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大伯娘的怨气
接过两个孩子手里的兜子,童远山带着他们往外走。
嘴上念叨着:“小安,你这次给家里立了大功,大伯得表扬你。不过你一声不吭就跑进鬼林可做的不对,把你爹娘都吓坏了,这事得受批评。都没个大人陪伴你们,万一在鬼林里遇到什么危险,都没人能帮你们。”
就是怕家里人不同意,她才一个人跑进来的。
童小安仰头问道:“大伯,我要是和你说了,你还会让我进鬼林吗?”
童远山一时语塞。
有童铁生的事情在前,要是刚刚童小安真的开口问了,他是不会同意进鬼林冒险的。
童小麦解围道:“大伯,我已经十四了。以前在村里耕地,都能当一个劳力使唤,可以保护好小安。”
童远山应道:“是,小麦也是个好孩子。”
鬼林外,童环山兄弟俩带着一大家子人守在入口处。
村里的其他人已经离开了,这会儿只剩下他们一家。
时不时得看一眼鬼林口子,灰败的眼神,透露出他们此刻沮丧的心情。
童青山两口子更是着急,眼巴巴的盯着,不敢错眼。
看到有人出来,童青山第一个跑了过去。
“安安,小麦!”
“爹,我们采到菌子了,今晚不用饿肚子了。”
童小麦看到童青山,也很激动,一个箭步跑了过去,拿着兜子给他看。
抓着童小麦的肩膀,上上下下仔细看了一圈。确定他没事后,童青山起身,一脚踹在了他的屁股上:“你个小犊子,谁给你的胆子去鬼林,自己闯祸不说,还带着小妹,胆肥了。”
童小麦躲开了童青山的第二脚,可怜巴巴的看着他:“爹,不是我。”
童小安这时候跑了过来,拉着童青山的手道:“爹,不是哥哥的错,是我非要去的,和哥哥没关系。哥哥也是为了保护我,才陪我进鬼林的。”
赵翠娥慢了一步跑过来,抱着童小安放声痛哭:“我的安安啊,你可回来了,你可吓死娘了。”
泪水滚落在脖颈上,童小安腹诽道:她这娘是水做的,自从今天醒过来后,每次见到她都在哭。
吐槽归吐槽,童小安还是贴心的靠在她的怀里,伸手轻拍着她的背,安抚道:“娘,我没事。不止自己没事,还找到了吃的。今晚咱们可以吃饱了,小田不用老说肚子饿了。”
童远山越过赵翠娥一家,走到何丽芬跟前,把兜子放在地上,吩咐道:“丽芬,你带两个弟媳烧锅,先把这些菌菇煮了,垫垫饥。”
转头和童环山说话:“老二你把能用的口袋都找出来,带上大粟,白薯跟我走。鬼林里这种菌菇很多,我们多摘点,往后几天都不用发愁了。”
话音落下,回头看到何丽芬呆呆地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想什么呢?你之前不就怕没吃的,饿死在半道上?现在有吃的了,可以吃个饱。”
何丽芬眼神恨恨的看着童远山,一字一句的质问道:“童远山,我儿子呢?大麦和长谷呢?怎么就只有你和老三家的两个孩子出来了?”
“还在鬼林啊?”
童远山进鬼林绕了一圈,已经没有了对鬼林的畏惧,轻飘飘的口气,彻底刺激到了何丽芬。
扑在童远山的身上,又撕又扯:“你个畜生,他俩是你亲儿子,你怎么能把他俩扔在鬼林里不管?”
童远山打了一个踉跄,把媳妇从自己的身上扒拉下去,不解的看着她:“你在闹什么?我不是说了待会儿还会进鬼林吗?肯定能把人带出来了,你着什么急?”
“童远山,你别总把我当傻子,童铁生去了两天都没回,要是我儿子没事,怎么现在还不见人影?虎毒尚不食子,你这个当爹的怎么能这么狠心。”
童小安见状,替大伯说话:“大伯娘,你别担心,鬼林没有他们说的那么可怕,我和哥哥进去都没事,两个堂哥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何丽芬发红的眼睛,死盯着童小安:“你个扫把星,要不是因为你,我两个儿子才不会进去那个鬼地方。要是他俩有什么事,我就是拼了这条性命,也不会你们一家好活。”
“何丽芬,你当着孩子面,说什么话呢?”
