愿或者未雨绸缪吧。
袁尚只留下一千士卒守卫沛城,而纪灵的七千伤兵则在此养伤。纪灵此时已经转危为安,得到了华佗的精心医治和陈珪从徐州采买的贵重药品的帮助,身体恢复得很快。
在沛城内,伤兵们躺在简陋的床铺上,静静地养伤。医疗帐篷里弥漫着淡淡的药香,华佗和他的助手们忙碌地为伤兵们进行治疗。纪灵则住在专门的府邸,脸色虽然苍白,但眼神中却透露出坚定和坚强。
袁尚亲自前来探望纪灵,手中拿着一盒珍贵的药品。他将药品交给华佗,表示愿意为伤兵们提供一切必要的医疗支持。纪灵感激地望着陈珪,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敬佩。
纪灵虽然无法下床,但在病床上已经对袁尚发誓效忠。他深知袁尚对他的救命之恩,更明白袁术那边的消息岌岌可危。因此,纪灵决定全力支持袁尚,成为他的忠诚战将。
躺在病床上的纪灵面色虽然苍白,但眼神中却透露出坚定和决心。他向袁尚郑重发誓,表示愿意为袁尚效力,无论前路多艰难,都将不离不弃。袁尚听到这番誓言,心中十分欢喜。
袁尚也深知纪灵作为一名优秀的战将,将会为自己的军队带来巨大的战斗力。有了纪灵这样一位比肩张合武力的战将,袁尚对未来的战局充满信心和期待。他知道自己需要强大的将领来帮助自己稳固局势,而纪灵正是这样一位值得信赖的猛将。当然这一切还是得益于华佗,没有华佗纪灵就算不死也成废人了。但如今,只要好好调养,将来上马再战是指日可待!
甘宁和刘辟、龚都一同拜见袁尚,三人见面时先向袁尚请罪。他们心知自己在九华山未能烧死曹仁的虎豹骑军队,给未来徐州局面留下了巨大的隐患。袁尚表面上进行了斥责,但并没有实质性的惩罚,因为此时袁尚需要更多忠心的将领替自己卖命。何况当时天降大雨,浇灭了大火才让虎豹骑逃过一劫,也着实不能全怪三将。
袁尚坐在主位上,神色凝重地听着三人的自责之词。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严厉和警示,但同时也带着一丝宽容和理解。袁尚虽然进行了表面上的斥责,但在内心深处却对三人充满了信任和期待。
袁尚起身走到甘宁、刘辟、龚都身旁,轻轻拍了拍他们的肩膀。这个动作充满了鼓励和支持。他们三人共同经历了风雨飘摇的九华山之战,也共同承担着失败带来的责任和教训。
袁尚后来还着重给刘辟、龚都二人进行了封赏以及官职的提升,毕竟二将潜伏九华山,为远在邺城的袁尚立下很多奇功。这二将则强烈要求跟随甘宁作战,愿意做甘宁的副将。袁尚知晓三人都是盗匪出身,因此彼此臭味相同且不会相互鄙视出身。于是答应了他们。
高顺与其余的吕布降将见面,组成了一股不小的派系。他们分别是高顺、宋宪、魏续、成廉、侯成,以及跟随他们投降的徐州军,特别还有王牌精锐陷阵营。这个势力在袁尚的领导下逐渐壮大,引起了袁尚、贾诩和逄纪的关注。三人暗中商议如何拆分这股势力,以确保自己的权力和地位。
防人之心不可无,若是不能平衡内部势力,真到作战时容易发生彼此不统一协作,相互拆台,见死不救的情况!
