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 淡薄
本是为了教育孩子,辅导孩子学习一些知识,但在这个过程中,沈艾自己却有所悟,真是始料不及。
不过这也难怪,当了父母的人,虽然变成了成年人,思想却并不成熟。要经历一些事,不断反思、觉醒,才能渐渐明白要保持学习的劲头才能不落后,懂得眼前的安稳,不代表以后能够一成不变、时光静好。
世界这么大,人这么渺小,要过的坎儿,要经历的风雨,不知有多少呢。
人生就是这样,不断前进,不停蜕变。稳定不变当然很好,但有变化才是生活,要做更好的自己,看更美的风景。
想明白这些后,沈艾开始认真思索自己的前路。
生完孩子后,刚回到工作岗位时,她有几分茫然别扭。经历一两年的适应期,如今已经度过了难关,可以从容应对。
但仔细想一下,这个岗位其实是有瓶颈的。虽然单位一直说很重视她,但根本没有什么上升的机会,几年内,这种现状都不可能改变。
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她心底还是有激情的,盼着能在这里寻到一方天地,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可如今回头想,自己已经干了七年,工作却没有什么起色,工资待遇也没有什么提升,一直在三四千块钱徘徊。
即便自己继续熬,几年之内,也不可能更进一步。
何况,近来单位不少大妈都在私下议论,说是化工厂存在一些问题,很难有大的发展势头。
这么一想,沈艾便觉得不能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要想办法另找一条路子。
并不是说立刻要将现在的工作抛弃,而是要未雨绸缪,在风险还没有降临的时候,先预估一下,做好准备,这样才不至于被时代抛弃。
想来想去,沈艾觉得,考一个证,将来当老师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说来挺好笑的,之前高考后填报志愿,父母都说当老师不错,工作稳定还有假期,让她选师范专业。但当时沈艾觉得自己性格内向,不爱与人交流,根本没有办法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固执不肯念师范。
现在回过头来,却又有些后悔。人的性格虽然养成了,但并非不可变,如今的自己,跟十年前相比,已经是截然不同了。很多自己觉得很难很难的事情,亲自接触了之后才发现,其实难关是能够克服的,自己并不比其他人差。
有了父母的家庭,教育始终放在第一位。
自己若能成为老师,将来无论大环境怎么变,总能找到一碗饭吃,教育孩子时,也能得心应手。
再者,当老师是有寒暑假的,跟孩子的作息同步。
将来孩子放假的时候,自己能亲自带着她们,或是出去旅游,或是送她们学点才艺,怎么都方便。
这样一想,好处真是太多了。
当初不敢报师范,如今心心念念却觉得当老师很好,不只是稳定的职业,还有利于孩子的教育,果然应了那句话,此一时彼一时。
至于性格方面,沈艾相信,只要作出努力,自己是能改变的。
虽然没读师范,但好在机会还在,自己这个年纪还是能考个教师资格证的。
既然决定了,那就从现在开始努力吧。等证书拿到手,倒也不必马上去当老师,却能让自己心安,也能学一些教育孩子的知识。
沈艾想了几天后,觉得眼前的路渐渐清晰,很快就买了书,进入温习之中。
网上有不少辅导班,但沈艾不想报,一则没有那么多时间慢慢听讲解,二则嘛,也是为了节省开支。
自从有了孩子,沈艾对于省钱这件事十分执着。虽然目前手头上有一些积蓄,但危机意识从不曾远离,何况两个孩子负担的确重,她不能不忧心。
好在当了母亲后,她身上多了几分坚韧,一直劝导自己为了孩子必须直面困难。因而,即便不报培训班,她也觉得,凭自己的能力,一定能考到证,让孩子们以自己为荣。
书买了,决心下了,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有不少问题的。
上班的时候,她得投入工作,只能利用休息时间,看一看知识点,学习一下。
等下班回到家,两个孩子缠着拖着,根本就没有多少时间精力。每每她只能耐着性子,带两个孩子玩耍、洗澡,哄她们上床睡觉。
熬到十点多钟,二宝归奶奶带着睡,她得给大宝讲两三个故事,说一些话。