童远山这会儿也来了气:“儿子是我带进去的,和安安有什么关系,你有火冲我来,和孩子撒什么气。”
眼看着夫妻两个要干架了。
童小安抱紧了童远山,不让他动手。
不远处的董茹萍也赶紧出手,把何丽芬拉到了一边。
“大伯,你别生气,大伯娘也就是一时气急,说了胡话,不是故意的。”
童远山胸膛剧烈起伏:“你个泼妇,还不如孩子懂事。”
“童远山,要是我儿子有个好歹,老娘不和你过了,咱们分家,分家!”
“爹,你把大伯拉到那边消消气。”
把两个人分开,童小安有些头疼。
再回头,赵翠娥还在抹眼泪,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指望不上。
她只能厚着脸皮,走到董茹萍跟前:“二伯娘,我看弟弟们都饿了,你支个锅,把这些菌子煮煮。冷水下锅,水开后煮一炷香的时间就可以吃了,煮的时候可以撒点盐巴。”
“大伯娘,对不起,连累了两位堂哥。你放心,天黑之前,肯定能把堂哥带出来。”
说完,不等她们答复,童小安转身走向童环山:“二叔,咱们先进去摘菌子吧。林子里黑得早,趁着有光亮能多摘点。”
“行”,童环山喊上了自家的两个儿子,跟着童小安走。
童环山也看到了刚刚的一幕,替何丽芬说话“小安,你也别怪你大伯娘,她也是担心你两个哥哥。”
童小安抬头笑了笑:“我没放在心上。”
童小安说的是心里话。
不是她圣母心,可以大度原谅伤害自己的人。
站在大伯娘的角度讲,丈夫偏袒小叔子家的两个孩子,把两个儿子置身于危险之中,当娘的如何能没有怨气。
解决这个矛盾的唯一办法,就是把两个堂哥全须全尾的带出来。
他们朝哪个方向走了,只有童远山知道。
童小安叹了一口气,脚尖一转,朝着童远山走去。
嘴上念叨着:“小安,你这次给家里立了大功,大伯得表扬你。不过你一声不吭就跑进鬼林可做的不对,把你爹娘都吓坏了,这事得受批评。都没个大人陪伴你们,万一在鬼林里遇到什么危险,都没人能帮你们。”
就是怕家里人不同意,她才一个人跑进来的。
童小安仰头问道:“大伯,我要是和你说了,你还会让我进鬼林吗?”
童远山一时语塞。
有童铁生的事情在前,要是刚刚童小安真的开口问了,他是不会同意进鬼林冒险的。
童小麦解围道:“大伯,我已经十四了。以前在村里耕地,都能当一个劳力使唤,可以保护好小安。”
童远山应道:“是,小麦也是个好孩子。”
鬼林外,童环山兄弟俩带着一大家子人守在入口处。
村里的其他人已经离开了,这会儿只剩下他们一家。
时不时得看一眼鬼林口子,灰败的眼神,透露出他们此刻沮丧的心情。
童青山两口子更是着急,眼巴巴的盯着,不敢错眼。
看到有人出来,童青山第一个跑了过去。
“安安,小麦!”