袁尚坐在沛城密室内,面色凝重地与贾诩和逄纪商议。他们深知高顺等人的实力和影响力,必须谨慎处理这个局面。经过深思熟虑,三人最终达成共识。他们决定将成廉分给颜良做副将,侯成分给文丑做副将,以平衡各方势力。
在这个降将的派系中,宋宪和魏续被留在袁尚这边听用,以加强对高顺派系的控制。同时,高顺则从徐州军中挑选身体素质优秀、作战勇猛的士兵扩大陷阵营,作为袁尚直辖的军队。这一举动既加强了高顺的实力,也巩固了袁尚的军事能力。袁尚本意是观察赵云一段时间,如果时机成熟,宋宪魏续也给到赵云处做副将,不过只怕二人不服气。所以暂时没有这么安排。
毕竟削弱降将派系的力量也得一步一步来,也要看个人的表现和能力。削弱总得分个两步到三步,当下这么安排已经是最大限度的调整了。先把五位降将中边缘的成廉和侯成分拨开来。核心的高顺,宋宪,魏续不动,且有封赏。日后再进一步拆分,不可操之过急。
随着沛城的军事缓冲完成,袁尚正式进入反攻北方三州的战役。他下令尹楷将沛城和刘备赠与的粮草九成运输到濮阳郡,只留下少量驻军和伤兵。袁尚决定将濮阳郡作为反攻北方三州的临时首府。
在濮阳郡,繁忙的物资运输队伍穿梭于街道之间,将大量粮草运往前线。士兵们肩负重担,步履匆匆,展现出一种紧迫而有序的氛围。濮阳郡内的气氛紧张而充满战意,每个人都知道这次反攻北方三州的重要性。
濮阳郡内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充满期待的气氛。士兵们整装待发,准备投入到即将到来的战斗中。袁尚的命令传达给每一个部队和士兵,所有人都在为这场重要的战役做着最后的准备。濮阳郡成为了反攻北方三州的临时首府,象征着袁尚决心夺回失地、重振雄风的决心。
赵云心中充满了对袁尚的忠诚和渴望立功的决心。他深知过去在袁尚麾下做客卿时的不作为和怠慢,现在正是他挽回过去失误的机会。然而,袁谭的军队却只是制造声势,没有实际的进攻行动,让赵云感到无比焦躁和失望。他本想和来犯之敌决一死战,谁知道袁谭竟然如此谨慎,当起了缩头乌龟。
在斥候和探子的汇报中,袁尚得知袁谭军队集结在平原郡南部的鲁县(今曲阜),依托三面环山的地形进行防御。
鲁县的地形特征是北、东、南三面环山,中西部是泗河、沂河冲积平原,构成了东北高、西南低的基本地势。境内有凤凰山、九仙山、石门山、防山、尼山等百余座山头分布,其中最高点是北部的凤凰山。另外,鲁县共有大小河流十四条,主要有泗河、沂河、蓼河、崄河四条河流。
袁谭大军依托这个地势险要的山区安营扎寨,易守难攻,坐等袁尚来攻。如果袁军想绕道攻打平原郡,平原郡必将死守,同时凤凰山大营的袁谭主力会南北夹击袁尚军,同时切断袁尚军的粮道。据说这个策略是黑山贼张燕和辛毗辛评三人共同研究的。表面上袁谭军挂帅的是大将韩猛,实际上出谋划策制定军事策略的则是这三人。尤其是张燕,他身为黑山贼的贼首,本身极其擅长山地战斗,从游击战到山地防守都是一把好手!他的加盟,让袁谭的军事能力大增,尤其在山地地区更是如鱼得水。
而且辛评辛毗两兄弟,看出袁尚求速战,袁谭求持久战的要害。所以根本不急于攻打濮阳郡,而是同袁尚耗。反正现在掌控北方三州的是袁谭,无家可归的是袁尚。因此以逸待劳,层层设防的消耗战术尤其对路!
待袁谭从幽州搬来救兵,或是袁谭内部知晓的曹军的联盟派出军队,袁尚的兵力优势便会荡然无存。此消彼长,袁谭的胜算就会更大!
鲁县的袁谭军队数量很多,大约有四万人,这让袁尚意识到面对如此数量的敌军,任务将异常艰巨。袁军去掉伤兵只有六万多人,毕竟攻打徐州城时遭到了吕布军的抵抗,死伤数量并不少。若以六万人强攻四万人的防守堡垒,就算能打赢,六万人也得死一半!届时曹操如果参战,或者袁谭从幽州率领援军而来,袁尚兵力几乎无法抗衡!
这边有个小插曲,赵云一直负责前方的斥候探查工作,但却无法击杀一名敌军,这让他十分急切,甚至还顶着内部的一些舆论压力。当甘宁到达濮阳郡后,他多次嘲讽和调侃赵云。甘宁在四公子会时便心仪袁尚,投靠袁尚后更是曾经劝说赵云辅佐袁尚,但当时的赵云却油盐不进。甘宁那时起便很讨厌赵云。
如今赵云彻底归顺,想为自己证明时,却无敌可杀。甘宁抓住这点多次当面嘲讽赵云,赵云颇为恼火,却也无可辩驳。
赵云面对甘宁的调侃,心中充满了愤怒和无奈。他想要证明自己的实力和忠诚,但却碰到了无法解决的难题。甘宁的言语如同利刃般刺痛着他的心灵,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挫败和困惑。
在这种压力下,赵云感到自己陷入了困境,无法摆脱甘宁的嘲讽和压力。他努力寻找突破口,想要证明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然而,在这个关键时刻,他却陷入了一种无力回天的境地,无法摆脱困境。
袁尚众将也期盼袁尚能想出一条破局的妙计来!