若大宝很快入睡,沈艾会长松一口气,轻手轻脚爬起来复习。
如果大宝睡不着,沈艾耐着性子哄了后,实在熬不住,就让大宝一个人睡,自己得争分夺秒看看书。
有时大宝会听话,安静入睡,大多数时候,大宝会翻身起来,跑到沈艾跟前说这说那,弄得沈艾既愧疚,又烦躁。
倘若二宝也睡不着,那就更热闹了,一家子闹闹哄哄,让人头痛不已。
就这么煎熬了三个月,终于迎来笔试。
这时候的沈艾,其实根本就没有复习好,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但有什么法子呢?报名费交了,目标也立了,只能硬着头皮进考场了。
一共考了三门,第一场的综合素质,沈艾有绝对的把握,做题时脸上甚至有笑容,心里万分确定,自己一定能过。
接下来的两门,沈艾处于发愣的状态,等回神只能硬撑着答题。虽然试卷写得满满当当,熬到最后一秒才交卷,但没办法自欺欺人,她心里知道,很多题都答错了,自己只是在做无用功。
一天的考试结束,沈艾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
考试成绩可能不是很理想,但总算是结束了,接下来一段时间,自己能暂且歇口气。
虽然这种想法不可取,但人都是惰性的,沈艾很难克服。
算了,不难为自己了,等考试结果揭晓后,再走下一步算了。
做好决定,回到家里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钟了。看着两个可爱的孩子,沈艾心情大好,不由自主笑了起来。
陪孩子玩了一会儿,电话声响,沈艾一看,是肖云打来的。
自从结婚之后,沈艾很少回家。算起来,每年大约回家两次吧,一次是劳动节或是国庆节时,自己独自回家看一下,住一两天;另一次,则是万家团圆的春节。
虽然回家次数少,但自己独自回家时,父母从没有表现出什么欢喜的表情,一直都是淡淡的,疏离中带几分不自在。沈艾心里清楚,在他们看来,女孩子是别人家的,根本不值得费心费力。只有男孩才是家里的宝,可以传宗接代,传承姓氏,可以在他们百年之后,进行祭祀活动,让他们觉得生命得到了传承。
由始至终,他们都是这么认为的,他们从不觉得自己重男轻女的言行会伤害到女儿,反而固执认为沈艾做得不够好,竟然选择远嫁走得远远的,而不是留在家乡照顾父母。
沈艾的行径,验证了他们心底“女儿是外人”的想法,让他们加倍对儿子好,将全部的心血都放在沈耀宗身上。
曾经,沈艾多么盼望自己能得到父母的爱,即便不能跟沈耀宗地位平等,但只要父母能对着她笑一笑,不说那些伤人的话,也就足够了。
可后来她明白了,父母的执念,永远都不会改变。自己期待的父爱母爱,根本就得不到。
近年来,肖云倒是屡次提,等他们年纪大了之后,不能指望沈耀宗一个人照顾,沈艾这个当女儿的,应该想法子回老家发展,这样能跟家人团聚,也能尽一尽孝心。
沈艾从没有给过什么答复,心底无波无澜。
老家活在她的记忆里,虽然度过的时光并不美好,但那是她生命的一部分,偶尔回想起来,心底总会有几分怀念。
可她知道,过去的时光,自己回不去了。至于老家,也不再是过去的老家,已经完全变了模样。
话说回来,自己当了妈之后,沈艾总想着对父母宽容一些,不要太计较。可每每只要想到自己从小到大经历的事,沈艾根本就没有办法释怀。
她只能尽力不去想,不去怨,却不能毫无芥蒂,更不可能按照母亲说的,拖家带口返回老家发展,只为了在父母跟前尽孝。负担重是一方面,另一个缘故,是因为她没有那么宽大的心胸,没办法为了父母,背负那么多。
当然,她并不会逃避自己的责任。目前她是不会回老家的,但若干年之后,自己的两个宝宝大了,父母年老了需要人照顾的时候,她可能会返回老家,落叶归根,在父母跟前尽孝、尽责。
该她承担的,她不会推辞。
那些重男轻女家庭里走出来的女孩子,过的生活可能有不少相似之处。小时候,她们不被父母看重,什么都要排在弟弟、哥哥后面,吃穿是最差的,这就不提了,甚至很多人连读书的机会都没有,念完初中就必须辍学打工,赚的钱寄回家补贴家用。饶是如此,父母还会说养女儿没用,说儿子才是宝,家里的一切,只有儿子有资格继承。
可在他们年老了之后,他们会想起“男女平等”这句话,要求女儿跟儿子一样尽孝,给自己养老。甚至有不少偏心的父母,会将家业都交给儿子,尽孝的责任却全归到女儿头上。在他们看来,自己养大了女儿,女儿养老是理所当然的,不该有任何抱怨和委屈。
