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入宫

    18 入宫 (

    但她自己也想到了这个可能,顿时脸更烧。

    她死命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压下脑海中乱七八糟的揣测。

    不管怎么样,到了再说。

    半个时辰后,马车稳稳停下,李德在外头温声道:“钟小姐,到了,下车罢。”

    红叶忙跳下车,扶住她。

    钟薏掀帘下车,一抬头,发现眼前是熟悉的承乾门,只是她们并没有走上宫宴那日热闹非凡的玉阶,而是被引上一条偏僻的小道。

    天色阴沉,风吹得树枝飒飒作响,整座皇宫冷清得不像话。

    偶有路过的宫人,都行色匆匆。

    约莫一刻钟后,他们绕过一段宫墙,穿过一道低矮的门洞,眼前豁然开朗。

    慈和堂到了。

    李德在帘外躬身行礼:“钟小姐,皇太妃在里头等着。”

    钟薏心跳略微加速,但忍着没露慌乱,端着仪态稳重走进。

    殿内香气浓郁,深重的檀香几乎要灌进她脑门,眼睛眨了好几下才适应。

    软榻上盘腿坐着个人影,姿态肃然。

    她下意识停了两步,很快反应过来,按着规矩跪下磕头:“臣女钟薏,见过皇太妃。”

    榻上那人沉默了一瞬,声音才慢慢响起。

    “抬头,本宫看看。”

    声音不高,却像撞钟般,敲得她耳根一震。

    钟薏闻言慢慢抬起下颚,目光不敢乱看,只盯着皇太妃胸前那颗东珠扣子。

    耳边传来太妃轻缓的嗓音:“远山含黛,秋水含波,模样确实出挑。”

    “听说你医术不错?”

    她脑子飞快转了两圈,一时摸不清皇太妃为何突然问这个,只道:“回太妃……臣女不敢妄言,只是小时候身体不好,久病成医,略懂一点风寒小病罢了。”

    敏太妃笑了一下,声音听不出悲喜,“来,替本宫诊一诊。”

    “是,娘娘。”

    她近日跟着夫子学医,把脉已有经验,为了练习,周围婢女的脉象已摸过无数次,早练得熟稔。

    钟薏答应一声,慢慢起身,走到她小几对面坐下。

    檀香味更甚,叫人头脑发昏。

    旁边侍立的宫女熟练拿来一个金丝纹的小巧软枕,垫在太妃手腕下。

    那双手皮肤皱巴,骨节凸出,血管如蚯蚓般浮在腕上。

    钟薏挽起袖子,小心翼翼覆上去。一触之下,她心里咯噔一跳。

    脉象虚浮得吓人,几乎像是风里悬着一缕线,轻轻一抖就会断。她再按深些,依旧是空空荡荡的,没有一点实感。

    她偷偷瞄了一眼太妃的穿着——明明快五月了,却还穿着夹棉长褂、围着丝绒披肩……这身打扮,她一眼就觉得奇怪,现在倒像是能对上了。

    钟薏心跳加快。她不敢妄断,怕说错一句便是祸端,又不敢久拖,只能强撑着镇定。

    敏太妃似笑非笑地开口:“钟小姐可是诊出什么了?”

    她一个激灵,下意识跪了下去,双手托着她的手腕,道:

    “回娘娘……这几日春寒未尽,气候多变,老年人易受风邪,脉象稍显虚弱也是常事。等过了这时节,定会缓和许多。”

    她声音回响在空旷的殿内,周围一片静谧,唯有烛火轻微爆裂的霹雳声与太妃手中念珠的滚动声。

    她不敢抬头。

    太妃笑了一声,语气懒洋洋的:“起来吧,这张嘴……巧得很。”

    她听不出是褒是贬,只得连忙谢恩,慢慢起身。

    “娘娘是后宫最尊贵之位,天地皆敬,自是受上天庇佑,若能多些修养,气血自会回转。”她提起笑,小心补了句。

    太妃看她一眼,神情倒缓了几分:“你这丫头,好话是一套一套的,真有点像长乐。”

    她伸手拍了拍身侧软榻,“坐罢。”

    钟薏乖乖在一侧坐下,刚放松了点神经,却听得太妃语气一转,换了一个自称:“明昱年纪渐长。我常念叨他啊,他这年纪别人家儿子都抱俩了,他倒好,油盐不进。”

    轩窗外雷鸣乍起,白光闪过,一下照亮了窗边两人,天亮如昼。

    天启帝卫昭,字明昱。

    钟薏心里“嗡”地一声,脑子里浮出那双深潭般的凤眸,指尖不自觉地蜷了一下。

    她张了张嘴,没敢接话。

    太妃似乎也不指望她说什么,继续道:“你也看到了,我身子骨不好,唯一遗憾,就是没抱过孙儿。”

    “你来上京已有些时日,虽未多见,也该熟了些人情。京中的名门闺秀,你可有所了解?”

    钟薏突然想起前几日赵长筠来时,提起她爹让她好好准备选秀的事,脸色有些发白。

    她垂下眼眸,不自觉躲闪了一瞬:“臣女胆怯,交游甚少,倒是不熟悉京中的闺秀。”

    怎么会不熟悉呢?她脑中一瞬间划过许多性格样貌处处都好的女郎,可此时就是无法出口。

    太妃静静看着她,似笑非笑。

    忽而话锋一转:

    “那你自己呢?若是要你入宫——你可愿意?”

    18 入宫 (第2/2页)

    钟薏心跳漏了一拍。

    外面突然开始落雨,雨点噼里啪啦砸在窗棂上,婢女轻手轻脚地将窗扉合上,殿中愈发昏沉。

    她不敢说她没想过。

    他温和、有礼,不动声色地照拂她,给她区别于旁人的关照,她怎么会不多想?

    可她更明白,少时心动和自己的人生相比,哪个更重要。

    她抬起头,正对上太妃一双清明的眼。

    “你想说什么直说便是,不必顾虑我。”太妃眼角露出深深笑纹,看着她有话难言的样子。

    她眼睫轻颤,深吸了一口气,控制语调平稳:

    “陛下风神俊雅,世间少有。臣女……自有敬仰。只是情爱之事,岂能只凭仰慕便敢妄生妄行?”

