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梅斯蒂索

    但在过去十年里,耶路撒冷王国内的人身依附关系,已经被强有力的解除了。

    1187年,盖里斯在卡拉克城颁布的《反农奴宣言》,为此奠定了一个理论上的基础。

    即任何人,都是有资格上天堂的,并不因其财富、民族、信仰而做区别。

    任何人在耶和华面前,也都是平等的。

    既然如此,那么奴役他人便是不可接受的,是对耶和华的不尊重,也是对人的否决。

    卡拉克城自那之后,周围的庄园机制,便开始解体,转而向农场或者自耕农村社进行转变。

    被解除了人身依附关系的耶路撒冷王国原住民,也渐渐的在政治上有了发声的权利,开始具备一定的国家认同。

    当初盖里斯说的一句戏言:巴勒斯坦及叙利亚联合王国,也成了不少人私下里对这个国家的称呼。

    基于地域性的认同开始被构架出来。

    在此基础上,有关跨信仰婚姻的限制,也因为盖里斯亲自主持了当时一对小情侣,也就是洛瑞安还有阿米娜之间的婚姻而被解除。

    大量的法兰克人与阿拉伯人联姻,因此过去这十三年里,混血儿群体,也越来越多。

    可以说一个新民族的种子正在诞生,这些混血儿虽然年龄都尚小,但他们已经被称为“梅斯蒂索”也就是梅蒂人了。

    梅斯蒂索(stizo),源自拉丁语xticius意为混合。

    但同后世美洲的梅斯蒂索不同,在耶路撒冷,即便民间依旧保有偏见,但在政府、宗教层面上,却被推崇与鼓励。

    后世合众国中的墨西哥裔,其实便是大多数梅斯蒂索生活处境的基本写照。

    21世纪的合众国至少7个州都曾是墨西哥领土的一部分,但合众国在19世纪40年代便兼并了那些土地。

    那些州的墨西哥人,也就成了美国人,但在文化层面上,这些“美国人”并没有被作为美国人对待。

    “真正”

    的美国人应该是说英语的、白皮肤的、昂撒后裔的新教徒。

    但这些墨西哥裔,既不说英语、也不足够白皮更不是新教徒。

    虽然在美国的统治下,他们学会了英语,但那西班牙语的腔调却怎么也甩不掉。

    这些人时常会得到那些最“正统”美国人的称赞,说他们英语不错。

    也会在墨西哥人那边得到一个答复是:作为美国人,你们西班牙语不错。

    他们成了“自己国土上的外国人,从没有离开家园的流亡者”。

    这就是梅斯蒂索,绝大多数情况下,产生梅蒂人的双方,都不会认同他们。

    这个问题,在耶路撒冷其实还有些为时尚早,毕竟盖里斯可还活着,而大多数梅蒂人尚且并未脱离父母家庭,耶路撒冷王国也并无明确的法律歧视。

    但要说真没影响吧,那也不会。

    阿尔哈迪镇,已经成为商道上兴起的一座小城,与其他的城市不同,这座有着三千多人的小城,并没有城墙。

    这固然让人心生疑虑,但看着那些往来不息不分日夜的巡逻军队,也能够安抚大伙,让这里的居民们相信自己正被保护着。

    阿尔哈迪镇,作为当初盖里斯圣经传教的最初几块地区,现如今已经鸟枪换炮,不再是当初那副落魄模样。

    甚至于,这座小镇还得到了系统的规划,大体上分为居民区、行政区、商业区、生产区。

    这些区划种类除了行政区外,其他三种往往是相互结合而成的。

    是的、行政区。

    阿尔哈迪镇,说是阿尔哈迪市其实也行了,亚嫩郡的郡议会与政府,便坐落在这里。

    如今,阿尔哈迪镇成了耶路撒冷王国的一处真实写照,法兰克人、穆斯林杂居在一起,但具体到单独居住区上,又会显得比较泾渭分明。

    他们通常来说,会围绕着清真寺或教堂,各自有一个居民区,以及相配套的商业区。

    以减少因为生活传统