沈艾是众多遭遇不公平待遇的女孩中的一员,不过她不是最惨的,毕竟,她坚持读了十几年的书,有了几分谋生的本事和底气。
这辈子,她可能都难以从父母身上体会到浓烈的亲情,与父母的感情实在淡薄。
习惯了之后,不会再期望,沈艾也就能放低预期,也一直淡然相对,陪父母说说话,给他们留些钱。
能想通,不是一件坏事。
这样的探望,更像例行公事,而不是亲情回归。
等到春节时,带着陈鑫荣、孩子回去,父母也没有任何热情欢迎的意思,只是淡淡笑一笑,跟孩子说几句话。
吃完晚饭,肖云也会封个红包给孩子,说这是过年的规矩。沈艾从没有让孩子收过,不仅如此,她还会另掏些钱,让父母留着用。
抱怨过、委屈过,但沈艾终究是心软的,一想到肖云、沈祖林劳苦半生,一大把年纪了还得两三点钟起床扫大街,就觉得于心不忍,不由自主想对父母好一点。
两人一辈子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沈艾想不出别的方式,只能按他们喜欢的方法,帮助一下。
几年下来,她背着陈鑫荣,往家里搭了两三万块钱。算上结婚前给的钱,一共有七八万。
她手头上的积蓄,也才五万块钱左右。平时沈艾是最节俭的,两个宝宝头上,她是舍得花钱的,但她自身总是能省则省,不敢乱花。
给父母的钱本来也是能省下来的,但到底父母养大了她,如今为了沈耀宗吃苦受累,沈耀宗不心疼不惦记,她这个做女儿的却觉得心酸,不想让父母为了钱着急上火,便只能委屈自己,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一点支援,让父母不必那么焦虑、辛苦。
拿到钱时,父母神态依旧是淡淡的,仿佛是理所当然一般。
沈祖林一贯不说话,只是默默盯着钱看几眼。至于肖云,会感叹几句“你赚钱也难,都是我们家穷,没办法”之类的话。
不过,肖云并未流露出任何愧疚之意,感慨了之后,绝口不再提,仿佛眨眼功夫就忘记这事儿一般。
沈艾如鲠在喉,却知道自己不该期待太多,只能劝自己不要计较,想开一些。
每隔半个月,沈艾会给家里打一次电话,保平安之余,问一问父母的近况。虽然通话时会出现冷场,肖云并不怎么热情,但沈艾觉得这是必不可少的,也就一直坚持下来了。
像今天这样,肖云主动打电话来,是极其稀罕的。
。
不过这也难怪,当了父母的人,虽然变成了成年人,思想却并不成熟。要经历一些事,不断反思、觉醒,才能渐渐明白要保持学习的劲头才能不落后,懂得眼前的安稳,不代表以后能够一成不变、时光静好。
世界这么大,人这么渺小,要过的坎儿,要经历的风雨,不知有多少呢。
人生就是这样,不断前进,不停蜕变。稳定不变当然很好,但有变化才是生活,要做更好的自己,看更美的风景。
想明白这些后,沈艾开始认真思索自己的前路。
生完孩子后,刚回到工作岗位时,她有几分茫然别扭。经历一两年的适应期,如今已经度过了难关,可以从容应对。
但仔细想一下,这个岗位其实是有瓶颈的。虽然单位一直说很重视她,但根本没有什么上升的机会,几年内,这种现状都不可能改变。
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她心底还是有激情的,盼着能在这里寻到一方天地,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可如今回头想,自己已经干了七年,工作却没有什么起色,工资待遇也没有什么提升,一直在三四千块钱徘徊。
即便自己继续熬,几年之内,也不可能更进一步。
何况,近来单位不少大妈都在私下议论,说是化工厂存在一些问题,很难有大的发展势头。
这么一想,沈艾便觉得不能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要想办法另找一条路子。
并不是说立刻要将现在的工作抛弃,而是要未雨绸缪,在风险还没有降临的时候,先预估一下,做好准备,这样才不至于被时代抛弃。
想来想去,沈艾觉得,考一个证,将来当老师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说来挺好笑的,之前高考后填报志愿,父母都说当老师不错,工作稳定还有假期,让她选师范专业。但当时沈艾觉得自己性格内向,不爱与人交流,根本没有办法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固执不肯念师范。