    她顿了顿,神思更加清明,轻声补了一句:

    “能陪伴陛下左右,享无上荣宠,固然令人神往。”

    “可若要舍弃父母亲族,离开旧人旧物,独入深宫,日日阴晴未卜,荣宠未必长久,孤寂是必有……”

    她语声轻极,像是怕打扰了屋外雨声似的。

    话音一落,钟薏便自觉失言,起身跪地,“臣女口不择言,还请太妃恕罪!”

    太妃并未恼,反而看她良久,轻笑一声。

    她伸手唤人将她扶起,语气轻柔得像长辈闲话:“跪着作甚?你说的……也不无道理。”

    “你看我,如今身边至亲皆已散去,独守慈和堂,如何不算孤身一人?”

    “我懂你的思虑,只是随口一问。”

    钟薏没料到她如此开明,心中的慌乱也放松下来。

    太妃缓缓侧身,望向窗外的泼天雨幕,继续道,“这雨势颇大,钟小姐若是今日无事,不如在殿中留宿一晚如何?本宫年纪大了,这慈和堂日日清冷寂寞,若你日后有空来陪陪我,便是再好不过。”

    钟薏闻言躬身福礼:“谢娘娘垂怜,臣女无事可做,若是娘娘得空,随时可唤臣女过来。”

    帘后有婢子走近,柔声道:“娘娘,今日的药还未饮。”

    敏太妃摆了摆手,手腕上念珠微晃,沙沙作响:“本宫乏了,你们下去歇着罢。”

    “是。臣女告退。”

    钟薏退出殿外,雨势更急,夜风穿过回廊,吹得衣袖飞舞。

    红叶早在门口候着,见她出来,正要开口,却瞥见李德走来,忙又闭了嘴。

    李德脸上带笑:“慈和堂房间甚多,姑娘今晚便歇在凝香阁吧,奴才给您带路。”

    红叶瞪大了眼,忙看向钟薏,见她面色如常,行了个礼,柔声答道:“谢过公公。”

    夜风呼啸,红叶撑着伞走在一侧,替钟薏挡开飘进的雨丝,李德提着灯笼引路。

    几只宫灯在雨中摇曳不定,光影朦胧,将一整条长廊照得若明若暗。

    凝香阁不远,穿过一段偏殿廊桥便至。宫女早已备好热水。

    沐浴完,用过晚膳,婢女们纷纷退下。

    钟薏换上素白寝衣,靠坐榻上,房内窗扇虽关,仍闷热潮湿,她便只披着薄被。

    红叶跪在脚榻边,轻轻扇风,犹豫良久,终是问道:“小姐,太妃……可曾为难您?”

    她守在门外时,突然想到一个可能。

    或许......太妃从哪里得知了小姐过去的身世,所以才让她入宫见她?

    钟薏闭着眼,语气懒懒的:“并未。敏太妃与传闻中一般淡泊,言辞也很和气。”

    她顿了顿,叹息一声:“只不过嘛……这宫里太安静了些,大概是孤单久了,才想找人说说话吧。”

    红叶放下心,手中扇子却一顿。

    她比钟薏更清楚那位太妃是什么样的人。

    先帝妃嫔,或病或死或流放,唯有敏太妃,不仅平安无事,反而成为皇太妃,稳坐慈和堂。

    她若是受不住孤单,怎可能在这吃人的深宫里活到今日?

    不过这些小姐不必知道。

    她手上动作不停,一扇一扇吹起钟薏颊边碎发,只笑道:“小姐一向惹人怜爱,太妃大概也是一见如故,动了喜欢。”

    少女鬓发微乱,脸颊因沐浴泛红,肌肤雪白如玉,眉眼里透着一股不谙世事的灵气。

    钟薏闻言笑着睨了她一眼:“红叶,你怎么比玉姝还会吹牛?”

    暴雨砸在檐上,声声杂乱,愈发扰人心神。

    卫昭坐于高座,眉目沉静。

    他欲把朝中势力过于庞大的大族削弱,从科举着手,提拔新人,可堂下两位大臣低头站立,面露踌躇之色,俱是不敢主动站出来。

    气氛仿佛凝固。

    他压下眸中暗色,缓声问:“寒门子弟如何脱颖而出?”

    此举关系到京中无数势力,他们不敢立刻回应。

    礼部侍郎孙坚额角滑下一滴冷汗,吏部尚书薛世明眸光一转,似欲开口。

    就在此时,一名内侍轻步上前,躬身道:“陛下,慈和堂传话,太妃召见钟小姐入宫。”18 入宫 (第2/2页)

    钟薏心跳漏了一拍。

    外面突然开始落雨,雨点噼里啪啦砸在窗棂上,婢女轻手轻脚地将窗扉合上,殿中愈发昏沉。

    她不敢说她没想过。

    他温和、有礼,不动声色地照拂她,给她区别于旁人的关照,她怎么会不多想?

    可她更明白,少时心动和自己的人生相比,哪个更重要。

    她抬起头,正对上太妃一双清明的眼。

    “你想说什么直说便是,不必顾虑我。”太妃眼角露出深深笑纹,看着她有话难言的样子。

    她眼睫轻颤,深吸了一口气,控制语调平稳:

    “陛下风神俊雅,世间少有。臣女……自有敬仰。只是情爱之事,岂能只凭仰慕便敢妄生妄行?”

    她顿了顿,神思更加清明,轻声补了一句:

    “能陪伴陛下左右,享无上荣宠,固然令人神往。”

    “可若要舍弃父母亲族,离开旧人旧物,独入深宫,日日阴晴未卜,荣宠未必长久,孤寂是必有……”

    她语声轻极,像是怕打扰了屋外雨声似的。

    话音一落,钟薏便自觉失言,起身跪地,“臣女口不择言,还请太妃恕罪!”