对接徐州之后,袁尚全军向沛城方向和濮阳方向聚集。
赵云率部向濮阳郡率先挺进,作为先头部队防止袁谭的大军抢攻占据濮阳郡,审配再能守,也毕竟是一个文官,不到万不得已,不必拿审配去冒险。以赵云之能,只要他赶到濮阳郡,如果连同审配坚守城池,一定能等到袁尚大部队赶到。
赵云率领着部队,如貔虎般威猛,朝着濮阳郡迅速挺进。他们身先士卒,决心要抢在袁谭大军之前保住这一战略要地。赵云一马当先,他的身影在阳光下闪耀着坚毅和果敢。士兵们紧紧跟随,步伐整齐,士气高昂,仿佛一道不可阻挡的洪流。
与此同时,审配在濮阳城头上焦急地观望着。他接到袁尚的信件,要他严防死守。他清楚自己的任务,作为一名文官,他擅长谋略与守城,但在战场上的冲杀并非他的长项。他只能依靠城池的坚固和防御工事,尽力抵御敌人的攻击。
然而当赵云到达濮阳郡时,袁谭的大军并未来到。审配和赵云都有些意外,因为按照袁谭的进军速度,大军应该能到的,但是敌军却并未到达。二人虽然疑惑,但是不敢有丝毫怠慢。赵云负责外界的斥候和侦查工作,审配则继续加固城墙,督造箭矢。他对待箭矢的态度只有一句话,“不够,不够,远远不够!”
而袁尚则需要先在沛城进行集结,因为这里还有城池要进行交接。
袁军到来后,糜竺交接了城池,他应刘备的嘱托,还给袁军留了不少粮草,加上袁尚从徐州城获得的大批粮草,足够袁尚大军支撑三五个月的用度,足够打完北方三州的战役了。
袁尚停留了几日,等待甘宁和高顺部队的集结,二者分别从彭城和下邳率军到此。刘辟和龚都也随甘宁到达沛城。
袁尚把沛城太守和守备工作交给了陈珪和陈应父子二人,而陈珪的长子陈登则一直在袁尚身边担任谋士。同时把养伤的纪灵以及纪灵的军队留在了沛城。
袁尚站在城楼上,目光坚定地看着远方。他的身旁,陈登肃穆而立,眼神中透着睿智与忠诚。
袁尚轻轻拍了拍陈登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陈登,此次将沛城太守和守备工作交给你的父亲和弟弟,我相信他们定能不负所托。那个秘密任务想来他们也能完成。”
陈登微微躬身,答道:“主公放心,家父与舍弟定会竭尽所能,守护好沛城。至于将来诈降之事,则全听主公的安排。”
袁尚说道:“你父亲和弟弟的诈降之事除了他二人之外,只有你我和军师贾诩与逄纪知晓。乃是及其隐秘的事情。将来我再回徐州时,便是我今日安插暗子发挥作用的时候!这也是为何你加入我军时,我便要求你以邓辰的身份在我身边任谋士。我是特意隐去你陈家长子的名号,防止将来你父亲和弟弟诈降时被敌军怀疑。这样他们就多一分安全。”
陈登刚投靠袁尚没有太久,实在难以想象袁尚推测将来会要借助他的亲人来对预想之敌人使用诈降计策。或许这只是袁尚的一厢情愿或者未雨绸缪吧。
袁尚只留下一千士卒守卫沛城,而纪灵的七千伤兵则在此养伤。纪灵此时已经转危为安,得到了华佗的精心医治和陈珪从徐州采买的贵重药品的帮助,身体恢复得很快。
在沛城内,伤兵们躺在简陋的床铺上,静静地养伤。医疗帐篷里弥漫着淡淡的药香,华佗和他的助手们忙碌地为伤兵们进行治疗。纪灵则住在专门的府邸,脸色虽然苍白,但眼神中却透露出坚定和坚强。
袁尚亲自前来探望纪灵,手中拿着一盒珍贵的药品。他将药品交给华佗,表示愿意为伤兵们提供一切必要的医疗支持。纪灵感激地望着陈珪,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敬佩。
纪灵虽然无法下床,但在病床上已经对袁尚发誓效忠。他深知袁尚对他的救命之恩,更明白袁术那边的消息岌岌可危。因此,纪灵决定全力支持袁尚,成为他的忠诚战将。
躺在病床上的纪灵面色虽然苍白,但眼神中却透露出坚定和决心。他向袁尚郑重发誓,表示愿意为袁尚效力,无论前路多艰难,都将不离不弃。袁尚听到这番誓言,心中十分欢喜。
袁尚也深知纪灵作为一名优秀的战将,将会为自己的军队带来巨大的战斗力。有了纪灵这样一位比肩张合武力的战将,袁尚对未来的战局充满信心和期待。他知道自己需要强大的将领来帮助自己稳固局势,而纪灵正是这样一位值得信赖的猛将。当然这一切还是得益于华佗,没有华佗纪灵就算不死也成废人了。但如今,只要好好调养,将来上马再战是指日可待!