现在回过头来,却又有些后悔。人的性格虽然养成了,但并非不可变,如今的自己,跟十年前相比,已经是截然不同了。很多自己觉得很难很难的事情,亲自接触了之后才发现,其实难关是能够克服的,自己并不比其他人差。
有了父母的家庭,教育始终放在第一位。
自己若能成为老师,将来无论大环境怎么变,总能找到一碗饭吃,教育孩子时,也能得心应手。
再者,当老师是有寒暑假的,跟孩子的作息同步。
将来孩子放假的时候,自己能亲自带着她们,或是出去旅游,或是送她们学点才艺,怎么都方便。
这样一想,好处真是太多了。
当初不敢报师范,如今心心念念却觉得当老师很好,不只是稳定的职业,还有利于孩子的教育,果然应了那句话,此一时彼一时。
至于性格方面,沈艾相信,只要作出努力,自己是能改变的。
虽然没读师范,但好在机会还在,自己这个年纪还是能考个教师资格证的。
既然决定了,那就从现在开始努力吧。等证书拿到手,倒也不必马上去当老师,却能让自己心安,也能学一些教育孩子的知识。
沈艾想了几天后,觉得眼前的路渐渐清晰,很快就买了书,进入温习之中。
网上有不少辅导班,但沈艾不想报,一则没有那么多时间慢慢听讲解,二则嘛,也是为了节省开支。
自从有了孩子,沈艾对于省钱这件事十分执着。虽然目前手头上有一些积蓄,但危机意识从不曾远离,何况两个孩子负担的确重,她不能不忧心。
好在当了母亲后,她身上多了几分坚韧,一直劝导自己为了孩子必须直面困难。因而,即便不报培训班,她也觉得,凭自己的能力,一定能考到证,让孩子们以自己为荣。
书买了,决心下了,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有不少问题的。
上班的时候,她得投入工作,只能利用休息时间,看一看知识点,学习一下。
等下班回到家,两个孩子缠着拖着,根本就没有多少时间精力。每每她只能耐着性子,带两个孩子玩耍、洗澡,哄她们上床睡觉。
熬到十点多钟,二宝归奶奶带着睡,她得给大宝讲两三个故事,说一些话。
若大宝很快入睡,沈艾会长松一口气,轻手轻脚爬起来复习。
如果大宝睡不着,沈艾耐着性子哄了后,实在熬不住,就让大宝一个人睡,自己得争分夺秒看看书。
有时大宝会听话,安静入睡,大多数时候,大宝会翻身起来,跑到沈艾跟前说这说那,弄得沈艾既愧疚,又烦躁。
倘若二宝也睡不着,那就更热闹了,一家子闹闹哄哄,让人头痛不已。
就这么煎熬了三个月,终于迎来笔试。
这时候的沈艾,其实根本就没有复习好,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但有什么法子呢?报名费交了,目标也立了,只能硬着头皮进考场了。
一共考了三门,第一场的综合素质,沈艾有绝对的把握,做题时脸上甚至有笑容,心里万分确定,自己一定能过。
接下来的两门,沈艾处于发愣的状态,等回神只能硬撑着答题。虽然试卷写得满满当当,熬到最后一秒才交卷,但没办法自欺欺人,她心里知道,很多题都答错了,自己只是在做无用功。
一天的考试结束,沈艾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
考试成绩可能不是很理想,但总算是结束了,接下来一段时间,自己能暂且歇口气。
虽然这种想法不可取,但人都是惰性的,沈艾很难克服。
算了,不难为自己了,等考试结果揭晓后,再走下一步算了。
做好决定,回到家里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钟了。看着两个可爱的孩子,沈艾心情大好,不由自主笑了起来。
陪孩子玩了一会儿,电话声响,沈艾一看,是肖云打来的。
自从结婚之后,沈艾很少回家。算起来,每年大约回家两次吧,一次是劳动节或是国庆节时,自己独自回家看一下,住一两天;另一次,则是万家团圆的春节。
虽然回家次数少,但自己独自回家时,父母从没有表现出什么欢喜的表情,一直都是淡淡的,疏离中带几分不自在。沈艾心里清楚,在他们看来,女孩子是别人家的,根本不值得费心费力。只有男孩才是家里的宝,可以传宗接代,传承姓氏,可以在他们百年之后,进行祭祀活动,让他们觉得生命得到了传承。
由始至终,他们都是这么认为的,他们从不觉得自己重男轻女的言行会伤害到女儿,反而固执认为沈艾做得不够好,竟然选择远嫁走得远远的,而不是留在家乡照顾父母。