    太妃并未恼,反而看她良久,轻笑一声。

    她伸手唤人将她扶起,语气轻柔得像长辈闲话:“跪着作甚?你说的……也不无道理。”

    “你看我,如今身边至亲皆已散去,独守慈和堂,如何不算孤身一人?”

    “我懂你的思虑,只是随口一问。”

    钟薏没料到她如此开明,心中的慌乱也放松下来。

    太妃缓缓侧身,望向窗外的泼天雨幕,继续道,“这雨势颇大,钟小姐若是今日无事,不如在殿中留宿一晚如何?本宫年纪大了,这慈和堂日日清冷寂寞,若你日后有空来陪陪我,便是再好不过。”

    钟薏闻言躬身福礼:“谢娘娘垂怜,臣女无事可做,若是娘娘得空,随时可唤臣女过来。”

    帘后有婢子走近,柔声道:“娘娘,今日的药还未饮。”

    敏太妃摆了摆手,手腕上念珠微晃,沙沙作响:“本宫乏了,你们下去歇着罢。”

    “是。臣女告退。”

    钟薏退出殿外,雨势更急,夜风穿过回廊,吹得衣袖飞舞。

    红叶早在门口候着,见她出来,正要开口,却瞥见李德走来,忙又闭了嘴。

    李德脸上带笑:“慈和堂房间甚多,姑娘今晚便歇在凝香阁吧,奴才给您带路。”

    红叶瞪大了眼,忙看向钟薏,见她面色如常,行了个礼,柔声答道:“谢过公公。”

    夜风呼啸,红叶撑着伞走在一侧,替钟薏挡开飘进的雨丝,李德提着灯笼引路。

    几只宫灯在雨中摇曳不定,光影朦胧,将一整条长廊照得若明若暗。

    凝香阁不远,穿过一段偏殿廊桥便至。宫女早已备好热水。

    沐浴完,用过晚膳,婢女们纷纷退下。

    钟薏换上素白寝衣,靠坐榻上,房内窗扇虽关,仍闷热潮湿,她便只披着薄被。

    红叶跪在脚榻边,轻轻扇风,犹豫良久,终是问道:“小姐,太妃……可曾为难您?”

    她守在门外时,突然想到一个可能。

    或许......太妃从哪里得知了小姐过去的身世,所以才让她入宫见她?

    钟薏闭着眼,语气懒懒的:“并未。敏太妃与传闻中一般淡泊,言辞也很和气。”

    她顿了顿,叹息一声:“只不过嘛……这宫里太安静了些,大概是孤单久了,才想找人说说话吧。”

    红叶放下心,手中扇子却一顿。

    她比钟薏更清楚那位太妃是什么样的人。

    先帝妃嫔,或病或死或流放,唯有敏太妃,不仅平安无事,反而成为皇太妃,稳坐慈和堂。

    她若是受不住孤单,怎可能在这吃人的深宫里活到今日?

    不过这些小姐不必知道。

    她手上动作不停,一扇一扇吹起钟薏颊边碎发,只笑道:“小姐一向惹人怜爱,太妃大概也是一见如故,动了喜欢。”

    少女鬓发微乱,脸颊因沐浴泛红,肌肤雪白如玉,眉眼里透着一股不谙世事的灵气。

    钟薏闻言笑着睨了她一眼:“红叶,你怎么比玉姝还会吹牛?”

    暴雨砸在檐上,声声杂乱,愈发扰人心神。

    卫昭坐于高座,眉目沉静。

    他欲把朝中势力过于庞大的大族削弱,从科举着手,提拔新人,可堂下两位大臣低头站立,面露踌躇之色,俱是不敢主动站出来。

    气氛仿佛凝固。

    他压下眸中暗色,缓声问:“寒门子弟如何脱颖而出?”

    此举关系到京中无数势力,他们不敢立刻回应。

    礼部侍郎孙坚额角滑下一滴冷汗,吏部尚书薛世明眸光一转,似欲开口。

    就在此时,一名内侍轻步上前,躬身道:“陛下,慈和堂传话,太妃召见钟小姐入宫。”18 入宫 (第2/2页)

    钟薏心跳漏了一拍。

    外面突然开始落雨,雨点噼里啪啦砸在窗棂上,婢女轻手轻脚地将窗扉合上,殿中愈发昏沉。

    她不敢说她没想过。

    他温和、有礼,不动声色地照拂她,给她区别于旁人的关照,她怎么会不多想?

    可她更明白,少时心动和自己的人生相比,哪个更重要。

    她抬起头,正对上太妃一双清明的眼。

    “你想说什么直说便是,不必顾虑我。”太妃眼角露出深深笑纹,看着她有话难言的样子。

    她眼睫轻颤,深吸了一口气,控制语调平稳:

    “陛下风神俊雅,世间少有。臣女……自有敬仰。只是情爱之事,岂能只凭仰慕便敢妄生妄行?”

    她顿了顿,神思更加清明,轻声补了一句:

    “能陪伴陛下左右,享无上荣宠,固然令人神往。”

    “可若要舍弃父母亲族,离开旧人旧物,独入深宫,日日阴晴未卜,荣宠未必长久,孤寂是必有……”

    她语声轻极,像是怕打扰了屋外雨声似的。

    话音一落,钟薏便自觉失言,起身跪地,“臣女口不择言,还请太妃恕罪!”

    太妃并未恼,反而看她良久,轻笑一声。

    她伸手唤人将她扶起,语气轻柔得像长辈闲话:“跪着作甚?你说的……也不无道理。”

    “你看我,如今身边至亲皆已散去,独守慈和堂,如何不算孤身一人?”