甘宁和刘辟、龚都一同拜见袁尚,三人见面时先向袁尚请罪。他们心知自己在九华山未能烧死曹仁的虎豹骑军队,给未来徐州局面留下了巨大的隐患。袁尚表面上进行了斥责,但并没有实质性的惩罚,因为此时袁尚需要更多忠心的将领替自己卖命。何况当时天降大雨,浇灭了大火才让虎豹骑逃过一劫,也着实不能全怪三将。
袁尚坐在主位上,神色凝重地听着三人的自责之词。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严厉和警示,但同时也带着一丝宽容和理解。袁尚虽然进行了表面上的斥责,但在内心深处却对三人充满了信任和期待。
袁尚起身走到甘宁、刘辟、龚都身旁,轻轻拍了拍他们的肩膀。这个动作充满了鼓励和支持。他们三人共同经历了风雨飘摇的九华山之战,也共同承担着失败带来的责任和教训。
袁尚后来还着重给刘辟、龚都二人进行了封赏以及官职的提升,毕竟二将潜伏九华山,为远在邺城的袁尚立下很多奇功。这二将则强烈要求跟随甘宁作战,愿意做甘宁的副将。袁尚知晓三人都是盗匪出身,因此彼此臭味相同且不会相互鄙视出身。于是答应了他们。
高顺与其余的吕布降将见面,组成了一股不小的派系。他们分别是高顺、宋宪、魏续、成廉、侯成,以及跟随他们投降的徐州军,特别还有王牌精锐陷阵营。这个势力在袁尚的领导下逐渐壮大,引起了袁尚、贾诩和逄纪的关注。三人暗中商议如何拆分这股势力,以确保自己的权力和地位。
防人之心不可无,若是不能平衡内部势力,真到作战时容易发生彼此不统一协作,相互拆台,见死不救的情况!
袁尚坐在沛城密室内,面色凝重地与贾诩和逄纪商议。他们深知高顺等人的实力和影响力,必须谨慎处理这个局面。经过深思熟虑,三人最终达成共识。他们决定将成廉分给颜良做副将,侯成分给文丑做副将,以平衡各方势力。
在这个降将的派系中,宋宪和魏续被留在袁尚这边听用,以加强对高顺派系的控制。同时,高顺则从徐州军中挑选身体素质优秀、作战勇猛的士兵扩大陷阵营,作为袁尚直辖的军队。这一举动既加强了高顺的实力,也巩固了袁尚的军事能力。袁尚本意是观察赵云一段时间,如果时机成熟,宋宪魏续也给到赵云处做副将,不过只怕二人不服气。所以暂时没有这么安排。
毕竟削弱降将派系的力量也得一步一步来,也要看个人的表现和能力。削弱总得分个两步到三步,当下这么安排已经是最大限度的调整了。先把五位降将中边缘的成廉和侯成分拨开来。核心的高顺,宋宪,魏续不动,且有封赏。日后再进一步拆分,不可操之过急。
随着沛城的军事缓冲完成,袁尚正式进入反攻北方三州的战役。他下令尹楷将沛城和刘备赠与的粮草九成运输到濮阳郡,只留下少量驻军和伤兵。袁尚决定将濮阳郡作为反攻北方三州的临时首府。
在濮阳郡,繁忙的物资运输队伍穿梭于街道之间,将大量粮草运往前线。士兵们肩负重担,步履匆匆,展现出一种紧迫而有序的氛围。濮阳郡内的气氛紧张而充满战意,每个人都知道这次反攻北方三州的重要性。
濮阳郡内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充满期待的气氛。士兵们整装待发,准备投入到即将到来的战斗中。袁尚的命令传达给每一个部队和士兵,所有人都在为这场重要的战役做着最后的准备。濮阳郡成为了反攻北方三州的临时首府,象征着袁尚决心夺回失地、重振雄风的决心。