沈艾的行径,验证了他们心底“女儿是外人”的想法,让他们加倍对儿子好,将全部的心血都放在沈耀宗身上。
曾经,沈艾多么盼望自己能得到父母的爱,即便不能跟沈耀宗地位平等,但只要父母能对着她笑一笑,不说那些伤人的话,也就足够了。
可后来她明白了,父母的执念,永远都不会改变。自己期待的父爱母爱,根本就得不到。
近年来,肖云倒是屡次提,等他们年纪大了之后,不能指望沈耀宗一个人照顾,沈艾这个当女儿的,应该想法子回老家发展,这样能跟家人团聚,也能尽一尽孝心。
沈艾从没有给过什么答复,心底无波无澜。
老家活在她的记忆里,虽然度过的时光并不美好,但那是她生命的一部分,偶尔回想起来,心底总会有几分怀念。
可她知道,过去的时光,自己回不去了。至于老家,也不再是过去的老家,已经完全变了模样。
话说回来,自己当了妈之后,沈艾总想着对父母宽容一些,不要太计较。可每每只要想到自己从小到大经历的事,沈艾根本就没有办法释怀。
她只能尽力不去想,不去怨,却不能毫无芥蒂,更不可能按照母亲说的,拖家带口返回老家发展,只为了在父母跟前尽孝。负担重是一方面,另一个缘故,是因为她没有那么宽大的心胸,没办法为了父母,背负那么多。
当然,她并不会逃避自己的责任。目前她是不会回老家的,但若干年之后,自己的两个宝宝大了,父母年老了需要人照顾的时候,她可能会返回老家,落叶归根,在父母跟前尽孝、尽责。
该她承担的,她不会推辞。
那些重男轻女家庭里走出来的女孩子,过的生活可能有不少相似之处。小时候,她们不被父母看重,什么都要排在弟弟、哥哥后面,吃穿是最差的,这就不提了,甚至很多人连读书的机会都没有,念完初中就必须辍学打工,赚的钱寄回家补贴家用。饶是如此,父母还会说养女儿没用,说儿子才是宝,家里的一切,只有儿子有资格继承。
可在他们年老了之后,他们会想起“男女平等”这句话,要求女儿跟儿子一样尽孝,给自己养老。甚至有不少偏心的父母,会将家业都交给儿子,尽孝的责任却全归到女儿头上。在他们看来,自己养大了女儿,女儿养老是理所当然的,不该有任何抱怨和委屈。
沈艾是众多遭遇不公平待遇的女孩中的一员,不过她不是最惨的,毕竟,她坚持读了十几年的书,有了几分谋生的本事和底气。
这辈子,她可能都难以从父母身上体会到浓烈的亲情,与父母的感情实在淡薄。
习惯了之后,不会再期望,沈艾也就能放低预期,也一直淡然相对,陪父母说说话,给他们留些钱。
能想通,不是一件坏事。
这样的探望,更像例行公事,而不是亲情回归。
等到春节时,带着陈鑫荣、孩子回去,父母也没有任何热情欢迎的意思,只是淡淡笑一笑,跟孩子说几句话。
吃完晚饭,肖云也会封个红包给孩子,说这是过年的规矩。沈艾从没有让孩子收过,不仅如此,她还会另掏些钱,让父母留着用。
抱怨过、委屈过,但沈艾终究是心软的,一想到肖云、沈祖林劳苦半生,一大把年纪了还得两三点钟起床扫大街,就觉得于心不忍,不由自主想对父母好一点。
两人一辈子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沈艾想不出别的方式,只能按他们喜欢的方法,帮助一下。
几年下来,她背着陈鑫荣,往家里搭了两三万块钱。算上结婚前给的钱,一共有七八万。
她手头上的积蓄,也才五万块钱左右。平时沈艾是最节俭的,两个宝宝头上,她是舍得花钱的,但她自身总是能省则省,不敢乱花。
给父母的钱本来也是能省下来的,但到底父母养大了她,如今为了沈耀宗吃苦受累,沈耀宗不心疼不惦记,她这个做女儿的却觉得心酸,不想让父母为了钱着急上火,便只能委屈自己,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一点支援,让父母不必那么焦虑、辛苦。
拿到钱时,父母神态依旧是淡淡的,仿佛是理所当然一般。
沈祖林一贯不说话,只是默默盯着钱看几眼。至于肖云,会感叹几句“你赚钱也难,都是我们家穷,没办法”之类的话。
不过,肖云并未流露出任何愧疚之意,感慨了之后,绝口不再提,仿佛眨眼功夫就忘记这事儿一般。
沈艾如鲠在喉,却知道自己不该期待太多,只能劝自己不要计较,想开一些。
每隔半个月,沈艾会给家里打一次电话,保平安之余,问一问父母的近况。虽然通话时会出现冷场,肖云并不怎么热情,但沈艾觉得这是必不可少的,也就一直坚持下来了。
像今天这样,肖云主动打电话来,是极其稀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