    “我懂你的思虑,只是随口一问。”

    钟薏没料到她如此开明,心中的慌乱也放松下来。

    太妃缓缓侧身,望向窗外的泼天雨幕,继续道,“这雨势颇大,钟小姐若是今日无事,不如在殿中留宿一晚如何?本宫年纪大了,这慈和堂日日清冷寂寞,若你日后有空来陪陪我,便是再好不过。”

    钟薏闻言躬身福礼:“谢娘娘垂怜,臣女无事可做,若是娘娘得空,随时可唤臣女过来。”

    帘后有婢子走近,柔声道:“娘娘,今日的药还未饮。”

    敏太妃摆了摆手,手腕上念珠微晃,沙沙作响:“本宫乏了,你们下去歇着罢。”

    “是。臣女告退。”

    钟薏退出殿外,雨势更急,夜风穿过回廊,吹得衣袖飞舞。

    红叶早在门口候着,见她出来,正要开口,却瞥见李德走来,忙又闭了嘴。

    李德脸上带笑:“慈和堂房间甚多,姑娘今晚便歇在凝香阁吧,奴才给您带路。”

    红叶瞪大了眼,忙看向钟薏,见她面色如常,行了个礼,柔声答道:“谢过公公。”

    夜风呼啸,红叶撑着伞走在一侧,替钟薏挡开飘进的雨丝,李德提着灯笼引路。

    几只宫灯在雨中摇曳不定,光影朦胧,将一整条长廊照得若明若暗。

    凝香阁不远,穿过一段偏殿廊桥便至。宫女早已备好热水。

    沐浴完,用过晚膳,婢女们纷纷退下。

    钟薏换上素白寝衣,靠坐榻上,房内窗扇虽关,仍闷热潮湿,她便只披着薄被。

    红叶跪在脚榻边,轻轻扇风,犹豫良久,终是问道:“小姐,太妃……可曾为难您?”

    她守在门外时,突然想到一个可能。

    或许......太妃从哪里得知了小姐过去的身世,所以才让她入宫见她?

    钟薏闭着眼,语气懒懒的:“并未。敏太妃与传闻中一般淡泊,言辞也很和气。”

    她顿了顿,叹息一声:“只不过嘛……这宫里太安静了些,大概是孤单久了,才想找人说说话吧。”

    红叶放下心,手中扇子却一顿。

    她比钟薏更清楚那位太妃是什么样的人。

    先帝妃嫔,或病或死或流放,唯有敏太妃,不仅平安无事,反而成为皇太妃,稳坐慈和堂。

    她若是受不住孤单,怎可能在这吃人的深宫里活到今日?

    不过这些小姐不必知道。

    她手上动作不停,一扇一扇吹起钟薏颊边碎发,只笑道:“小姐一向惹人怜爱,太妃大概也是一见如故,动了喜欢。”

    少女鬓发微乱,脸颊因沐浴泛红,肌肤雪白如玉,眉眼里透着一股不谙世事的灵气。

    钟薏闻言笑着睨了她一眼:“红叶,你怎么比玉姝还会吹牛?”

    暴雨砸在檐上,声声杂乱,愈发扰人心神。

    卫昭坐于高座,眉目沉静。

    他欲把朝中势力过于庞大的大族削弱,从科举着手,提拔新人,可堂下两位大臣低头站立,面露踌躇之色,俱是不敢主动站出来。

    气氛仿佛凝固。

    他压下眸中暗色,缓声问:“寒门子弟如何脱颖而出?”

    此举关系到京中无数势力,他们不敢立刻回应。

    礼部侍郎孙坚额角滑下一滴冷汗,吏部尚书薛世明眸光一转,似欲开口。

    就在此时,一名内侍轻步上前,躬身道:“陛下,慈和堂传话,太妃召见钟小姐入宫。”18 入宫 (第2/2页)

    钟薏心跳漏了一拍。

    外面突然开始落雨,雨点噼里啪啦砸在窗棂上,婢女轻手轻脚地将窗扉合上,殿中愈发昏沉。

    她不敢说她没想过。

    他温和、有礼,不动声色地照拂她,给她区别于旁人的关照,她怎么会不多想?

    可她更明白,少时心动和自己的人生相比,哪个更重要。

    她抬起头,正对上太妃一双清明的眼。

    “你想说什么直说便是,不必顾虑我。”太妃眼角露出深深笑纹,看着她有话难言的样子。

    她眼睫轻颤,深吸了一口气,控制语调平稳:

    “陛下风神俊雅,世间少有。臣女……自有敬仰。只是情爱之事,岂能只凭仰慕便敢妄生妄行?”

    她顿了顿,神思更加清明,轻声补了一句:

    “能陪伴陛下左右,享无上荣宠,固然令人神往。”

    “可若要舍弃父母亲族,离开旧人旧物,独入深宫,日日阴晴未卜,荣宠未必长久,孤寂是必有……”

    她语声轻极,像是怕打扰了屋外雨声似的。

    话音一落,钟薏便自觉失言,起身跪地,“臣女口不择言,还请太妃恕罪!”

    太妃并未恼,反而看她良久,轻笑一声。

    她伸手唤人将她扶起,语气轻柔得像长辈闲话:“跪着作甚?你说的……也不无道理。”

    “你看我,如今身边至亲皆已散去,独守慈和堂,如何不算孤身一人?”

    “我懂你的思虑,只是随口一问。”

    钟薏没料到她如此开明,心中的慌乱也放松下来。

    太妃缓缓侧身,望向窗外的泼天雨幕,继续道,“这雨势颇大,钟小姐若是今日无事,不如在殿中留宿一晚如何?本宫年纪大了,这慈和堂日日清冷寂寞,若你日后有空来陪陪我,便是再好不过。”

    钟薏闻言躬身福礼:“谢娘娘垂怜,臣女无事可做,若是娘娘得空,随时可唤臣女过来。”

    帘后有婢子走近,柔声道:“娘娘,今日的药还未饮。”

    敏太妃摆了摆手,手腕上念珠微晃,沙沙作响:“本宫乏了,你们下去歇着罢。”

    “是。臣女告退。”

    钟薏退出殿外,雨势更急,夜风穿过回廊,吹得衣袖飞舞。

    红叶早在门口候着,见她出来,正要开口,却瞥见李德走来,忙又闭了嘴。

    李德脸上带笑:“慈和堂房间甚多,姑娘今晚便歇在凝香阁吧,奴才给您带路。”

    红叶瞪大了眼,忙看向钟薏,见她面色如常,行了个礼,柔声答道:“谢过公公。”

    夜风呼啸,红叶撑着伞走在一侧,替钟薏挡开飘进的雨丝,李德提着灯笼引路。

    几只宫灯在雨中摇曳不定,光影朦胧,将一整条长廊照得若明若暗。

    凝香阁不远,穿过一段偏殿廊桥便至。宫女早已备好热水。

    沐浴完,用过晚膳,婢女们纷纷退下。

    钟薏换上素白寝衣,靠坐榻上,房内窗扇虽关,仍闷热潮湿,她便只披着薄被。

    红叶跪在脚榻边,轻轻扇风,犹豫良久,终是问道:“小姐,太妃……可曾为难您?”