赵云心中充满了对袁尚的忠诚和渴望立功的决心。他深知过去在袁尚麾下做客卿时的不作为和怠慢,现在正是他挽回过去失误的机会。然而,袁谭的军队却只是制造声势,没有实际的进攻行动,让赵云感到无比焦躁和失望。他本想和来犯之敌决一死战,谁知道袁谭竟然如此谨慎,当起了缩头乌龟。
在斥候和探子的汇报中,袁尚得知袁谭军队集结在平原郡南部的鲁县(今曲阜),依托三面环山的地形进行防御。
鲁县的地形特征是北、东、南三面环山,中西部是泗河、沂河冲积平原,构成了东北高、西南低的基本地势。境内有凤凰山、九仙山、石门山、防山、尼山等百余座山头分布,其中最高点是北部的凤凰山。另外,鲁县共有大小河流十四条,主要有泗河、沂河、蓼河、崄河四条河流。
袁谭大军依托这个地势险要的山区安营扎寨,易守难攻,坐等袁尚来攻。如果袁军想绕道攻打平原郡,平原郡必将死守,同时凤凰山大营的袁谭主力会南北夹击袁尚军,同时切断袁尚军的粮道。据说这个策略是黑山贼张燕和辛毗辛评三人共同研究的。表面上袁谭军挂帅的是大将韩猛,实际上出谋划策制定军事策略的则是这三人。尤其是张燕,他身为黑山贼的贼首,本身极其擅长山地战斗,从游击战到山地防守都是一把好手!他的加盟,让袁谭的军事能力大增,尤其在山地地区更是如鱼得水。
而且辛评辛毗两兄弟,看出袁尚求速战,袁谭求持久战的要害。所以根本不急于攻打濮阳郡,而是同袁尚耗。反正现在掌控北方三州的是袁谭,无家可归的是袁尚。因此以逸待劳,层层设防的消耗战术尤其对路!
待袁谭从幽州搬来救兵,或是袁谭内部知晓的曹军的联盟派出军队,袁尚的兵力优势便会荡然无存。此消彼长,袁谭的胜算就会更大!
鲁县的袁谭军队数量很多,大约有四万人,这让袁尚意识到面对如此数量的敌军,任务将异常艰巨。袁军去掉伤兵只有六万多人,毕竟攻打徐州城时遭到了吕布军的抵抗,死伤数量并不少。若以六万人强攻四万人的防守堡垒,就算能打赢,六万人也得死一半!届时曹操如果参战,或者袁谭从幽州率领援军而来,袁尚兵力几乎无法抗衡!
这边有个小插曲,赵云一直负责前方的斥候探查工作,但却无法击杀一名敌军,这让他十分急切,甚至还顶着内部的一些舆论压力。当甘宁到达濮阳郡后,他多次嘲讽和调侃赵云。甘宁在四公子会时便心仪袁尚,投靠袁尚后更是曾经劝说赵云辅佐袁尚,但当时的赵云却油盐不进。甘宁那时起便很讨厌赵云。
如今赵云彻底归顺,想为自己证明时,却无敌可杀。甘宁抓住这点多次当面嘲讽赵云,赵云颇为恼火,却也无可辩驳。
赵云面对甘宁的调侃,心中充满了愤怒和无奈。他想要证明自己的实力和忠诚,但却碰到了无法解决的难题。甘宁的言语如同利刃般刺痛着他的心灵,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挫败和困惑。
在这种压力下,赵云感到自己陷入了困境,无法摆脱甘宁的嘲讽和压力。他努力寻找突破口,想要证明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然而,在这个关键时刻,他却陷入了一种无力回天的境地,无法摆脱困境。
袁尚众将也期盼袁尚能想出一条破局的妙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