“爹,我们采到菌子了,今晚不用饿肚子了。”
童小麦看到童青山,也很激动,一个箭步跑了过去,拿着兜子给他看。
抓着童小麦的肩膀,上上下下仔细看了一圈。确定他没事后,童青山起身,一脚踹在了他的屁股上:“你个小犊子,谁给你的胆子去鬼林,自己闯祸不说,还带着小妹,胆肥了。”
童小麦躲开了童青山的第二脚,可怜巴巴的看着他:“爹,不是我。”
童小安这时候跑了过来,拉着童青山的手道:“爹,不是哥哥的错,是我非要去的,和哥哥没关系。哥哥也是为了保护我,才陪我进鬼林的。”
赵翠娥慢了一步跑过来,抱着童小安放声痛哭:“我的安安啊,你可回来了,你可吓死娘了。”
泪水滚落在脖颈上,童小安腹诽道:她这娘是水做的,自从今天醒过来后,每次见到她都在哭。
吐槽归吐槽,童小安还是贴心的靠在她的怀里,伸手轻拍着她的背,安抚道:“娘,我没事。不止自己没事,还找到了吃的。今晚咱们可以吃饱了,小田不用老说肚子饿了。”
童远山越过赵翠娥一家,走到何丽芬跟前,把兜子放在地上,吩咐道:“丽芬,你带两个弟媳烧锅,先把这些菌菇煮了,垫垫饥。”
转头和童环山说话:“老二你把能用的口袋都找出来,带上大粟,白薯跟我走。鬼林里这种菌菇很多,我们多摘点,往后几天都不用发愁了。”
话音落下,回头看到何丽芬呆呆地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想什么呢?你之前不就怕没吃的,饿死在半道上?现在有吃的了,可以吃个饱。”
何丽芬眼神恨恨的看着童远山,一字一句的质问道:“童远山,我儿子呢?大麦和长谷呢?怎么就只有你和老三家的两个孩子出来了?”
“还在鬼林啊?”
童远山进鬼林绕了一圈,已经没有了对鬼林的畏惧,轻飘飘的口气,彻底刺激到了何丽芬。
扑在童远山的身上,又撕又扯:“你个畜生,他俩是你亲儿子,你怎么能把他俩扔在鬼林里不管?”
童远山打了一个踉跄,把媳妇从自己的身上扒拉下去,不解的看着她:“你在闹什么?我不是说了待会儿还会进鬼林吗?肯定能把人带出来了,你着什么急?”
“童远山,你别总把我当傻子,童铁生去了两天都没回,要是我儿子没事,怎么现在还不见人影?虎毒尚不食子,你这个当爹的怎么能这么狠心。”
童小安见状,替大伯说话:“大伯娘,你别担心,鬼林没有他们说的那么可怕,我和哥哥进去都没事,两个堂哥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何丽芬发红的眼睛,死盯着童小安:“你个扫把星,要不是因为你,我两个儿子才不会进去那个鬼地方。要是他俩有什么事,我就是拼了这条性命,也不会你们一家好活。”
“何丽芬,你当着孩子面,说什么话呢?”
童远山这会儿也来了气:“儿子是我带进去的,和安安有什么关系,你有火冲我来,和孩子撒什么气。”
眼看着夫妻两个要干架了。
童小安抱紧了童远山,不让他动手。
不远处的董茹萍也赶紧出手,把何丽芬拉到了一边。
“大伯,你别生气,大伯娘也就是一时气急,说了胡话,不是故意的。”
童远山胸膛剧烈起伏:“你个泼妇,还不如孩子懂事。”
“童远山,要是我儿子有个好歹,老娘不和你过了,咱们分家,分家!”
“爹,你把大伯拉到那边消消气。”
把两个人分开,童小安有些头疼。
再回头,赵翠娥还在抹眼泪,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指望不上。
她只能厚着脸皮,走到董茹萍跟前:“二伯娘,我看弟弟们都饿了,你支个锅,把这些菌子煮煮。冷水下锅,水开后煮一炷香的时间就可以吃了,煮的时候可以撒点盐巴。”
“大伯娘,对不起,连累了两位堂哥。你放心,天黑之前,肯定能把堂哥带出来。”
说完,不等她们答复,童小安转身走向童环山:“二叔,咱们先进去摘菌子吧。林子里黑得早,趁着有光亮能多摘点。”
“行”,童环山喊上了自家的两个儿子,跟着童小安走。
童环山也看到了刚刚的一幕,替何丽芬说话“小安,你也别怪你大伯娘,她也是担心你两个哥哥。”
童小安抬头笑了笑:“我没放在心上。”
童小安说的是心里话。
不是她圣母心,可以大度原谅伤害自己的人。
站在大伯娘的角度讲,丈夫偏袒小叔子家的两个孩子,把两个儿子置身于危险之中,当娘的如何能没有怨气。
解决这个矛盾的唯一办法,就是把两个堂哥全须全尾的带出来。
他们朝哪个方向走了,只有童远山知道。
童小安叹了一口气,脚尖一转,朝着童远山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