    她守在门外时,突然想到一个可能。

    或许......太妃从哪里得知了小姐过去的身世,所以才让她入宫见她?

    钟薏闭着眼,语气懒懒的:“并未。敏太妃与传闻中一般淡泊,言辞也很和气。”

    她顿了顿,叹息一声:“只不过嘛……这宫里太安静了些,大概是孤单久了,才想找人说说话吧。”

    红叶放下心,手中扇子却一顿。

    她比钟薏更清楚那位太妃是什么样的人。

    先帝妃嫔,或病或死或流放,唯有敏太妃,不仅平安无事,反而成为皇太妃,稳坐慈和堂。

    她若是受不住孤单,怎可能在这吃人的深宫里活到今日?

    不过这些小姐不必知道。

    她手上动作不停,一扇一扇吹起钟薏颊边碎发,只笑道:“小姐一向惹人怜爱,太妃大概也是一见如故,动了喜欢。”

    少女鬓发微乱,脸颊因沐浴泛红,肌肤雪白如玉,眉眼里透着一股不谙世事的灵气。

    钟薏闻言笑着睨了她一眼:“红叶,你怎么比玉姝还会吹牛?”

    暴雨砸在檐上,声声杂乱,愈发扰人心神。

    卫昭坐于高座,眉目沉静。

    他欲把朝中势力过于庞大的大族削弱,从科举着手,提拔新人,可堂下两位大臣低头站立,面露踌躇之色,俱是不敢主动站出来。

    气氛仿佛凝固。

    他压下眸中暗色,缓声问:“寒门子弟如何脱颖而出?”

    此举关系到京中无数势力,他们不敢立刻回应。

    礼部侍郎孙坚额角滑下一滴冷汗,吏部尚书薛世明眸光一转,似欲开口。

    就在此时,一名内侍轻步上前,躬身道:“陛下,慈和堂传话,太妃召见钟小姐入宫。”18 入宫 (第2/2页)

    钟薏心跳漏了一拍。

    外面突然开始落雨,雨点噼里啪啦砸在窗棂上,婢女轻手轻脚地将窗扉合上,殿中愈发昏沉。

    她不敢说她没想过。

    他温和、有礼,不动声色地照拂她,给她区别于旁人的关照,她怎么会不多想?

    可她更明白,少时心动和自己的人生相比,哪个更重要。

    她抬起头,正对上太妃一双清明的眼。

    “你想说什么直说便是,不必顾虑我。”太妃眼角露出深深笑纹,看着她有话难言的样子。

    她眼睫轻颤,深吸了一口气,控制语调平稳:

    “陛下风神俊雅,世间少有。臣女……自有敬仰。只是情爱之事,岂能只凭仰慕便敢妄生妄行?”

    她顿了顿,神思更加清明,轻声补了一句:

    “能陪伴陛下左右,享无上荣宠,固然令人神往。”

    “可若要舍弃父母亲族,离开旧人旧物,独入深宫,日日阴晴未卜,荣宠未必长久,孤寂是必有……”

    她语声轻极,像是怕打扰了屋外雨声似的。

    话音一落,钟薏便自觉失言,起身跪地,“臣女口不择言,还请太妃恕罪!”

    太妃并未恼,反而看她良久,轻笑一声。

    她伸手唤人将她扶起,语气轻柔得像长辈闲话:“跪着作甚?你说的……也不无道理。”

    “你看我,如今身边至亲皆已散去,独守慈和堂,如何不算孤身一人?”

    “我懂你的思虑,只是随口一问。”

    钟薏没料到她如此开明,心中的慌乱也放松下来。

    太妃缓缓侧身,望向窗外的泼天雨幕,继续道,“这雨势颇大,钟小姐若是今日无事,不如在殿中留宿一晚如何?本宫年纪大了,这慈和堂日日清冷寂寞,若你日后有空来陪陪我,便是再好不过。”

    钟薏闻言躬身福礼:“谢娘娘垂怜,臣女无事可做,若是娘娘得空,随时可唤臣女过来。”

    帘后有婢子走近,柔声道:“娘娘,今日的药还未饮。”

    敏太妃摆了摆手,手腕上念珠微晃,沙沙作响:“本宫乏了,你们下去歇着罢。”

    “是。臣女告退。”

    钟薏退出殿外,雨势更急,夜风穿过回廊,吹得衣袖飞舞。

    红叶早在门口候着,见她出来,正要开口,却瞥见李德走来,忙又闭了嘴。

    李德脸上带笑:“慈和堂房间甚多,姑娘今晚便歇在凝香阁吧,奴才给您带路。”

    红叶瞪大了眼,忙看向钟薏,见她面色如常,行了个礼,柔声答道:“谢过公公。”

    夜风呼啸,红叶撑着伞走在一侧,替钟薏挡开飘进的雨丝,李德提着灯笼引路。

    几只宫灯在雨中摇曳不定,光影朦胧,将一整条长廊照得若明若暗。

    凝香阁不远,穿过一段偏殿廊桥便至。宫女早已备好热水。

    沐浴完,用过晚膳,婢女们纷纷退下。

    钟薏换上素白寝衣,靠坐榻上,房内窗扇虽关,仍闷热潮湿,她便只披着薄被。

    红叶跪在脚榻边,轻轻扇风,犹豫良久,终是问道:“小姐,太妃……可曾为难您?”

    她守在门外时,突然想到一个可能。

    或许......太妃从哪里得知了小姐过去的身世,所以才让她入宫见她?

    钟薏闭着眼,语气懒懒的:“并未。敏太妃与传闻中一般淡泊,言辞也很和气。”

    她顿了顿,叹息一声:“只不过嘛……这宫里太安静了些,大概是孤单久了,才想找人说说话吧。”

    红叶放下心,手中扇子却一顿。

    她比钟薏更清楚那位太妃是什么样的人。

    先帝妃嫔,或病或死或流放,唯有敏太妃,不仅平安无事,反而成为皇太妃,稳坐慈和堂。

    她若是受不住孤单,怎可能在这吃人的深宫里活到今日?

    不过这些小姐不必知道。

    她手上动作不停,一扇一扇吹起钟薏颊边碎发,只笑道:“小姐一向惹人怜爱,太妃大概也是一见如故,动了喜欢。”

    少女鬓发微乱,脸颊因沐浴泛红,肌肤雪白如玉,眉眼里透着一股不谙世事的灵气。

    钟薏闻言笑着睨了她一眼:“红叶,你怎么比玉姝还会吹牛?”

    暴雨砸在檐上,声声杂乱,愈发扰人心神。

    卫昭坐于高座,眉目沉静。

    他欲把朝中势力过于庞大的大族削弱,从科举着手,提拔新人,可堂下两位大臣低头站立,面露踌躇之色,俱是不敢主动站出来。

    气氛仿佛凝固。

    他压下眸中暗色,缓声问:“寒门子弟如何脱颖而出?”

    此举关系到京中无数势力,他们不敢立刻回应。

    礼部侍郎孙坚额角滑下一滴冷汗,吏部尚书薛世明眸光一转,似欲开口。

    就在此时,一名内侍轻步上前,躬身道:“陛下,慈和堂传话,太妃召见钟小姐入宫。”18 入宫 (第2/2页)

    钟薏心跳漏了一拍。

    外面突然开始落雨,雨点噼里啪啦砸在窗棂上,婢女轻手轻脚地将窗扉合上,殿中愈发昏沉。

    她不敢说她没想过。

    他温和、有礼,不动声色地照拂她,给她区别于旁人的关照,她怎么会不多想?

    可她更明白,少时心动和自己的人生相比,哪个更重要。

    她抬起头,正对上太妃一双清明的眼。

    “你想说什么直说便是,不必顾虑我。”太妃眼角露出深深笑纹,看着她有话难言的样子。

    她眼睫轻颤,深吸了一口气,控制语调平稳:

    “陛下风神俊雅,世间少有。臣女……自有敬仰。只是情爱之事,岂能只凭仰慕便敢妄生妄行?”

    她顿了顿,神思更加清明,轻声补了一句:

    “能陪伴陛下左右,享无上荣宠,固然令人神往。”

    “可若要舍弃父母亲族,离开旧人旧物,独入深宫,日日阴晴未卜,荣宠未必长久,孤寂是必有……”

    她语声轻极,像是怕打扰了屋外雨声似的。

    话音一落,钟薏便自觉失言,起身跪地,“臣女口不择言,还请太妃恕罪!”

    太妃并未恼,反而看她良久,轻笑一声。

    她伸手唤人将她扶起,语气轻柔得像长辈闲话:“跪着作甚?你说的……也不无道理。”

    “你看我,如今身边至亲皆已散去,独守慈和堂,如何不算孤身一人?”

    “我懂你的思虑,只是随口一问。”

    钟薏没料到她如此开明,心中的慌乱也放松下来。

    太妃缓缓侧身,望向窗外的泼天雨幕,继续道,“这雨势颇大,钟小姐若是今日无事,不如在殿中留宿一晚如何?本宫年纪大了,这慈和堂日日清冷寂寞,若你日后有空来陪陪我,便是再好不过。”

    钟薏闻言躬身福礼:“谢娘娘垂怜,臣女无事可做,若是娘娘得空,随时可唤臣女过来。”

    帘后有婢子走近,柔声道:“娘娘,今日的药还未饮。”

    敏太妃摆了摆手,手腕上念珠微晃,沙沙作响:“本宫乏了,你们下去歇着罢。”

    “是。臣女告退。”

    钟薏退出殿外,雨势更急,夜风穿过回廊,吹得衣袖飞舞。

    红叶早在门口候着,见她出来,正要开口,却瞥见李德走来,忙又闭了嘴。

    李德脸上带笑:“慈和堂房间甚多,姑娘今晚便歇在凝香阁吧,奴才给您带路。”

    红叶瞪大了眼,忙看向钟薏,见她面色如常,行了个礼,柔声答道:“谢过公公。”

    夜风呼啸,红叶撑着伞走在一侧,替钟薏挡开飘进的雨丝,李德提着灯笼引路。

    几只宫灯在雨中摇曳不定,光影朦胧,将一整条长廊照得若明若暗。

    凝香阁不远,穿过一段偏殿廊桥便至。宫女早已备好热水。

    沐浴完,用过晚膳,婢女们纷纷退下。

    钟薏换上素白寝衣,靠坐榻上,房内窗扇虽关,仍闷热潮湿,她便只披着薄被。

    红叶跪在脚榻边,轻轻扇风,犹豫良久,终是问道:“小姐,太妃……可曾为难您?”

    她守在门外时,突然想到一个可能。

    或许......太妃从哪里得知了小姐过去的身世,所以才让她入宫见她?

    钟薏闭着眼,语气懒懒的:“并未。敏太妃与传闻中一般淡泊,言辞也很和气。”

    她顿了顿,叹息一声:“只不过嘛……这宫里太安静了些,大概是孤单久了,才想找人说说话吧。”

    红叶放下心,手中扇子却一顿。

    她比钟薏更清楚那位太妃是什么样的人。

    先帝妃嫔,或病或死或流放,唯有敏太妃,不仅平安无事,反而成为皇太妃,稳坐慈和堂。

    她若是受不住孤单,怎可能在这吃人的深宫里活到今日?

    不过这些小姐不必知道。

    她手上动作不停,一扇一扇吹起钟薏颊边碎发,只笑道:“小姐一向惹人怜爱,太妃大概也是一见如故,动了喜欢。”

    少女鬓发微乱,脸颊因沐浴泛红,肌肤雪白如玉,眉眼里透着一股不谙世事的灵气。

    钟薏闻言笑着睨了她一眼:“红叶,你怎么比玉姝还会吹牛?”

    暴雨砸在檐上,声声杂乱,愈发扰人心神。

    卫昭坐于高座,眉目沉静。

    他欲把朝中势力过于庞大的大族削弱,从科举着手,提拔新人,可堂下两位大臣低头站立,面露踌躇之色,俱是不敢主动站出来。

    气氛仿佛凝固。

    他压下眸中暗色,缓声问:“寒门子弟如何脱颖而出?”

    此举关系到京中无数势力,他们不敢立刻回应。

    礼部侍郎孙坚额角滑下一滴冷汗,吏部尚书薛世明眸光一转,似欲开口。

    就在此时,一名内侍轻步上前,躬身道:“陛下,慈和堂传话,太妃召见钟小姐入宫。”18 入宫 (第2/2页)

    钟薏心跳漏了一拍。

    外面突然开始落雨,雨点噼里啪啦砸在窗棂上,婢女轻手轻脚地将窗扉合上,殿中愈发昏沉。

    她不敢说她没想过。

    他温和、有礼,不动声色地照拂她,给她区别于旁人的关照,她怎么会不多想?

    可她更明白,少时心动和自己的人生相比,哪个更重要。

    她抬起头,正对上太妃一双清明的眼。

    “你想说什么直说便是,不必顾虑我。”太妃眼角露出深深笑纹,看着她有话难言的样子。

    她眼睫轻颤,深吸了一口气,控制语调平稳:

    “陛下风神俊雅,世间少有。臣女……自有敬仰。只是情爱之事,岂能只凭仰慕便敢妄生妄行?”

    她顿了顿,神思更加清明,轻声补了一句:

    “能陪伴陛下左右,享无上荣宠,固然令人神往。”

    “可若要舍弃父母亲族,离开旧人旧物,独入深宫,日日阴晴未卜,荣宠未必长久,孤寂是必有……”

    她语声轻极,像是怕打扰了屋外雨声似的。

    话音一落,钟薏便自觉失言,起身跪地,“臣女口不择言,还请太妃恕罪!”

    太妃并未恼,反而看她良久,轻笑一声。

    她伸手唤人将她扶起,语气轻柔得像长辈闲话:“跪着作甚?你说的……也不无道理。”

    “你看我,如今身边至亲皆已散去,独守慈和堂,如何不算孤身一人?”

    “我懂你的思虑,只是随口一问。”

    钟薏没料到她如此开明,心中的慌乱也放松下来。

    太妃缓缓侧身,望向窗外的泼天雨幕,继续道,“这雨势颇大,钟小姐若是今日无事,不如在殿中留宿一晚如何?本宫年纪大了,这慈和堂日日清冷寂寞,若你日后有空来陪陪我,便是再好不过。”

    钟薏闻言躬身福礼:“谢娘娘垂怜,臣女无事可做,若是娘娘得空,随时可唤臣女过来。”

    帘后有婢子走近,柔声道:“娘娘,今日的药还未饮。”

    敏太妃摆了摆手,手腕上念珠微晃,沙沙作响:“本宫乏了,你们下去歇着罢。”

    “是。臣女告退。”

    钟薏退出殿外,雨势更急,夜风穿过回廊,吹得衣袖飞舞。

    红叶早在门口候着,见她出来,正要开口,却瞥见李德走来,忙又闭了嘴。

    李德脸上带笑:“慈和堂房间甚多,姑娘今晚便歇在凝香阁吧,奴才给您带路。”

    红叶瞪大了眼,忙看向钟薏,见她面色如常,行了个礼,柔声答道:“谢过公公。”

    夜风呼啸,红叶撑着伞走在一侧,替钟薏挡开飘进的雨丝,李德提着灯笼引路。

    几只宫灯在雨中摇曳不定,光影朦胧,将一整条长廊照得若明若暗。

    凝香阁不远,穿过一段偏殿廊桥便至。宫女早已备好热水。

    沐浴完,用过晚膳,婢女们纷纷退下。

    钟薏换上素白寝衣,靠坐榻上,房内窗扇虽关,仍闷热潮湿,她便只披着薄被。

    红叶跪在脚榻边,轻轻扇风,犹豫良久,终是问道:“小姐,太妃……可曾为难您?”

    她守在门外时,突然想到一个可能。

    或许......太妃从哪里得知了小姐过去的身世,所以才让她入宫见她?

    钟薏闭着眼,语气懒懒的:“并未。敏太妃与传闻中一般淡泊,言辞也很和气。”

    她顿了顿,叹息一声:“只不过嘛……这宫里太安静了些,大概是孤单久了,才想找人说说话吧。”

    红叶放下心,手中扇子却一顿。

    她比钟薏更清楚那位太妃是什么样的人。

    先帝妃嫔,或病或死或流放,唯有敏太妃,不仅平安无事,反而成为皇太妃,稳坐慈和堂。

    她若是受不住孤单,怎可能在这吃人的深宫里活到今日?

    不过这些小姐不必知道。

    她手上动作不停,一扇一扇吹起钟薏颊边碎发,只笑道:“小姐一向惹人怜爱,太妃大概也是一见如故,动了喜欢。”

    少女鬓发微乱,脸颊因沐浴泛红,肌肤雪白如玉,眉眼里透着一股不谙世事的灵气。

    钟薏闻言笑着睨了她一眼:“红叶,你怎么比玉姝还会吹牛?”

    暴雨砸在檐上,声声杂乱,愈发扰人心神。

    卫昭坐于高座,眉目沉静。

    他欲把朝中势力过于庞大的大族削弱,从科举着手,提拔新人,可堂下两位大臣低头站立,面露踌躇之色,俱是不敢主动站出来。

    气氛仿佛凝固。

    他压下眸中暗色,缓声问:“寒门子弟如何脱颖而出?”

    此举关系到京中无数势力,他们不敢立刻回应。

    礼部侍郎孙坚额角滑下一滴冷汗,吏部尚书薛世明眸光一转,似欲开口。

    就在此时,一名内侍轻步上前,躬身道:“陛下,慈和堂传话,太妃召见钟小姐入宫。”18 入宫 (第2/2页)

    钟薏心跳漏了一拍。

    外面突然开始落雨,雨点噼里啪啦砸在窗棂上,婢女轻手轻脚地将窗扉合上,殿中愈发昏沉。

    她不敢说她没想过。

    他温和、有礼,不动声色地照拂她,给她区别于旁人的关照,她怎么会不多想?

    可她更明白,少时心动和自己的人生相比,哪个更重要。

    她抬起头,正对上太妃一双清明的眼。

    “你想说什么直说便是,不必顾虑我。”太妃眼角露出深深笑纹,看着她有话难言的样子。

    她眼睫轻颤,深吸了一口气,控制语调平稳:

    “陛下风神俊雅,世间少有。臣女……自有敬仰。只是情爱之事,岂能只凭仰慕便敢妄生妄行?”

    她顿了顿,神思更加清明,轻声补了一句:

    “能陪伴陛下左右,享无上荣宠,固然令人神往。”

    “可若要舍弃父母亲族,离开旧人旧物,独入深宫,日日阴晴未卜,荣宠未必长久,孤寂是必有……”

    她语声轻极,像是怕打扰了屋外雨声似的。

    话音一落,钟薏便自觉失言,起身跪地,“臣女口不择言,还请太妃恕罪!”

    太妃并未恼,反而看她良久,轻笑一声。

    她伸手唤人将她扶起,语气轻柔得像长辈闲话:“跪着作甚?你说的……也不无道理。”

    “你看我,如今身边至亲皆已散去,独守慈和堂,如何不算孤身一人?”

    “我懂你的思虑,只是随口一问。”

    钟薏没料到她如此开明,心中的慌乱也放松下来。

    太妃缓缓侧身,望向窗外的泼天雨幕,继续道,“这雨势颇大,钟小姐若是今日无事,不如在殿中留宿一晚如何?本宫年纪大了,这慈和堂日日清冷寂寞,若你日后有空来陪陪我,便是再好不过。”

    钟薏闻言躬身福礼:“谢娘娘垂怜,臣女无事可做,若是娘娘得空,随时可唤臣女过来。”

    帘后有婢子走近,柔声道:“娘娘,今日的药还未饮。”

    敏太妃摆了摆手,手腕上念珠微晃,沙沙作响:“本宫乏了,你们下去歇着罢。”

    “是。臣女告退。”

    钟薏退出殿外,雨势更急,夜风穿过回廊,吹得衣袖飞舞。

    红叶早在门口候着,见她出来,正要开口,却瞥见李德走来,忙又闭了嘴。

    李德脸上带笑:“慈和堂房间甚多,姑娘今晚便歇在凝香阁吧,奴才给您带路。”

    红叶瞪大了眼,忙看向钟薏,见她面色如常,行了个礼,柔声答道:“谢过公公。”

    夜风呼啸,红叶撑着伞走在一侧,替钟薏挡开飘进的雨丝,李德提着灯笼引路。

    几只宫灯在雨中摇曳不定,光影朦胧,将一整条长廊照得若明若暗。

    凝香阁不远,穿过一段偏殿廊桥便至。宫女早已备好热水。

    沐浴完,用过晚膳,婢女们纷纷退下。

    钟薏换上素白寝衣,靠坐榻上,房内窗扇虽关,仍闷热潮湿,她便只披着薄被。

    红叶跪在脚榻边,轻轻扇风,犹豫良久,终是问道:“小姐,太妃……可曾为难您?”

    她守在门外时,突然想到一个可能。

    或许......太妃从哪里得知了小姐过去的身世,所以才让她入宫见她?

    钟薏闭着眼,语气懒懒的:“并未。敏太妃与传闻中一般淡泊,言辞也很和气。”

    她顿了顿,叹息一声:“只不过嘛……这宫里太安静了些,大概是孤单久了,才想找人说说话吧。”

    红叶放下心,手中扇子却一顿。

    她比钟薏更清楚那位太妃是什么样的人。

    先帝妃嫔,或病或死或流放,唯有敏太妃,不仅平安无事,反而成为皇太妃,稳坐慈和堂。

    她若是受不住孤单,怎可能在这吃人的深宫里活到今日?

    不过这些小姐不必知道。

    她手上动作不停,一扇一扇吹起钟薏颊边碎发,只笑道:“小姐一向惹人怜爱,太妃大概也是一见如故,动了喜欢。”

    少女鬓发微乱,脸颊因沐浴泛红,肌肤雪白如玉,眉眼里透着一股不谙世事的灵气。

    钟薏闻言笑着睨了她一眼:“红叶,你怎么比玉姝还会吹牛?”

    暴雨砸在檐上,声声杂乱,愈发扰人心神。

    卫昭坐于高座,眉目沉静。

    他欲把朝中势力过于庞大的大族削弱,从科举着手,提拔新人,可堂下两位大臣低头站立,面露踌躇之色,俱是不敢主动站出来。

    气氛仿佛凝固。

    他压下眸中暗色,缓声问:“寒门子弟如何脱颖而出?”

    此举关系到京中无数势力,他们不敢立刻回应。

    礼部侍郎孙坚额角滑下一滴冷汗,吏部尚书薛世明眸光一转,似欲开口。

    就在此时,一名内侍轻步上前,躬身道:“陛下,慈和堂传话,太妃召见钟小姐入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